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遭遇多起法務糾紛和抵制潮

近期,臉書公司遭遇全球多地發起的法務調查和起訴,涉及金額近百億美元。與此同時,其業務模式因涉嫌虛假信息和侵犯隱私,被廣泛抵制,掀起一場各界名人“刪除臉書”的浪潮。

據《華爾街日報》10日報道,臉書和美國國稅局將在美國稅務法院就一樁訴訟案本週對簿公堂,此案可能令這家公司損失90多億美元,並塑造政府打擊企業將利潤轉移到低稅國家的能力。

據悉,此案將為9年來圍繞臉書如何構建其國際業務的爭端畫上句號。美國國稅局認為,該公司更多的利潤本應在美國以更高的稅率繳稅,而不是在該公司的愛爾蘭子公司所在地繳稅。臉書認為自己應該得到退款。

臉書將海外利潤轉移到低稅國家的做法在美國跨國公司中很常見,這些公司在美國和歐洲都面臨著納稅不足的批評。該案可能會為其他面臨類似爭端的公司設定規則。

“雙方都有重要的論據,這讓此案備受關注。” 德州農工大學法學教授伯恩斯說,“臉書案為其他類似案件定下了基調。”他預計法院將裁決臉書繳納額外稅款,但金額達不到國稅局的預期。

這起案件源於臉書在上市前進行的內部交易,當時該公司正在建立其全球業務。該案的結果可能取決於臉書海外子公司使用的知識產權的估值,這些子公司向母公司支付知識產權使用費。

臉書發言人湯姆森表示,公司期待在法庭上陳述自己的觀點。她在一份聲明中說:“此案是關於2010年發生的交易,當時臉書沒有移動廣告收入,國際業務剛剛起步,數字廣告產品還沒有得到實踐檢驗。”她表示:“我們的業務存在不足,但我們堅持10多年前採取的行動,當時公司面臨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美國國稅局表示,臉書全球整體業務的組成部分(用戶基礎、技術和營銷資產)不應單獨估值,而應被視為一個整體,其價值可能大於各部分之和。

自年初以來,臉書法務麻煩不斷。上個月,臉書因涉於未獲同意下,收集用戶面貌等個人生物識別訊息,被美國伊利諾伊州用戶聯手控告,並以賠償5.5億美元的代價與控方達成和解。

在美國以外,臉書也正遭受歐盟委員會深化反壟斷調查的壓力。臉書被要求提供大量內部文件,包括電子郵件、聊天日誌和演示文稿,這些文件可能與臉書打壓潛在競爭對手有關。

監管機構的調查重點是臉書通過利用其對用戶數據訪問的優勢來扼殺競爭。臉書在2013年收購的Onavo間諜軟件應用受到廣泛關注,該公司利用它為2014年收購當時的競爭對手WhatsApp提供信息。

面對越來越多的爭議,臉書一年前宣佈將關閉Onavo。早在2017年,歐盟委員會就對臉書處以1.22億美元的罰款,原因是臉書在收購WhatsApp時提供了不正確或誤導性的信息。

除了頻繁的法務糾紛,臉書還遭到日漸高漲的名人“刪除臉書”行為衝擊。這些名人來自演藝界、商界、文學界等,他們紛紛批評臉書助長了虛假信息誤導公眾和隱私侵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