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廠缺人?我們來頂上!”烏魯木齊志願者到企業支援生產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史漓莎 牟敏)口罩是阻斷病毒傳播的首選,疫情當前,口罩告急!春節前後用工短缺,一批志願者走上流水線,參與口罩生產,成為生產一線的重要力量。

  2月9日,記者走進新疆樂貝爾貿易有限公司口罩生產車間,志願者們和工人們一起忙碌著,只能聽見縫紉機作業時發出“噠噠”聲。無菌車間內生產線上的設備正在高速運轉,一卷卷原材料——包括熔噴布、無紡布等,經過生產線後變成一個個口罩。

  縫紉、剪裁、製作面屏——“技術活我們來做!”

  穿著工作服戴著帽子、口罩的縫紉工正忙碌著,時間長了,汗水會從他們臉額上滲出,浸溼帽子和口罩,專注的模樣、熟練的操作,不是行家幾乎分不清他們中哪些是老手,哪些是剛上崗不久的新手。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的教師志願者隋文靜,坐在縫紉機前為口罩壓線,一手撐頭、一手撐尾,幾秒鐘就能壓好一條邊。經過短期的培訓,已經熟練的她平均每天要在縫紉機前作業12個小時。

“口罩廠缺人?我們來頂上!”烏魯木齊志願者到企業支援生產

  1月28日至今,她與兩位同事及16位學生,經過專業培訓,已經在工廠住了十幾天。

  “縫紉、剪裁、製作面屏等技術活我們都能做,目前這類工人還是極其緊缺的,希望更多有裁剪、縫紉經驗的志願者加入我們。” 隋文靜說,口罩是戰“疫”一線最緊缺的物資,多一個志願者,就能為最需要的疫情防控人員在後方多出一份力……

  專業為應用韓語的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大二學生王建國,以前針線、剪刀基本都沒動過,但現在,他成了廠裡合格的裁剪師傅。

  鋪平、拉扯、裁剪,王建國已經對自己的工作越發熟練,負責裁剪一次性醫用口罩中間的濾芯層。從最初跟著老師學習到現在自主裁剪,從最開始一天裁剪5萬個口罩的濾芯層到現在的一天8萬個。


“口罩廠缺人?我們來頂上!”烏魯木齊志願者到企業支援生產

  “你看,拉扯的時候倆人得配合,一定要拉平,這樣裁剪才會方正,這才能保證下一道工序不受影響。”王建國說。

  這個春節幾乎都在車間度過,問起是否想家,他笑著說:“爸媽特別支持我,說這個時候生產線上比他們更需要我,讓我踏實做好服務。”

  新疆樂貝爾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丁成告訴記者,志願者的加入,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用工難題,提高了生產效率。

  打包、分裝、搬運——“能幹的我們都幹!”

  裝卸搬運原材料,將口罩裝袋、打包,把防護服摺疊分類裝箱,每個步驟按部就班、井井有條。除了生產一線的技術工,需要耐心、體力的生產二線也多了一些生面孔。

  烏魯木齊市青年志願服務協會志願者、新疆春雨愛心公益社項目負責人冉海燕告訴記者,2月6日開始,青協的六七支公益團隊,每天固定向工廠輸送30多名志願者,主要分擔除技術崗的其他工作,能幹的他們都幹。

  陸英新和丈夫米文成坐在一起,剪掉多餘的線頭,將口罩順序裝袋打包。坐久了,累了……就直起身子,互相用拳捶捶,稍事休息,就繼續手上的活計。他們不說,沒人知曉兩人是一家餐飲連鎖店的老闆。

“口罩廠缺人?我們來頂上!”烏魯木齊志願者到企業支援生產

  “來之前,我們以公益組織的名義為一線捐贈了千餘個口罩,後面還想捐但買不到。生產一線缺人手了,看到青協招募志願者,我們就來了。”陸英新說。

  這批志願者裡的夫妻檔很多,安紅英和金髮也是其中一對,他們是烏魯木齊北園春運輸有限公司的出租車司機。

  夫妻倆,一個負責分裝打包,一個負責搬運以及接送進廠服務的志願者,還帶動了身邊許多同事一起參與服務。

  金髮說:“車間裡的女工多,每隔一兩天就要卸一批物資,一卷原材料75公斤左右,一車20多噸,要搬一天,我們上了幾個男志願者,人也多一點,四五個小時就能完成,又能騰出一部分時間,多生產一些口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