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憂家國宅家做貢獻,看看古詩句的家國情懷,心念祖國


新冠憂家國宅家做貢獻,看看古詩句的家國情懷,心念祖國


新冠憂家國宅家做貢獻,看看古詩句的家國情懷,心念祖國


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古已有之,不論身處何地,都心念祖國,是根植於每個中國人內心的意念。這些詩詞,更適合今天讀。

之一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大丈夫當有如此志,有我在,決不讓敵寇侵入我的山河。

《塞上曲二首》 唐·戴叔倫

軍門頻納受降書,一劍橫行萬里餘。

漢祖謾誇婁敬策,卻將公主嫁單于。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願將此身報效國家,又何須活著回來呢?這是多少軍民的泣血之語,正是因為有了先輩們的視死如歸,才有了後來的勝利。

《滿江紅》 【宋】岳飛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是民族英雄,在國家危亡之際,力挽狂瀾,成為中華民族英雄的象徵。在抗日戰爭時,有無數個岳飛,前仆後繼、浴血奮戰,挽救民族於危亡之中,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涼州詞二首·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自古以來,軍人戰死沙場,是一件多麼平常的事情。能為國而死,死而無憾。

《金錯刀行》 【宋】陸游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

嗚呼!

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楚國雖然被秦國蠶食,但即使剩下三戶人家,也一定能消滅秦國,難道我堂堂中華大國,竟會沒有一個能人,把金虜趕出邊關?

《示兒》 【宋】陸游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至死不忘恢復中原,即使在臨死之前,他依然盼望著能收復故土。赤子之心,永生不滅。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面對敵人的勸降,文天祥不為所動。“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僅是文天祥的寫照,更是抗日戰爭時期,無數英勇烈士的寫照。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有難,我定上殺場,為國效力。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二》

【清】林則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林則徐在古城西安與妻子離別赴伊犁時,在滿腔憤怒下寫下此詩。即使是遭逢厄運,依然心懷國家。

他此時剖白心跡,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將不顧生死。難道能因為有禍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嗎?

《出塞》 【清】徐錫麟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愛國的熱血好男兒,只知道在戰場上為國捐軀。萬一我在戰鬥中犧牲了,也不必用馬皮把我的屍體包裹著回來。

青山有幸埋忠骨,殘月無聲照英魂。

緬懷所有為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而獻出生命的先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代: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宋代: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書憤五首·其一 宋代: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南園十三首·其五 唐代: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代:戴叔倫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望闕臺 明代:戚繼光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立春日感懷 明代:于謙

年去年來白髮新,匆匆馬上又逢春。

關河底事空留客?歲月無情不貸人。

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

孤懷激烈難消遣,漫把金盤簇五辛。

涼州詞 唐代:薛逢

昨夜蕃兵報國仇,沙州都護破涼州。

黃河九曲今歸漢,塞外縱橫戰血流。

臨江仙·試問梅花何處好 宋代:張孝祥

試問梅花何處好,與君藉草攜壺。西園清夜片塵無。一天雲破碎,兩樹玉扶疏。

誰擫昭華吹古調,散花便滿衣裾。只疑幽夢在清都。星稀河影轉,霜重月華孤。

新冠憂家國宅家做貢獻,看看古詩句的家國情懷,心念祖國


新冠憂家國宅家做貢獻,看看古詩句的家國情懷,心念祖國


之二

1、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原文】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譯文】

新釀成的葡萄美酒,盛滿夜光杯;正想開懷暢飲,馬上琵琶聲頻催。即使醉倒沙場,請諸君不要見笑;自古男兒出征,有幾人活著歸回?

2、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原文】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3、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原文】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

戌樓響過更鼓,路上斷了行人形影;秋天的邊境,傳來孤雁悲切的鳴聲。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兄弟;望月懷思,覺得故鄉月兒更圓更明。

可憐有兄弟,卻各自東西海角天涯;有家若無,是死是生我何處去打聽?

平時寄去書信,常常總是無法到達;更何況烽火連天,叛亂還沒有治平。

4、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壯士心。——顧炎武《海上》

【原文】海上

日入空山海氣侵,秋光千里自登臨。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

水湧神山來白鳥,雲浮仙闕見黃金。

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烈士心。

【譯文】

日光照耀著海上的這座小島,海氣侵潤,千里秋光中,我獨自登上了這座小島。

天地之間,十幾年的戰爭沒有休止,四誨之內百姓深深陷在痛苦之中。

水湧浪來,小島上幾隻白色的海鳥翩然飛落,雲霧繚繞,島上房屋似乎鍍上了一層黃金,金碧輝煌。

這美麗的小島啊,沒有什麼地方不適合人居住,(但此處雖好,我卻不能久留於此,)只恐怕無法酬寄自己的一顆壯懷激烈的心啊!

新冠憂家國宅家做貢獻,看看古詩句的家國情懷,心念祖國


新冠憂家國宅家做貢獻,看看古詩句的家國情懷,心念祖國


之三


01.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節選)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大家所熟知的戰國末期的著名詩人,他心繫家國,有一腔抱負卻因小人進讒言而被國君疏遠,甚至遭到流放。但他丹心朗照,時刻將百姓、君王、國家放在心頭,為民生之苦而憂心流淚,故而在《離騷》中發出嘆息。

02.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節選)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大家對成語“視死如歸”都不陌生,卻很難將它和貴公子聯繫起來。曹植以文采翩然著稱於世,但鮮有人知他心中的政治理想。曹植生於戰亂年代,也有從軍隨行的經歷,《白馬篇》就是曹植隨父征戰的寫照,形象地刻畫出了邊塞遊俠的忠勇,表達出為保家衛國萬死不辭的孤絕氣概。

03.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代是我國古代經濟與文化發展繁榮的時代,在文壇上湧現了很多氣象闊大的邊塞詩作。王昌齡的這首《從軍行》正是這方面的代表,生動展現了將士們不畏險阻、誓死護衛家園的幹雲豪氣。

04.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節選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唐乾元二年,杜甫幾經輾轉來到了當時尚未被戰亂侵襲的成都。此時是安史之亂爆發後的第四年,此前杜甫於戰亂中四處漂泊,目睹老百姓在亂世的艱難困苦,不由寫下著名的“三吏三別”,深感家國飄搖帶給個人及國家的苦難。因此來到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下建起一間屬於自己的“避難所”——浣花溪草堂,這是杜甫難得的喘息時刻。不料,秋風怒卷,頑童盜茅,屋漏偏逢連夜雨,然而此時杜甫記掛的不是個人,而是全天下。充分體現了他憂國憂民的闊大情懷。

05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提起韓愈,大家更熟悉的是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學身份,但韓愈的還有另外一個重要身份,就是他的政治身份。唐元和十四年(819),時任刑部侍郎的韓愈因一封勸諫皇帝的上書而得罪皇帝,被貶為潮州刺史,並被勒令即日啟程。天寒地凍,倉促出發,雪擁藍關,前路未卜。但韓愈的心是熱的,身已老,但志猶堅。

06.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范仲淹《岳陽樓記》(節選)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北宋慶曆六年,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的邀請,寫下一篇《岳陽樓記》。他沒想到的是,自此他自己以及岳陽樓在人們的心中開始有了盛名。范仲淹的“憂天下”不是虛談。在地方當政時,他為老百姓主持修堰,在中央任職時,他努力實行新政,在西北戍邊時,他恪職盡守……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文正公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這句話。

07.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橫渠語錄》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理學的創始人之一。著名的“橫渠四句”作為他對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的概括,千百年來激勵著無數後學立志修身。他啟示我們,即便一個人生命有限、力量薄弱,也不要被此所束縛,要為天地、為百姓、為往聖、為後世作出自己的努力,拓深生命的厚度。

08.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戚繼光《望闕臺》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

明代嘉靖年間,戚繼光輾轉於福建、浙江、廣東之間,抗擊倭寇和海盜,十年間立功無數。這一日,他登上一座自己呼作“望闕臺”的小山,眼前海波渺遠,他不由地回顧起自己十年來的抗倭生涯,借景抒懷,向朝廷剖白自己的心聲,表示自己對國家丹心一片、忠貞不渝。

09.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1842年8月,此時距林則徐虎門銷煙才過去三年,然而昔時的英雄現已成為朝廷眼中的“罪人”。林則徐抗英非但無功還有罪,被貶新疆伊犁。林則徐沒有多說什麼,路過西安時,他以兩首詩留給趕來送行的家人。他在其中一首裡表明心跡——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林則徐眼中,個人得失是非常微小的,國家的事才是大事,只要為了國家,刀山火海也在所不辭。

10.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從枝頭凋落的花朵,從樹上飄落的樹葉,最終都將自己從泥土中得到的養分又歸還給大地,守護著自然循環生生不息。龔自珍利用“落花”的意象,借之抒發自己的報國之志。表示自己雖已離開官場這個“枝頭”,但仍然關心國家的命運,願犧牲自己護著國家之“花”常開不敗。

屈原之美政,曹植之俠義,王昌齡之豪邁,杜甫之悲憫,韓愈之堅毅,范仲淹之憂勞,張載之博濟,戚繼光之忠勇,林則徐之精誠,龔自珍之深厚……

這些歷史人物們,無論是居廟堂之上,或是處江湖之遠,雖然各自言辭風格不盡相同,卻都將“家國情懷”抒發得淋漓盡致,而且,他們也都是如自己所描述的那樣去做的。

新冠憂家國宅家做貢獻,看看古詩句的家國情懷,心念祖國


新冠憂家國宅家做貢獻,看看古詩句的家國情懷,心念祖國


新冠憂家國宅家做貢獻,看看古詩句的家國情懷,心念祖國


之四

經典愛國詩詞名句,感受古人深沉的家國情懷。

陸游的愛國詩句

1、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

2、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愛國名句

3、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

4、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出師》

5、位卑未敢忘憂國。《病起書懷》

6、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7、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8、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9、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寸赤心惟報國。

讚美祖國河山的古詩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時。是夕吟因話,他年必去隨。嘗聞廬嶽頂,半入楚江湄。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五老峰巔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煙。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條界破青山色。江上送客遊廬山。

嶽立鎮南楚,雄名天下聞。五峰高閡日,九疊翠連雲。

日觀卜先徵,時巡順物情。風行未備禮,雲密遽飄英。委樹寒花發,縈空落絮輕。

日觀東北傾,兩崖夾雙石。海水落眼前,天光搖空碧。千峰爭攢聚,萬壑絕凌歷。

三峰突兀與天齊,天門未到勞攀躋。層層石磴出林杪,縈迴百折青雲梯。

石洞荒涼樹影孤,洲人相語是酆都。

石徑俯雲壑,竹林開幽境。寺古僧徒稀,山深嵐氣冷。

泰山天門,無室宇尚矣,布山張鍊師為之經構;累歲乃成,可謂破天荒者也。

泰山天壤間,屹如鬱蕭臺。厥初造化手,劈此何雄哉。

天下三巖自石傳,靈巖的是梵王天。群峰環寺連叢柏,雙鶴盤空湧二泉。

我愛西溪好,披雲屢往來。一川煙景合,三面畫屏開。

我夢天倪子,同登日觀峰。骨強清似鶴,步健老猶龍。

向來井處方知隘,今後巢居亦覺寬。

縈迴綠水遶春山,蝶舞鶯啼白晝閒。誰似西堂知解脫,不教憂色到朱顏。

元氣裂,兩儀具。五嶽峙,真形露。

鐘山英秀草堂靈,林下相逢話愈清。聞道謀身官勇退,得閒何必待功成。

表達愛國之情的古詩句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岳飛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漸淚,恨別鳥驚心。——杜甫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杜審言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岳飛

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范仲淹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文天祥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

時今夕會,萬里故鄉情。--杜甫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李白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譚嗣同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譚嗣同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霍去病

一時今夕會,萬里故鄉情。——杜甫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屈原《國殤》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徐錫麟《出塞》

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于謙《立春日感懷》

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岑參《送人赴安西》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陸游《金錯刀行》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陸游《病起書懷》

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楊繼盛《就義詩》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泊秦淮》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從軍行》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李綱《病牛》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黃遵憲《贈梁任父同年》

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岳飛《滿江紅·寫懷》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揚子江》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聶夷中《詠田家》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曲》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洪秀全《吟劍詩》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戚繼光《望闕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龔自珍《漫感》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陳陶《隴西行》

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黃遵憲《贈梁任父同年》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自題小像》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李綱《病牛》

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杜牧《贈別》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杜甫《贈衛八處士》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去年花裡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嚴武《軍城早秋》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曲》

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岑參《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泊秦淮》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文天祥《南安軍》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戚繼光《馬上作》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令狐楚《少年行》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陸游《病起書懷》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嚴武《軍城早秋》

易水潺潺雲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陳子龍《渡易水》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度大庾嶺》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三首》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于謙《詠煤炭》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題臨安邸》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戴叔倫《塞上曲·漢家旌幟滿陰山》

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龔自珍《漫感》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陳與義《詠牡丹》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贈別》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

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陸游《金錯刀行》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秋瑾《對酒》

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戚繼光《馬上作》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四海翻騰雲水路,五洲震盪風雷激。——毛澤東《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范成大《州橋》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揚子江》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從軍行》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徐錫麟《出塞》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雲白山青萬餘里,愁看直北是長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歸老寧無五畝田,讀書本意在元元。——陸游《讀書》

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倪瓚《題鄭所南蘭》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陳陶《隴西行》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秋逢甲《春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曹操《蒿里行》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楊萬里《竹枝詞》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譚嗣同《獄中題壁》

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壯士心。——顧炎武《海上》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廣譬》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陳陶《隴西行》

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鄭成功《出師討滿夷自瓜州至金陵》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渭城曲》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臣殘陽。——李綱《病牛》

撫劍長號歸去也,千山風雨嘯青鋒。——康有為《出都留別諸公》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辛棄疾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辛棄疾《永遇》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陸游

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陸游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新冠憂家國宅家做貢獻,看看古詩句的家國情懷,心念祖國


新冠憂家國宅家做貢獻,看看古詩句的家國情懷,心念祖國

現代詩人的愛國詩句

艾青: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颳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賞析】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現代著名詩人。詩作多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難和命運,反映現實的生活和鬥爭,表現對光明的嚮往和謳歌。

抗戰初期,日軍連續攻陷華北、華東、華南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但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不屈不撓。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堅定地匯入民族解放鬥爭的洪流中,並創作了這首詩。

這是一首在現代詩歌史上被廣泛傳誦的抒情名篇,以一隻鳥生死眷戀土地作比,形象抒發了作者深沉而真摯的愛國情懷,這一情懷曾經並將繼續感動無數讀者。

郭沫若:爐中煤

……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從重見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鄉,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賞析】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現代文學家、詩人、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對中國的新詩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成為新文學的奠基者之一。

這首詩作於1920年,當時詩人雖遠在日本,卻時時刻刻關注著祖國發生的一切。詩人用擬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燒的“爐中煤”,又用擬人法把祖國比作“我心愛的”“年青的女郎”,全詩就構築在這一組核心意象之上,表達了作者愛國的衷腸。正如郭沫若自己所言:“‘五四’以後的中國,在我的心目中就和我的愛人一樣。”“‘眷戀祖國的情緒’的《爐中煤》便是我對予她的戀歌。”

戴望舒:我用殘損的手掌

……

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

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

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殘損的手掌輕撫,

像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運在手掌

貼在上面,寄與愛和一切希望,

因為只有那裡是太陽,是春,

將驅逐陰暗,帶來蘇生,

因為只有那裡我們不像牲口一樣活,

螻蟻一樣死……

那裡,永恆的中國!

【賞析】1941年12月15日,香港英國當局向日本侵略軍投降。日軍佔領香港後,大肆搜捕抗日分子。1942年春,戴望舒也被日本憲兵逮捕入獄。在獄中,他受盡酷刑的折磨,但他並沒有屈服。在牢獄裡他寫了幾首詩,《我用殘損的手掌》就是其中的一首。

毛澤東:念奴嬌·崑崙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賞析】這首詞作於1935年。當時中央紅軍走完了長征的最後一段行程,即將到達陝北。10月,毛澤東登上岷山峰頂,遠望青海一帶蒼茫的崑崙山脈有感而作。

整首詞語言流暢,氣勢磅礴,是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緊密結合的完美體現,也是毛澤東愛國智慧的集中反映。毛澤東說過:“我們是國際主義者,我們又是愛國主義者,我們的口號是為保衛祖國反對侵略而戰。”

特別是後來到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革命意義更偉大。毛澤東認為“爭取抗日勝利是責無旁貸的”,打倒帝國主義,民族得到解放,就是幫助了外國人民,就是為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因此,他提出:“愛國主義就是國際主義在民族解放戰爭中的實施。”

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

我是你的十億分之一

我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餵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賞析】詩只有三十四行,卻用了十四個分號。這些分號內的副句,時長時短,體現著節奏旋律的變化。這首詩帶有政治色彩,但它不議論,只描繪,也是一個特色。詩中所有的象徵和比喻,既質樸,又漂亮,每一個詞都與被描繪的景物、形象緊密契合。詩人既用含有自己民族要素的眼睛觀察,又以人民能理解的民族語言手段和表達方法,寫出人民內心生活和外部生活的精神實質和典型色調,她感到和說出的也正是同胞所感到和所要說的。

食指:生活在自己的祖國,我很驕傲

……

不能說我的生活平淡枯燥

聽那布穀鳥清脆的聲聲高叫

白楊樹迎風披襟暢懷大笑——

領受大自然自由氣息的薰陶

就是過上了繁花似錦的生活

也有衰落凋零那一天的煩惱

但堅信誰也擋不住祖國的常青樹

必將抽出更加強勁的枝條

誰說我過著單調乏味的生活

生活在自己的祖國我很驕傲

雖然物質清貧,生活艱苦

卻不時湧動陣陣澎湃的詩潮

【賞析】食指,生於1948年,原名郭路生,當代詩人。在上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詩人以其獨具的個性和特色,引領詩壇。1999年《食指近作12首》獲北京市新中國成立五十週年詩歌類作品唯一最高獎。在食指的詩中,祖國始終佔有重要位置,這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愛國詩詞讀起來永遠是這麼燃,我們雖然寫不出這樣的經典詩詞名句,但絕對能感受到文字背後的厚重。月是故鄉明,祖國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