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底部特徵?

森林木69


——對於個股的底部,我們可從以下三方面來加以判斷。

1、從價值上判斷

如果上市公司的動態和靜態市盈率以及市淨率水平到了一個相對低位,那麼股票有可能進入底部區間。

2、從K線形態上判斷

當個股經過長期下跌後見底,K線圖一般會出現如下特徵:

1)形態:日K線出現圓底、V型底、頭肩底、雙重底等底部形態,是底部出現的標誌。

2)見底K線:底部紅三兵、雙針探底等組合底部形態。

3)指標背離:技術指標MACD底背離,是股票見底的特徵。

3、從成交量判斷

股票見底常見的模式有兩種:反轉模式和長期築底模式

1)反轉模式一般見於消息面出現重大利好或者低位經受最後一次利空打擊,這樣的形態特徵基本是底部出現放量大陽線或十字星。

2)長期築底模式一般是先縮量整固,股價不再創新低,然後成交量溫和放出,之後量增價揚,這就預示股價見底反轉的時候到了。

——以上就是股票底部特徵的一般表現。

觀察股票是否見底,技術分析方法是最有效的工具,結合價格形態和成交量的變化進行判斷,其實就是通過股票的圖表來揣測參與者對股票的態度。

成交量是技術分析見底最關鍵的因素,當成交量見底的時候,代表著人們的情緒往往也見底了。

隨著股價的回落,人們的入場意願不斷減弱,當人們買股票的慾望最低的時候,股價卻不再下跌,同時也說明拋股票的慾望正處於最低狀態,這種狀態往往就是築底階段的特徵。

所以,量縮是一種見底的信號,量縮才有止跌的可能。而量縮之後的量增,則是股票見底反轉的信號,因為量增反映了股票供求關係的改變,才會使股票具有上升的底部動量。


波浪理論雜談


底部的核心在於吸籌。得底部者得牛股,橫有多長,豎有多高是有道理的。分析股票常用的就是量價時空 ,結構形態,籌碼 基本面。接下來重點說一下股票的底部特徵。


量是資金的痕跡:成交量必須不斷縮量,因為假如有主力資金吸籌,肯定是賣出的少,買入的多,市場可供交易的籌碼數量一定是越來越少的,成家量必然也會不斷縮小,像是芝麻點一樣,這才有底部芝麻功一說。


價格是資金的表現形式:吸籌的形態只有三種:箱體震盪吸籌 橫盤震盪吸籌 拉昇吸籌。拉昇吸籌一般都是遊資做的,這樣成本太高。除非牛市來了,來不及吸籌了,主力才會這樣不計成本的吸籌。


細節處:底部股票往往是箱體震盪和橫盤震盪。這兩個還是有區別的:橫盤震盪的波動很小很小,這種振幅小的股票,未來的上漲空間會極其驚人。因為莊家沒有辦法通過做差價降低成本,只能靠大幅拉昇才能掙錢。但是箱體震盪幅度大的,其實主力也在做T,高拋低吸,雖然最後也收集到了很多籌碼,但是他的建倉的成本要低很多,未來的空間要打一點折扣。


時間:最低要六個月,市值越大的股票,時間越久。


籌碼結構:單峰密集,籌碼集中度基本都在20以下,要是籌碼的集中度能在10以下更好,極限狀態下籌碼的集中度在5附近或者以下,就是驚天大妖股,例如2015年2月開始的10個月翻了10倍的特力A的籌碼集中度 是2.5%和2%,這種集中度多年不遇,遇到了就是彩票。




要點是基本面和技術面的結合:技術結構長期箱體震盪收集到了足夠籌碼,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基本面改善是啟動時機,就是東風。成交量要是配合則更理想。


類似大家特別熟悉的同花順,如下圖。


同花順2010年到2014年長期底部盤整,長期箱體震盪,收集籌碼,隨著國家降準降息,滬股通 深股通的開通,證券行業景氣度大幅提高,業績出現加速增長,隨後股價出現大突破,然後一路持續放量上漲,終成百倍大牛股。


股票投資不迷路 關注簡單炒股。股市交易日期間都有大盤走勢實時跟蹤 ,熱點板塊分析,操作策略制定,技術乾貨分享。


人的一生都在為認知買單:很多人炒股之所以沒有得到過快樂,也沒有得到過財富,只是方法用的不對。歡迎大家點贊 轉發 留言或者交流評論


簡單炒股


大部分散戶投資者在股票投資中,總是熱衷於尋找、打聽所謂的“好”股票,他們認為好股票等於盈利。但是一筆成功的投資不僅僅是找到一個“好”股票,還包括買入、賣出、資金管理、情緒控制等等。“好”股票還得要在相對底部區域買入才能大概率賺錢,否則就是浪費時間。今天咱好好聊聊股票的底部特徵。

一個錯誤認知

投資者在說到股票底部時,條件反射的會在腦海中出現各種技術圖形,實際上,股票的底部,不僅僅是技術分析層面的底部,還有基本面的底部,還有整個股市大盤的底部,甚至有時間還和股票所在的行業底部相同步。

只有這些底部同步,形成共振,才可能引爆個股行情,單單一個雙重底,三重底等是不足以讓股價起飛的。股票在底部區域時,技術特徵只是輔助性作用,不能決定個股就此一定會上漲。換言之,只有當基本面、消息面等率先起到導火索的情況下,技術圖形這時才會發揮作用,從而形成正循環,推波助瀾。

股票底部的基本面特徵

當股票處於底部區域時,在基本面上通常會出現以下幾個明顯的特徵。

1、每股收益下降至歷史最低值附近,處於微利或者虧損狀態,甚至處於大幅虧損狀態,在行情軟件上PE無法計算。分析師在這時不再使用PE估值,轉而使用市銷率,市淨率等其它估值指標。例如:2004年的雲南銅業,2008年下半年處於營銷轉型期的山西汾酒。

2、基本面處於底部的第二個特徵是公司經營大概率舉步維艱,其主營業務業務已經病入膏肓,已經沒有辦法進行整合、改革和升級,直接剝離不良資產,裝入優質資產,體現出來的表象就是借殼重組。公司的基本從而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這方面的例子很多。例如2011年借殼ST玉源上市的中源協和,那可是那兩年最火牛股,股價區間漲幅高達十倍。

同時,此時公司的財務也異常的糟糕,每股現金流為負,存貨佔據公司流動資產半壁江山,應付款項數額巨大,但是公司的管理層仍舊在繼續努力,且融資能力超強,業內外人脈廣泛,公司未來雛形依稀可見。

總結:股票基本面特徵而言,我們可以總結成一句話,即公司屬於困境反轉型,且反轉成功已經板上釘釘。

3、行業處於低谷

前面我們說過了,股票基本面處於底部時,通常行業這時也會同步處於低谷,兩者之間印證獲勝的概率更大一些,這樣能有效的規避那些偽底部區域個股,公司之所以基本面糟透了,不是個例而是行業宏觀因素造就的,一旦行業轉暖,公司就能迅速的脫離困境,這樣的股票是最能在短期帶來暴利的標的。例如2015年處於底部區域的光伏行業,其個股隆基股份就和光伏概念指數同步,2017年光伏行業走出低谷,該股就一飛沖天。

股票底部的技術面特徵

處於底部區域個股的技術面特徵,也是投資者研究最多的。市面上關於股票底部區域論述的書籍同樣汗牛充棟,琳琅滿目,歸納起來集中於“量、價、時空”三者相互關係,當三者同步、指向一致時,股票大概率會上漲,反之股票大多數屬於偽底部,股價績優可能再創新低。

1、量

成交量是股票技術分析當中最真實的一個指標,主力資金在這個指標上是沒辦法作假的,不管是吸籌拉昇還是出貨,投資者都得用真金白銀來進行表態。

處於底部區域的股票,其成交量上往往萎縮到極致,通常成交量不及高峰時期的1/10,而且這個時間相當的長。在技術圖形上表現為底部量能平穩,沒有大起大落,呈現一條直線。偶爾三5天有堆量放出,但隨後,成交量又快速的萎縮。股價也抽筋兒似的突突一下,隨後又繼續橫盤整理。

在分時圖上成交的頻率相當低,往往一分鐘成交三五筆,而且成交的金額特別的小,給投資者的感覺就是該股票已經被市場拋棄了,遺忘了。

2、價

處於底部區域的股票價格相對較低,往往都是個位數,5到8元錢的個股居多。報隨著低迷的股價,時不時空軍來襲,利空消息不斷,但是隨著利空的增多,股價逐漸產生了抗體,甚至對利好都無動於衷,我行我素的橫向運行。長期、中期和短期均線纏繞在一起,往往一根陰線跌破所有均線,同樣也經常出現一根長陽貫穿所有均線,但股價似乎被無形的手摁住,始終不能起飛,如上圖所示。

3、時空

時空是指時間和空間。

在時間上,處於底部區域的個股長期隨波逐流,短則三五個月,長則一兩年都有,統計顯示底部區域的個股築底時間均值都在12個月上下。

空指空間,處於底部區域的個股其股票在前期一定經過了大幅度的下跌,跌幅巨大、慘烈,達到底部區域的初期全部是套牢盤,隨著時間推移以及主力資金的有意做盤,籌碼慢慢的鬆動,最後全部位於底部。

例如去年的妖股東方通信。

股票底部特徵的具體表現和案例

前面咱們講述了股票處於底部時,其技術層面特徵的一般原則,下面看看幾個具體的案例。

1、單針探底

(1)下影線越長越好,陽線的實體越大越好,說明了多頭抵抗性越強,低位買盤活躍,下方承接能力比較強,股票就有望繼續上漲。

(2)次日不考驗下影線部位,最好就是採取了高開或者是平臺收出陽線。

(3)隨後的量能不能過分的萎縮,可以平量,最好就是量能逐步放大了。

2、圓弧底,是指股價運行軌跡呈圓弧型,這種形態的形成原因是由於有部分做多資金正在少量的逐級溫和建倉,顯示股價已經探明階段性底部的支撐。

3、V型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尖底其,股價走勢像V型。它的形成往往是由於主力刻意打壓造成的,使得股價暫時性的過度超跌,從而產生盤中的報復性上攻行情。

4、雙底,股價走勢象W字母,又稱W型底。是一種較為可靠的盤中反轉型態,對這種形態的重點是股價在走右邊的底部時,即時成交量和股價會形成背離。

5、頭肩底,股價呈現三個明顯的低谷,其中位於中間的一個低谷比其他兩個低谷的低位更低。對頭肩底的研判重點是量比和頸線,量比要處於溫和放大狀態,右肩的量要明顯大於左肩的量。

總結:關於底部的具體形態太多了,這裡不一一列舉,讀者朋友可以自己去網絡搜搜即可,這裡的距離是最常見的幾種。

綜述:投資者在看到具體形態後,應該將基本面、消息面等等結合起來綜合分析,大概率是能夠找到處於底部,且短期可能上漲的股票的。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股票底部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就是縮量,其他的指標可能作假,但是縮量無法造假,這點是底部的核心之一。


另外,還有一點是關注底部比較重要的,那就是底部有沒有出現放量,一般來講,底部放量,往往意味著個股有異動。個股在構築中長期底部是,量能基本上是縮量或者保持地量。正常情況下,長期套牢者在底部拋售意願不強,因此買盤也很難能夠得到大量籌碼,所以底部很難放量。因此如果說底部出現放量,往往意味著有主力資金在行動。


底部放量是一種很難重要的個股信號,一種大概率主力有動作的信號,底部放量結合換手率等其他指標綜合選股,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選股方法。


大師兄看A股


在股市交易的投資者不乏這兩種類型,一類是追漲買入型,另一類則是低吸抄底型。兩種截然相反的操作模式,一個呢是一直的在不停換股追漲,哪裡有漲停、哪裡有人氣就往哪裡跑。另一個呢則是哪裡股價低、哪裡沒人氣就往哪裡跑,越跌越買。其是,兩者的操作思路都沒有錯,只不過是投資者的操作風格不一樣而已。追漲買入型----股票已加形成了上漲趨勢,短期來說至少還會延續上漲態勢;低吸抄底型-----風險意識較高、喜好低位買入持股待漲。

對於追漲買入型的投資者選股是比較容易的,這一類的股票都已經早出現了明顯的底部特徵,底部有抄底資金介入,這一類股票只要追的位置不是太高或者不是連續題材爆炒大幅拉昇過的,一般也不會出現太大的風險。反而是對於低吸抄底型的投資者,選股的難度其實是極大的,因為該類股票在此之前沒有明確的底部形成,經常抄底抄在了半山腰,越跌越買,買了後反而是越買越跌,最後套牢在了半山腰上。這一種情況其實就是投資者,沒有找到真正的底部區域。

那麼,底部形成的特徵有:

特徵一、底部是跌出來的

這也是先決條件之一,看似簡單實則也是最主要的一條。如果,你拿著一支上漲趨勢中的股票去尋找底部,那麼這肯定不符合你的操作風格,按照底部抄底去買,那它絕對不會給你買入的機會。因為這類股票一般不會形成底部,頂多僅僅是由短期趨勢調整而形成的局部底部區域。這種局部的底部區域一般不會符合抄底買入的邏輯的。所以,任何一支股票如果沒有經歷過大幅度的下跌,是不可能形成相對穩定的底部區域的,那又何來的底部可言!

特徵二、市場情緒極度低迷

這裡的市場情緒代表的是當下整體的市場環境下,所有的人都看淡後市,大家都認為目前的市場乃至接下來很大的一段的時間內整體市場行情還要繼續下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投資者都在大量拋售手裡的股票,也不願意再開新倉。所有投資者的股票賬戶都停留在休眠狀態!對於個股而言,絕大部分的個股都是交投不活躍,整體趨勢下行。

特徵三、“價”“量”“時”“空”共振

當前面的兩種情況出現,僅僅是證明未來會形成底部或者即將形成底部。具體的底部是否能夠形成還要從個股整體的趨勢、形態來識別,即——“量”“價”“時”“空”的變化情況來辨別:

1、“價”——股價:即從股價來看,股價從高位開始一路下跌,當股價開始趨於平緩且跌無可跌的位置,即使指數跌幅再大,該股跌幅逐漸降低,走勢依然趨於平緩。呈現出一種跌不動的走勢。

2、“量”——成交量:相對於個股和整體市場而言,成交量代表的就是人氣的活躍度。一支股票從高位下跌到形成底部,必然是人氣活躍到人氣低迷再到人氣回暖的一個過程轉換的結果。

3、“時”——時間:就時間而言,如果一支股票從高位下跌開始到形成真正的底部,肯定是需要很長的時間的,下跌需要時間、形成底部需要時間。特別是階段性的大底一般都需要長達多年的尋底過程。所以,你覺得,一個股票開始下跌且下跌的時間三個月都不到,你覺得這個位置形成底部的概率多大呢?三個月,很多個股連下跌段都還沒走完呢!

4、“空”——空間:即下跌的幅度,縱觀A股歷史所有的大牛股,這一類的股票其前一波從高位下跌到底部,除了需要“價”“量”“時”的配合,其下跌的的幅度也是非常之大的。在形成底部之前其個股跌幅少的至少也接近70%左右,多的甚至跌幅達到超100%,一般情況也需要70%到90%左右,而30%到60%頂多算是下跌中繼的反彈而已,並不能構成能形成底部的條件。

總結:對於股票底部形成的條件,上面重點提及的三種特徵是針對於階段性的大底的形成條件。所以,投資者對於形成的底部是局部底部還是階段性底部需要仔細甄別。局部底部只能算是下跌中繼的一個階段性反彈,如若把握不好很容易出現再次套牢的情況。因此,投資者的重點應該是去尋找是階段性的大底,把握這一類機會!

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道破天際


從股票市場長期運行的特徵來看,大盤指數形成最後一跌的走勢,往往會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底部特徵:

一、市場人氣特徵:在形成最後一跌前,由於股市長時下跌,會在市場中形成沉重的套牢盤,人氣也在不斷被套中被消耗殆盡,此時是市場人氣極度低迷的時刻,恰恰也是股市離真正的低點已經為時不遠了。

二、走勢形態特徵:形成最後一跌期間,股指的技術形態會出現破位加速下跌,各種各樣的技術底、市場底、政策底,以及支撐位和關口,都顯得弱不禁風,稍事抵抗並紛紛兵敗如山倒。

三、下跌幅度特徵:在弱市中,很難從調整的幅度方面確認股市的最後一跌,股市諺語:“熊市不言底”,是有一定客觀依據的,這時候,需要結合技術分析的手段來確認大盤是否屬於最後一跌。

四、指標背離的特徵:指標背離特徵需要綜合研判,如果僅是其中一兩種指標發生底背離還不能說明大盤一定處於最後一跌中。但如果是多個指標在同一時期中在月線、周線、日線上同時發生背離,那麼,這時大盤往往極有可能是在完成最後的一跌。

五、量能的特徵:如果股指繼續下跌,而成交量在創出地量後開始緩慢的和放量,成交量與股指之間形成明顯的底背離走勢時,才能說明量能調整到位。而且,有時候,越是出現低位放量砸盤走勢,越是意味著短線大盤變盤在即,也更加說明股指即將完成最後一跌。

六、個股表現的特徵:當龍頭股也開始破位下跌,或者是受到投資者普遍看好的股票紛紛跳水殺跌時,常常會給投資者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促使投資者普遍轉為看空後市,從而完成大盤的最後一跌。

七、政策面特徵:這是大盤成就最後一跌的最關鍵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指對一些長期困擾股市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方面,能夠得到政策面明朗化支持;另一方面是指在行情發展方面能夠得到政策面的積極配合。

八、以史為鑑,歷史大底:

  1994年325大底,平均市盈率10.65倍、平均股價4.24元。

  1996年512大底,平均市盈率19.44倍、平均股價6.17元。

  2005年998大底,平均市盈率15.42倍、平均股價4.77元。

  2008年1664大底,平均市盈率14.71倍、市場平均股價4.6元。

目前全流通時代:二市平均市盈率:15.72倍,平均股價7.39元。由此可見,中國股市的歷史大底就在市場平均市盈率15倍左右。市場平均股價5.43元左右。

但市場不會直奔15倍市盈率隨即興起一輪牛市的,其過程會超乎想象的複雜,其時間也會超乎想象的漫長,這便需要我們付出超乎想象的忍耐心。


新生代交易員峰會


【1】市場人氣極度低迷,大部分人在之前的下跌過程中已經被套牢了,少數出逃盤也處於觀望狀態不敢入場,恰恰這時候離股市的最低點已經為時不遠,如同黎明前的短暫黑暗一般。
  【2】下跌時間已經很長而且跌幅也已經很大,通常底部確立時,大盤和個股都已經經過了三個月以上的下跌,而且幅度最少在百分之二十以上。
  【3】股市的市盈率和平均股價均接近或者低於歷史最低水平,市場中20元以上的高價股家數顯著減少,而5元以下的股票比比皆是。
  【4】盤面上,每天行情中漲幅達5%以上的股票極少,而跌停的股票很多,漲幅居前的股票價格均較低,且成交量沒有有效配合,為超跌反彈的技術性質,上漲的持續性很差。
  【5】新股上市即跌破或接近發行價,不論質地好壞,新股均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價格定位明顯低於平時。
  【6】管理層對前期的言論和做法做出澄清和反思,暫時放棄原來的做法和言論,轉為支持和對股市有利的言論和做法。
  【7】盤面上,真正好的有價值的股票已經不再下跌,轉為橫盤縮量整理或悄悄地走出上升通道。
  【8】股市的成交量極度萎縮,指數的技術走勢極其惡劣,連破新低,但月線上的長期上升趨勢仍得以保持或未完全破壞,股指在月線歷史低位上得到支撐。
  【9】市場具備了極具投資(投機)價值和上升空間的股票以及契機,市場有了重新活躍的前提條件。最終,人們最不看好的和忽視的問題或績差股,往往在此時啟動,成交量開始活躍且得到持續,第一次上升往往是漲停板成為引發行情的導火線。
  股票底部的確定通常也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從熊轉牛是一個漸變的過程,需要技術面、基本面、消息面各方面的配合,因此底部確立的徵兆也會在這些方面都有所表現,綜合起來就很容易判斷出市場底部是否出現了。

興業聚金


交易不可不知的事:今天給大家解讀一下美國各個數據的重要性排名,其對貴金屬外匯股票期貨債券市場具有重要影響。策略佈局正確,將是一種不可估量的收穫。第五名:ADP及初請失業金,俗稱小非農和每週一次初請大家都常見了,不多解釋。第四名:CPI及零售銷售數據,CPI對於國內通貨膨脹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作用,零售銷售數據也被稱“恐怖數據”,表明其影響度非一般數據所能比的。第三名:失業率,此數據通常和非農數據一起公佈,由於大多我們都仰望非農的光環,所以失業率都會被埋沒,還有一個數據就是美國失業率持續穩定降低,美國經濟至經濟危機後連續增長,已經成為共識,所以也是被忽視的原因。第二名:非農數據,大家都比較熟悉的非農業就業人口數據。也就是除去農業第一產業以外的,對經濟增長貢獻小的排除。統計製造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人口就業數據,對美國經濟指標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每月第一個周,週五公佈,節假日除外。第一名:利率決定,直接決定降息還是升息,對各個交易市場具有不可估量影響,往往是大行情的產生爆發之際,具有扭轉行情趨勢的作用。。目前來看,美國加息降息具有周期性,無論美國經濟好壞與否,只要是加息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只要降息也會持續很久。通常每隔45天一次。只要把握到這些行情數據的方向,那麼收穫是相當可觀,暴富爆倉也往往僅在那一剎那之間,那如何根據這些數據提前佈局策略呢?後續文章給大家揭曉。歡迎觀看。備註:除了數據影響,還有一些事件影響也是相當重要的例:美國總統選舉,美聯儲主席等人發表各個經濟貨幣政策領域等講話。


中金在線頭狼


概述:股票底部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底部不反彈,反彈不是底部;常見的的底部形態圓形底,W底,頭肩底;底部一般僅僅有階段性底部,真正的底部一般是經濟週期的底部。

底部明顯的特徵

不是有句俗話叫做,反彈永遠不是底部。意思就是說股票處於下降趨勢,反彈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僅僅是反彈,或者是迴光返照,接下來會有更大的跌幅,同時這也解釋了波浪理論裡面的調整浪。

常見的底部形態

常見的的底部形態圓形底,W底,頭肩底都是比較經典的反轉形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只有這些底部形態真的形成以後,才能確認是反轉形態,也就是說當底部形態完成一半,堅決不要入場,因為隨時有可能會夭折。

股票底部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一般而言當經濟觸底時候,股票市場會提前反映出來,走出底部形態,但是當實體經濟沒有見到底部的時候,股票市場一般而言很難有底部。即使有,也是階段性的。


發財仙人球


話多顯得複雜沒有重點,我來簡單回答下吧。本人股齡已有11年,當下管理兩隻私募基金,所以應該有資歷回答本題;

從技術面來講,有四個因素是不管 任何分析技術都要涉及的:“量、價、時間、空間”

所以整體的底部特徵有以下四個:

1、量:任何底部的形成,都跳不掉吸籌的步驟,也就是要達到主力控籌穩定,吃飽了才好上路,所以底部量價的關係至少要有量放出來,然後股價穩住,才好;

2、價:底部,毫無疑問,該股價必須是便宜的,相對之前的最高價至少要有50%的跌幅,才能是相對安全的底部;

3、時間:股市裡有個不成文的“對稱”原理,所以在時間上至少也要是跟當時上漲時長一樣;故事你自有股市的週期+規律;

4、空間:該空間不僅是寬度,還要是高度。也就是時長和股價的衍生。說白了也就是
“形”,意指形態、趨勢等多種說法(具體可以關注本號,聯繫本作者,不是打廣告哈)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