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戰在社區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者,向你們致敬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李雪婷】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淇濱區實施網格化管理,以網格為單位,區級領導帶頭靠前作戰,所有區直單位和城區街道、社區等全員參與到49個網格,織密疫情防控網,嚴控傳染源。

疫情防控,基層社區是第一道防線。自除夕夜起,淇濱區55個社區的幹部職工,就義無反顧地走到321個小區的“一線戰場”,宣傳排查、卡點防控、清潔消殺、路口查守、保障服務,他們成為疫情防控的“守門員”,織起了一張戰“疫”安全防護網。在他們的帶動下,轄區黨員志願者也紛紛加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近日,記者走近他們,透過他們堅守疫情防控一線的堅實腳步,觸摸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堅定信心。

泰山路街道蘭苑社區黨支部書記董克海:

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

“哪裡有危險,哪裡就要有幹部出現。”2月10日,蘭苑社區黨支部書記董克海在小區卡點值班的時候說。在疫情防控戰疫”中,董克海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時刻衝鋒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疫情防控,摸清底數至關重要。董克海以每棟樓為單元,分別和社區網格員一起在大年三十、初二等時間組織開展了4輪摸底排查,排查結果由戶主簽字確認,並及時關閉小區的娛樂場所、飯店,取消文娛活動5場次,倡導村民自主取消酒席78場次。

1月27日,董克海個人墊付資金2萬多元,購買84消毒皂、口罩,免費發給居民。

排查出來的疫情高發區返鄉人員中,有的人心裡急躁,不想被隔離,董克海就到其家裡溝通,爭取理解支持。大年初一晚上還在這些人家中做工作。

經過董克海的勸說,轄區所有居民均向社區遞交了承諾書,承諾決不留外人、決不聚集、決不做危害疫情防控的事情。現在社區上下擰成一股繩,鉚足一股勁兒,為抗擊疫情凝聚了合力。

黎陽路街道怡樂園社區黨委書記

焦海謙:

20多天只回過一次家

“自大年三十中午接到疫情防控任務後,我們社區全體幹部職工,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第一時間趕赴防疫一線。”2月10日,黎陽路街道怡樂園社區黨委書記焦海謙說。

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和社區工作人員在進行第三輪入戶排查,雙眼佈滿血絲。他說,這些天從早上忙到深夜,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白天帶隊檢查各個小區門崗的登記情況,進行宣傳;晚上整理檔案,統計排查結果,20多天只回過一次家。

焦海謙的妻子王福敏是一名診所醫生,她也義無反顧地加入了抗疫前線,參加了鶴壁東站的執勤工作,有時候天不亮就出門了,夜裡11點了還沒有回家。

夫妻二人都在前線,兩個孩子在家,大兒子照顧小兒子。現在孩子們開始網上上課,大兒子一邊學習自己的課程,還一邊輔導弟弟。懂事的孩子還為他們夫妻二人畫了鉛筆畫,大大的愛心裡寫著:爸媽辛苦了,你們是我們心中的英雄!

“看到妻子給我發來孩子畫的畫兒,讓我特別感動!”焦海謙說:“我更要守護好轄區的居民,讓所有人都能平平安安在家陪伴家人。”

九州路街道湘江社區主任馬進山:

疫情防控期間變身“快遞員”

“馬主任,我有慢性病,我的藥吃完了。”“彆著急,我這兒有藥店、醫保的電話和微信,我馬上聯繫,一會兒藥品給你送到家。”九州路街道湘江社區主任馬進山每天都會接到這樣的電話。

連日來,穿梭在湘江社區的藍馬甲特別火。需要什麼只要打電話、發微信,他們就會送貨上門,每天堅持為居民送菜、買藥,成為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一道亮眼的風景線。社區主任馬進山便是這群特殊的“快遞員”的組織者。

九州路街道湘江社區是城中村改造小區,以往這個時候社區裡的居民三五成群、聚堆聊天,但如今小區內罕見行人,大家都響應號召居家隔離。居民們在家“宅”了起來,但日常生活物品採購卻成了難題。

為了解決群眾日常生活不便,馬進山便在社區內指定一家超市,安排專門人員每天在固定時間為超市消毒,保證食品和日用品安全。他還成立了一支由社區“兩委”幹部和黨員組成的“快遞員”隊伍進行配送。

他說:“咱們多跑腿,居民不出門。居民們身體健康、情緒穩定,就是給我們辛苦付出的最大鼓勵和支持!”

泰山路街道東方社區黨委書記杜志鵬:

泡麵書記”半個月瘦了9公斤

“杜書記,要不你先去吃飯吧?”“沒事,處理完這邊的事情再說。”2月9日晚上8時多,在東方世紀城小區門口,東方社區黨委書記杜志鵬還在忙,一旁值班的志願者宋紅兵知道他中午沒顧得上吃飯,有些心疼。

宋紅兵說:“為了節省時間,杜書記天天吃泡麵,我們都說他是‘泡麵書記’,眼看著他這兩天都累瘦了。”

“社區管轄9個小區,共1萬餘人,每天4次到各卡點進行巡邏,瞭解進出人員信息,有時候還要處理突發事件,從來沒有按時按點吃過飯。”杜志鵬說。每天在一線奔波,原來體重100公斤的杜志鵬,現在91公斤,衣服穿上都鬆垮起來。

杜志鵬的一家,愛人、父親、弟弟、妹妹、弟媳全在一線抗疫,他和弟弟把家裡的孩子交給了在淇縣的母親照顧。兩個家庭4個孩子,最大的7歲,最小的才一歲半。

“好多天沒見了,手機裡存著孩子們的照片,每天想孩子了就拿出來看看,看著看著就淚目了。”杜志鵬拿出手機翻出一張4個孩子的合照,眼角有些溼潤。他說:“咱們社區工作人員都不容易,每個人都為抗疫作出了自己最大的貢獻。”

長江路街道橄欖熙園小區黨支部委員張國慶:

拄著雙柺和妻子攜手上一線

“雖然身體不便,但是依然能為國家作貢獻,關鍵時刻,咱也不能掉隊。”2月10日,在長江路街道橄欖熙園小區值班的張國慶說。

62歲的張國慶,退休後發揮餘熱,成為長江路街道橄欖熙園小區黨支部委員。他從小因車禍失去了一條腿,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張國慶主動、多次要求上陣。他說:“前期的排查工作我幫不上啥忙,看到卡點值班人員那麼辛苦,我在家也坐不住,就想到小區門崗值班,幫助卡點工作人員做好人員進出登記、測量體溫的工作。”

張國慶的妻子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她表示:“我們夫妻倆都是黨員,這個時候,就想著一起為小區居民守住大門。”於是張國慶拄著雙柺和妻子共同來到小區門口的卡點開始值班。

“看到老張夫妻倆在門口值守,我們都很感動,一定支持他們的工作,就在家待著,少出門。”小區居民張燕說。在張國慶的號召下,小區7名退休黨員踴躍報名,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中。張國慶還給黨員們分好班,讓大家輪班值守,共同堅守疫情防控一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