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機構強推買入 6股極度低估

五糧液

業績雙位數增長,疫情或加快改革步伐

疫情對高端白酒短期影響有限,長期不改變發展趨勢,公司股價大幅回調後投資價值已顯。高端白酒茅臺、五糧液、國窖等在春節前均基本完成年度打款發貨計劃,且佔比較高的商務宴請及禮品消費場景已經大多完成,雖然疫情發生在春節動銷旺季,但對高端酒的衝擊有限,我們預計佔年度計劃10%以內。長期來看,疫情並不改變高端白酒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反而會加速行業集中度提升,品牌力弱,資金實力弱的中小酒企將加速退出市場。五糧液以品牌力的不斷提升、產品結構的不斷優化及內控管理能力的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持續增強,當前股價大幅回調,投資價值已經顯現。

春節期間公司動銷良好,但疫情或影響社會庫存略增,公司提價節奏或有延緩。渠道調研顯示,元旦春節期間公司回款已佔年度計劃的35%以上,節前終端動銷已達80%,目前渠道庫存在1個月左右,春節期間整體動銷良好。由於疫情延續到春節之後,國家的嚴厲管控措施和居民自覺居家隔離影響白酒的實際開瓶消費,我們認為短期社會庫存有所增加,去化仍需時間,公司提價節奏或有延緩。

2020年公司全年目標不變,疫情或加快公司改革步伐。董事長李曙光召開三次專題會議,提出加強計劃、渠道、結構“三個優化”,加快機制、團隊、數字化“三個轉型”,推動全年營收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在優化層面,根據市場需求,做好計劃的優化和調節配額管理,加快分倉網絡體系建設,提前推進分倉至門店、至消費者的倉儲物流模式變革。針對消費新變化,大力推進數字化新零售營銷模式,加大經銷商的供應鏈金融支持。加快機制轉型,向專業化、扁平化提升效率和反應速度。加快團隊轉型,實時推動多形式中長期激勵。加快數字化轉型,全年推進ERP系統管理,我們認為疫情或加快公司改革步伐。

盈利預測及估值:預計公司2019-2021年EPS為4.52元/5.47元/6.35元;PE分別為27X/22X/19X,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疫情持續發酵,食品安全風險;行業競爭加劇

華魯恆升

御守為攻,方謀大略

過去:苦練內功,挖掘極致

華魯恆升為多業聯產的新型化工企業,主要業務包括化工產品及化學肥料的生產、銷售,發電及供熱業務,主要產品有肥料、醋酸及衍生品、有機胺、多元醇、己二酸及中間品等。

公司自上市以來,營收、業績快速增長。2002-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年均複合增速為24.1%,歸屬淨利潤年均複合增速高達29.9%,在大宗化工品行業中脫穎而出。回顧2002年上市以後,近20年的發展歷程,公司沿著“擴大產能規模+降本增效”→“產品多元化+工藝深度優化”→“存量博弈,龍頭加速擴張”的道路不斷前行,三級起跳,實現輝煌的經營成果。

剖析:成本優化,行業翹楚

煤化工同種產品差異性較小,行業內不同公司的競爭實力主要體現在規模與成本兩個方面。從華魯恆升的發展歷史不難看出,公司在產業鏈持續擴張方面不斷投入,這與同行業的煤化工龍頭企業思路較為相似,但公司卻做到了行業的領先。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公司從多個方位來打造成本的極限優化:(1)立身之本:以研發推動技術革新,幫助公司實現“一頭多線”的柔性生產體系;(2)原材料:採用煙煤節約成本,自建鐵路提高運輸效率;(3)人工:以領先行業的薪酬水平與股權激勵鼓勵員工提高產出,優化人員效率。

未來:產品升級,追求成長

長期看,公司已打造起明顯的競爭根基,未來通過擴大現有產品規模,升級產品系列,有望不斷複製成功,獲得長足發展。目前正在建設的己二酸、己內酰胺、尼龍6等項目的落地,有望賦予公司快速增長的新動力:(1)公司現有己二酸產品的技術水平和成本控制位居行業前列,公司擬依託現有的技術和成本優勢,實施精己二酸品質提升項目,進行技術升級,實現產品高端化,進入行業第一梯隊;(2)己內酰胺-尼龍6項目依託公司既有的氣化平臺,充分利用合成氣資源,以發掘合成氣的高附加值應用為出發點,發展環己酮-己內酰胺-尼龍6(聚酰胺)切片產業鏈,打造一體化新材料產業基地。

維持“買入”評級

公司是國內煤化工龍頭,依託潔淨煤氣化技術,打造“一頭多線”循環經濟柔性多聯產運營模式,優化產品結構,增長動力十足。預計公司2019-2021年EPS分別為1.48元、1.60元和1.72元,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1.下游需求不及預期;

2.在建項目推進不及預期。

比亞迪

2020年1月銷量點評:短期景氣仍在底部,供應鏈價值有望重估

公司新能源汽車2020年1月銷售0.71萬輛,同比-75.1%主要系行業景氣較低,且今年春節假期在1月、去年春節在2月影響。短期疫情與行業低迷下,預計上半年仍然承壓。隨著公司中性化戰略加速落地,向“整車品牌”+“新能源汽車解決方案供應商”發展,供應鏈價值顯現,有望迎來價值重估。繼續推薦,維持“買入”評級。

事件:2月10日,公司發佈2020年1月汽車銷量快報,1月公司汽車銷售2.5萬輛,同比-42.7%,環比-41.7%,其中新能源汽車0.71萬輛,同比-75.1%,環比-45.5%,燃油車1.8萬輛,同比+18.3%,環比-39.8%。對此,我們點評如下:

新能源汽車月銷0.71萬輛,同比-75.1%,景氣仍在低位。1月公司汽車銷售2.5萬輛,同比-42.7%,環比-41.7%,其中新能源汽車0.71萬輛,同比-75.1%,環比-45.5%。電動車銷量同比下滑明顯,主要系行業景氣較低,且今年春節假期在1月、去年春節在2月帶來的影響,且去年同期1月行業高景氣帶來高基數。燃油車方面,1月銷售1.80萬輛,同比+18.3%,主要系宋Pro燃油版上市後保持熱銷。

一季度仍在景氣底部,下半年有望觸底回升。分類型看,公司1月純電動乘用車銷售0.51萬輛,同比-68.3%;1月插混乘用車銷量0.19萬輛,同比-84.1%,系去年同期新車型週期下高基數所致。展望2020年,公司乘用車新車型“漢”即將上市,唐、秦、宋等王朝系列將有改款,車型週期保持平穩。公司1月新能源商用車銷售113輛,同比-82.9%,考慮到2月疫情復工延遲等因素影響,且2月為傳統客車銷售淡季,預計銷量繼續環比下滑。行業景氣較低、去年同期基數較高,我們預計2020上半年行業低景氣將延續。

LFP刀片電池今年將裝車,內在價值需待對外供應方可體現。動力電池方面,1月公司電池裝機0.366GWh,同比-76.4%,環比-45.1%。按公司計劃,2020年公司LFP刀片電池將首先搭載“漢”車型上市,後續有望憑藉成本優勢向其它車型鋪開。公司動力電池技術及產品居於全球領先水平,但侷限於僅給內部供應,內在價值難以體現。公司動力電池現已進入豐田供應鏈,奧迪也有望採購比亞迪電池。中期看,我們預計2021年公司有望實現對海外整車巨頭配套,價值有望凸顯。

政策環境回暖利好,公司積極降本增利。2019年補貼退坡導致行業盈利能力下行,2020年1月10日-1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釋放諸多行業利好信號,工信部相關司局負責人表示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保持穩定等。我們預計新的電動車財政補貼政策將在1-2季度最終落地。同時,公司積極採取降本措施:公司計劃2020年底推出新的插混DM4技術,有望在性能、集成度進一步提升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降本;2020H2推出新一代LFP“刀片電池”,有望提升30%以上體積比能量密度並降低約30%電池包成本,鞏固長期成本競爭優勢。

風險因素:公司新能源汽車產銷不及預期;新能源汽車政策波動;雲軌推進不及預期。

當升科技

卸下包袱,輕裝上陣

公司動態事項

公司發佈2019年業績預告。2019年公司預計虧損2.05億元-2.1億元。公司業績虧損,主要系公司提升比克應收壞賬的計提比例及中鼎高科商譽減值所致。

事項點評

應收壞賬、商譽減值風險集中釋放,來年輕裝上陣

公司預計2019年虧損,主要由於比克應收壞賬計提比例提高及中鼎高科商譽減值影響。其中公司對比克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單項計提的比例提升至70%,計提壞賬準備金額2.65億元,另計提猛獅等其他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合計共2.99億元。另外,由於公司子公司中鼎高科業績不及預期,商譽減值金額約2.9億元(總額3.13億)。剔除資產減值的影響,公司實際經營利潤大約在3.3億左右,符合預期。據瞭解,除比克以外,公司應收賬款餘額主要來自於海外客戶(預計1億多)和比亞迪、億緯鋰能等國內優質客戶,壞賬風險較小。此番大額計提應收壞賬準備,來年方可輕裝上陣。

鋰電正極銷量同比基本持平,海外佔比顯著提升

我們預計公司2019年全年產量和去年基本持平,大約1.5-1.6萬噸左右,Q4毛利率繼續小幅抬升,預計全年毛利率17.4%附近,同比提升1個百分點,主要考慮為公司戰略採購的低價鈷庫存釋放、正極材料價格反彈所致及海外出貨量佔比持續提升所致。我們預計Q4公司海外銷量佔比達70%,主要來自於SKI、LG等主流客戶;同時,公司持續送樣特斯拉、Northvolt等客戶,後者攜手大眾於歐洲合資建設初期產能約16GWh的電池工廠。

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影響可控,江蘇當升三期整裝待發

據瞭解,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產能影響不大,江蘇當升一直處於開工狀態,產能不受影響。河北燕郊6000噸產能預計將停產15天左右,整體影響可控。公司現有鋰電材料產能約1.6萬噸。公司江蘇當升鋰電正極材料三期工程將為公司新增1.8萬噸高鎳正極材料產能,目前已基本完工,預計一季度轉固。同時,公司常州鋰電新材料產業基地的籌建工作也穩步推進,遠期規劃建成年產能10萬噸高鎳鋰電正極材料,預計2023年之前陸續建成投產。此前公司產能一直緊張,隨著新增高鎳產能的逐步釋放,公司產品結構繼續向高端邁進的同時也能更高效的響應海外需求的快速擴張。

盈利預測與估值

我們預計公司2019、2020、2021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0.23億元、46.92億元和65.73億元,增速分別為-7.87%、55.23%和40.09%;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分別為-2.07億元、4.26億元和6.46億元,增速分別為-165.42%、305.86%和51.69%;全面攤薄每股EPS分別為-0.47、0.98和1.48元,對應PE為-63.51、30.85和20.34倍。公司為高鎳三元正極材料龍頭,技術優勢顯著,海外佈局廣泛。公司將持續受益於高鎳材料滲透率的提升及全球電動化的大趨勢。

未來六個月內,我們維持公司“謹慎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

動力電池市場需求不及預期,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公司新產能投放進度不及預期。

中順潔柔

深度報告:三重預期差打開價值空間

核心觀點:

我們認為目前的潔柔從短期、中期以及長期來看,都具備預期差;短期:我們認為疫情本質利好公司V.S.市場擔憂疫情影響業績;中期:我們認為2020-2021年槳價低位波動V.S.市場擔憂槳價上漲影響業績增速;長期:我們認為新產品將對業績產生積極貢獻V.S.市場對新產品預期並不充分。三重預期差打開公司投資價值的空間,建議買入。

短期預期差:疫情對中順潔柔是利好V.S.市場擔心影響業績

我們認為公司的基本面受益於疫情,從2003年非典的歷史經驗來看,疫情將給國內的宏觀經濟帶來短期的壓力,令漿價短期承壓下跌,公司將在成本端受益。從需求端來看,生活用紙以及個護產品屬於生活必須品,具備剛需屬性,尤其在疫情時期,居民個人衛生意識顯著提升,更加有助於生活用紙以及個護產品的銷售。

中期預期差:槳價預計低位波動V.S.市場擔心槳價較大幅度反彈

根據我們對2020-2021年國內木槳供求關係的測算,我們認為2020-2021年國內木槳供應完全能夠滿足需求,供求關係不支撐槳價大幅反彈,這將有助於公司保持業績的高成長性。

長期預期差:新品類將助力公司的業績高增長V.S.市場預期不充分

恆安與維達市值上巨大的差異不是來自於生活用紙業務,而是來自於生活用紙之外的個護領域,在生活用紙之外的領域開疆拓土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2019年中順的棉柔巾和衛生巾產品已經給全部上架,我們預判2020-2021年新產品將對潔柔的業績產生實質性貢獻。

業績將保持高成長性,估值具備吸引力,維持買入評級

我們預計中順潔柔2020-2021年淨利潤將分別增長25.8%、25.3%,對應EPS分別為0.60元和0.75元,當前股價對應PE分別為24倍和19倍,通過縱向歷史估值以及橫向同類可比公司估值比較,我們認為潔柔的價值均被低估,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生活用紙和新品類增長不及預期,市場系統性風險。

先導智能

受益於全球電動汽車產業格局重塑

近期,公司核心客戶寧德時代公佈擬與Tesla,Inc.以及特斯拉(上海)簽訂《ProductionPricingAgreement(China)》,約定寧德時代將向特斯拉供應鋰離子動力電池產品,時間段從2020-7-1至2022-6-30。

支撐評級的要點

全球電動汽車產業格局重塑。中國的電池原材料、動力電池均擠入全球產業鏈,如贛鋒鋰業與TESLA、寶馬、LG等簽訂氫氧化鋰、碳酸鋰產品等的供貨協議/合同,CATL與寶馬、TESLA、大眾等簽訂鋰電池供貨合同,而國際品牌加快新能源汽車產能佈局,如TESLA在中國上海設立工廠、大眾MEB平臺落戶上海安亭等。電動汽車的各個環節都呈現上下游龍頭之間的深度合作。作為具備競爭力的鋰電池設備廠商,先導智能也成為國內外動力電池廠商的主要設備供應商。

公司深度參與TESLA產業鏈。在市場普遍看好的TESLA產業鏈上,先導智能首先作為TESLA直接的設備供應商,曾於2018年底與Tesla簽訂4300萬元的卷繞機、圓柱電池組裝線及化成分容系統等鋰電池生產設備的《採購合同》;其次,先導智能核心客戶包括CATL、LG南京產線,而CALT、LG都將成為TESLA動力電池供應商;最後,先導智能也曾是TESLA核心電池廠商松下的設備供應商。

公司顯著受益於海外電池廠擴產。2019年1月,先導智能與Northvolt簽訂鋰電池生產設備的《設備設計、生產、安裝、調試通用條款及框架協議》,雙方計劃在未來進行約19.39億元的業務合作。CATL也計劃將在德國建造大型電池工廠,先導智能跟隨CATL而有望獲得大訂單。

估值

我們維持對先導智能的盈利預測和買入評級,目前20年PE估值僅為31倍,考慮先導智能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競爭優勢,繼續強烈推薦。

評級面臨的主要風險

新設備供應商進入行業;系統性估值風險。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