小紅書服下「鎮靜劑」


小紅書服下「鎮靜劑」

_

_



據彭博社消息,今年元旦之後,小紅書目前正尋求新一輪4-5億美元融資,估值約為60億美元。公司正與融資計劃的顧問合作,並已經敲定了潛在的投資者。


知情人士表示,由於籌款尚處於早期階段,因此尚未最終決定。

與此同時,今年元旦小紅書關閉了其在上海的所有線下體驗店——小紅書之家。這意味著小紅書“線上種草,線下體驗,最後成交”理想的商業模式宣告失敗。


小紅書的這筆融資遲遲未能敲定,不禁讓人憂心其未來。

時間回溯,2019年10月14日晚,整改了77天的小紅書,正式在各大應用商店恢復上架。

這77天,小紅書經歷著用戶的流失。據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從2019年6月至9月,小紅書月活躍用戶人數(MAU)從突破9300萬下降至7288萬,出現斷崖式滑坡。

這77天,用戶在看到“種草”內容後,紛紛流向淘寶、拼多多、京東、唯品會等其他電商平臺,小紅書打造的“發現購物筆記—搜索購買—分享購物筆記”商業閉環已然斷裂。

這源於小紅書盈利模式的不明晰;也源於小紅書在現階段,堅守內容質量與尋求商業化變現之間的兩難抉擇。

如今,小紅書雖然已加大筆記內容的審核力度,嚴防違規;推出品牌合作、好物推薦和互動直播三大平臺,更多的涉足電商直播商業,試圖運用微博、抖音式打法使流量變現。

然而,打破原有圈層、弱化社區壁壘,走向泛娛樂化內容型態的小紅書能否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盈利模式,破解商業化難題,將流量變現,一切仍有待考量。


小紅書服下「鎮靜劑」


互聯網大潮之下,任何一個群體的長尾需求都能孕育出風口。

小紅書正是搭建起了兩類女性之間的關係:一端是瞭解國外產品的人,通常是留學生、海外華人,另一端則是國內想要了解這些產品的女性用戶。由此,在小紅書2013年創立之初便以海外購物用戶原創內容(UGC)為主要內容,構建小型垂類社區。

期間,曾有人之前向小紅書聯合創始人瞿芳吐槽,小紅書是個有點反人性的APP,用戶在這裡看到了好看的口紅、包,“種了草”,但就是買不到。


小紅書服下「鎮靜劑」


2014年,跨境電商的風口不期而至。據海關總署和中國電商研究中心統計的數據,該年海淘人群達1800萬,成交規模1400億,市場量級從百億跨入千億。

在心中早已埋下種子的瞿芳決定進軍電商領域。同年10月小紅書上線自營電商品牌“福利社”,自建保稅倉。依託分享社區這一口碑數據庫與精準分析用戶需求,在小紅書啟動電商模式的5個月時間裡,銷售額達到2億多人民幣。

2015年,小紅書徹底火了,用戶超過了1500萬。9月,總理來到小紅書的鄭州保稅倉庫,肯定了小紅書獨特的電商模式。資本也隨之加碼,次年3月,小紅書拿到了由騰訊領投,Genesis資本和天圖資本參投的1億美元C輪融資。

這一年,小紅書入圍快消品製造商眼中的“十強電商”,在一眾互聯網創業公司中獨享潮頭風光。


小紅書服下「鎮靜劑」


“小紅書之前跑得太快,需要時間沉澱和反思。”——小紅書聯合創始人 瞿芳

儘管官方未透露要求小紅書下架整改的原因,但據平臺披露“已對站內內容啟動全面排查整改”,可大致判斷是內容方面出了問題,或與酒店打卡筆記涉黃有關。

追根溯源,小紅書內容的轉變始於2017年。隨著跨境電商稅收新政的落地,小紅書的電商業務不斷受到天貓國際、網易考拉等互聯網巨頭的擠壓,增長陷入停滯狀態。瞿芳用一句“跨境電商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概念。”算是結束了它的前景。

2017下半年,小紅書發佈內容電商雙輪驅動戰略,運營偏向狼性,追求更多地提升品牌曝光度:邀請范冰冰等大牌、話題明星入駐,贊助《偶像練習生》與《創造101》,進行全媒體投放廣告......而平臺的內容分發模式也將傳統的人工推薦轉變為機器算法推薦,提升分發效率與用戶粘性。


小紅書服下「鎮靜劑」


小紅書再度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數據顯示,2019年1月,用戶數突破2億;6月,用戶數突破3億,月活(MAU)達到9300萬。


但盛世之下暗藏危機。

用戶數量的增長將小紅書從之前的精品好物社區擴容為大眾多元社區,原來的分享內容與商業內容之間界限愈加模糊、難以區分;內容代寫代發、刷量排名的行為逐漸頻繁,甚至形成了一條產業鏈;虛假廣告、菸草營銷、內容涉黃等相關違法違規內容大批量出現。

同時,小紅書平臺建設仍然滯後,內容審核不規範,嚴重依賴算法推薦與分發程序。最為重要的是,小紅書在流量紅利逐漸枯竭的時代產品定位不清晰,難以找到自己的盈利點。

此次下架風波不僅使小紅書的線上業務受阻,也直接影響到了小紅書線下門店的佈局。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小紅書之家”並不是業務調整暫停營業,而是直接“撤店關閉”。

小紅書對此回應稱:“線下門店是小紅書在新零售領域的實驗性項目,大部分線下門店已經實現盈利,但開店數量和盈利規模本身不是小紅書探索新零售業務的目的,我們更希望多嘗試能夠搭建用戶與品牌更高效、深度互動的新場景,所以策略會不斷調整。”


小紅書服下「鎮靜劑」


商業化即市場化,以營利為第一要義的行為。對社區產品而言,商業化一直是大難題。

但事實上,小紅書並不愁商業化,核心在於其擁有海量、年輕,購買轉化率高的用戶群體。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月,小紅書2億多的用戶中,70%為90後,50%的用戶為95後。另外,小紅書80%的用戶為女性用戶,用戶店內轉化率是淘寶的兩倍。

小紅書愁的是如何拓展出一條在社區內容質量與尋求商業化之間平衡的道路,這決定著平臺是否能留住用戶,繼續做大。


現如今,小紅書試探著將二者並行發展。

一方面,早在去年5月開始,小紅書就發佈了一系列新規,提高KOL的准入門檻、要求品牌合作人簽約MCN......意在保障小紅書平臺的內容質量。小紅書創始人瞿芳在接受虎嗅採訪時說:“小紅書對商業的態度,是讓它更緩慢的生長,而不是心急地收割流量。”

另一方面,小紅書也在加速商業化進程。

今年1月15日,小紅書創作者中心與升級後的品牌合作平臺正式上線。依據“MCN共創計劃”,小紅書要幫助博主及其背後的MCN機構完善內容生態,提升商業變現效率。小紅書創作號負責人傑斯稱,希望今年在小紅書中實現“讓10萬創作者粉絲過萬”和“一萬創作者收入過萬”。

除了著力培育一批位於中部的KOL外,小紅書也逐漸拓展電商直播業務,推出互動直播平臺,意圖瓜分風口紅利。

2月3日晚,小紅書邀請了沈夢辰等多位創作者進駐直播平臺,參與“武漢加油”公益直播,直播吸引了站內超過3.7萬人觀看。據內部人士透露,小紅書其實早在2019年6月就曾做了初期的直播測試,當時只有部分熱門達人收到了測試邀請。

從行業來看,小紅書進入電商直播行業較為滯後,高粉絲量的頭部博主仍然較少。

加上小紅書自身的供應鏈體系薄弱,在短時間內確實難以形成商業閉環。

不過小紅書已著力改變這一狀況,向阿里靠攏,走“內容+電商”這一條變現路徑。小紅書逐漸將部分“種草”測評實現與淘寶的同步,依託淘寶平臺補齊電商供應鏈短板、加速流量變現。

但同時令人擔憂的是,小紅書的眾多內容已共享至淘寶平臺,那麼部分用戶很可能會直接通過淘寶來閱讀“種草”內容。小紅書如果不能打造差異化平臺,很可能會面臨流量流失,用戶空心化的局面。

小紅書服下「鎮靜劑」


回首過往,從UGC內容生產到跨境電商,再到電商直播,小紅書沒有放棄過任何一個風口,也曾依靠著差異化與獨特定位,在流量匱乏的環境中走出了一條爆紅之路,獲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風總會平息,海面會趨於平靜。下架事件就像一劑鎮靜劑,讓小紅書在狂奔中停下來重新選擇發展的路徑。

毫無疑問,小紅書在短短几年內積累2億用戶,創造社區電商奇蹟。

在當前體量下,如何形成新的護城河,在商業化道路中該如何變現?凡此種種,小紅書變得安靜多了,在醞釀未來。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