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印度棉再次毀約 倒黴的還是自己

【國際觀察】印度棉再次毀約 倒黴的還是自己

中國棉花網專訊:由於對新型冠狀病毒擴散的擔憂加劇及預期印度棉出口目標很容易實現,印度向中國出口的約25萬棉包(1包=170公斤)被擱置。印度貿易官員表示,如果局勢不能很快得到控制,雙方將協商處理這些合同。這是繼對中國禁止出口後,印度政府借新型肺炎再一次落井下石。

據貿易人士透露,截至2月初本年度印度已經簽署了230萬包的出口協議,其中180-200萬包已經發運,仍有約270萬包棉花有待出口(CAI估測2019/20年度印度的整體出口達到500萬包);USDA最新月報預測本年度印度棉出口82.7萬噸(約487萬包),從數量上來看,印度棉籤約出口量已完成近50%。

一些國際棉商、進口企業表示,印度出口企業借疫情擴散、中國的銀行與港口有意推遲雙方合作業務等藉口毀約的根本原因是孟加拉國、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其他紗廠對2019/20年度印度棉訂單比較強勁且合同價格較11/12月份明顯上漲(ICE主力合約從64美分/磅上漲71美分/磅),企業信譽、政府形象可見一斑。少數棉紗貿易商、織造企業擔憂,簽約的2/3/4月份“期貨紗”,印度紗廠、出口商也很可能違約或要求籤訂新的合同。

業內人士分析,雖然2019/20年度全球高品質棉花供應趨緊,而印度棉又處於價格“窪地”;雖然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正在加速推進、落實,但即使沒有新冠疫情“黑天鵝”飛出,中國企業2019/20年度簽約進口印度棉的數量也不會大幅增長,印度政府、企業毀約終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一是2019/20年度印度棉花等級、品質因降雨繼續下滑,與中國貿易商、紡企的實際消費需求不匹配(古吉拉特邦S-6不僅大幅減產而且質量不給力);二是根據中美貿易協議,2020年中國將大量簽約進口2019/20年度美棉,印度棉只是排在美棉、澳棉、巴西棉之後的選項;三是印度棉在MSP、政府的保護下“物不美價不廉”。從調查來看,目前1/3月船期印度棉M 1-1/8報價75.75-76.5美分/磅(強力28GPT),而同品質EMOT/MOT的報價也僅76.5-77.5美分/磅(ME報價74-75美分/磅);四是受疫情、棉紡織企業復工期延長的影響,棉花消費下滑的概率較強,國內棉花供需平衡逐漸傾斜,對中低品質棉花的需求不可規避下降(含印度棉);再加上2019/20年度新疆棉產量同比持平或微降的趨勢明顯,印度出口企業毀約正中部分貿易商下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