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物件 農信情

一個行走在城市與鄉村之間的人,當他回望故鄉山水時,那些承載在舊物裡的時光,是抹不掉的農信情,是看得見的農信興。

一把舊算盤

舊物是一個時代的印記,是從歲月身上剝下的鱗片,一片一片投射著時代的影子。兒時記憶中的父親算盤打得很溜,手指在算盤上飛舞,打算盤的聲音鏗鏘有力。還記得,那時候信用社沒有保險櫃,沒有金庫,父親每天下班都揹著一個包,包裡放著算盤,還有賬本。每晚夜深人靜,父親都藉著昏暗的煤油燈光,打著算盤,認真地對著賬本。我們姐弟三人,也伴隨著熟悉的“噠噠噠……聲”入眠。

小時候父親總要讓我學習打算盤,他總是在我的耳邊嘮叨,“兒子等我退休了,我實現不了的夢想你要幫我實現,我看不到的未來你要幫我看到,無論從事什麼行業,一定要仔細再仔細,一分也不能出錯。”在父親的薰陶下,大學畢業後我如願考入信用社工作,日新月異,雖然兒時的算盤變成了鍵盤,但是我依然時刻用父親的話提醒自己:“做工作一定要仔細再仔細,一分也不能出錯。”

一張老照片

舊物件 農信情

往事悠悠,一張老照片,可能記錄了一個歷史的瞬間與故事,儘管時光荏苒、歲月變遷,那張泛黃的照片已然蒙上了灰塵,逐漸被人淡忘,但它背後的故事還在,依舊飽含著歷史的閃光,凝固著歲月風霜。

自1977年開始,父親在渾源縣最偏遠鄉鎮的田間地頭走過了二十六個春夏秋冬,將一腔熱血灑在“三農”的田野上。我曾經問過父親,為何這麼執著於農信工作?他很認真地告訴我說,“我們都是農民的孩子,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獻之於民”。此話雖質樸無華,但千真萬確。光陰猶如漫長時間裡泛起的一朵浪花,但對於渾源縣聯社而言,五十多年的發展,通過加快網點轉型、創新金融服務、完善金融產品等戰略,提質增效,業務發展進入“快車道”,已然成長為覆蓋恆嶽大地、植根“三農”、服務城鄉的專業性銀行。

一句座右銘

兒時,父親還有點小才情,閒暇的時候喜歡鑽研文學。最喜歡寫的一句話就是“陽光下做人,風雨裡做事”。十幾年的光陰裡,那幅字一直高掛在我家客廳中央,慢慢地也成為了我的座右銘。

從基層信用社到機關辦公室一路走來,我見證了一群能吃苦、能戰鬥的農信人,他們同我一樣都是土生土長、勤勞樸實的農民後代,他們如同身體力行了父親的那句話一樣,在為民服務的道路上,不畏嚴寒酷暑,迎著朝陽,送走晚霞,為民送去金融政策與幫扶。

如今的發展壯大,正是農信前輩們“算盤+揹包”一步一個腳印辛苦走出來的。農信的歷史在風雨中不斷書寫,改變的是我們對未來求知的渴望,而不變的,是農信精神不朽的傳承。農信工作崗位的傳接頻繁而平常,但農信精神的傳承卻聖潔而深遠。對我而言,此時的“農信”不再是一個名字,是一脈香火,是一腔熱血,是一生歸宿!

五十年砥礪,根植恆嶽;五十載耕耘,碩果累累。在今後的征程中,渾源縣聯社將在現任領導班子的帶領下,繼續堅持普惠金融理念,不忘初心,創新發展,不斷強化業務發展能力,完善風險防控體系,提升綜合服務水平,提高員工幸福指數,為全省經濟建設貢獻自身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