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有沒有道理?你怎麼看?

新大風歌


有道理,農民一般收入較低,沒有醫保只有農村合作醫療,但是一旦遇到大病,基本多年積蓄都會用光甚至揹負債務!


平凡的王炸


農村有些老話,聽起來粗糙,但道理還是有的。你像這句老話“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就很有意思,其實我記得我們這裡的原話是“窮人不生病,好比行大運”,和現在農村人說的那樣“沒啥別沒錢,有啥別有病”一個道理。

老話說“事不過三”,三是一個門坎兒,能三年不生病的農村人,就是大運氣之人,很令人羨慕的。俗話說人吃五穀雜糧,怎能不會生病的呢?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雖然有一些疾病,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避免,但是也有一些疾病是無法避免的。而在農村地區,由於衛生條件,醫療水平以及人們的重視程度都不是很充足,導致很多農民經常處於小病靠扛,大病躺床的境地。有一些實在扛不過去,就到村裡面的衛生室,隨便開點藥。

在一些貧窮落後愚昧的山村,不少人還信奉一些迷信的做法,去求神拜佛,弄一些不知所謂的藥材和民間偏方來給自己治病。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講,這種做法無疑是非常危險的。事實上真正要得了大病,神仙是救不了你的,只有通過科學的醫治才能夠治癒或者緩解。

雖然現在大部分農民都已經擁有了農村大病醫療保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農合。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認為新農合是白交了,並不划算,所以很多人不交。平時倒沒什麼問題,但一旦遇到了大病,只要去醫院,動不動就是十幾二十萬,甚至更多的醫療費用。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農民出現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現象。因為不管對於哪個農民來講,只要家裡生大病,花費都是一個無底洞,很難完全依靠自己來承擔。大部分農民在生病的時候都需要借錢才能看得起病。而有些農民因為沒錢也借不到錢,最終只能放棄治療。

雖然現在不少農民外出打工,農民的收入水平逐漸的上漲,農民的生活條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相比,農民的經濟狀況還是要相對弱一些。

一場病生下來可能需要花20萬甚至更高。這就是為什麼農民說“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的真正意思。農民只要不生病,或者說擁有足夠的醫療保障,哪怕生病,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但是目前的現實情況是,只要一個農民家庭有一個人生大病的話,整個家庭就會被拖累,可能幾年甚至10年都翻不過身來。

因此總體而言這句俗語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作為農村人,對“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的理解很是。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很多農村家庭,大部分沒有過多的資金儲蓄,醫療保障上也只有基本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可以這樣形容吧,農民不敢生病,一次大病,辛苦奮鬥多年的生活局面可能就會被打回解放前。


鄱湖雪龍


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這話不論放在過去還是當下,也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都明白無誤的告訴世人,健康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財富。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方面,身體健康,生活才有質量。不是有句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嗎,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都是空談。趙本山的小品裡有句臺詞,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人死了錢還沒花,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健康的重要性。大家也一定有體會吧,身體好的時候,吃什麼都香,幹什麼都帶勁;身體健康就有更強的免疫力,碰到象2003年的非典和今年的新冠肺炎這種大範圍的傳染病,就能很好的抵禦風險;現在的農村也不比從前了,很多人條件越來越好,只要身體允許,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旅遊觀光,可以幹自己喜歡乾的事情,生活有滋有味的。

但如果身體不舒服,即使感個冒,也會渾身不自在好幾天;假若患有嚴重的風溼,起碼就爬不上長城去當“好漢”,生活肯定少了許多色彩;如果不幸患有三高,那就慘了,這不能吃那不能碰,生活也失去了滋味;假若患了一些更嚴重的大病重病,能保住性命就不錯了,生活質量就呵呵吧。

另一方面,生病帶來的經濟壓力,可能會壓垮一個家庭。大家知道,以前國家沒有實施農村合作醫療,農民生病的醫療費用全是自己買單,一旦生了大病,高額的醫藥費往往會讓一個家庭傾家蕩產、債臺高築,全家人的生活全都毀了。加之那時候醫院管理混亂,象普通輸氧給你算個高壓氧、一天輸上千毫升的液這樣坑人的把戲,常常發生,老百姓更是雪上加霜,怎麼看得起病啊,只能自求多福盼健康。

目前國家在醫療保障方面,投入大,效果也好;醫療保障改革也在持續推進,最重要的就是醫藥分離,大大降低了藥品成本。普通老百姓基本能看得起病、治得起病,因病致困致貧的家庭比以前少了許多。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看病貴的問題依然存在。比如醫院的醫護人員待遇與處方數量、科室效益直接掛鉤等,造成了醫藥費虛高,不但給國家造成了損失,也加重了百姓負擔,這也是大好局面下的一些瑕疵吧。

所以,如果我們普通百姓能夠三年不生病,真就是行了大運了。因此,也希望大家平時多關注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管住自己嘴,邁開自己腿,沒事的時候,多運動(當然,新冠疫情沒有解除以前,還是老老實實待在家裡少出去的好),使自己更強壯更健康,好好享受生活吧!


湘西東叔


我覺得這句農村老話是很有道理的。

第一,生病是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人生大事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雖然有一些疾病,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避免,但是也有一些疾病是無法避免的。而在農村地區,由於衛生條件,醫療水平以及人們的重視程度都不是很充足,導致很多農民經常處於小病靠扛,大病躺床的境地。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類似經驗或者經歷,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對於一些小病,根本就不加以重視。有一些抗抗可能就過去了,有一些實在扛不過去,就到村裡面的衛生室,隨便開點藥。

甚至在一些貧窮落後愚昧的山村,不少人還信奉一些迷信的做法,去求神拜佛,弄一些不知所謂的藥材和民間偏方來給自己治病。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講,這種做法無疑是非常危險的。可能有一些小病,本身因為自人的抵抗力和自身免疫力的問題,過幾天可能就會自愈了,這並不是神仙發威,而是由於自身的自我恢復能力所導致的結果。

第二,農村醫療保障水平低,得大病就是攤上了天大的事。

雖然現在大部分農民都已經擁有了農村大病醫療保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農合。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認為新農合是白交了,並不划算,所以很多人不交。平時倒沒什麼問題,但一旦遇到了大病,特別是心腦血管或癌症這樣的重大疾病,只要去醫院,動輒就是十幾二十萬,甚至更多的醫療費用。

農民本身比較貧困,根本無法支付這樣高額的醫療費用。如果已經繳納了新農合,還能報銷,一部分可以減少一些費用支出。如果沒有繳納新農合的話,那這些醫療費用幾乎都要靠自己去籌集。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農民出現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現象。因為不管對於哪個農民來講,只要家裡生大病,花費都是一個無底洞,很難完全依靠自己來承擔。大部分農民在生病的時候都需要借錢才能看得起病。而有些農民因為沒錢也借不到錢,最終只能放棄治療。

第三,農民收入水平低,一場病可能要花幾年掙的錢。

總體而言,雖然現在不少農民外出打工,農民的收入水平逐漸的上漲,農民的生活條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相比,農民的經濟狀況還是要相對弱一些。別的地方不太清楚,就在我們老家的農村,幾乎沒有哪個家庭有10萬以上的存款。基本上每個農民家庭一年掙的收入只夠當年的花銷,有一些條件好一點的略有節餘。可能三五年才能夠湊夠,或者是存夠10萬塊錢。

但是一場病生下來可能需要花20萬甚至更高。這就是為什麼農民說“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的真正意思。農民只要不生病,或者說擁有足夠的醫療保障,哪怕生病,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但是目前的現實情況是,只要一個農民家庭有一個人生大病的話,整個家庭就會被拖累,可能幾年甚至10年都翻不過身來。就像我自己家裡母親前幾年生了一場大病,花了15萬塊錢,這幾年我們一直在還債。自己掙的錢,只能夠維持家庭的生活開銷,很難說在改善家庭的生活狀況。

因此總體而言這句俗語還是非常有道理的,這是農民在日常的生活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智慧。而這樣的智慧經驗在農村還有很多,他們都是通過用俗語的方式,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

以上是個人經驗之談,希望可以幫到題主你,如對以上內容有不明白或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點贊關注我“我愛美麗鄉村”,這邊為你解答關於農村農業的問題。


美麗田園生活


最佳答案

中華民族擁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哪怕是在比較傳統落後的農村地區,也有著各種各樣的民間俗語流傳不息。這些民間俗語雖然看起來比較粗糙,很多都是通過大白話的形式和順口溜的方式流傳,但是卻對農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很多積極而重要的影響。比如這句“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句農村俗語。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今天止茶就和大家來聊一聊。

第一,生病是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人生大事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雖然有一些疾病,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避免,但是也有一些疾病是無法避免的。而在農村地區,由於衛生條件,醫療水平以及人們的重視程度都不是很充足,導致很多農民經常處於小病靠扛,大病躺床的境地。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類似經驗或者經歷,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對於一些小病,根本就不加以重視。有一些抗抗可能就過去了,有一些實在扛不過去,就到村裡面的衛生室,隨便開點藥。

甚至在一些貧窮落後愚昧的山村,不少人還信奉一些迷信的做法,去求神拜佛,弄一些不知所謂的藥材和民間偏方來給自己治病。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講,這種做法無疑是非常危險的。可能有一些小病,本身因為自人的抵抗力和自身免疫力的問題,過幾天可能就會自愈了,這並不是神仙發威,而是由於自身的自我恢復能力所導致的結果。但是很多人,特別是很多農村老人他們不瞭解這種情況,而將這種作用歸結為老天爺或者是神仙顯靈。但事實上真正要得了大病,神仙是救不了你的,只有通過科學的醫治才能夠治癒或者緩解。

第二,農村醫療保障水平低,得大病就是攤上了天大的事。

雖然現在大部分農民都已經擁有了農村大病醫療保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農合。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認為新農合是白交了,並不划算,所以很多人不交。平時倒沒什麼問題,但一旦遇到了大病,特別是心腦血管或癌症這樣的重大疾病,只要去醫院,動輒就是十幾二十萬,甚至更多的醫療費用。

農民本身比較貧困,根本無法支付這樣高額的醫療費用。如果已經繳納了新農合,還能報銷,一部分可以減少一些費用支出。如果沒有繳納新農合的話,那這些醫療費用幾乎都要靠自己去籌集。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農民出現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現象。因為不管對於哪個農民來講,只要家裡生大病,花費都是一個無底洞,很難完全依靠自己來承擔。大部分農民在生病的時候都需要借錢才能看得起病。而有些農民因為沒錢也借不到錢,最終只能放棄治療。

第三,農民收入水平低,一場病可能要花幾年掙的錢。

總體而言,雖然現在不少農民外出打工,農民的收入水平逐漸的上漲,農民的生活條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相比,農民的經濟狀況還是要相對弱一些。別的地方不太清楚,就在我們老家的農村,幾乎沒有哪個家庭有10萬以上的存款。基本上每個農民家庭一年掙的收入只夠當年的花銷,有一些條件好一點的略有節餘。可能三五年才能夠湊夠,或者是存夠10萬塊錢。

但是一場病生下來可能需要花20萬甚至更高。這就是為什麼農民說“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的真正意思。農民只要不生病,或者說擁有足夠的醫療保障,哪怕生病,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但是目前的現實情況是,只要一個農民家庭有一個人生大病的話,整個家庭就會被拖累,可能幾年甚至10年都翻不過身來。就像我自己家裡母親前幾年生了一場大病,花了15萬塊錢,這幾年我們一直在還債。自己掙的錢,只能夠維持家庭的生活開銷,很難說在改善家庭的生活狀況。

因此總體而言這句俗語還是非常有道理的,這是農民在日常的生活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智慧。而這樣的智慧經驗在農村還有很多,他們都是通過用俗語的方式,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即使到了今天,對我們的生產生活都還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大家說對不對呢?您對這句農村俗語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您在下面留言,說說您的觀點和想法。


超子愛生活愛創業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人生病首先自己承受巨大的痛苦不必說啦!其次還要花費大量的金錢,雖說有醫保可以報銷,但是物價貴呀,自己也需要付一部分費用,再者生病的人,無精打采,輕則做什麼事沒有精神,重則需要別人照顧,拖累家人。

仔細想想,生病確實沒有什麼好處的,所以我覺得“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這句話是有道理的。當前疫情形勢仍然較嚴峻,想想那些不幸被感染的人,再看看自己,覺得能健康活著是何其幸運,還真的是走大運啦呢!我覺得擁有健康的體魄是人生最大的幸運,就好比蓋高樓大廈需要牢固的根基。

而健康的身體就是就是革命的本錢,人只有擁有了健康的體魄,才能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會更有奮鬥的激情, 才能更好地為社會做貢獻。

相比較身患重疾的人,能健康活著是他們的奢求,所以我們要珍惜自己的健康,多愛惜身體。你的健康是多少身患疾病的人渴望而不可求的,所以請珍惜自己的好運,幸福快樂的生活吧!武漢平安!中國平安!我愛的所有人平安!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 ▄ ▅ ▆ ▇ █ 謝謝關注█ ▇ ▆ ▅ ▄ ▂



塞北磊子


問:農村老話“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有沒有道理?你怎麼看?

一、農村人對健康和錢財的態度:沒啥別沒錢,有啥別有病。

1,農村老話很多,眾說紛紜,各種對錯咱們不說,因為農村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說不來太深奧的話題。不過有些老話,聽起來粗糙,但道理還是有的。你像這句老話“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就很有意思,其實我記得我們這裡的原話是“窮人不生病,好比行大運”,和現在農村人說的那樣“沒啥別沒錢,有啥別有病”一個道理。

2,但話語中大部分意思都帶有“賭一把”的成分,還有一部分是擔憂是僥倖心理。什麼是“行大運”?就是一直都有好的運氣,還是大運氣,沒有積福沒有實力的人,運氣怎麼會一直好下去?老話說“事不過三”,三是一個門坎兒,能三年不生病的農村人,就是大運氣之人,很令人羨慕的。俗話說人吃五穀雜糧,怎能不會生病的呢?所以這裡面賭的成分很多很多。

二、稀裡糊塗又一年,農村人很少有對身體健康年檢的習慣。

以前很多人討論說,以前農村人比較皮實很少生病,就連小孩子整天在泥巴堆裡玩也很少生病。其實真相併不是如此,以前農村家庭條件還是不好的多,俗話說小病靠忍大病靠挺,能抗過去就算沒事兒了,以前的疾病一樣的多發,只是沒有被檢測出來罷了。農村人也惜命,但又摳門,捨不得去醫院體檢身體,就算每年一次就不會,還會認為去醫院檢查身體不太吉利,就算沒病也會得病,就是這樣的認知,會稀裡糊塗一年又一年的過。


但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沒有罹患過大病的人是不知道珍惜生命的。農村人不敢得大病,因為大病一場就極有可能會因病返貧,以後再翻身就很難了。所以農村人也是很矛盾的,不想生病又不願意花小錢去體檢,凡事都想靠博運氣。作為農村人,各種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哪裡有什麼運氣可言?一旦患上大病就天塌了一樣,就算又農村居民醫療補貼,也是杯水車薪,關鍵時候也於事無補。

三、農村人惜命,要從日常培養健康養生意識。

作為農村人,對“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的理解很是深刻。怎麼理解?還不是手裡沒有防備風險的足夠資金,還不是沒有健全齊備的醫療保障條件。如果農民都具備了這兩個條件,對疾病又何懼之有?但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很多農村家庭,大部分沒有過多的資金儲蓄,醫療保障上也只有基本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可以這樣形容吧,農民不敢生病,一次大病,辛苦奮鬥多年的生活局面可能就會被打回十幾年前。


農村老輩人喜歡總結經驗教訓,但在實操中卻很少去踐行,這就是農村一大怪現象。歸根結底還是農村人底子薄,有些東西只能想象而做不來執行不到位,比如城鎮居民每年的體驗項目,很多地方農村做不到。所以對農村人而言,手裡有幾萬十幾萬存款的家庭,根本就不值得一提,都不算啥,一旦進了醫院就知道,有時候是分分鐘的事兒。

尾聲:國家對農村“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關注力度很大,但農村人口基數太高,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農村社會保障也在加強,農村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也適當提高了,相信農村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也會提高,那麼農村重大疾病的防控工作也會越來越好,但重點還是農民要靠自己,自覺對自己身體健康負責,不要僅僅靠運氣活著。


農村老俗話


老話,俗語,之所以被人們經常提起,那肯定有一定的科學道理,有些俗語話糙理不糙,經過多少代人口口相傳,一直流傳到今天,裡面蘊含著先人的智慧和生活經驗。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雖然有一些疾病,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避免,但是也有一些疾病是無法避免的。而在農村地區,由於衛生條件,醫療水平以及人們的重視程度都不是很充足,導致很多農民經常處於小病靠扛,大病躺床的境地。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類似經驗或者經歷,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對於一些小病,根本就不加以重視。有一些抗抗可能就過去了,有一些實在扛不過去,就到村裡面的衛生室,隨便開點藥。對付一下完事,以至於小病拖成大病。

農村醫療保障水平低,得大病就是攤上了天大的事。雖然現在大部分農民都已經擁有了農村大病醫療保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農合。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認為新農合是白交了,並不划算,所以很多人不交。平時倒沒什麼問題,但一旦遇到了大病,特別是心腦血管或癌症這樣的重大疾病,只要去醫院,動輒就是十幾二十萬,甚至更多的醫療費用。農民本身比較貧困,根本無法支付這樣高額的醫療費用。如果已經繳納了新農合,還能報銷,一部分可以減少一些費用支出。如果沒有繳納新農合的話,那這些醫療費用幾乎都要靠自己去籌集。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農民出現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現象。因為不管對於哪個農民來講,只要家裡生大病,花費都是一個無底洞,很難完全依靠自己來承擔。大部分農民在生病的時候都需要借錢才能看得起病。而有些農民因為沒錢也借不到錢,最終只能放棄治療。農民收入水平低,一場病可能要花幾年掙的錢。

所以說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的說法,是不是農村就醫難真實的寫照。雖然現在不少農民外出打工,農民的收入水平逐漸的上漲,農民的生活條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相比,農民的經濟狀況還是要差很多,一場病生下來可能需要花幾十萬甚至更高。這就是為什麼農民說“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的意思。在農村你會常常聽到,生不起病,看不起病,這樣的哀嘆就不足為奇了。

現在國家對農村合作醫療越來越重視,隨著國家大力的投入,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後的醫療條件會越來越好,興許在過若干年,這句老話就會被人們所遺忘了。




農民工影山


大家好,我是一個三農領域創作者,我瞭解很多三農領域作品,在三農領域方面,我有著豐富的經驗 是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農村有句老話,“三年不生病就像一筆大財富”,這有什麼道理嗎?

  每個人都知道先生病有多痛苦。即使感冒也可能持續幾天疼痛,更不用說重大疾病了。身體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痛苦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的。只有當身體生病時遭受痛苦,它才能真正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每個人在體內三年不生病是非常幸運的。健康飲食是美味的。身體健康是基礎。

  第二,疾病推遲了掙錢養家的時間。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家庭成員都患有嚴重的疾病,通常高達10多萬元。但是,現在有醫療保險和保險,可以有保證地報銷。他們需要按時得到報酬。不要讓小損失導致大損失。生病期間,生產被推遲以賺錢,家庭中的特殊人員必須照顧它。疾病影響掙錢和養家,並直接影響家庭質量。因此,三年不生病對這個家庭來說也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不生病不會耽誤家庭收入,家庭生活在精神上會更好。

  第三,疾病危及生命。農村地區的老一代人不願意花錢。他們很幸運得了一場小病。他們不能把小病傳染給大病。農村醫療保健不如大城市好。在農村人看來,去別的地方治病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不能很好地治癒。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去其他地方看醫生。在城市和農村地區,一般很難治癒一種嚴重的疾病,其中一些疾病治癒後會有後遺症。遺憾的是,當我死於疾病時,我不能欣賞世界上所有的東西。

  總而言之,三年不生病就像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對自己來說,家庭是生命安全的幸運。這句老話很有道理。我不得不說這是在農村的漫長歲月中總結出來的智慧和經驗。仔細咀嚼是非常合理的。

以上就是屬於我個人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開開心心的做三農領域,三農領域作品能更進一步,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回答,謝謝大家!


農村特派員


你好,我是渝城曹家華仔.

很高興在這裡回答這個問題,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56個民族有著各種各樣的風土人情,所以那些民族俗語也流傳於民間。這樣農村留行的俗語初聽,可能話很糙,很多都是大白話,順口溜之類,但是對農民的生活狀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句,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個人認為還是贊同的。以下幾個觀點:

第一,這句話在上世紀,就更不用說了,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自然規律,但是在農村,大部分,都是小病扛,大病躺的狀況,實在不行,找赤腳醫生開點藥,這一切都歸於農村經濟總收入不發達,生活拮据,沒錢看病。

第二,放眼大部分農村,醫療服務中心,還是相對落後的。一旦生個大病,就算去大城市看病,一生辛苦的血汗錢,基本血本無歸。剩下一堆債務,病治好了還好,有的治不好,人財兩空。以前是這樣,現在也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可能農民工作幾年,倖幸苦苦,起早貪黑,有的是能存到幾十萬,一場大病就讓你回到一無所有,就算醫保報銷了,自己也得掏出來先墊付。

所以我覺得這句話是還是有它一定道理的。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