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線,我在!”

“戰‘疫’一線,我在!”

圖為張桂珍結束一天的工作,一道道壓痕留在臉上。


“戰‘疫’一線,我在!”

圖為張璐彥(左)和她的“戰友”


“戰‘疫’一線,我在!”

圖為趙傑在防護服後親手寫下:“這個世界會好的”。

馳援湖北,共戰瘟神!

隨著2月9日,晉中市18名醫務人員跟隨山西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出征,晉中市先後兩批、累計向湖北一線輸送醫務精英24人。

在湖北,他們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醫務勇士一起,投身這場任務艱鉅的戰“疫”中。

在這場沒人能夠置身事外的戰“疫”中,他們主動請纓奔赴最危險的地方,和疫魔鬥爭、從死神手裡搶奪生命。

“用生命守護生命”。他們身著防護服的背影,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高大。

不願被關注的“戰士”

“情感上,親朋好友總是不捨他們熟知的人赴險,但使命使然。”

1月27日(正月初三)凌晨4點,跟隨山西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抵達支援地不久,張璐彥在朋友圈轉發老父親的送別詞時這樣說。

同所有被緊急召回的同伴一樣,身為榆次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的張璐彥,來不及思考更多。在接到任務的那一刻,她唯一想到的,也許只是身為醫者的職責和使命。

1月23日(臘月廿九)晚,張璐彥回到老家昔陽縣,準備陪父親過年。25日(正月初一)下午接到通知,當天深夜辭別父親。26日凌晨1點趕回榆次,當天中午前往太原,隨山西支援湖北醫療隊飛往湖北。27日凌晨奔赴潛江市,在接受簡短培訓後,她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急匆匆被召回,急匆匆趕赴一線,又急匆匆投身“戰場”。

兩個晝夜的不眠不休,加上任務艱鉅,張璐彥的心一直緊繃著。她戲稱,就像“深夜突然被叫起來搶救病人”,而這一次,是被“叫過去支援湖北”。

在機場,看著湖北人民翹首以待、鼓掌相迎;在病房,面對患者“和我保持距離”的善意提醒;在身邊,與同甘共苦的親密“戰友”們,一起逗趣兒嬉笑放鬆,一起上戰場抗擊疫情……隨著時日的推進,張璐彥很快適應了緊張繁忙的工作。

張璐彥所在醫院的消毒措施非常嚴格,她每天要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在病房裡工作6個小時。防護服密不透氣,身體被捂出了熱汗,大量水汽凝結在護目鏡上,鏡片上常常模糊一片。

剛開始,張璐彥只能等護目鏡上的水汽凝聚成水珠,在鏡面流出一條縫隙後,透過那窄窄的縫隙視物,艱難地穿梭在病區、行進在病床間。後來有了經驗,每當鏡片上佈滿水汽,她會使勁上下甩頭,儘可能地把鏡片上的水珠甩下來,然後抓緊水汽“佔領”鏡片前的短暫時間,查看病情、診治病人。

這是記者通過張璐彥的同事,瞭解到她馳援湖北後的點滴。

她在朋友圈裡說:“默默無聞慣了,不願被關注、被採訪。也不習慣大家稱呼‘英雄’‘勇士’,感覺離自己很遠、很不相稱,更喜歡‘戰士’。” 這是她為自己不接受採訪做的註解。

“件件事情暖我心,我用雙

手暖病人”

“媽媽,我不准你去!你快回來!”電話裡兒子聲嘶力竭的哭喊聲,至今仍時時噬咬著張桂珍的心。

可她仍義無反顧。因為千里之外的湖北,有更多需要她“幫助和照顧的人”。

從1月27日投身疫情一線到現在,已過去了半個月時間。對張桂珍來說,護理病人等各項工作已瞭然於胸,只是對當地溼冷氣候仍然很不習慣。剛到天門市時,因為住處新增一批從疫情一線退下來的醫務人員,室內空調不能開(避免病毒通過空氣傳播),山西的幾名隊友因此受了風寒。

就在備受刺骨寒風的摧殘之際,他們收到了來自各方的溫暖。山西省紅十字會送去了棉大衣,當地政府和果農送去了果盒。分赴仙桃和潛江的山西醫療隊隊友們,也連夜開車給他們送去藥物和食物。加上手機裡領導同事、親朋好友不斷地噓寒問暖、加油鼓勁,讓張桂珍和她的“戰友”們心裡暖暖的!

她說:“件件事情暖我心,我用雙手暖病人。”只有給新冠肺炎患者以更多的關心、鼓勵、安慰,用自己的雙手減輕更多患者的痛苦、挽救更多的生命,才能不辜負大家在這個寒冬給予她的溫暖。

張桂珍負責的病人中,有一個不是天門本地人,沒有親人為他送日常所需。入院後,他反覆發燒,原本食慾就差,加上藥物不良反應,一直噁心反胃。2月5日,張桂珍在和他聊天時,他無意中說了句“想吃蘋果”。第二天,張桂珍就把幾個蘋果帶到了他的病床前,病人感激萬分以錢酬謝,張桂珍告訴他:“你快些好起來,就是對我最大的感謝!”

“我們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能讓他們感到特別大的溫暖。”張桂珍說,這些心懷感恩的病人,給予她更多的力量,激勵她為他們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病人有恐慌心理,一遍遍地安撫、疏導;病人食慾不振,聯繫醫院調配流食和半流食;病人聽不懂普通話,提前製作對話卡片方便溝通……

工作之餘,身為榆次區人民醫院護理部操作培訓師的張桂珍,不忘把新學到的防護知識及時向同事們傳授:

“這是穿防護服的細節,前面發的視頻課程上沒有。

“今天上午對防護用具進行深入研究,總結了一些細節點,分享出來,幫助大家有效防護。

“口罩佩戴時要拉緊後方卡扣,脫口罩時一定注意避免掛落眼鏡。

“防護服的腕部有拉環,可以套在大拇指上,防止袖口上滑。”

……

“一定要做好防護,注意安全。”榆次區人民醫院護理部的微信群裡,張桂珍一再叮囑在發熱門診工作的同事。

“這個世界會好的”

“我是男的,我還年輕,我的身體和家庭情況都比其他老師更合適,家裡人也非常支持我到一線戰鬥……”在請願支援湖北的電話中,趙傑這樣竭力爭取。

生於1996年的趙傑,是一個陽光開朗的男孩。之前,他原本計劃陪奶奶好好過個春節。年前爺爺去世,他怕奶奶一人在家睹物思人,特地把老人家從老家晉城高平接到榆次。可是沒想到大年初一就接到出征湖北的通知。

“我一定會平安回來的,放心吧!”去湖北那天,奶奶堅持把趙傑送到小區門口。揮別老人,趙傑扭過臉,淚水奪眶而出。之後,他沒敢再回頭。直到走上小區門外的天橋,他才回望,因為車多樹多,視線裡已經找不到那個孤單的身影。“路滑、又在六樓”,趙傑一邊牽掛著奶奶,一邊強制自己轉換心情,去醫院報到。

在支援湖北的日子裡,趙傑始終保持著一顆感恩的心。他說:“從剛開始的畏懼、懵懂到現在的熟練、規範,每天都在進步,都在向勝利靠近。”他把自己的進步,歸結於“戰友的努力和付出”。

2月5日,是趙傑加入湖北戰“疫”一線的第十天,和他搭班的當地護士第二次去病房。看著她熟練地穿脫防護服,在病房裡發藥、測體溫,趙傑默默觀察,悄悄學習。休息時,趙傑跟她聊天才得知:前一天下班後,她一直反覆練習穿脫防護服,熟悉護理病人的流程,直到凌晨三點才睡覺。再一問,她才23歲。

“原以為我就是隊伍裡最小的,沒想到她更小,還是個女生!”看著她的背影,趙傑的鼻子有點發酸。

在湖北,有很多像他們一樣年輕鮮活的生命,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毅然衝向一線,選擇用自己的生命守護更多的生命。

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勇士!

在趙傑眼裡,和他並肩作戰的所有醫務人員,都是“很能幹的老師”。防護用品不足,就利用廢舊物品自制;呵護患者身體、心理的同時,想方設法滿足他們生活上的需求,鼓起他們戰勝病魔的勇氣;面臨環境、氣候、語言上的諸多困難,加上壓力巨大,有時難免情緒低落,但一面對患者就滿血復活……

在抵達湖北的半個多月時間裡,趙傑記得每一個讓他感動的瞬間。比如酒店經理24小時電話待機,在趙傑出門忘記拿房卡的深夜,十幾分鍾就氣喘吁吁從家趕到酒店;大巴司機每天接送醫務人員上下班,還要不定時去潛江或仙桃拉送物資,有時半夜去、連夜回……

趙傑說,這些默默奉獻的人和醫務人員一樣,是這場戰“疫”中功不可沒的戰士!正是他們,給了趙傑戰勝疫魔的勇氣。

眾志成城,戰“疫”必勝!就像趙傑在自己防護服背後寫的那樣,他和她們都相信:“這個世界,終會好的!”(記者 張莉芬 榆次區人民醫院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