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看清紅外體溫檢測儀產業鏈和產能分佈

導讀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還在持續。當下在各個城市,無論是超市入口還是小區門口,隨處可見拿著手持紅外體溫檢測儀的工作人員。繼口罩之後,這個行業的產量也正在高速增長。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我國紅外體溫檢測儀產業鏈和產能分佈。

近日,工信部下屬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集團)直屬單位賽迪顧問發佈了一份關於紅外體溫檢測儀產業鏈和產能分佈的報告。

報告顯示,2020年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國內紅外體溫檢測儀產能將得到空前釋放。其中,手持紅外測溫儀2019年產量30萬臺,預計2020年將達到65萬臺。

TOP10中上市公司佔7席

據報告介紹,全國共有30家紅外體溫檢測儀生產企業,行業排名居前10的企業中有7家為上市公司,分別為海康威視、華中數控、聚光科技、魚躍醫療、高德紅外、九安醫療、大立科技。2020年春節後開市以來,這7家上市公司的股價均出現明顯上漲,個別企業的股票甚至出現連續漲停。

一圖看清紅外體溫檢測儀產業鏈和產能分佈

紅外體溫檢測儀今年產量有望翻番

紅外體溫檢測儀有著非接觸、效率高、使用方便等特性,其測溫原理是將物體發射的紅外線所具有的輻射能轉變成電信號,再根據轉變電信號的大小確定物體的溫度。紅外測溫儀廣泛應用於軍事、醫療、工程建設、器械檢修等諸多領域。

其中,紅外體溫檢測是紅外測溫儀在醫療領域最主要的應用,可在人流密集的各交通關口、醫院、住宅小區、企事業單位廣泛用於篩查發熱人體。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護過程中,能夠檢測人體體溫的設備主要包括兩種: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和手持紅外體溫檢測儀。

上述報告指出,由於手持紅外體溫檢測儀比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的應用場景更靈活,價格更低廉,因此市場需求量也遠大於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

2019年,我國手持紅外體溫檢測儀的產量大約是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的10倍,但由於二者價格相差懸殊,在產值構成上,手持紅外體溫檢測儀僅佔總體產值的5%。

一圖看清紅外體溫檢測儀產業鏈和產能分佈

報告顯示,2015年至2019年,國內手持紅外體溫檢測儀的產量分別為18.10萬臺、20.02萬臺、22.32萬臺、25萬臺、30萬臺。報告預測,受疫情影響,2020年市場需求有望得到超常釋放,產能將被進一步刺激,全年手持紅外體溫檢測儀的產量有望達到65萬臺。

報告稱,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2月3日發佈數據,未來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和手持式體溫檢測儀需求量將持續攀升。根據目前產能(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最高1500臺/天,手持式紅外體溫檢測儀最高15000臺/天)理論測算,預計僅需一個半月即可絕對滿足市場需求。

報告強調,雖然理論上我國紅外體溫檢測儀目前的產能能夠滿足市場需求,但實際上各大廠商還需要至少解決兩大問題:產業鏈複雜,部分核心上游材料供給不足或不及時;人員召集難。

為此,賽迪顧問建議,廠商可啟用部分產線,就近召集部分員工返崗,確保產業鏈成員及早歸位,加速相關國外物料進口報關速度。

一圖看清紅外體溫檢測儀產業鏈和產能分佈

一圖看清紅外體溫檢測儀產業鏈和產能分佈

一圖看清紅外體溫檢測儀產業鏈和產能分佈

一圖看清紅外體溫檢測儀產業鏈和產能分佈

一圖看清紅外體溫檢測儀產業鏈和產能分佈

一圖看清紅外體溫檢測儀產業鏈和產能分佈

一圖看清紅外體溫檢測儀產業鏈和產能分佈

一圖看清紅外體溫檢測儀產業鏈和產能分佈

一圖看清紅外體溫檢測儀產業鏈和產能分佈

一圖看清紅外體溫檢測儀產業鏈和產能分佈

一圖看清紅外體溫檢測儀產業鏈和產能分佈

一圖看清紅外體溫檢測儀產業鏈和產能分佈


-End-


聲明:所轉載文章並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因轉載眾多,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刪除內容以保證您的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