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究竟盜取了誰的墓,能養活軍隊三年?

姒莞萱


一般亂世最容易出盜墓賊,因為沒人約束,沒人管,比如三國時代的董卓曹操,五代十國時代的溫韜,民國初年的孫殿英等等。



這些盜墓賊,有大有小,大的就是一些有權有勢的地方軍閥,董卓,曹操,溫韜,黃巢,孫殿英,都是這種,有人也稱他們為“官盜”。

小的就是一些民間小盜墓賊,雖然他們也是團伙作案,然而跟官盜動不動就派出幾千幾萬軍隊相比,簡直不值一提,然而,民盜數量巨大,也不可小覷,就像一座大房子,你搬一塊磚,他拆一片瓦,照樣能把這房子拆乾淨。

在後漢三國時代,曹操不是第一個大範圍盜墓的人,在他之前,盜墓賊就特別多,官盜也不少,比如赤眉軍就把西漢的皇陵群給盜掘了一遍,後來董卓佔據洛陽時,派呂布把西漢東漢的皇陵群又盜掘了一遍。據說他們盜出了無數金銀財寶和金縷玉衣等器物。


這些人,包括赤眉軍,曹操,董卓,黃巢,盜掘皇陵,無非為了養軍隊。曹操就是這樣,他的軍隊缺糧餉,所以就去盜墓,為的是弄了錢發軍餉和買糧食,因為那時候曹操勢力還不是很大。

曹操盜墓,派去的人稱為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因此後代就把盜墓賊稱為摸金校尉。

曹操發掘的墓,是西漢初年梁孝王劉武和他夫人的。

說到梁孝王,看過電視劇《漢武大帝》的肯定很熟悉,他爺爺是漢高祖劉邦,他爹是漢文帝劉恆,他媽是有名的竇太后,他哥哥是漢景帝劉啟,著名的漢武大帝劉徹是他的侄子。


梁孝王劉武胸懷大志,也想做皇帝,無奈他遇到的對手都是西漢初年的硬茬子,他爹漢文帝安排他哥漢景帝當皇帝,他沒法反對,漢景帝也算一個能幹的皇帝,所以有文景之治,皇位很穩固,他也不好搞事情。

所以梁孝王是很悲催的,更加悲催的是,竇太后特別喜歡他,漢景帝也對這個弟弟寵愛倍加,甚至漢景帝允許梁孝王進出皇宮用駟馬駕車,這是皇帝才有的資格。

梁孝王當不了皇帝,除了沒有皇帝的權力,其實日子過得跟皇帝差不多,甚至有一次,竇太后,漢景帝,梁孝王一起喝酒,喝高了的漢景帝說,我百年之後,要把皇位傳給兄弟你。

就這樣,梁孝王沒有皇帝的命,卻做著皇帝的夢,這個夢還是竇太后和漢景帝給他勾起來的。更悲催的是,漢景帝酒後之言也不算數。最後漢武帝劉徹當了皇帝。


然而,活著當不了皇帝,死了也要過過癮。所以梁孝王的陵墓規模很大,超出一般王爺很多。由於西漢實行厚葬制度,裡面的金銀珠寶定然不計其數。再加上,兩漢的皇陵被赤眉軍和董卓呂布都盜過了,估計好東西都被盜走了,所以,曹操盯上了這個規模不遜色於皇陵的梁孝王陵墓。

關於曹操從梁孝王陵墓裡盜了多少寶貝,有兩個記載,一個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討曹操的檄文描述,另一個是《水經注疏》的描述。

“陳琳檄文:(曹)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水經注疏》中說:“操引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據說,這次盜墓,曹操獲得的財寶,供應了他手下軍隊三年的糧餉!


當然,曹操不是傻子,他盜掘了別人的墓,也怕自己的墓將來更被後來人盜掘,所以他對自己的身後事也做了萬全的安排。

一是,他要求薄葬,如果大家知道他墓裡沒寶貝,就不會去盜了。

二是,他要求搞“疑冢”,出殯的時候,從四個城門都有棺材抬出,以迷惑世人。後來,曹操的墳墓更是有多達72處的傳說。

盜墓賊曹操也怕別人盜自己的墓,以至於後來人不知道哪個是真正的曹操墓,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啊。


西堤君


曹操作為三國時期最大的諸侯,千百年來歷史上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先不論曹操在歷史上的功與過。曹操靠盜墓發家卻是不爭的事實,曹操也因此而被稱為是盜墓界的鼻祖!


曹操起兵之初,軍費糧餉都是由變賣自家家產所得,當然也得到了當地土豪的相助。但是隨著隊伍的擴大,軍費也慢慢變的緊張起來,這時的曹操想到了以盜取前朝陵墓的方式來獲取軍餉,為此,他還專門成立了一支專門用作盜墓的軍隊,併為其設立了“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等官職!

當然這支軍隊也沒讓曹操失望,盜掘了很多座前朝的帝王陵墓,要知道東漢在當時還沒滅亡,所以曹操的行為遭到了很多人的詬病,最著名的就是當時大才子陳琳寫的討曹檄文,其中就寫了曹操對芒碭山西漢梁孝王劉武墓的盜掘。



“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梁孝王劉武是漢景帝劉啟的親弟弟,漢景帝對這個弟弟疼愛有佳,於是就把當時最富饒的梁國作為封地賜給了他,當梁孝王死後把一生積攢的金銀財寶都作為陪葬埋到了自己墓裡。當曹操知道這些後,親自到梁孝王墓盜掘現場監工,而他的這支軍隊也十分賣力,一通狠挖,梁孝王墓被打開後基本被盜掘一空,曹操從中獲取72車財寶,得金銀有數萬斤之多,而曹操就憑藉著這批財寶,養活了手下幾十萬軍隊達三年之久。

史料中記載:““操發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數萬斤”。


曹操以盜墓起家,當然也知道陵墓被盜後的悽慘,於是命人在他死後設下72座疑冢,以防止後世的盜墓賊盜他的墓。曹操雖為盜墓界的鼻祖,但也怕後人盜他的墓,真是既可恨又可悲!


唐古看今


曹操盜墓主要是為了養活龐大的軍隊,在曹操的盜墓史上曾有過一次特別巨大的收穫,一墓所得竟能養活軍隊三年,那麼曹操那次究竟是盜了誰的墓?

墓主身份特殊,陪葬豐厚

墓中陪葬品能養活曹操軍隊三年,此人身份顯然非比尋常,他就是漢文帝次子、漢景帝之弟劉武。

劉武在漢文帝時期多次被封王,最終被封為梁王,漢文帝起提倡薄葬,按理說劉武只是一個諸侯王,陪葬品本不應該如此豐厚,那麼劉武為什麼會被如此厚葬呢?

要了解事情的真相,還得從西漢時期那場著名的"七國之亂"說起。


漢景帝劉啟即位後,為削弱各諸侯王的勢力,採取了削藩政策,此舉引發了眾諸侯國聯合叛亂,史稱"七國之亂"。

七國叛軍在進攻梁國都城睢陽時,受到梁王劉武的拼死抵抗。之後劉武又與名將周亞夫聯合作戰,將叛軍平定。

正是由於劉武死守住梁都睢陽,才使得都城長安免遭戰亂,所以在平定"七國之亂"中劉武居功至偉。

此役過後,竇太后和景帝都對劉武恩寵有加,賞賜更是不計其數。竇太后甚至一度想讓劉武繼承劉啟的皇位。


在平定"七國之亂"中,劉武的功勞確實很大,這使得他生前受到朝廷的極大恩遇,死後更是得以厚葬,曹操能從劉武墓中獲得鉅額錢財也就不足為奇了。


歷史守望者


曹操為了養活自己的軍隊,做了一件不光彩的“盜墓”之事。那麼,他盜的是誰的墓?為什麼會選擇那個人來盜墓呢?還有,曹操既然能盜別人的墓,難道他就不怕被後人盜墓嗎?

(曹操劇照)

關於曹操盜墓的行為,史書上有很多記載。

三國名士、“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曾在《為袁紹檄豫州》中記載:“(操)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意思是說,曹操專門設置了兩種盜墓的官職,分別叫做“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他們不但掘人墳墓,盜取財寶,還把墓室裡的屍骸隨意踐踏,棄屍荒野。

正史《三國志》中也有記載:“操引兵入碭,伐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萬金。”

這段話,不但記載了曹操盜挖墳墓的行徑,還清楚地交代了,他盜挖的是梁孝王的墳墓。在盜墓的過程中,曹操的軍隊不但撬壞了梁孝王的棺材,還收穫了上萬斤的金銀財寶。

梁孝王是誰?曹操為何會盯上他的陵寢呢?

梁孝王劉武,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孫子、漢文帝的兒子、漢景帝劉啟的胞弟。

七國之亂時,劉濞率領諸王叛軍,打到劉武的梁國時,劉武以區區彈丸之地,阻擊了數倍於己的吳王劉濞,成功地拖住了叛軍。為周亞夫平定叛亂,贏得了寶貴的戰略時間。

叛亂平息後,劉武成了朝野上下的紅人,各種封賞接踵而至,聖恩優渥。除了劉啟給予了弟弟各種賞賜外,竇太后更是對這個兒子大加獎賞。

(劉武劇照)

史書記載,由於賞賜太多,當時的劉武的富有程度,甚至超過了皇帝劉啟,成為了富可敵國的王爺。劉武去世時,他所擁有的財富非常驚人,連倉庫裡都裝不下了。

除了物資賞賜外,劉啟還給了劉武很高的政治待遇。《資治通鑑》載:“(劉武)既至,寵幸無比,入則侍上同輦,出則同車,射獵上林中。”

劉武不但能和劉啟同乘一輛車,劉啟還親自為他駕過一回車。這樣逆天的殊榮,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甚至有一回,劉啟在宴會上喝得酩酊大醉後,拉著劉武的手說,“千秋萬歲後傳於王”,竇太后聽後也非常高興。劉武嘴上雖百般推辭,可內心卻欣喜若狂。

後來的劉武就有些驕橫跋扈,還真把自己當成了天子接班人,不但逾越禮制,還參與儲位爭奪,擅殺袁盎等朝廷重臣。這些作為,終於惹怒了劉啟,他詔令劉武不得踏入長安半步。

劉武從此備受冷落,鬱鬱寡歡,後來在一次打獵途中突發熱病,隨即暴斃而死。

劉武生前就把自己的陵寢修得恢弘氣派,“斬山作廓,穿石為藏”,把一座山作為他的陵墓。同時,他還把自己一生的財寶,悉數葬入陵寢中。以劉武當時富可敵國的家產來看,他的陪葬品是何等的奢華。

(梁王墓中的隨葬品)

對於幾乎是白手起家的曹操來說,要想維繫一支龐大的軍隊,在群雄並起的三國時代立足,最直接和快速的辦法,就是盜墓。而劉武顯赫的身世和墓中豐厚的殉葬品,自然成了曹操的首選。

陳琳在《為袁紹檄豫州》詳細記載了曹操盜掘劉武墓的情景:“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因為劉武把陵墓修建得異常堅固,每個墓室的封門達數千斤,曹操不得不動用大批軍隊,才將劉武墓洗劫一空,得到了數以萬計的財寶。

正因為曹操深諳盜墓之道,因此在他臨死前,提出了薄葬的觀念。下令陵墓中,不得陪葬金銀玉器等物貴重物品,陵墓上不封土,不植樹,不大面積地修建陵園。

而且,據說曹操去世後,為迷惑世人,當然也是避免被盜,從鄴城的四面城門中共抬出了72具棺槨,分別去往四面八方安葬。

至此,盜墓高手曹操給後世的盜墓者留下了一個不解之謎,真正的曹操墓葬在哪裡?這個謎題直到2009年才被破解。曹操的陵墓,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的高陵。神奇的是,他的墓,確實沒有被盜過。

雖然沒有被盜過,卻還是被開掘了出來。

(參考資料:《三國志》《資治通鑑》)


張生全精彩歷史


到底誰的墓能有這麼多的金銀珠寶,能養活曹操的軍隊三年之久,那就是梁孝王劉武,那這個劉武又哪來的這麼多錢呢?梁孝王劉武是漢武帝劉徹的堂叔,活著的時候享受的封地多達40多座城,史料記載:他的財富比西漢國庫中的財富還多,多到劉武的夜壺都是用金子做的,真是富得流油,也難怪盜墓者曹操會盯上他的墓!



曹操的“摸金校尉”也算是給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除了前面我們提到的梁孝王劉武的墓地,曹操的盜墓團還盜了一個非常大的墓地,那就是永城芒碭山王陵墓群,這個墓地真是有著數不盡的財寶,因為墓中埋葬著王侯將相,以及王后嬪妃等等有一定身份的人,陪葬的珠寶自然不會少,不得不說,曹操的“摸金校尉”為曹操軍隊的供給提供了非常豐厚的保障,不但可以養三年,而且發到每個士兵手上的軍餉還算比較充足!


柴創6


看過《盜墓筆記》的人都知道,曹操是這行的祖師爺。

他首創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官職,專門為他盜掘古墓,以獲得軍資。


最早揭露曹操盜墓的人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他《在討曹操檄》中說:

“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

這樣看起來,曹操盜墓是鐵板釘釘的事實了。陳琳和他是同時代的人,應該不會編造謊話來汙衊曹操,何況曹操讀了這篇檄文後,非常吃驚,連頭風病都好了,頭也不疼了。

曹操:

說明老曹是讓人家揭了老底了。 在中國人心目中,一向是死者為大,入土為安。

盜墓這種事,是不尊重祖先,是欺師滅祖的行為,挖人祖墳至今是一句罵人的話。

曹操為什麼要這麼幹? 董卓進京後,曹操看到他為禍朝綱,準備刺殺他,結果獻刀失敗,只能逃離洛陽,去投靠陳留太守張邈,起兵勤王。

曹操散盡家財,在陳留招兵買馬,首舉義旗,史載他招得兵將五千人。其中包括後來的幾位核心大將包括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曹仁等人。

這五千人馬是曹操的子弟兵,是他起家的資本。可是養兵練兵都要花錢,幸虧當地首富衛茲看好曹操,認為“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於是散盡家財,對曹操進行風投。曹操非常感激雪中送炭的衛茲,可是就軍費來說還是杯水車薪,遠遠不夠。 我們知道,曹操信奉: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這種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是不擇手段的。曹操為了逃命,能殺呂伯奢一家,他是不會被“婦人之仁”所拘泥的。為了養活他的部隊,他把目光瞄準了地下的古陵墓。

曹操:


盜墓這事,很早就有人幹了。項羽早就幹過。袁紹也幹過。《三國志·崔琰傳》記載:

“今道路暴骨,民未見德,宜敕郡縣掩骼埋胔,示憯怛之愛,追文王之仁。”

就是說袁紹手下常挖人家祖墳,將死人屍骨暴露荒野的事。 曹操和一般人不同,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他成立了專業的盜墓隊伍,給予編制和經費,讓這些人四處尋找大墓。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確實讓他們找到了一個大墓。這個墓的主人,就是漢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劉武。 劉武是西漢文帝的兒子,漢景帝同胞弟弟。


在平定七國之亂中,戰功卓著,戰後得到了漢景帝的重賞,死後諡號梁孝王,葬於睢陽東九十里的芒碭山。

梁王墓為了防止後人盜掘,用大量上千公斤重的塞石封死了墓道,普通的盜墓賊就算找到,也很難進入墓室。是時候顯示專業部隊的實力了。

曹操的那些摸金校尉們一錘錘地鑿,一點點的挖,終於打通了墓道。曹操親自指揮:

"(曹)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水經注疏》中說:"操引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這次盜墓究竟得到多少好東西,已經無法考證了。我們只知道靠這些財物,曹操養活了手下的軍隊3年。

西漢盛行厚葬之風,王公將相們都多帶些財寶到另一個世界,何況坐擁三百里江山、富可敵國的梁孝王? 九十年代初,一夥盜墓賊炸開了夫子山上的漢梁王墓,盜走價值連城的玉璧等寶物數百件。

摸金校尉:


警方追回出土的漢代文物309件。這個故事後來被拍攝成電視連續劇《追蹤309》。

從上世紀末開始,我國的考古工作者對漢梁孝王墓群進行保護性發掘,在這個三國時代就被盜過的墓群中,仍發掘出了金縷玉衣、大型玉璧等珍貴文物2萬餘件,許多文物價值連城。

可以想象,這個巨大的寶藏,對當時缺衣少食的曹操軍隊來說,是一個多麼大的誘惑。

   盜墓盜得多了,曹操就悟出了厚葬容易招來盜墓者這個道理。於是,曹操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統治者。

公元218年,他頒佈了一道《終令》,提出死後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葬在貧瘠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為壙基,陵上不封土,不植樹。金玉、珠寶、銅器等物,一概不陪葬。

2009年12月27日,國家文物局認定,經考古發掘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就是曹操墓 。

隨葬物品一共有8件,分別刻有:

“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格虎短矛”

等銘文。在追繳該墓被盜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項石”銘文,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為研究確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歷史依據。

歷史上真實曹操復原圖:

在墓室清理當中發現有人頭骨、肢骨等部分遺骨,專家初步鑑定為一男兩女三個個體,其中墓主人為男性,專家認定年齡在60歲左右,與曹操終年66歲吻合,是曹操的遺骨。

曹操絕對沒有想到,自己薄葬,又搞了“七十二疑冢”,遺骨還是在千年後被挖了出來,莫非冥冥中真的有報應輪迴嗎?


剛日讀史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講起三國,曹操可謂是公認的一代梟雄,可是你可知道,曹操也有盜墓的經歷?

梁孝王墓的主墓室《曹操別傳》中記載著曹操一段盜墓的事蹟:“(曹)操別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梁孝王冢”是漢景帝弟弟劉武的陵墓,其墓葬是漢朝皇帝的規格。

《史記·梁孝王世家》記載:“財以聚萬計,不可勝數,及死藏府餘黃金尚四十餘萬斤。”梁孝王生前喜歡斂財,其封國管轄40多城,大多數是富庶之地,加上竇太后和漢景帝的封賞,一生積累的財富甚至和漢朝國庫相差無幾。

《水經注》中記載梁孝王墓“斬山作郭,穿石為藏”,梁孝王將積累的財富都放入自己的陵墓,其陵墓工程浩大,歷時20多年才竣工。

修復的梁孝王金縷玉衣而在東漢末年,天下戰亂,梟雄四起,人口銳減,稅賦來源大為減少。曹操為了養活軍隊,起了盜墓的念想,設置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等官職,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

鎏金青銅器據《水經注疏》中記載,曹操從梁孝王墓中盜掘的金銀財寶多達70多船,能養活其手下的士兵10年之久。


靈聞檔案


“摸金校尉”一詞想必大家都很熟,我們經常在一些盜墓類的小說或影視劇中看到、聽到,但他的鼻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那就曹操。

我們都知道曹操是三國時期很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等。但他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身份那就是盜墓者的祖師爺。據說很多盜墓者家裡都供奉著曹操的畫像,視他為盜墓者的鼻祖。

東漢末年,連年戰亂民不聊生,各路諸侯群雄並起,想在戰亂中謀得一席之地。但由於連年的戰爭使得百姓苦不堪言,糧食缺乏、國庫空虛。在這種情況之下錢財和糧食成為了諸侯們面臨的最大問題。要打戰就要養活一大批軍隊那麼錢從哪兒來?

為了得到更多的錢財支援部隊,曹操就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在軍隊中成立一下專門盜墓的組織,這個組織就是“摸金校尉”。正是曹操將這個盜墓的勾當做成了一個專門的行業,所以曹操可謂是盜墓者的鼻祖了。

但這種方法既然曹操可以想到,其他人肯定也有想到。這麼做的想必並非只有曹操一人。而之所以曹操這麼出名,還被史書記載了,是因為其他人一般大都是小偷小摸,只有他做成了一個專門的行業,而且期間他盜了一個大人物的墓,而這個墓中的財物足足養活了曹操軍隊三年。

在這個墓裡有大量的寶貝,數量之多,財務貴重的程度超乎我們的想象。我們知道曹操是三國中軍隊最大的一方,能將他的軍隊養活三年,可見此墓地一定不是一般人的。而這所墓地的主人就是梁孝王——劉武。劉武是漢武帝劉徹的叔叔,可以說是真正的王公貴族。劉武的封地梁國在當時西漢時期封地是最大的,在他的管轄範圍之內物產豐富,封地包括四十多個城池,他的家產更是不計其數。

《史記·梁孝王世家》記載:“財以聚萬計,不可勝數,及死藏府餘黃金尚四十餘萬斤。”

而且據說這個梁孝王生前就喜歡斂財,他封地所管轄的40個城池,大多數是富庶之地,再加上皇帝和太后的封賞,他一生積累的財富幾乎和漢朝國庫相差無幾了。而王宮貴族下葬一般都會有很多貴重的隨葬品,劉武又是按皇室標準下葬的,陪葬品可想而知。。

《曹操別傳》中記載著曹操一段盜墓的事蹟:“(曹)操別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水經注》中記載梁孝王墓“碭山有梁孝王墓,斬山作郭,穿石為藏”意思就是這個墓建造在一座山中,是挖空山中的岩石做的,足以見得工程師浩大。據《水經注疏》中記載,曹操從梁孝王墓中盜掘的金銀財寶多達70多船。

曹操死後這些摸金校尉去了哪裡史書上並未記載,畢竟這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但據猜測應該是被遣散了,畢竟魏國後期國力逐漸恢復,這種有損陰德的事也不宜一直做。但由於這些摸金校尉有自己的本領在被遣散後有一些人還偷偷摸摸地繼續幹著盜墓的事。

這也是曹操在歷史上乾的不道德的事件之一了,所謂十墓九空基本上都是這些摸金校尉的手筆。以至於現代一些考古學家考察墓地時發現好多都已經被盜過了。


歷史湮滅的足跡


在古代三國時期,身為天下三大霸主之一的曹操,幾乎是白手起家,雖說有夏侯家族的支持,但也是杯水車薪,於是曹操就把主意打到了盜墓上面,於是得到了大量的錢財,足足養活了自己的大軍三年之久。哪麼曹操到底是盜了誰的墓,居然這麼富有呢?

說實話當初東漢馬上崩盤的時候,天下的勢力當中不論是袁家兩兄弟,還是劉表與陶謙,都有自己的地盤和錢財,只有曹操獨身一人從京城逃走,然後在陳留招兵買馬。

這第一筆資金就是夏侯家族所出,雖說當時的夏侯家族實力也不弱,但是對於曹操的大軍來說,只能算杯水車薪。

無奈之下,曹操只能另想他法,於是盜墓大軍就出現了,什麼摸金校尉等等行業,直接興旺了起來。

這些人直接以掘人墳墓為主,把墓中所有財寶全部拿來供養曹操的大軍。

說實話看似這些盜墓者不少,但是曹操的大軍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再加上當時的情況一直處於戰爭時期。

可以說自古以前打仗就是比花錢,誰的錢財多,誰就可以得到最後的勝利。

原本曹操快要撐不下去的時候,自己的摸金校尉帶來了好消息,直接搞了一個大場面。

可以說這一次盜出來的財寶直接可以養活曹操的大軍三年之久。

其實曹操盜墓的時候也是有目的去盜,要知道曹操的祖上可是宮中的太監,雖然不親生的,但是傳承卻是如此。

正是因為太監的身份,所以漢朝所有王爺們的墓地都有一定的瞭解,比如說漢朝的梁王劉武。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劉武是誰,但是他的母親是竇太后,自己的哥哥是漢景帝,這樣是不是大家就比較瞭解了。

原本在竇太后的想法當中,自己的兒子劉武才是自己理想當中的太子,可偏偏得到皇位的卻是漢景帝,這讓竇太后一直以為對劉武有所虧欠。

所以在竇太后活著的時候,一直逼著漢景帝給劉武各種的好處,反正當時的劉武所有的財富幾乎跟漢朝的天子不相上下了。

主要是漢景帝太孝順,自己母親的話一直都很聽從,所以就無限的遷就自己的弟弟劉武。

反正以自己老媽的話來講,自己的皇位都是他的,只是自己運氣好而已,只要竇太后不會當場逼著自己讓位給劉武,一切都好說。

當然了竇太后還真這樣想過,只是很多事情不可能全由著自己的想法來,所以這件事就沒有實行,但是卻又提出另外一種辦法。

就是讓漢景帝在自己百年之後,把自己的帝位傳承給劉武,當時漢景帝就有點不爽了,可是為了不讓自己的母親傷心。

所以就硬著頭皮答應下這件事,反正自己還年輕,怎麼也能活過竇太后吧,大不了等以後再改口好了。

但是為了讓竇太后安心,所以時不時的就賞點錢財給劉武,這一切都是為了讓竇太后安心而已。

於是等到劉武死的時候,家中的財富有點過頭了,這就相當於人死了,錢還在。

所以劉武快死的時候,很不甘心,一定讓自己的後代給自己陪葬一些貴重的物品,最起碼讓自己在另一個世界也能過得如此富有。

然後富可敵國的劉武,在自己死後,墓地之中的財富幾乎佔了自己生前的大半。

至於劉武死後,有沒有享受到這些榮華富貴就不知道了,但是曹操絕對好好的享受到了這些金銀珠寶。

正是自己的摸金校尉直接挖到了這麼大的寶藏,才會一夜之間暴富,從此成為三國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直接將跟自己對抗的呂布打到落花流水。


虎頭山小妖


無論是在什麼時候盜墓,一般都被看作是十惡不赦的罪行。而封建社會為了防止盜墓的現象發生,統治者通常會制定嚴格的法律來限制盜墓者的行為。但是中國歷史上從來不缺少的就是鋌而走險的人。總有些人會為了墓葬中豐厚的陪葬品,幹起偷墳掘墓的行當。


三國時期的一代梟雄曹操就曾經明目張膽的幹過這種事。

曹操崛起於天下亂世之中。在剛剛起步,發展實力的時候,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曹操。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即便曹操家族是大地主,那也不足以支撐曹操聚集一股強大的軍事力量。怎麼來籌措資金,發展隊伍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這個時候曹操手下有的謀士就向他獻上一計——既然活人的錢不好斂,那就像死人下手。尤其是漢代流行厚葬的傳統,墓葬中一般陪葬有大量豐富的隨葬品。

為了籌集資金,曹操真的幹起了盜墓的事,專門成立了一個叫做摸金校尉的機構,負責從死人手裡拿錢。

曹操到底搞過哪些人的墓呢?《水經注疏》中記載:"操發兵入碭, 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數萬斤。"

也就是說曹操派人挖開了梁孝王的墓,從裡面搞到了一大批隨葬品,為自己起事增加了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