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有4個兒子,他為什麼要傳位給資質平平的劉禪?

佳寧談歷史


是啊是啊,劉備的兒子不少,自己生的加上收養的,一共四個。為啥就偏偏把皇位傳給了資質平平的劉禪呢?

這得說道說道。

01

養子劉封

劉封(?—220年),東漢末年長沙(治今湖南湘陰)人,東漢末年將領,蜀漢昭烈帝劉備義子。有武藝,性格剛猛,氣力過人。

劉封是粗魯了些,但武藝高強。從他凌辱孟達、不救關羽來看,也僅僅是個莽漢。其政治智慧恐怕遠在劉禪之下。

收養劉封做義子,是因為劉備年事已高,一直沒有兒子。如果一直沒有,收養的兒子就可以繼承香火,延續劉氏一脈。

可問題是劉備後來有了兒子,還不止一個。

這時候的劉封就要韜光養晦,好好伺候著那些叔叔大爺們,別招惹他們,也別惦記著劉備的嗣位。

這樣不僅不會招致殺身之禍,還可能會出現奇蹟。

想當初,呂后嫁給劉邦之時,劉邦有個相好叫曹氏,而且有了兒子劉肥。劉肥就聰明多了,一直保持低調,呂后專權後也很識時務。呂后心狠手辣,但也沒有對劉肥咋地。

劉封自以為會兩下手腳,就想舞扎兩下,劉備不辦他,他那些叔叔大爺也看不慣啊。

對於劉備收養劉封,一開始劉封他三叔沒說話,他二大爺關羽不同意。有資料說關羽其實比劉備還大,權且讓劉封稱關羽為大爺吧。關羽的譜本來就不小,稱二叔似乎彆扭。

有這個疙瘩,劉封就別想做王太子啦。

劉封逃回成都後,他諸葛叔叔,認為這孩子不太聽招呼,就建議劉備殺了他。

儘管劉備也流了淚,但還是殺了。

劉備流淚是個習慣,說明不了啥問題,總之是劉封自己沒有把握好。

02

吳皇后所生的劉永、劉理。

劉禪是甘夫人所生,甘夫人一直是妾,即便糜夫人死後,甘夫人也沒扶正。劉禪是庶出,這身份是不會變得。

214年,劉備得到益州,娶了吳懿之妹吳氏,然後生了劉永、劉理。

按道理說,劉永、劉理才是嫡出,劉永才是嫡長子。

史料沒有記載這小哥倆的出生年月,但從時間推測,214年劉備娶了吳氏,到219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封吳氏為王后,劉禪為王太子。

此時,劉永不會超過五歲(虛歲),劉理更小。而劉禪(207--271年)已經十三歲了,而且比較討叔叔大爺們喜愛,特別是趙叔叔,更是喜歡的不得了。

從身份來看,劉禪不佔優勢,但年齡上劉禪就有優勢了。

劉永、劉理太小,的確不太適合做繼承人。至於能力,雖說三歲看老,但劉永與劉理也沒表現出卓越的才華。

03

根本原因還是政治平衡的結果。

劉備取得了漢中,但勢力並沒有實質性的變化。更何況劉備是依靠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等異姓兄弟才有那點基業,並不是依靠子弟兵打天下。

這在劉備確定繼承人時,具有絕對的影響。

首先,劉禪一直在劉備群臣的保護下,特別是、趙雲、張飛等對劉禪更具有很深的感情。他們可不管庶出還是嫡出。

第二,荊州派系、東州派系、蜀土派系競爭激烈,如果吳氏所生的劉永、劉理做了太子,與荊州派系的矛盾就會難以調和。這是決定劉禪上位的根本原因。

劉備也清楚,荊州派系是老大,即便劉備喜歡劉永、劉理兄弟,他也不敢冒然得罪荊州元老派。

因此,儘管劉禪資質不是十分優秀,但其他人也並不突出。加上政治利益平衡的結果,劉禪繼位順理成章。


豹眼看歷史


劉備有四個兒子,大的叫劉封,是義子,也就是說不是親生的。後來,由於劉備立太子時,關羽說劉封不是親生的兒子,不適合繼位太子。劉封因此嫉恨關羽,當關羽走麥城時,關羽求援,劉封見死不救。後來關羽被殺,劉備也因此事,殺了義子劉封。

劉禪是劉備親生兒子,是長子,按照古代立太子的習慣是: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幼的原則,也就是說劉禪符合立太子的要求。他的弟弟劉永,劉備次子。先為魯王,後封為甘陵王,劉理,劉備三子。先為梁王 ,後封為安平王。這兄弟倆只能封王。

說到為何讓資質平平的劉禪繼位,這是古代帝王家的老規矩,即便是傻子也得繼位。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比如西晉的惠帝司馬衷,他就是個傻子,不是一樣接了班。這樣的例子歷史上有不少,比劉禪沒能力或者資質平平的大有人在。

其實我倒覺得劉禪不是那麼的資歷平平,反而覺得他有點大智若愚。一個人,判定他是否資歷如何,還要看他的成績。和他同時期的曹叡和曹芳。大興土木,奢侈淫慾。使的魏國權奸橫徵暴斂,窮奢極欲。比如當時的大將軍曹爽,丞相司馬懿。為了爭權奪勢,互相爭鬥,互相拆臺。置國家利益於不顧。再看同時期的吳主孫皓,殘暴不仁,他發明了剝人臉皮的酷刑。



在治理國家方面,劉禪比他倆做得好。劉禪沒有實行酷吏的方法。在鄧艾滅蜀時,成都百姓痛哭流泣所有這些,都說明劉禪並不是一個平庸之人。


秉燭讀春秋


劉禪哪裡資質平庸了?別看民間傳說啊!

劉禪在位41年,223年繼位,263年投降失位,而諸葛亮234年就去世了,就是說,他自己獨立治國30年之久。

你查查漢末魏晉南北朝時期,能統治三十年的皇帝只有兩三個,能統治41年之久,中國歷史上能排名11,魏晉南北朝比他高的,只有一個蕭衍,唐朝比他長的只有一個唐玄宗,

他在位沒有皇室內訌,兄弟相殘,這在魏晉南北朝是非常少的

而至於亡國事件,能與之媲美的,只有一個五代十國的吳越國了。

以劉禪的身份,他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打吧?死一百萬人對他來說就是個數字,只要他能活著,能保證皇位,死在多人在所不惜。

難得是投降啊,投降就等著把命交給別人了,這個有多難,可想而知了。

吳越國投降,吳越人民紀念千年,蜀國投降,罵了千年,典型的雙標。

他等於是把自己家族的命交出去了,保住了益州數百萬的老百姓。

至於說,“此間樂,不思蜀也。”,這個能說明什麼?只能說明他身不由己,命運掌握在別人手裡了。

千萬別說當時沒有殺亡國之君的傳統,這個是扯淡,這個還有傳統?





中國通史視頻


這個很好解釋,劉備就只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劉封,劉禪,劉永,劉理。

其中劉封是劉備的養子,也就是說不是劉備的親兒子,用腦子想都知道君王的位子不可能傳給外人,這點關羽在劉備身邊就說過,導致關羽敗走麥城,劉封拒絕營救,關羽戰死,後來劉封也被劉備賜死,算是為關羽報仇了!

言歸正傳,劉備親兒子只有三個,劉禪是長子,根據古時長幼有序的倫理法則,如無意外都是長子繼位,說到這,晉朝的時候也出了一個傻子皇帝,那是被逼的,即便是傻的,誰叫他是長子。

加上劉備臨終時囑託諸葛亮輔助劉禪,如果劉禪不中用,諸葛亮取代作為君王,劉備考慮到有諸葛亮教導劉禪,不會差的哪裡去,所以把皇位傳給了劉禪。雖然後來投降被魏國滅了國,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自己,以圖日後東山再起作鋪墊!

其實橫向對比一下曹操的後代,劉禪也不差,曹操的後代殘暴無比,百姓苦不堪言,至少劉禪治理下的蜀國,百姓安居樂業,所以,綜上所述,劉禪的資質不算平庸。


雲中小青年


關於這個問題我之前曾在頭條號裡寫過專門的分析文章。今天就挑其中的重點來說一下吧。

為何要讓資質平平的劉禪即位實在是劉備的一種無奈選擇。

△蜀漢後主劉禪

劉備不同於他一生最大最強的對手曹操那般有權位,有財富,有才華。

劉備的家境並不好,雖然他自稱西漢中山靖王之後,經過兩漢近三百年的稀釋,他身體裡的貴族血脈還有多少,我想劉備心裡是有點b數的,同樣,曾經的王族後裔在幾百年後窮困潦倒,和母親靠在街上賣草鞋為生。

△劉備劉皇叔

總結起來就是劉備既沒身份,也沒才華,當然,更沒錢。

身在亂世,槍桿子就是話語權,但槍要子彈,拿槍的士兵要吃飯,槍,子彈,飯都不是大風颳來的,哪個不要錢?

沒有啟動資金的劉備自然也就沒錢娶老婆,自然就只能四處漂泊寄人籬下。

等後來好不容易混出點名堂了娶了媳婦生了娃的劉備依然沒有地盤,漂泊無依。四處奔波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去教育培養自己的孩子。

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且整日居無定所,那麼孩子的素質自然也就不會高到哪裡去。

但是後來劉備佔據蜀地稱帝后,在關乎國家未來前途命運的選立太子這麼重大的問題上選擇了劉禪,除了他是長子外恐怕還有另外一個,即劉禪在他的兄弟們中間已經算是出類拔萃的了。

如果跟曹操做個對比,曹操選擇繼承人是“優中選優”的話,那麼劉備只能是“劣中選優”了。

△曹操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評論收藏轉發,我是歷史中簡堂烽煙,專注於五代史的學習和研究,期待您的關注


司州牧


準確說劉備只有三個兒子,劉禪、劉永和劉理,算上劉備當初投靠荊州劉表時收的義子劉封,那一共是四個兒子。劉禪資質平庸,劉備為何傳位於他?

劉備別無選擇,只好傳位於劉禪

劉封較為勇猛,曾隨趙雲張飛等大將征戰,頗有戰功,很受劉備信任。

關羽與曹魏作戰被困時曾請劉封發兵相助,劉封置之不理導致關羽被殺,此後劉封又欺凌將領孟達,致使孟達降魏。

最終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賜死了劉封,所以劉封沒有機會繼位。

另一方面,劉封也只是劉備的義子,即便他還在世,劉備也不太可能讓劉封繼位。


劉備去世時,劉禪十六歲,已經成年,而劉永和劉理兩人都在十歲上下。

兩漢時期因皇帝年幼而導致的嚴重後果,劉備自然知曉,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劉備是不會傳位於兩個年僅十來歲的幼子。

排除其他三個人後就只剩下劉禪是比較合適的繼位人了。劉禪當時雖然也才十六七歲,但相對於劉永和劉理兩人來說心智肯定更為成熟。所以也可以說劉備傳位給劉禪也是因為沒有其它更好的選擇。


歷史守望者


1、長子嫡孫是必須的

為什麼傳給劉禪,那我們要搞清楚,老劉老婆給他生了幾個兒子,我們知道親生的有三個,依次是劉禪、劉永、劉禮,其實還有一個養子劉封,他是排行老大的,但是劉封本姓竇,所以是不算在內的,這樣看來劉禪是妥妥的老大,根正苗紅。按照中國正統的思想皇帝都是要長子嫡孫來繼承的,所以劉禪當皇帝也是理所當然的啦。 2、親生很重要

在老劉的四個兒子中,若真以才能而論,筆者以為劉封性格剛猛,頗有戰功,算是一可造之材,而且當年老劉收劉封為義子也是迫不得已,並不是真心所致,所以怪就怪在劉封只是養子,在正統觀念極深的古代,當阿斗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劉封的悲劇就已經註定了,立阿斗是命中註定的,所以殺劉封就是理所當然的,不然他的身份又太特殊了,不然老劉百年以後,這傢伙肯定是個禍害,所以關羽之事只是個藉口而已。


3、年齡沒辦法

既然老劉要在親兒子中選,那麼就剩下劉禪、劉永、劉禮,老劉歸西的時候劉禪才17歲,另外兩個更小,所以阿斗更是理所當然的王太子。

4、才能也是需要的

我們在《三國志》中找到了答案是在劉備給劉禪的遺昭中,大意是諸葛亮誇讚過劉禪的智慧,亮亮是何許人也,那說明阿斗確實有一定的過人之處,而且在亮亮死後蜀國還能存活四十年,說明劉禪也不是沒有智慧的人,這一點我想老劉心裡也很清楚吧。 綜上所述,立劉禪算是實至名歸吧,愚者之見,不當之處,歡迎指正。


查理99


劉備作為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之一,他雖貴為帝胄,但是傳到他這裡時,家道中落。劉備不得以賣草鞋為生,然後認識了殺豬為生的張飛,賣小米的關羽。之後他們南征北站,寄人籬下。最終在諸葛亮的輔佐之下,取得了自己的地盤。鼎盛時期,擁有荊州、益州,是實力僅次於曹操和孫權的第三大諸侯。

在劉備伐吳失敗之後,在白帝城託孤。他離了劉禪為皇帝,劉禪小名阿斗,在歷史上被評價為資質平平。除了阿斗,劉備還有三個兒子。分別是劉封、劉理、劉永,為何把皇位傳給了阿斗呢?我們來分析一下你就知道了。

1,不能傳給劉封,劉封雖然能力出眾,驍勇善戰。但他是劉備的乾兒子,在劉備中年的時候,收劉封為義子。如果後邊沒有親兒子出生的話,那麼劉封就可能繼任大統。所以說劉封最早被排除在外。

2,劉永、劉理這兩個兒子為何沒有繼承皇位的機會?主要是他們年紀較小,當時老大阿斗才16歲,這兩個兒子最大的也不過八歲左右,主少國疑,再加上當時內憂外患,肯定不會讓他們來做皇帝。


3,更重要的一點是,阿斗是嫡長子。我國古代歷來的傳統就是立嫡長子,如果不立嫡長子,不符合當時的傳統,也不利於蜀漢內部的安定。所以,必須是阿斗了。


長談汽車


史書記載,劉備是有4個兒子:劉封,劉禪,劉永,劉理。(人丁不旺啊,曹操有25個兒子,孫權有7個兒子)。

長子劉封,是劉備在荊州收養的義子,作為義子,劉封跟隨劉備南征北戰也是累積戰功。公元219年,關羽敗亡時,劉封未發兵援救,導致劉備對劉封頗有怨言。公元220年,蜀將孟達因與劉封不和,在多洗齟齬後率領部曲投降曹魏。孟達投降魏國之後,魏文帝曹丕派遣夏侯尚與徐晃助孟達襲取東三郡,劉封戰敗,回成都後,劉備責備他欺凌孟達,且不救援關羽。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烈勇猛,劉備死後最終難以制服駕馭,於是勸劉備藉此機會除掉他。於是劉備賜劉封死,讓他自盡。

劉禪少了一個競爭對手後,再來看看剩下的兩位:劉永和劉理。

首先,劉禪此時是長子,而劉永和劉理根據長幼有序,繼承權暫時輪不到。

史書上也找不到關於這兩位的諸多筆墨記載,也更談不上才能如何。

蜀漢建國後,劉備早早的就確立了劉禪太子的地位,保證了政權的平穩過渡,再看看劉備給劉禪留下的輔政大臣:諸葛亮,這個恐怕不用多說了。

兩篇《出師表》,千古忠誠心。

所以,劉備選擇劉禪繼位,一來是可供選擇的餘地不多,二來對於自己留下的輔政班底足夠自信。

古今多少事,盡付後人評。


古今眾談


劉備和劉禪父子,一個是在亂世中白手起家稱雄一方的英雄,一個則是“此間樂不思蜀”的阿斗,又都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歷史人物。熟悉三國的人,往往會發出一種疑問。劉備這樣的英雄,“多智近妖”的諸葛亮,為何會讓一個“扶不起的阿斗”成為蜀漢政權的接班人呢?

劉備四個兒子的背景

正如題主所說,劉備並非只有劉禪一個兒子。根據史書記載,他至少有三個親生兒子,加上劉封這個義子,也就是說劉備有四個兒子。其中最著名的是劉禪和劉封,另外兩個劉永和劉理可能知道的人就相對少一些。

  • 劉封:他本姓寇,後來被劉備收為義子,為人果敢勇武,是劉備身邊的一員猛將。在劉備攻取益州和漢中時頗有戰功,後來更率領孟達攻取上庸,成為劉備陣營獨鎮一方的大將。可惜後來因為與關羽和孟達的矛盾,不僅沒有援救關羽被劉備嫉恨,同時逼反孟達,導致上庸地區被曹魏奪取。雖然拒絕了曹魏的勸降並回到益州。最後還是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被劉備處死。

  • 劉禪:他是劉備稱漢中王時最年長的兒子,後來即位成為蜀漢後主。

  • 劉永:劉備的庶子之一,具體排行不知,但是可知的是比劉禪小,同時劉備稱帝當年被封為魯王,後來因為宦官黃皓的構陷離間,他和後主劉禪十幾年無法見面,蜀漢滅亡後隨同劉禪一同被遷入洛陽。

  • 劉理:和劉永的情況幾乎一樣,也在劉備稱帝當年被封為梁王,不過他死的比較早。

劉備選擇劉禪的原因

其實劉備選擇劉禪的原因顯而易見,一是親生,二是年長。這就是劉禪能夠成為太子的最主要原因。

  • 雖然劉封年紀最大,而且頗具能力和戰功,但是劉封的致命傷就是他只是劉備的義子。歷數中國的帝王,除非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否則選擇繼承人的第一條件就是必須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所以劉封在劉備的四個兒子裡是最不可能成為太子的,劉備在剛剛進位漢中王后不久,就確立劉禪為王太子,實際上就是斷絕劉封成為繼承人的可能性。

  • 排除劉封之後,在劉禪、劉永、劉理這三位劉備的親生兒子中,劉禪年紀最大,所以他的優勢最大。這一點在東漢末年到三國的割據亂世中顯得尤為重要,畢竟劉備本人一生顛沛流離,多次在戰爭中丟失家眷,劉禪也是他四十六歲左右才生的兒子,在古人壽命較短的情況下,這幾乎可以稱之為“老來得子”。所以劉備不太可能選擇更年輕的兒子來繼承帝位,畢竟在亂世中需要更年長更成熟的人來接班。畢竟劉備曾經看過袁紹和劉表兩位同時代的割據軍閥在繼承人選擇上犯下的錯誤。
  • 當然如果從年紀角度來看,還有一點就是劉永、劉理兩人太年輕了。按照《三國志蜀書後主傳》的記載,劉禪即位時才十七歲,那麼他成為漢中王王太子時才十三歲左右。以此推論劉永、劉理兩人在劉禪確立為王太子時,基本上就是十歲左右。這個年紀放在現在還只是一個小學生,他們的能力和資質又如何讓人信服呢?所以劉備只能選擇劉禪,除非劉禪真的是個傻子。

劉禪並不是傻子

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人們對劉禪的固有印象是一個無知無能的皇帝,“扶不起的阿斗”成為了劉禪的固有標籤。但是如今在網絡上,又掀起了一股為劉禪翻案的風潮,這一派的觀點認為劉禪是大智若愚,不僅不是傻子,反而是不折不扣的聰明人。

其實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也都有不完善的一面。劉禪既不是一個聰明人也不是一個傻子,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他就是如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而且還是一個老實人,他沒有爆表的智商,也並非“為何不食粥糜”的低能兒。如今我們能品評歷史人物的功過得失是因為我們站在了“上帝視角”,如果真的置身其中,我們未必比劉禪乾的更好。

要知道一個十七歲的人登上帝位,面對兩個強大的敵對國家,再加上身邊有一個能力高出自己幾個檔次的丞相,他最適合或者最務實的方法就是垂拱而治。所以他在諸葛亮在世時也好、諸葛亮去世之後也罷,幾乎就是蜀漢政壇的透明人,他緊緊依靠諸葛亮和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們,安安穩穩的統治了蜀漢政權幾十年。只是在諸葛亮的接班人都幾乎死光之後,劉禪的統治才開始出現問題。所謂的親信佞臣黃皓等人,其實在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就有了,為什麼蜀漢政權沒有跨,歸根結底還是蜀漢政權人才斷檔,後繼乏人了。

當然作為一國之君,劉禪對此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隻要認清劉禪只不過是一個普通人的定位,你就可以理解他根本不會對蜀漢政權產生多大的影響力,他的最大不幸是生於亂世和壽命太長。如果不是在亂世,劉禪足以成為一個合格的守成之君。

綜上,劉禪能夠成為劉備的太子,其根本原因是劉禪既是親生又最年長,加之劉備本人年紀已經很大,他沒有多少選擇,也等不到劉永、劉理等人長大。所以劉禪幾乎是他唯一的選擇,但是劉禪本人也並非低能,所以以他普通人的資質也就只能讓劉備“無奈將就一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