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打工的農村人,回鄉創業為什麼百分之九十九都失敗?

平淡168


打工和創業有本質區別。打工不能是什麼職位所顧及都有侷限性,只有相對或絕對的特長優勢。創業的全面性突出,成本、環保、主要、次要、技術、銷售、戰略、行業、市場、前期、後期、未來都要顧及,一有不及時都可能危險。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眾專業之聚穩、精、準、高效事半功倍。


創新始於生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d66100087de8786e39d0\

創新迷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陳毅的一句詩“創業艱難百戰多”,的確在外打工回家創業的失敗率很高,折戟陳沙的失敗者屢見不鮮,但像你所說的失敗率達到99%,這有點誇大其詞了。

不說別的,說一下我小弟回鄉創業的歷程。

小弟今年三十六歲,從十六歲開始幹木工學徒,三年後去上海後到西藏最後在北京幹了十多年,手裡也掙了一些錢。返鄉時在家蓋房花了四十來萬,然後拿剩餘的錢開始創業。

幹什麼好呢?由於是木工出身他看好建築模板這個行業,況且投資也不時太大,一臺模板拼壓機,加上臺鋸、叉車滾膠機及拼板機下來二十萬左右。

當時他信心滿滿,因為有收購商表示生產多少就收購多少,只要組織人員生產就可以日進斗金了。

這個想法現在想想那是真太天真了。真的那麼容易成功嗎?現實很快兜頭給他澆了一盆冷水。

首先,是原料關。我們附近種的樹木以楊樹為主,但是因為品質太差蟲蛀的樹太多。而松木和杉木都離生產地有一兩百里。木頭送過來不僅成本高,而且送來的木頭要開鋸切條晾乾然後才能過膠壓板,這個等的時間長,一個月生產不了多少,除去房租和開銷,不虧就不錯了。

那咋辦?發現用廢舊模板回來自己開條要經濟的多,但是沒有運輸工具就又投資買了個二手貨車到工地上去拉,我們一家人去裝雖說成本很低,可是回來的工序卻很繁瑣,要拔釘子要用開條機開條,然後再熱壓成型,一個月也生產不了多少。

企業搞生產,沒有產量和銷量談何掙錢?

其二是資金關。

剛開始覺得二十萬就夠了,後來發現沒車就有買了二手車,叉車太舊不好用索性就換了新的,後來又添了拔釘機、開條機……


這錢呀一打開就像小河溝開了一條口子,源源不斷地往外流。

貨款不能到位是最令人頭疼的,說的是貨到付現款,剛開始是這樣,後來壓你十天半個月變成兩三個月到最後拖你一年多。

你想,剛開始創業誰有多少資金不停地往裡墊?後來弟弟就開始借錢經營了,他的信心也像一個被針插了一個小孔的汽球一樣,慢慢變癟,逐漸焦慮起來容滿面了。

怎麼辦?是放棄還是堅守?放棄吧,投了這麼多錢,心有不甘;堅守吧,資金回籠太慢老是墊錢,這也不叫事啊!

猶豫,沮喪!從前的那點底氣已經被這些日子耗光了,有的只是疲於奔命,窮於應付。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就在弟弟身陷兩難境地之時,一個要好的朋友讓他用鋸沫做生物顆粒,現金回購,並且借他設備使用,說贏利了再給他錢。

人吶,這輩子遇上貴人是最容易鹹魚翻身的,特別是在創業遇到困境時。

弟弟果斷停了以前的業務,賣了設備全力以赴搞生物顆粒這一塊,這一塊挺好,用人少兩人就能生產,資金回籠快,當時賣出當時回款,這一點很重要,就像自行車的鏈條一樣,能夠不斷循環。

就這樣弟弟創業像剛學會走路的孩子一樣,跌跌撞撞,摔跤不斷,其中的辛苦那就像嚼了黃連一樣,苦不堪言。但作為創業人你就要像彈簧一樣,壓得越狠,反彈越強。承受不了壓力,經不起失敗的人很難迎來成功的到來。


從他的創業過程有這幾點心得:

一是創業之前要多調查研究,不能頭腦一熱就去創業。

二是一定要保證自己的資金及時回籠,做到良性循環。

三是要及時把握行業信息做到及時變通。

四,要搞好人脈關係,人和才能財旺!

現在弟弟的創業已經越來越順,企業已經進入良性發展,我也由衷地高興。

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朋友們也這樣看嗎?歡迎探討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