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在戰敗後,又能崛起?

神馬添翼


二戰後,日本戰敗後,迅束崛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美國軍事佔領日本後,對日本進行了民主改革,清除日本軍國主義、法西斯主義和財閥勢力,並進一步剷除各種阻礙民主發展的各種舊勢力,按照美國式的民主改造日本。

2、美國對日本的軍事佔領,廢除了日本的義務兵役制,日本僅保留少量國民自衛隊,不設常備軍,大大減少了軍費開支,把這部分資金用來發展經濟。

3、二戰後,美國為了竭制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實施馬歇爾計劃,在亞太地區,日本是直接受益者。

4、日本在二戰前,就步入世界列強行列,可以和美歐的列強平起平坐,是亞洲的唯一例外,這就說明日本原有的經濟技術基礎很好,在這樣的基礎上,有外部的援助,經濟快速恢復並崛起就不難理解了。

5、日本對教育和科技人才,以及貿易的重視。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就開始實行強制性義\b務教育,同時將歐美的學制及大學教育體制引入日本、著力培養基礎性人才和高端技術人才,並派留學生到歐美學習,引進西方先進科技,甚至是由政府出面花重金購買先進的技術,以縮短研發的時間,將先進的技術運用於生產,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同時日本重視擴大出口,進口世界上廉價的,日本發展工業所需要的原材料,甚至將其儲備起來。

6、全體國民的生存意識、憂患意識。日本資源潰乏,國土面和不夠大,人口相對較多,所以一直以來,他們的生存、憂患意識較強,國民一致致力於國家的經濟發展,這也是日本二戰後經濟崛起的原因之一。

7、日本政府在朝鮮戰爭期間從美國手裡獲得了大量的軍事訂貨,源源不斷的軍事訂單刺激著日本的工廠開足馬力生產,大量上億的美元流入日本,不僅刺激了日本經濟,也為以後日本經濟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資金支持。而日本經濟到1955年就恢復到了戰前的水平。

8、日本政府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如貿易立國、科技立國。這些政策從日本國情出發,不斷推動日本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從1955到1970年的十五年間,日本經濟增長率位居世界前列。1970年,日本的經濟總量一躍超過歐洲的歐共體,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


四季不歇竿


其實一個國家的崛起,還是與這個國家國民文化慼慼相關,也與一個國家的制度慼慼相關。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損失慘重,人口損失了350多萬人,整個國家被打成了一片廢墟,工業幾乎被打到了農業文明時代,經濟陷於崩潰,到處都是失業的人口和大量缺衣少吃的貧民。但是在這樣一種狀況下,日本竟然在戰後用了20年左右的時間就成為了世界上的發達國家,讓日本迅速發展起來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日本在戰後的發展有著好的制度環境

戰後來說,其實很長一段時間裡大多數國家都是和平環境,無論是日本所在的東亞地區還是歐洲地區, 沒有爆發過戰爭,和平與發展一直是戰後的世界主流。

日本在被美國佔領之後,修改了憲法,使日本在社會制度上更為接近於美國。我們可以總結一下戰後以蘇聯為首的蘇聯模式和以美國為首的美國模式的發展情況,其實不難得出,蘇聯模式顯然是失敗的,而日本的制度是適合於日本的發展的。

戰後來說,北約組織國家都成為了發達國家,在歐洲以西歐國家為主。而華約組織的東歐國家全都是發展中國家,甚至在走了近半個世紀的蘇聯模式後有些成為了貧困國家。

在亞洲,同樣是走蘇聯模式的朝鮮和走美國模式的日本和韓國,都是發達國家,而朝鮮則是世界上最為貧窮的國家。

甚至在同一個民族,同一個國家中,實行兩種不同的制度都出現了天壤之別。同樣是德國,走美國模式的西德和走蘇聯模式的東德,在朝鮮半島,走蘇聯模式的朝鮮和走美國模式的韓國,無一例外,蘇聯模式全部失敗,美國模式全部成功。

所以也不難證明,日本實行了適合於其發展的社會制度,為日本在戰後提供了優良的制度環境。

▲戰後,日本在一片廢墟中發展了起來

日本國民本身的素質

從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就非常重視國民的教育問題,並把教育的發展列入了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當中。在二戰之前,日本歷次對外擴張獲得的利益當中,也投入了相當多的資源用於發展本國教育,因此日本國民的文化素質水準在亞洲來說是最好的。

雖然戰爭幾乎毀滅了日本的硬件,但是在軟件上來說,日本還是保留了相當多的文化和技術人員。這些人在戰後日本的建設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日本戰前就有相當多的優質工業企業,三菱重工、三井、住友等大型優質企業,都積攢和培養了相當數量的技術人員,在和平的環境下,眾多的優質技術人員自然成為了戰後日本發展的主力軍。

▲戰後不到20年,1964年東京就舉辦了奧運會

而且日本也是亞洲最早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國家,從明治維新到二戰之後,大量的企業雖然毀於戰火,但是大量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還是保留了下來,為戰後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注入了活力。

再加上日本這個民族本身有著很強的吃苦耐勞精神,也使得日本能夠迅速擺脫戰爭的創傷,走向新的發展道路。

戰後寬鬆的國際環境

戰後,美軍佔領了日本,使得日本沒有軍事國防方面的財政壓力。朝鮮戰爭的爆發,為當時日本本土的大量企業提供了大量的鉅額訂單,許多日本企業也是在那個時候開始發展起來的。

戰後世界成立了聯合國和關貿總協定(世貿組織前身),世界逐步成為了一個統一的市場。日本抓住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積極加入世界貿易體系當中。從開始的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到後來的日本製造,日本經濟實現了質的飛躍。

▲日本製造,在戰後成為了優質產品的代名詞

我們耳熟能詳的日本企業,如豐田、本田、索尼、松下等等,都在戰後成為了國際頂級行列的企業,有著眾多優質企業的日本,經濟自然就走向了繁榮。

好了,戰後日本能發展起來,基本就這些原因,其實我們更應該從這些經驗中學習到一些經驗,為我們的發展提供參考。


老威觀史


日本在二戰之後由於戰爭消耗和戰後賠款等因素,其實已經變得一片廢墟,但是能夠在短短几十年中迅速崛起有幾點最重要的原因。

1.文化層面,明治維新後,日本文化開放,努力學習歐美的先進技術,在二戰時期本身已經是技術強國了,而且普及西方教育,國民的整體教育水平較高,戰敗後,更是去除了原來教育體系中軍國主義的部分,全力進行現代教育,更講求求真務實,所以為戰後經濟復甦提供了教育文化和人力基礎。

2.工業基礎,二戰中,日本本土雖然遭受原子彈爆炸,但是隻是炸燬了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其他地方並未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工業基礎設施仍然保留了下來,日本可是二戰中就已經能夠生產航母的國家啊,戰後由於幾乎不再需要軍備投入,所以國家全部投入工業生產。

3.天時地利,所謂天時地利是朝鮮戰爭的爆發,日本距離朝鮮很近,又是美國的佔領國,美國從支援戰爭的角度考慮自然將日本作為了在亞洲的後勤保障及戰爭物資生產和中轉基地,戰爭的消耗是超級巨大的,日本在朝鮮戰爭中賺得盆滿缽滿,並由此走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4.政治因素,二戰之後世界格局轉為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間的矛盾,特別是朝鮮戰爭之後,美國吃到了第一個敗仗,這使美國意識到了新中國的強大,他要在亞洲範圍內給中國製造麻煩和限制以期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製造障礙,那就必然要在亞洲培養自己的強大的附屬陣營,日本就成了美國最好的選擇(韓國,臺灣,新加坡等也是從此得到美國扶持),所以地緣政治也是日本崛起的一個因素。

做為一箇中國人,我們要勿忘國恥,我們仇恨日本,但是我們也應該學習日本的發展中值得我們學習的方面,求真務實,創新發展,真正在各方面全面超過日本。


尋想船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日本全國幾乎是一片荒廢。據資料統計,日本在二戰中有45%以上的國民財富毀於戰火,40%的城市建築成為廢墟,1300萬人失業和半失業,3000萬人失掉家園或流離失所。整個日本經濟倒退了25年,甚至還不如1920年的水平。許多日本人悲觀地說道,日本可能沒有未來了。



可是在短短30年之後,日本的經濟總量就超越了西德和蘇聯,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人不僅在廢墟上創造了戰後的奇蹟,還讓小小的日本躋身到世界經濟大國的行列中。那麼,日本是如何在二戰後迅速崛起的呢?


其中不得不說的就是日本人的埋頭苦幹精神和嚴謹處事的態度。日本作為一個小小的島國,自然資源十分缺乏,只能通過進口原料、加工成品、出口他國來謀生。正是這種外向出口型的發展戰略成就了日本的工業和日本的經濟,而且一代又一代的日本人拼搏在一線埋頭苦幹,這些都為日本經濟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其次就是美國和歐洲的大力扶持,以及給日本“開後門”。由於日本的特殊地理位置(靠近中國、毗鄰朝韓半島),因此得到了歐美國家的鼎力扶持。二戰後,日本走捷徑加入了西方主導的關稅貿易協定,可以直接向美國採購先進的技術和生產設備,為日本工業的崛起埋下了伏筆。


到了20世紀70年代左右,日本經濟進入了黃金時期。很多人根本不相信,日本竟然在短短的20多年時間裡就成了世界經濟大國。當時,日本企業的管理經驗成了世界各國效仿的典範;日本製造業的精密產品成了世界各國追捧的對象;日本經濟走勢成就全球研究的對象。與日本相關的東西都能在全球引起關注,就連東芝、松下、本田、三菱一時之間也成了風靡全球的優秀企業。

當時的日本民族自信心高漲,諸如“日本第一”、“日本全球出擊”、“日本取代美國”的口號響徹全球。可是隨之而來,便是長達10餘年的日美貿易戰。



歷史的荒野


戰後的日本,國內經濟已經崩潰。資源匱乏、民生凋敝、居民流離失所,生活物質極度緊缺。當時美國採用配給制的做法給日本定量供應物資,只要保證不餓死人就行了。



即使日本經濟經過了好幾年的恢復,1952年日本的GDP總量也只有170億美元,而我國大陸地區已經達到了300億美元。人均GDP方面,日本並沒有領先我們大陸地區很多。1952年日本人均GDP大概是200美元,大陸地區是53美元。日本本大體相當於我們的4倍。

是僅僅30年的時間,到1980年代,日本不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均GDP,都大幅度領先於我國大陸地區。以1985年為例,日本GDP總量達到1.36萬億美元和我國大陸地區只有3100億美元,日本是我國的4倍多。人均GDP方面,日本達到了1.13萬美元,而我國只有300美元,日本是我們的38倍。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非常有名的索尼收音機)


1950~1980日本發生了什麼?他怎麼能構成一個已經崩潰的戰敗國迅速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中國相比,其人口只有我們的1/10,但不論經濟規模還是人均經濟水平,日本的大幅度領先於我們,是我們做的不夠好,還是日本做的足夠優秀?

兩個因素都有,但最重要的是日本發展的足夠優秀。為什麼能夠發展的這麼好呢?認為原因有下面幾個。

第一是美國的大力扶持。

美國佔領日本之後,冷戰就差不多啟動。因此美國並不想處置德國那樣處置日本,他想讓日本成為他在遠東的一顆棋子對抗社會主義國家。因此他對日本的懲罰並不是很嚴重,就是處決的那些法西斯頭頭,也沒有讓日本對受害國進行經濟賠償。

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期間,給日本大量的商業訂單。這些商業訂單讓日本積累了相對雄厚的實力。國家經濟起飛之前最缺的就是資金和技術。但美國有的就是資金和技術。於是,他對日本搞了一個亞洲版的馬歇爾計劃,給了日本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援助。

第二是日本適宜的產業政策。

戰後日本的產業政策制定的是相當成功,經濟恢復之初先發展的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很好的解決了社會就業問題。有了一定的資金和基礎之內之後,日本通商產業省開始向汽車、半導體、電子、化工等產業進軍。豐田、本田、索尼、松下就是從上世紀60年代左右開始起飛的。

第三是戰前技術和人才的積累。

日本在發動侵略戰爭之前,技術和人才其實已經達到了不錯的高度。1937年的時候,日本就已經是全球前十大經濟體了。日本的高等教育發展的也很好,培育了很多技術人才。雖然經過了二戰的毀滅性打擊,但仍然保留了不少技術和人才的積累。因此戰後,這些人才很快投入到經濟恢復當中。

實際上,經濟發展是很多因素的綜合結果,除了以上三個方面,還包括金融、文化、貿易、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因素。人認為以上三者是日本在戰後經濟迅速恢復和崛起的主要原因。


財經知識局


日本經濟的快速回復取決於日本原來的經濟基礎,以及美國對日政策的改變促使日本經濟在二戰後迅速回暖,直到今天日本依然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


用滿目蒼涼和殘垣斷壁來形容二戰後的日本是絕無誇大之嫌,美軍一次次用燃燒彈進行了無差別轟炸,日本全國成為一片廢墟 倖免於難的城市屈指可數,1942年日本軍國主義者在報紙上徵集了一個口號:什麼都不要,要是打勝仗,不到3年如果再次徵集口號,也許會徵集到:除了打敗仗,什麼都沒得到。

日本陸海軍及其家屬累計死亡212萬人,由於美軍的空襲和沖繩決戰中死去的又有90萬人,戰爭使日本失去了300人口,經濟損失更為觸目驚心,按當時的金額算,僅僅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損失國家財富(建築物,物資)653億日元加上航母,飛機損失約404億日元,共計約1057億日元,加上日本在戰爭期間實行了總動員令,一切圍繞戰爭展開,因此戰敗後,日本經濟一蹶不振,工業生存幾乎停止 。



日本戰後是一片廢墟,但不可否認的是再戰前日本是資本主義六強之一,航母打光了可以再造,工業停止了可以繼續復興,美國把日本的機器設備都運往了中國,可是人腦子裡的技術是運不走的,日本完整的資本主義體系和經濟結構是運不走的,這也是為何中日戰後同為一片廢墟,日本則可以快速發展的原因。


何況美國對日本的壓制在中國國民政府倒臺後迅速改變政策,由原來的抬中國壓日本到抬日本,日本的經濟開始逐漸回暖,再到了後來的朝鮮戰爭,美國大肆購買日本的武器,得到了大量美元的日本在六七十年代快速崛起,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六七十年代日本的經濟奇蹟,至今依然是許多經濟學家研究的課題。


無花臺


日本雖然資源匱乏,但是能搞出來高精尖的東西來,九十年代的CT,照相機,電視等等,都是世界頂尖的,在現在看來,本錢那麼低,從中國進口原料,成品後賣給中國,真的賺了國人不少錢。日本作為二戰時期的戰敗國,被以美國為首多個國家駐紮軍隊,限制發展軍事設備只能發展經濟,再加上戰爭期間勞民傷財,怨聲載道反對戰爭的日本人非常多所以更加想和平。

日本二戰後能迅速崛起並不是他們多麼優秀,而是二戰期間從亞洲,尤其是從中國掠奪走了鉅額財富,而且戰後又沒有戰敗賠款,再加上美國的扶持,恢復經濟很簡單。戰爭對物資的消耗特別巨大,因為中國的出兵使朝鮮使戰爭延長了兩年多,聯合國軍的作戰物資都從日本購買,巨大的超級訂單讓日本24小時滿負荷運轉,日本經濟一下子投飛猛進。雖然二戰戰敗,但他超強的軟實力還在,也是因為朝鮮戰爭,使美國改變了對日本的壓制政策,開始扶持日本製衡中蘇,日本是朝鮮戰爭最大的受益者。

中日差不多同時被西方列強用大炮打開國門,都簽了一堆條約,先後走上了學習西方已自強的道路。因為日本地緣偏僻且地域狹小也沒有什麼物產所以西方列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中國身上。後來日本上下一心改革成效顯著實力大漲,先是賭上國運打敗了中國讓西方列強刮目相看,出於制衡沙俄的戰略需要西方有意培植日本(當時日本再強大也不會威及歐洲,卻能讓沙俄背脊發涼),賭贏了日俄戰爭就是最好的證明。此時日本死死的拽住了北極熊的尾巴成為了歐洲列強的金牌打手,緊接著一戰西方各國都打殘了,日本卻扶搖直上在亞洲再也沒有人能壓制日本了。

二戰日本真的被打的了個精光嗎?別忘了日本作為對馬海戰以後新晉的列強國內擁有很多的技術人員和工人是一個有工業基礎的國家,而且二戰時技術人員和工廠裡的人員是可以不上戰場的,二戰快結束前日本還轉移了很多的工業設備,而且日本本土最後也知道是美國佔領的,只要那些技術工人還在只要一有機會日本就會迅速恢復,人才是關鍵,總感覺日本說被炸平了大家就認為日本真的被炸平了似的,這就是基礎建設的重要性。

二戰日本可以造出世界第一的排水量7W噸的戰列艦大和號,而中國現在造個1W噸的055,下面的P民就高興得不得了;航母方面正如答主說的,日本二戰就有了赤城蒼龍飛龍等數十艘航母,而中國直到二十一世紀才擁有遼寧號,還是二手的;日本有著核電站的基礎,想造核武器也不過是幾年幾個月的事,只是日本人熱愛和平不想重蹈覆轍而已;在航空發動機方面,日本二戰就製造了令美軍都膽寒的零式戰鬥機,鑑於現在日本汽車工業如此發達,心神戰鬥機的性能必然比某國死吹的J20好太多,至於你問我日本為什麼還要買F35,你沒聽過什麼是高低搭配?


歷史深度揭秘


1945年,日本被美國打成了廢墟,經濟崩潰,糧食危機。

美國總統特使小埃德溫.卓克在1945年10月中旬交給杜魯門的一份報告中說:“日本大城市的整個經濟結構已經被摧毀”。

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美國發表的反蘇聯、反共產主義的演說,被稱為“鐵幕演說”,冷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1947年,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冷戰危機蔓延。

1949年,當時東亞最強大的國家變色,美國做出了選擇,扶持日本。

1950年-1954年,美國麥卡錫主義蔓延,共產主義被視為洪水猛獸般侵襲而來。

朝鮮半島的戰爭爆發,美國人參戰,但參戰時需要後勤補給,美國距離亞洲太遠,所以美國把大多數後勤供應委託給了日本當地的資本家,這就是日本經濟在二戰後得到了第一次復甦的機遇。

日本在二戰期間就是列強,工業化國家,具有良好的工業體系,在朝鮮半島的戰爭中獲得了大量的美國資金支持後,正式崛起。

日本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規定軍費開支不得超出國民生產總值的1%。這一規定為日本“節約”了大量的軍費,促進了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

日本進行了比較廣泛的社會改革,教育改革,農業改革,經濟改革。

(在美國麥克阿瑟的控制下,他是當時日本的太上皇。)

1960年,日本的經濟總量超過china。(因為某些特殊歷史原因,當時china的政策發生了轉變,導致了經濟第一次倒退)。

1960年後,日本製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引進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調整國內產業結構,促進出口。

越南戰爭期間,美軍的大批軍事及後勤物資訂貨,進一步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使日本經濟迅速活躍起來。

(越南戰爭爆發後,美國更下定決心扶持日本。日本是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橋頭堡,臺灣、香港、韓國、新加坡等相當於哨兵。)

1968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聯邦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

1970年後日本的經濟崛起,黃金時代開啟。

1986年,日本的黃金儲備達到421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1987年,日本的外匯儲備超過聯邦德國,居世界首位。

1988年,日本的人均收入達1.9萬美元,超過同期美國的1.8萬美元。

(簽署廣場協議後,日元升值,房地產泡沫,股市崩盤,日本走向了衰落)。

60年代-00年代,這40年是日本最巔峰的時期。

當時號稱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韓國2005年正式成為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的標準:人均、經濟總量、產業、文化、科技、綜藝、音樂、電影等,當時的日本幾乎每一樣都是處於亞洲最頂尖的狀態。


日本二戰後崛起的關鍵在於美國的扶持,自身的努力,二次戰爭的紅利,以及80年代後大陸市場開放。


小猴子的趣味雜談


日本在戰敗後,沒花50年,又迅速崛起,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


從1945年-1951年,是日本的戰後恢復期。東京被炸為平地,橫濱,神戶等港口的工業基礎和軍工設施也面目全非,日本元氣大傷。日本作家描述,1945年後的日本,日軍相繼回國,東京街頭一下子多了許多沒有飯吃,拄著柺棍的傷員。那時候,日本人一日三餐都成了問題,糧食短缺,人們根本沒有那個氣力去想戰後復興。


但上天給了日本一個機會。那就是朝鮮特需。因為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獨佔日本,並且把日本又重新武裝成了東亞橋頭堡,對抗蘇聯。


美國給日本送去了牛肉罐頭,還送去了大量軍需。本來戰時對日本的轟炸,雖說重傷日本,但日本的底力還在。在美國的軍需特工下,日本的鋼鐵,冶金等軍工周邊行業迅速恢復和開動,為美國提供後援。日本終於從垂死掙扎線上逃回來了。


隨後,美國也持續對日本進行保護和投資。日本得以省下大量軍費,用於經濟。同時,日本也自力更生,到了60、70年代,日本經濟快速發展。靠著各種山寨品,快速出口。同時日本也重視自己的創新。逐步形成了以石油、鋼鐵、汽車、半導體、家電等為主的國民經濟體系。


所以縱觀日本的戰後發展,軍需給了日本一把本錢,同時靠進口資源,出口成品,同時自力更生,取得了發展。這其中,美國的保護和幫助對日本助力不小,同時給日本進行體制改革,除去了一些束縛民間活力的僵化機制,確立法律地位,給經濟發展一個完全的社會保障。


所以,沒什麼稀奇,有一點運氣,全世界所有國家的發展路徑其實都是如此。困難各異,但路徑沒有誰能多跳脫。



北京不冷東京熱


二戰中,作為法西斯軸心的日本和德國,本土都遭受到了毀滅級的打擊,幾乎可以說是一片廢墟。日本更甚,廣島和長崎兩座大城市受到了美國原子彈的攻擊。

但奇怪的是,二戰結束後,日本和德國都迅速崛起,成為了當時的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強國。

為什麼會這樣呢?貼合題目,咱們以日本為例,回答這個問題。

日本能夠在二戰後迅速崛起,其原因可以分為外部和內部兩大原因,也就是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

從外部原因來看,日本的崛起,美國幫了大忙。

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國迅速分為兩大陣營,開始了冷戰。而日本所屬陣營,就是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

在此之前,關於如何對待日本這個戰敗國,美國人討論了很久。

首先,他們吸取了一戰後戰勝國殘酷德國引發二戰的教訓,決定善待日本。

一戰後,德國戰敗,戰勝國強迫德國簽訂了殘酷的協約,不僅攫取德國的資源,還佔領它的領土,搞什麼非軍事區。正是這個不平等協約,刺激了德國青年,讓希特勒有機可乘,最終發動了二戰,給全世界造成了不可估算的巨大損失。

前車之鑑,美國不想再製造一個仇恨的日本。

其次,為了研究日本人的國民性格,美國人專門請了一個專家,對於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做了一個報告。最後,這個報告公開出版了,就是暢銷書《菊與刀》。

美國人認為,日本人的性格中又矛盾的兩面,一面是菊,一面是刀。這樣的民族,必須謹慎對待,否則後患無窮。

基於以上兩個原因,美國對於二戰後的日本採取了扶植策略。

當然,美國人之所以這樣做,還有一個原因:他們要把日本作為亞洲橋頭堡,對抗以蘇聯為首的陣營。

當然,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國家,只靠外部力量的扶助,是不可能迅速崛起的,日本崛起,還有其內部原因,這就是日本人的國民性格。

首先,日本人和大部分亞洲人一樣,聰明而且勤奮。

勤奮自然不必多說。在二戰後的那個年代,日本人在工作上的努力程度,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人無法相比的。

而日本人的聰明,則在於強大的學習能力。換句話說,就是強大的模仿能力,以及建立在模仿之上的創新能力。

比如日本的汽車技術,一開始學習模仿美國和德國。但很快,他們就能在美國和德國技術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東西。以至於超越美國和德國。

這種學習者的能力,對於追趕者來說,是很重要的。

其次,日本人的主流精神,是強者精神。

日本人很奇怪,你越是欺負他,他可能越是崇拜你。因為他覺得你是強者。

你被他欺負了呢,他反而更加瞧不起你,因為他覺得你是弱者。

所以,儘管美國在日本投了原子彈,可謂仇深似海。但日本人並沒有沉浸在傷痕中,頹廢地舔舐傷口。相反,他們迅速投入到美國的懷抱中,積極學習美國人的一切長處,然後為己所用,強大自己。

日本人的這種強者精神,是它們在二戰後迅速崛起的精神內核。

日本對待中國的態度也是這樣。唐宋以前,日本只是中國的番邦,中國想怎麼欺負就怎麼欺負,可是日本人一直對中國的唐朝念念不忘。

相反,到了明清時——尤其是清朝甲午海戰後,中國竟然成了它的欺負對象。於是,它反而瞧不起中國了。

佩服強者,然後向強者學習,是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當然,美國人對於日本人也是有所防備的。比如,美國人一直壓制日本的軍事發展,不允許日本成為一個正常的軍事國家。美國人當然害怕,一旦日本長出了獠牙,首先對付的對象,就是美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