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軍隊在反游擊戰中都拼命往突擊步槍上加戰術部件,有什麼優缺點?

近衛步兵師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當然是有效的。

在第一次車臣戰爭期間,俄軍在巷戰中發現經常遭到槍掛榴彈襲擊。

當時俄軍的自動步槍,也是配有槍掛榴彈的。

然而因根本沒想到車臣武裝敢於大規模抵抗,所以大部分附件根本沒有下發,都存在倉庫。

相反,車臣武裝分子則大量裝備這種GP-25附加型榴彈發射器。

因為車臣武裝分子曾經同俄軍扶持的車臣軍閥交過手,有城鎮作戰經驗。

他們發現在城鎮繳獲,直射的普通槍械很難發揮威力,多要依靠狙擊手才行。

同時,對方士兵不可能在沒有掩護的情況下,公然在戶外行動。所以,可以曲射的榴彈更為有效。

這種40毫米榴彈有效射程大概是150米,對於城鎮戰已經足夠了。

如果士兵訓練有素,榴彈的命中率還是很高的。

這種榴彈爆炸以後,殺傷半徑為5米,也就是可以覆蓋10米的區域,可以一次殺傷多個目標。

更重要的是,GP-25很輕,上彈也不過1公斤多,不會增加士兵的多少負擔。而且,使用的戰術是打了就走,在建築物內也可以輕鬆發射,特別適合車臣人的戰術。

這種打法,造成俄軍很多的傷亡。

俄軍被揍了以後,也很快學會。

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俄軍士兵很多都裝備了。

還有下掛式霰彈槍。

美軍在伊拉克作戰中發現,M26模組式霰彈槍系統非常有效。

這種可以破門的輕型霰彈槍,可以有效破門。

而在城鎮戰中,破門是尋常事。而且伊拉克人很多都是大家族聚居,一個大屋子裡面十幾個房間,需要連續破門。

美軍為了破門,往往要在戰鬥小組配備一個霰彈槍手,佔了一個編制。

有了M26模組式霰彈槍系統,普通士兵也可以搞定。

而且他可以寫到比如00號鹿彈及非致命彈藥,具有很多功能。

事實證明,這些附件都是必須的。最低程度,裝一個戰術手電筒,也有很大的幫助。


薩沙


其實戰甲菌一直很好奇,因為特戰部隊把武器掛成聖誕樹的圖我真沒找到,倒是有民間的玩家把自己的槍掛成聖誕樹的。

標準的聖誕樹AR

首先,戰術附件的搭配,講究的是合理,而不是越多越好。雖然想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的SOPMOD M4/II系列中有很多可選配的附件,但在真正使用過程中,基本也就是那麼幾種固定的搭配而已,並不會一股腦的裝很多配件。

雖然配件多,但是不一定都要裝

特種部隊往往面臨的是比常規部隊更加複雜的作戰環境,所以自然的,他們的裝備也要比普通的部隊要更好一些。一般來說,像什麼激光指示器、單兵夜視儀什麼的,最早也是特種部隊所使用的。當然現在也普遍發到了普通部隊中。

比如說特種部隊最常見的搭配,就是根據任務情況,裝備不同倍率的光學瞄具。當然,也可以像《使命召喚8 現代戰爭3》中那樣,裝上一個全息瞄準鏡和一個可以側翻的帶倍率的光學瞄準鏡,這樣也能遠近兼顧。

裝備了可串聯瞄具+激光指示器的AR步槍

其實說實話,以戰甲菌看過的真冰圖來看,基本上特種部隊的步槍配置,無非就是一個瞄具,一個握把以及激光指示器等,基本上搭配都很簡約。

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和海軍陸戰隊,搭配都很簡約

特種部隊強調的是快進快出,自然不可能裝備太多的戰術附件,不然槍的重量自然也就會水漲船高。除此之外,游擊隊本身就是依靠輕巧靈活來取勝。而特種部隊要勝過游擊隊,除了在裝備上要勝過之外,同樣也需要輕巧靈活才行。

我是戰甲裝研菌,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


戰甲裝研菌


就步兵槍械而言,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技術代差,即便到了21世紀的2020年,上世紀40年代末研發裝備的AK-47步槍,在和M-16步槍的對射中,AK-47步槍難道就打不死手持M-16步槍的槍手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不管是AK-47步槍,還是M-16步槍,這兩全球著名的步兵槍械,都能致人與死地;其中,死於AK-47槍口下的人,遠超死於M-16槍口下的人,因為AK-47步槍的數量遠超M-16步槍,全球的擁有量甚至都不亞於1億把,得出此結論的是瑞典某家研究機構。

因此,對於持M-16步槍的槍手來說,才會想方設法加裝戰術附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M-16步槍的打擊精度,從而在治安戰和游擊戰中,與手持AK-47步槍槍手的對射中,處於非常有利的態勢。

由於研發年代的久遠,AK-47步槍儘管結構簡單、動作可靠、容易操控、故障率低、彈丸殺傷力大,但畢竟存在某些不足之處。

AK-47 ,口徑7.62毫米,發射中間威力步槍彈,除了全槍重量較大、連發射擊時槍口跳動大、射擊精度低等以外,最大的不足之處就是擴展性能較差,也即很難裝載戰術導軌等附件,因此,制約了此槍射擊精度的提高。

M-16,則研發於上世紀60年代,口徑5.56毫米,是全球率先實現小口徑化的第一把步槍,由於具備後發優勢,在材料、工藝等運用上,要優於先期研發裝備的AK-47步槍,因此,擴展能力大大強於AK-47步槍。

此槍,在槍口處,能外掛M-203榴彈發射器,發射40×46毫米低速榴彈,用來打擊150米內的點狀目標,以及350米內的面目標,因此,M-16步槍能打擊點面狀目標,顯然要比AK-47略勝一籌。

現在,為增加了模塊化作戰能力,在M-16步槍上增設了大量的導軌,可以安裝相當多的戰術附件,也可附加前握把、激光瞄準具、通用戰術燈,或者多種其他附件,通常被稱為M-16A4 MWS或模組化武器系統。

大量裝備M-16A4的海軍陸戰隊,在伊拉克戰場上,證明了M-16A4的優異性能,本身的射擊精度就比較優秀,加之戰術導軌的增設,激光觀瞄具的運用等,美軍提高了對手持AK-47步槍抵抗組織的打擊精度。

至於加裝戰術導軌等帶來的缺點,就是由此帶來槍械使用當中的磕磕碰碰,精密的觀瞄器材非常金貴,且非常容易損壞,尤其是在戰場上,複雜的地形地勢以及惡劣的條件下使用,最終,士兵還是要靠槍上的硯孔式機械瞄準器,來對目標實施打擊,才是最靠譜的,也即步兵必須練好槍法,才是最可保證的東西。

此外,就是士兵對戰術導軌觀瞄器材的過分依賴,所帶來的離開戰術導軌和觀瞄器材時,對自己的槍法都失去了信心,這確實是個問題。


國平軍史


有關戰術部件的應用,講求的是個合理性,並非越多越好。長期以來很多軍迷詬病我國輕武器老土,跟美軍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想說的是,美軍也沒有將戰術部件整成聖誕樹,反而是一些民間愛好者的傑作。

戰術部件被開發出來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升槍械實際使用效能,而不是膚淺的為美觀而開發的。如果單純的認為是視覺效果,那麼大錯特錯,將槍械用戰術組件整成聖誕樹,實戰中怎麼用?說不好聽點,這不是找死嗎?

講一下戰術組件的優勢,皮卡丁尼導軌是重要的戰術組件,算是一個基礎組件,它的誕生主要是為了便於為槍械安裝各種戰術附件;垂直握把是為了提升槍械的穩定性而設計的,光學瞄準組件以及激光指示裝置是為了提升槍械的射擊精度而誕生的等等。

有優必有劣,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法則。槍械加裝各種戰術組件有其獨特的優勢之外,同步還有一些與身俱來的缺陷。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增加了槍械的重量,然而槍械的重量又是衡量單兵機動性的一項重要指標。

在戰術組件出現後,大幅的提升了槍械的作戰效能,最早出現的戰術組件應該是光學瞄準組件,主要是為了解決遠距離射擊的瞄準問題。隨著現代火藥技術的發展,槍械的射程越來越遠,由最初的200多米發展到現在的有效射程400米,交戰距離的拓展,使得槍械遠距離射擊的精度大幅度下降,再這樣的需求下,光學瞄具誕生了。

光學瞄具發展更加精細化,由最初應用於狙擊步槍到現在普及,這個家族中逐步發展壯大,有專用的大倍率瞄準鏡、有晝夜使用的瞄準具以及適用於近戰的全息、紅點瞄具等等。這些瞄具的出現組合上其他一些戰術組件,極大的提升了單兵射擊的反應時間以及射擊的精準度。

戰術組件使用並不是越多越好,講求的是一個合理性。比如有託步槍在野戰環境下,加裝皮卡丁尼導軌後,可以組裝大倍率光學瞄具、垂直握把,在保證槍械射擊的穩定性同時,大倍率光學瞄具可以提升單兵的觀察距離,提升槍械的射擊精度。

再比如,在城市巷戰或者反恐作戰行動中,可以為分隊步兵的槍械加裝全息瞄具、垂直握把和激光指示器,必要時還可加裝戰術強光手電。光學瞄具合理使用能夠規避光線環境對快速射擊帶來的影響,戰術強光手電可以在黑暗環境下短暫致盲和提供照明等等。

槍械戰術組件越多除了增加槍械的重量影響機動性之外,同時還會影響到一些戰術動作的發揮,因為槍械前部加裝過多的戰術組件會導致槍械的重心前移,在使用中很可能影響到槍械的人機功效效果,甚至還會影響到槍械的射擊精度;在戰術背景下,槍械附件過多容易出現剮蹭等現象,影響到戰術動作的完成度。

綜合上述,戰術組件是為了提升槍械的作戰效能而研發出來,並不是為了一些民間說法的視覺效應而研發的;在使用中因為人為因素導致加裝了達不到實際效果,那就喪失了研發的初衷。在未來越來越多的功能組件會出現,我國新一代槍族已經在去年國慶閱兵式上亮相,戰術組件也將出現在解放軍輕武器裝備序列中。


鷹鴿分析


在步槍上添加戰術附件是要根據作戰實際情況來決定的,並不會出現拼命往步槍上添加戰術部件的情況,在作戰之前都會有作戰預案,在作戰過程中都會使用到哪些戰術部件。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也會出現多樣化。而且,單兵攜帶的戰術部件也是不同的。現代化的戰爭不會出現單兵攜帶大量戰術部件,如果有大量戰術部件的需求,小隊之間會出現大家攜帶的戰術部件均不相同的情況。
我們再來看看槍械上通常加裝的戰術部件,瞄準鏡、消音器、槍口制退器、消焰器、榴彈發射器等等。瞄準鏡眾所周知,有很多不同類型的瞄準鏡,瞄準鏡大致分為:望遠式瞄準鏡、準直式瞄準鏡、反射式瞄準鏡、微光瞄準鏡、紅外瞄準鏡五類。瞄準鏡最早都是使用在狙擊步槍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大量槍械都可以使用瞄準鏡,甚至部分手槍上均可以裝備。現代皮卡汀尼導軌的標準化,大大加大了槍械裝備瞄準鏡的方便性。當然不同的槍械,瞄準鏡也大小不同,精準度也互有差異。


槍械消音器絕大多數的原理是使槍管內的高壓氣體在噴出槍口之前得以相對緩慢地膨脹,由於降低了氣體噴出的速度,這可顯著地降低噪音。但並不能做到像電影中那樣殺人於無形當中。消音器只能減少噪音,並不能做到完全消除聲音,在相當遠的距離外也仍可聽到射擊的聲音,而且如果出現連續開槍會造成消音器的效果明顯下降。消音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士兵在戰場上暴露自己。
槍口制退器是一種減小槍口後坐力的槍口裝置。制退器的作用原理是以不同的結構形式控制後效期內火藥燃氣經中央彈孔與側孔的流量比,裝在槍械槍口,用來將部分排出的廢氣改向轉向後噴,提供向槍口前方的推力,以抵消部分後座力。槍口制退器基本上都用在大口徑槍械上,因為制退器後噴的火藥燃氣能產生較大的衝擊波、聲響和火焰,對射手容易造成傷害。另外,裝上後槍口向兩旁的噴氣,使得噪音都會增加。
消焰器安裝在槍口的部位,發射時減少膛口火光的裝置。槍械擊發時,槍膛內壓力燃很高,一部分沒燃盡的火藥微粒在流入消焰器內得到燃燒,來減少槍口火焰,從而達到隱蔽自己的目的。按照消焰器的結構特點,可將消焰器大致分為五類:遮光罩、錐形、圓、筒形、叉形、組合式,儘管形式多樣,但大體原理相當。槍口式榴彈發射器是一種發射小型榴彈的輕武器。因其體積小、火力猛,有較強的面殺傷威力和一定的破甲能力,主要用於毀傷開闊地帶和掩蔽工事內的有生目標及輕裝甲目標,可大幅提高步兵的面殺傷和反裝甲能力,尤其適合於城市巷戰和山地叢林作戰。槍掛式榴彈發射器具有結構緊湊、重量輕、對被掛步槍影響小、使用維修方便、外形美觀等特點。


思貨時間


補缺人的不足,用外設提升反應力戰鬥力!!!,你視力再好也不如快反光喵精準,更沒有激光指示器到位,抓垂直握把就是愛你抓傳統護手快穩準!更別提夜戰用的手電和夜視儀了,



微電腦也瘋狂


也不會拼命加,看是執行什麼任務了,如果是近距離作戰就用紅點瞄準鏡,如果是狙擊戰就用n倍鏡,先進點的就加熱成像鏡。現代戰爭都不提倡持久戰,完成任務就收隊,講究便攜靈活。


卡西歐士


不會的,一般只是根據相應的任務選裝,不存在那種喪心病狂堆配件的時候。配件都不是很輕,裝上後又多了幾斤沉拿手裡不累嗎?你短時間可以承受,長時間任務你早就哭爹喊娘了。

不能被一些遊戲誤導,哪怕是吃雞裡這種配件系統最簡單的遊戲,現實裡都很少使用他這種裝配方案。拿馬潤講,馬潤的m16裝一個aroc是標準配置。m27一般是一個光學瞄準加一個握把或腳架,哪有那麼複雜。



座標長白山


提高槍的準確及遠距,夜視。


點頭一笑4


這個完全看個人,我相信老兵都會視情況而定,有的喜歡很多實用的戰士附件、有的最多加一個瞄準鏡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