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的走高與國內資本市場長期錯配有關

CPI的走高與國內資本市場長期錯配有關

2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1月份CPI同比上漲5.4%,漲幅比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1.5%,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

統計局表示,CPI同比漲幅擴大,既有春節及國內特殊情況的影響,也有去年對比基數較低的原因,因為今年與去年春節錯月。

雖然春節與國內的特殊情況等因素導致CPI持續大幅上漲,尤其是豬肉與鮮菜等價格漲幅過大拉高了國內CPI,但是國內流動性的不斷提高以及資本市場的嚴重錯配也是導致國內通脹中長期集中出現在食品等領域上的重要原因。

自前年底以來,為了穩定經濟,央行階段性大幅降準,而今年1月1日也大幅降準50個基點向市場釋放了8000億的流動性,這種情況下國內市場的流動性難免出現過剩現象,必然會推動CPI走高。

近兩年國內在房地產行業上去槓桿化,進行宏觀調控,在房住不炒的原則下,房地產市場的投機度明顯下降,一部分投機資本開始流出了房地產市場,但是證券市場在這個週期內並沒有起到明確的協調作用,並沒有起到貨幣蓄水池的功能,股市始終無法有效走高,長期低迷的股市導致國內新老股民持續虧損,這也造成了市場的流動性無法進入到證券市場。

再加上去年國內實體經濟也遇到一些問題,受國內產業結構調整與外部因素的一些影響,實體經濟也難以明顯提振,製造業PMI不時跌破50榮枯線,這使國內資本向製造業流動的意願也明顯下降。

在央行不斷大幅降準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向市場投入鉅額流動性的同時,房地產市場、證券市場與實體經濟等各個資金通道都受阻,且去年國內在金融行業上又加大去槓桿力度,大力整頓互聯網金融,那麼國內的鉅額流動性又有哪裡可以去呢?除了貨幣市場與債券市場之外,資本的主要流向就是居民的核心生活物質,因為民以食為天,所以食品等價格才會持續出現通脹情況,即便國內去年沒有出現豬通脹,也會出現其他的食品等通脹問題。

節前與節後,A股市場因國內的特殊情況而出現暴跌局面,雖然近期有所恢復,但是廣大股民總體持倉依然虧損嚴重,A股市場的長期低迷,不僅嚴重製約了國內財富的再配置功能,而且使資本市場出現了兩頭擁堵,這使房地產市場與證券市場的貨幣池子的功能都無法有效發揮,資本市場功能的下降,堵塞了資本合理流動的通道,國內市場能不出現居民生活物質的通脹現象嗎?

所以自去年以來,我多次提出重視A股市場的貨幣池子的功能,要重視A股市場的財富分配功能,通過證券市場向廣大股民們紓困,通過廣大股民賬面的適度浮盈來刺激消費,以帶動經濟增長,這樣也會促進實體經濟的增長,這就會使國內市場當前的鉅額流動性自然地向證券市場、消費端以及實體經濟流動,不僅可以緩解國內的通脹問題,還可以梳理國內經濟結構性調整過程中帶來的資本擁堵問題這,對國內經濟的良性發展有利。

因此當前國內需要高度重視A股市場與房地產市場的交接棒工作,合理引導資本流入當前估值合理的股市,加強A股市場的管理工作,在公開公平與透明的基礎上推動A股市場的常態化,也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地解決國內的通脹與經濟增速當前的矛盾。(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頭條號馨月說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