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評職稱制度是否已成為教師的痛?

冬日暖陽說教育


沒錯!職稱與工資掛鉤,甚至與職務晉升聯繫,這樣做就無形中滋生了職場為官者掌權肆意妄為,手握評先評優重權,打壓了一些埋頭苦幹,默默無聞的人。再者,是不是職稱級別低的人就沒有水平,沒有貢獻或貢獻少?有的人已經看破,決不參加所謂的職稱申報。於此很欽佩饒毅!近日的傳聞就是鮮明的例證,有的人八十多歲,論文200篇,有的人五十多歲,論文500多篇。但社會實踐讓人們一目瞭然。以職稱論成敗,論貢獻,論酬勞不合理,也不科學。如果能下沉到一線來看看,教師中評上高一級職稱的人,評上以後在幹什麼?哪些人容易評上?普通教師有什麼看法?退休後還拿職稱工資!這些問題在群體中是怎麼看的,或許會知道一些事情該怎麼調整一下了。


漣安


昨天我有一師範同學患甲狀腺癌病逝,該同學在讀師範期間學習成績十分優秀,尤其語文曾在全雁北地區師範生匯考時名列第一,曾被選定到地區人事局任職,結果被人頂替回本縣某鄉鎮中學任教,後經慧眼識人才者調到縣一中教高中歷史兼語文,由於他有滿腹經綸又殫精竭慮,教出一批批精英人才,曾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深受廣大師生們愛戴,可他不善於專營直至病逝還是中級職稱連個副高也沒拿到,真讓人痛心,你說這樣要知識有知識,要能力有能力的老師得不到高級職稱的眷顧,這樣制度有存在的必要嗎?


進堂2


對於職稱,討論過多,教育部應該建議,人事部,出臺相關政策,拿我任職學校來說,所有條條框框的設定,都要搞市省優質課,論文,班主任,優秀等,在中學這些有用嗎?安心教好學生是才是本份,可是為了利,不擇手段,人格,人品都沒有了,溜鬚拍馬,什麼招都用上了,二百多教師,一年給兩三個指標,只代課不當班主任,或不上優質課,老實工作的人,永遠和職稱無緣,快退休了,還是一級,設辦法,僧多糑少,再說給多少多額都沒用,考核的沒定就己劃圈外,你工作三十年,不如一年班主任加分多。所以職稱的問是病態。希望廢除是最合理的!


丶富光


目前,壓垮教師的有三座大山,職稱、績效、成績,職稱絕對排在第一位。

職稱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

第一:有股老師無法掌握的力量。

簡單來講,就算你這位老師,次次考第一,年年考第一,不曠工、不遲到、不早退,所有工作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你也可能評不上。

就是這麼殘酷,這麼毫無道理。

老師們想努力,都不知道方向。因為很多因素不是你可以控制的。比如:榮譽、優質課、課題、班主任等等。

第二:學校評審制度可能年年都不同。

本人缺一個市級優秀。今年暑假所教班級位列全校第一,心想這次應該沒問題了。去和領導說情,結果領導說,你綜合考評不是第一,我說,為什麼呀?他說另一個老師聽課比我多,所以算下來人家綜合考評第一。

領導每次解釋可能都不相同。你能怎麼著!

第三:職稱工資差距越拉越大。

同年參加工作的老師,你們幹一樣的活。評上的比沒評上的每月多近1000元,如果你職稱再低一級,相差近2000元。你怎麼甘心?

而且每次漲工資,高級職稱永遠是漲的最多的,低級職稱永遠是漲的最少的。所以國家越漲工資,大家的差距就越大。這還不說公積金、取暖補貼、物業補貼等也都是按職稱發放。這樣算下來,每年少20000都不止。

老師們不是貪婪,只求一個按勞分配,多勞多得。至少得公平吧!

職稱不僅僅是所有老師的痛,基本是癌症晚期,無藥可救了,因為看不到希望呀!

普通的一線老師,就算每天工作24小時,把命搭上,你該評不上還是評不上。所以部分老師就徹底放棄了,徹底佛繫了。但還有一部分不甘心吶,一直在苦苦掙扎!

儘快取消吧。教育要發展,職稱就是最大的阻力,絕不是危言聳聽!


人生如夢LLH


提起職稱我的心就一緊,很痛很痛!我七一年參加工作,一直教畢業班。三十二年教了十七個畢業班。想一想我累不累!追升學率,追片上,校內排名次。三十二年僅僅有三次進高級的名額。七十年代給了一個,那時學校45名老師只有一個男老師是事務老師。那時我們都掙3l.5元,我那時《優》已經是一兩個了。應該是我晉高級。可校長找到我說:Xx男老師養家餬口掙的太少,他愛人與孩子都是農村戶口。讓給他吧。咱們女的還有戶主掙錢。唉,我就讓給了戶主是男老師的困難戶。九十年代又給了一個名額,我很高興,準可以了。可是那年五十二可以退休。一個只教過一個畢業班的老師正可以退休。她與校長關係好吃喝不分,以退休沒機會了為由。她晉級退休了。轉眼二0O二年開學終於又給了一個名額。校長高興地告訴我報上去了。我很興奮,可第二天就沉痛我不行了。因為必須有近三年的論文。我的獲獎論文剛好是前四年的。我是全校優最多的教師。曾是局級優秀班主任,市級優秀輔導員,可就是一級教師。這個刺象針一樣紮在我心守常常作疼很痛很痛!退休那天我滿眼淚水地離開我戰鬥三十二年學校。雖然我沒有機會成為高級教師,但我是一個熱愛教育工作的合格老師!!!


用戶9585480775850


先不說職稱評定的公平與否。職稱會讓教師工資差距越來越大。同工不同酬,多幹不多得的矛盾會越來越明顯。教師的心理會越來越失衡。

就來說說漲工資吧。每一次的漲工資。都是按職稱漲。職稱越高漲的越多。比如原來你們相差,500那麼長了以後,可能就相差800。

還有其它的。

通訊費按職稱發,農村教師補貼按職稱發,更可笑的是,取暖費也按職稱發。 難道是職稱高的怕冷?這每一項都有差距。

而且還是有高的職稱的都不在一線上。一發工資,一漲工資卻比一線老師要高得多。你說教師的心理能平衡嗎?

職稱現在已經成了阻礙教育發展,影響教師隊伍穩定,有失教育公平的制度。

所以說,現行的職稱制度真的是該改一改了。


談學習聊教育


教師職稱讓一線教師教師的痛苦,讓偽教師痛快,讓尋租者進了天堂。六四分成差不離吧。

頌歌與詛咒同在,一點也不奇怪。

社會生產中必須得獎勤罰懶,磚家三十年前創新的教師職稱制度,實踐證明是失效的,與初衷相背而去。其陰暗面細節就不再贅述了。

其實,此制度的功過是非自有後人評說。筆者以為

職稱制度最痛的一線教師,最苦的是義務教育學校的班主任。怎奈何一再高企的行政成本投入,最虧的是國家財政背後的納稅人。

正如廣大教師的無奈吐槽

職稱制度已成為阻礙教育健康發展的絆腳石,敗壞了師德師風,離間了老師之間的關係。

職稱不廢,教師盡淚;職稱不除,教育盡毀!

逢時而生


教師評職稱制度是否已成為教師的痛?


<strong>這個問題已經不用說,不管是新教師,還是老教師都被職稱弄出了心病。新進入的教師,進入一個新學校,很多人覺得你應該尊老,要按照論資排輩的來拿職稱指標,所以只有等到老教師拿完了,才有可能輪到你;再次是老教師可能辛苦在一線教學,但是是領導需要評職稱,很大可能就不會給一線教師,就算老師有教學成績,甚至領導沒有上課,但是他們也可以把指標拿到自己的手裡,這樣教師如果不會陪好領導的話,甚至會等到退休可能都沒有評上職稱。


所以無論怎樣,其實職稱的問題已經非常突出,所以所有教師都在期待教師職稱的改革能夠早日落實。


思維數學小課堂


現在教師評職稱有多少論文是買的,難道讓教師安心教課不行嗎?偏要逼著教師去發什麼核心,EI,SCI論文。難道工資不是工作的報酬而是職稱的報酬,上一樣的課,職稱不同,工資差距巨大,這合理嗎?

每個老師都要弄課題,這得研究出多少成果啊?事實上又有幾人能真正研究出來?不過是你抄我抄,既浪費人力又浪費精力,老師不做不行,上面檢查必須有,沒辦法學校強迫老師去做,不做評職晉級將受到嚴重影響。

還要弄優質課,殊不知優質課,精品課重複演練了多少遍,甚至幾十遍,浪費了學生老師多少時間?

論語有言“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教師不怕自己的工資低,就怕同樣的工作,同樣的年齡,什麼都是相似的,工資相差巨大。

要麼取消職稱,要麼多縮小職稱工資差距,提高教齡工資。按年計算,教齡每增加一年教齡津貼相應增加五十到一百元,比較合理,很多企業的工齡工資都是五十到幾百元不等,因為在單位工作的時間越長,對單位,對社會的貢獻越大,教師也一樣。


sdjnapple


今天調資的表貼在公示欄裡,多看了幾眼。

前段時間就聽說要漲薪,人均300多,今天看了,感覺每個人漲的不一樣,差距大了。

有人說,這次調資和職稱有關,職稱高的漲得多。還有人說,這次調資使“窮人”更窮,“富人”更富。大家哈哈一笑,不一會兒也就散了。

職稱這個話題大家說得多了,嘴裡再嚼不出什麼意思,不想說了。不過有的人公然說如何如何的好,完全一副自我迷戀的樣子,讓人氣憤!

憑啥說好?薪酬拿得多就應該幹得多、幹得好!我留意看了兩個基本情況相似同事調資後的工資,一個比另一個要多五六百塊錢。工資低的仍然每週有課和自習輔導,是你心裡就沒想法?會把這課盡心盡力的上好嗎?

是不是職稱高,乾和別人一樣的活,甚至沒有別人幹得好或者說不幹活,就能夠輕鬆獲得比別人高的報酬?聽起來匪夷所思,話只能說到這裡了。

有時想,隨波逐流就對了,什麼痛不痛的。做好心理調適,努力幹好本職工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