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我們的女兒”

<table> “她就是我們的女兒”

圓圓在護士懷裡喝奶。南方日報記者 吳偉洪 攝

/<table>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隔離病房裡,2個月大的圓圓(化名)穿著大紅色的外衣,對著身穿防護服的護士發出了咯咯的笑聲,床頭還放著“臨時媽媽”給她帶過來的小搖鈴。

作為目前廣東省年齡最小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兒,2月6日凌晨,圓圓從潮州轉院到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童院區。由於父母都是確診病例,在當地醫院隔離治療,圓圓轉院的時候並無家屬陪同,處於無陪護狀態。

孩子還這麼小,離開了爸爸媽媽能適應嗎?誰來照顧孩子?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的醫護人員當起了“臨時媽媽”。“現在孩子一看到穿著防護服的醫護人員就笑,很喜歡我們去抱她,我們全科的人也把她看作是自己的女兒。”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隔離病區護士長孫靜說。

●南方日報記者 郭蘇瑩 賓紅霞

牽掛寫在紙條上

“寶寶就是我的命。救好了孩子,醫護人員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寶寶獨自入院時一張隨身攜帶的小紙條讓接診的醫護人員淚目。“這張紙條是孩子媽媽在轉院之前放在孩子身上的,可以感受到媽媽當時強烈的不捨和焦慮。”孫靜說。

一張紙條凝注了孩子父母遠在400公里外的牽掛。圓圓才2個月大,正是最需要父母的時候。“同樣為人父母,見到這樣一張紙條,我們很能理解媽媽的心情。”護士彭紛霞哽咽了。醫護人員立馬和圓圓媽媽加上微信,取得聯繫。

圓圓屬於輕症病例,入院時情況平穩。除了必要的治療以外,日常照顧也需要費心思。醫院在原有隔離區護士的基礎上緊急抽調4名護士,24小時輪換,專門負責照護小寶寶吃喝拉撒。於是,圓圓有了4個“臨時媽媽”。

多抱抱、常哄哄、一天幾次餵奶、換尿片……從心電監護到吃喝拉撒,事無鉅細。“對每一個孩子,我們都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孩子治好了,就是我們最大的欣慰。”彭紛霞表示。

4個“臨時媽媽”穿著全套防護服,哄哄、抱抱、舉高高,一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做起來都要花費一番功夫。“一點辛苦不算什麼,她就是我們的女兒。”孫靜說。

“一見我們就笑”

“她喜歡我們抱抱,睡醒之後很乖,喜歡用眼神交流。她還認奶瓶,熟悉的奶瓶就會喝奶多些……”一提到寶寶的小脾性,孫靜就忍不住笑。

在圓圓轉院的當天,醫護人員就把圓圓隨身攜帶的衣物清洗晾曬好並給圓圓媽媽發去了微信。“護士姐姐洗乾淨了,準備需要的時候拿進去給寶寶使用。”從那天開始,醫護人員每天都把圓圓的視頻、照片發給她看。

6天時間過去了,在“臨時媽媽”們照料下,圓圓比入院時更有精神了。孫靜介紹,圓圓喝奶量從每頓50、60毫升增加到100毫升左右,已經恢復到正常標準,“雖然咽拭子檢測仍為陽性,肺部CT檢查已顯示情況好轉”。

圓圓也把醫護人員當成“媽媽”。“面對4個‘媽媽’,她應該是不認得我們的。但一見我們就笑,我覺得她是把穿著防護服的人都當作媽媽了。”孫靜說。

看著孩子得到悉心照料,孩子媽媽滿懷感激,“每天看到孩子的笑容就是我的一劑良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