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直接參與戰疫的一線醫護工作者子女升學特殊照顧,你怎麼看?

野鶴閒人


為公平公正!現在自主招生都取消了(因為發表論文等榮譽稱號都能買到加分),任何理由加分就是對其他考生的不公,獎勵有多種方式,任何奉獻也不能拿他人寒窗十年苦讀來決定命運的成績來交換,學生升學最公平的就是那張考卷!!不喜勿噴


上善嶽水


我以前有個鄰居叫馬吉翠。他是單位的技術員,他有兩個兒子。因為兩口的工作都很出色,所以兩個孩子考大學單位都要保送。可這兩口子卻說不用我們憑自己的能力。之後人家的兩個兒子都是憑自己的本本事考上了大學,根本用不著保送。


碧綠樹影


對一線戰士看似公平,其實對孩子一代是不公平的。

首先,我想問,優先錄取是否會相應擴大招生名額,如果沒有,這件事就值得商討。

孩子這一代,他們在同一起跑線,同樣努力,甚至更努力,或許他們的父母也是醫生,也是軍人,卻因為自己的父母不是為這次疫情而付出的軍人,醫生,就要被別人的優先入取,直接錄取所打敗,這是顯失公平的。那換句話說,孩子會不會認為,無論自己的父母是不是醫生,軍人,只要沒有在國家疫情上奮鬥一線都是無用的。因為,同樣是軍人,是醫生,同樣在自己的工作上鞠躬盡瘁,但是僅僅因為自己或許因為專業,部門的不同沒有去奮鬥一線,讓自己的孩子在升學上被不公對待,是否會民心失衡,對自己本職工作的積極性降低。

而且,另一句話,好人的孩子,一定是好孩子嗎?他們或許還未上學,就享有優先的資格,那是不是就代表可以不努力,至少,不用那麼努力,在全班都在努力學習為升入高中,唯獨一個孩子悠然自得,因為他不論學不學習,都會被直接錄取,考大學還有一對一服務,這顯然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孩子的惰性。而且,此政策一出,是否會影響醫生們自願的初衷。

在有,何為奮鬥一線?難道只有身站在醫院,才是為這次疫情的貢獻?那些供電局加班奮戰確保供電穩定的員工沒在付出?那些拿著體溫計寒冬臘月守在每個小區門口的工作人員沒在付出?那些傾盡自己所有捐款捐物的好心人沒有付出?那些別科的大夫,邊防軍人,快遞員,加班加點製作口罩,防護服等物資的工人,自願運送物資的貨車司機沒在付出?難道就因為自己不是醫生,不懂醫術,自己的孩子在升學上就與那些醫生的孩子產生不公平待遇,是否人心會寒呢?

最後,看似無情卻是正確的話,這是他們的職責與責任。就像洪水來了解放軍冒死上,有火災消防員冒死上,有搶劫販毒警察冒死上,他們身在這個職位,就應擔這份工作。身在防疫科,肺科,呼吸科,難道不應身在這個科室的醫護人員去上嗎?換句話說,如果這次病毒影響的是大腦,心臟,那這些肺科,呼吸科醫生也不會身在一線。你的職位決定了你什麼時候該去付出,等到真的去付出的時候,職位金錢上的補貼,幫助都是可以的。

但是涉及到下一代,涉及到脫離醫生這個崗位的別樣待遇,還是應該好好考慮好。

現在說公平的其實是有一種感動心理,等到疫情結束,人們生活漸漸回到正常,這一決定的種種弊端就會顯現,到時候就無法掌控了。


此用戶未填寫用戶名1


堅決反對這種方式的獎勵,對抗疫戰士獎勵理所應當,獎勵本人無論採取升值或者加薪我都舉雙手贊成。但不能給他們的子女特權。做貢獻是他本人,而不是子女。父母優秀不代表子女一定優秀,給他們特權既不利於選拔最優秀的人才,也是在製造社會的不公平,讓部分更努力更優秀的學子情以何堪。


大山66


此次新冠病毒肆虐,衝在最前面與病毒做鬥爭的,是廣大醫務工作者。尤其令人感動的是,全國各省派出醫療隊支援湖北,報名者非常踴躍,讓我們看到醫務工作者的職業道德與素養。

在疫情發生之初,普通民眾是不知道這種病毒之兇險的,但醫務工作者卻深知。2003年的非典,全國病例五千多人,死亡三百多,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犧牲的醫務人員。新冠病毒與非典病毒高度相似,同樣也是非常可怕的。

人生在世,誰不畏死?知難而上,逆行向前,所以才令人感佩!這個時候,能衝到一線的,都可稱之為英雄。給英雄們的子女入學一點特殊的待遇,是完全應當的。

有人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治病救人,是醫生的天職。職責所在,義不容辭。所以,給他們這樣的照顧,不太合適。

這種說法不妥當。

現階段,即使是公立醫院,醫生(以下含其他醫務工作者)也不是財政供養人員。且醫生之一飯一蔬,乃勞動所得,並非國家供養。因而也不存在“養兵千日”一說。

治病救人,確實是醫生的天職。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醫生不能見死不救,而不是說,只要能救人,醫生就應該一往無前,哪怕慷慨赴死。這個時候,如果醫生選擇逃離,願意放棄工作,誰又能指責和非難?

說實話,醫生是最不怕失業的,因為他們有一技傍身。我有理由相信,留守在武漢抗疫一線的醫生,以及報名支援湖北的醫生,都是業務骨幹。驅動他們勇往直前的,絕不是手中那張“飯票”,而是從事這個職業多年及職業環境所薰陶出來的職業道德與素養。

我們這個社會,就應該有這樣的分配規則,讓付出的人一定有回報,社會才能健康良性地向前發展。

四川的做法,應該全國推廣,應該形成制度,鼓勵敬業奉獻,指引人性向善,以此推動社會進步。


毫米


封妻廕子,這是古代君主思想,放到當今現代社會似不合適。

父母奉獻是父母的功勞,做為英雄父母的孩子,更應該憑自身的努力學習才對,四川的這種做法,對孩子今後的學業及健康成長不利。


野性的證明


事情在題主的提問裡已經描述了:

四川省教育廳發佈政策:為了讓在省定點收治醫院直接參與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線醫務工作者沒有後顧之憂,優先安排支援北湖醫療隊全體人員子女入園入學。

01、怎麼去評價這個政策?

嘉獎在前線奮勇“抗疫”的醫務工作者,是一種鼓舞士氣的行為。只有暖了醫務工作者的心,才會有更多的醫務工作者前仆後繼,願意“舍小家為大家”。

其他各行各業,不用為此產生不平之心。在你所在的行業,也被推到了需要你“精忠報國”的當口,國家也會一視同仁。

機會均等,何必糾結?

02、那麼,大家都在糾結什麼?

但從網友的評論中,我們卻看到了很多反對的聲音,君山歸納了一下,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1、對於其他家長而言,他們覺得不公平。

目前,不管是幼兒園、小學,還是中學,優質的教育資源有限。四川省教育廳的這個發文,無異牽動了家長們的心。這些優質資源分了給醫務工作者們,那我們的孩子怎麼辦呢?這公平麼?

“戰士有功,但是孩子無罪啊。”這是這種想法的主要根據。

2、對於醫務工作者群體而言,內部也存在不公平。

醫務工作者,年齡差別巨大。有些有孩子,有些沒孩子;有些孩子很大了,有些孩子還小;有些正當擇校,有些還不用考慮。

不知道這個政策是按次數,用完為止的呢?還是按時限,過期作廢呢?

如果是按次數,那對每個醫務工作者都是公平的,但是如果是按時限過期作廢,那麼對於那些沒有孩子擇校而言的醫務人員,顯然這個獎勵對他們而言毫無吸引力。

3、還有一個就是貢獻誰高誰低的問題?

醫務工作者貢獻就最高麼?研製藥品的呢?建設醫院的呢?在疫情期間值守的基層工作者呢?

好吧,就這種問題,抬起槓來真的可以沒完沒了。

因為按照這樣的邏輯,掃地大媽、食堂員工、保安人員、甚至在網上發帖的網友,他們就都沒有一點貢獻了麼?

03、應該怎麼去看待這些反對的聲音?

說句實話,這些反對的聲音其實也是不無道理的。比如講到高考的公平性、醫務人員內部的公平性、以及疫情的貢獻問題,都說在點子上了。而且,這些也都屬於正常的討論範圍嘛,說一說也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看一項政策是否正確,關鍵是看它對社會產生的正能量、推動作用有多大。誠然,網友提到的問題都有、也對。但很明顯,這個政策在穩定醫務工作者隊伍,在保證我們下一階段有更多的醫務工作者可以參與到抗疫鬥爭中來,是能起到非常好的導向作用的。推行政策,明顯是利大於弊的。

所以,在非常時期,讓我們暫時把那些不和諧的聲音收一收吧。眾志成城、共渡難關之後,我們再去糾結孰是孰非。


你好,我是君山,一線教師,愛談一點教育,如果你也喜歡,歡迎關注我,君山期待與你進行交流!


君山老師


分享一下我的真實想法,說出來也許有人要噴我,不可否認醫護人員在這次抗擊疫情中做出了很大貢獻,可是對於小學初中優先錄取,高中免試這樣的政策,國家對於因公犧牲的烈士子女也沒有這樣的待遇,只是規定在相同條件下小學,初中優先錄取,高中降分10-20分,這樣做就是想在相對公平的條件下給予一定的優待,但是四川的政策對於那些努力學習了,就因為父母的職業不是醫護而被擠下來的孩子打擊太大,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不好,比方說都是同學,享受待遇的高中免試,考了300分的上了高中,考了500分的上不了,孩子怎麼接受得了,如果一線的因為這次疫情犧牲了生命,可以參考國家對烈士的子女政策,其他的一線可以用別的方式加重獎勵。


靜52919341


非常贊同!直接參與戰役的一線醫務工作者冒著生命危險戰鬥,我們的國家和政府應當照顧他們的子女,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我將從2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一.政策解讀

有人會說,一碼事歸一碼事,這樣的福利政策實在是對普通家庭不公平。但是我們一定要把這些福利政策看清楚,再討論。


政策內容如下:經衛健部門審定,在省指揮部公佈的定點醫院直接參與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線醫務工作者、支援湖北醫療隊全體人員的子女,由當地教育部門統籌,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則,在當地就讀幼兒園和義務教育學校的,按照家長和學生意願優先安排;需在當地就讀普通高中的,按照家長和學生意願,在同批次學校中直接錄取;在省內就讀中職的,按照家長和學生意願直接錄取;對報考普通高校的,實行全程“一對一”服務。

我們來看一些關鍵詞:

享受福利的對象:(1)定點醫院(2)支援湖北的。

福利政策: (1)就近就便的原則,幼兒園和義務教育學校

(2)普通高中

(3)報考普通高校,“一對一”服務

(4)中職可以直接錄取


把這些關鍵詞劃出來之後,你就會發現,享受的福利政策是有限的,首先享受福利的醫務人員的範圍有限,其次,這些醫務人員的子女,從義務教育階段到高中到大學,能夠享受的福利政策,都是有條件的。義務階段採取就近的原則。報考普通高校,“一對一”服務並不意味著直接錄取,至於中職,我想就算是普通的家庭,也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考大學的吧。真正想要考上好大學,歸根到底,還是需要孩子靠硬實力的,也就是成績。

二.真實案例

好幾年前,我們班有一個女生,他的父親時三甲醫院的主任醫師,是外科的一把好手,經常全國各地去做手術。但是因為工作太忙,他對自己的女兒疏於管教,所以他的女兒成績很差很差,他給自己的女兒找了好多家教,但是成績總不見起色。後來這個孩子只考了3本。

雙職工醫生的子女,智商應該不低,但是為什麼最後高考成績卻不理想呢?就是因為常年丟給爺爺奶奶管,學習習慣差,學習基礎不牢。後來怎麼也補不上來。


現在回到我們討論的問題,現在寒假全部延遲,很多家長對於網課非常抱怨,說很麻煩,對孩子的眼睛不好,可是我們想一想,普通人可以中午晚上回來陪陪孩子,哪怕只有幾個小時陪伴和監督,可是在一線的醫生們呢?他們有家不能回。去湖北支援的醫生們,他們的子女,可能一兩個月都見不到自己的父母,又有誰能管理他們的學習呢?


在政策上稍微的傾斜,能夠讓在一線拼命的醫生,沒有後顧之憂,我覺得並無不可。他們此次面對的疫情,是沒有特效藥的嚴重疫情。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失去生命,萬一出現問題,他們的父母和子女該怎麼辦?這是關乎生死的大問題!



最近有一則新聞,真叫人淚目。一箇中學生寫信說:“我把爺爺和媽媽借給你了。”

陳琪方:“當我得知我年邁的外公也在前線時,眼眶早已通紅。還有我的媽媽,他們都說自己是黨員會衝上前線。”武漢市兒童醫院醫生 劉凡:“大敵當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國家跟社會是我們大家的、集體的,去維護它,這是我們的職責。”

這個孩子的爺爺和媽媽全部上了前線,和病毒戰鬥。我們的國家和政府理應讓在前線拼搏的戰士無後顧之憂啊。

剛剛我們分析過了,就算有稍微的政策傾斜,最終靠的,還是孩子們的努力與拼搏。我們不能叫醫生替我們上前線,又擔心他們搶佔了我們的社會資源,這個社會,總體來說,有什麼樣的責任就有什麼樣的義務,完成了重大的使命,就該有怎樣的福利待遇。我們只能找到一個相對的平衡狀態。


我們不能讓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

這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陳老師談教育


看到挺多人發的意見逗死我了,天天致敬,天天鼓勵,天天加油的,然後涉及到獎勵了,又開始講職業道德,一碼歸一碼了[捂臉][捂臉][捂臉]話都是你們說的,你們在家待著開始添人家一線去玩命的英雄,然後感覺獎勵他們動了自己的奶酪,又開始另一番對自己有利的大道理,無恥不無恥???自己說???換位思考,讓你去一線玩命,你去不???在家待著就消停的,仗著自己長了張嘴,可勁不要臉的為自己,真tm的無恥[吐][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