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者60歲以上的老人大概有多少?

浮雲88450781


股市投資者60歲以上還在做的己經不多,60歲以上如還在做的,那肯定是股市牛逼達人,只是他她們不喜歡聲張,在此傳授我的一條經驗,“只做60日線以上”的股票,股價上穿5日線做多,破5日線做空......甚至破2日線就做空,總之做股票每天要帶好“一把刀,一把揪”,有賺一揪走人,輸錢一刀走人,去年共做了223只劣質股票,股票沒有好壞之分,能漲就是好股票。


胡lx886


我老爸八十多了,還在盯盤,有這個愛好,我姑姑也是八十高齡,市場上說什麼她基本都懂,還鍾情於短線,我覺得都沒有她研究得多。中國股市開張也有27年了,初期三至五年,趟水者甚少,96年以後隨著幾次牛市瘋狂,參與者眾。我是96年入市的,老爸他們是2000年以後,從我周圍人觀察,現在30以下進入股市者比例反而低。所以感覺60歲以上炒股者多數在十幾年股齡以上,也就是07年大牛市左右,一旦涉水,很少有能主動退出者,就像戒菸一樣。這樣看60以上股票投資者,可能佔30%。


秦月漢風1106


還挺多的,你可以去看看股票交易市場,大多數是老頭老太。

中國股市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交易,那個時候,進入股市的以中年人為主,算他們30歲-40歲吧,到現在也有60~70歲了,也就是老年人了。

在這30年股市交易時間,能活到現在的,基本上都做的不錯,做的不好的也不可能做到現在。

中老年人,經歷過股市多次的起起伏伏,交易時會更穩重,他們不會像年輕人那樣追漲殺跌,基本上在一隻股票上做差價,十年賺十倍的人也不少。

我在一個都是玩價值的小群裡認識一個老股民,就是這個方法在操作,他盯著幾個他熟悉的績優股,也就是白馬股,每天做差價,賺2%左右。十多年了,賺錢很穩,股票成本都是負的。牛市賺多了就減倉,直到牛頂回落到熊市,他倉位就減的很少很少了,等大跌開始,歇個大半年再繼續。這個操作方法年輕人看不上,因為年輕人希望追漲停板,而他們不會去羨慕熱點股票和漲停板,他們也年輕過,也經歷過這樣的瘋狂期,現在已經對股市的震盪波瀾不驚了。有可能牛市沒有年輕人賺的多,但是能活的久。



煙雨藍


在股市六十以上的人可以說是絕對大多數,我家就有二個七十歲的,以前我在證券公司大戶室,年齡基本上和我們差不多,所以除了機構外就是我們這些六、七十歲的人了。在股市我們都是老股民了,我是第一代股民,我家裡的那位是比我稍晚些也可稱得上第一代了。我女兒也弄弄股票,不過她資金少只能算玩玩。


秦三鳳璧


60歲以上的股民一般被稱為“銀髮族”股民。雖然總體佔比並不大,但一些還有大戶室,中戶室,散戶大廳的營業部中,通常裡面的股民年齡都是50歲以上,60歲佔比非常之高,甚至80歲以上的股民也經常能看到!

首先來看下數據統計中60歲以上的股民佔比:

以下數據來在各網站調研結果數據不一定準確,不過可以供參考。

19年最新的騰訊自選股的用戶調查,60歲以上的股民佔比大概為4.74%。該數據為最新,但由於是用戶調研,因此數據距真實情況應該有差距。

60歲以上的股民參與調研的人群應該較少,因此該比例顯得略低!

而18年相對準確的官方數據統計結果,60歲以上股民佔比為9.04%!

相比之下,近些年60歲以上股民人數是持續減少的,查到了2014年的數據,當時統計結果60歲以上的投資者佔比還是11.62%。相當於4年時間,60歲以上投資者減少了2.64%,少了近25%的!


以上為統計數據,而真正進行投資的60歲以上投資者應該更少:

經常去營業部的應該知道,很多投資者由於打新股,打新債,或其他目的需要多個賬戶的,會拉著自己父母長輩,甚至爺爺奶奶去辦理證券賬戶。

但真正操作人員卻是年輕的股民,因此從真實操作者來看,該比例只低不高。估計還要比9%在少1-2個百分點才相對準確!


說個碰到的年長投資者的真事:

17年在證券公司的時候就碰到過一個投資者,要為其82歲的母親辦理賬戶。

由於辦理過程中需要投資者視頻錄一段話,必須普通話錄製。但該投資者母親年紀太大,只會說家鄉話,和普通話差別還很大,工作人員和他兒子努力教了半天還是通不過。

實在沒辦法,工作人員說最好讓他母親練習一下,過半個小時再來試試,看看能不能通過。

結果他兒子反而率先不耐煩了,一直責怪母親說這麼點事都辦不好。他母親卻很自責,不但沒說他兒子,反而一個勁的練習普通話。

一開始由於老人說普通話口音比較奇怪,周圍的人還有笑出聲的,但隨著看到老人一遍一遍的練習,都從看笑話變成了感動!真實可憐天下父母心!

最後一邊營業部工作人員與審核視頻的不斷溝通,讓對方錄製時耐心一點;一邊反覆幫忙糾正老人的普通話,又試了小半個小時才最終通過!


不怕小貓


依我判斷,60歲以上的老股民數據,應以中金公司公佈數據為準。

這不是一般散戶投資者所能估算出來的。

我想,現60歲以上的A股投資者,只要身體健好,是不會輕易退出股票市場的。

這茬人基本是第一代、第二代老股民,總體看這部分人參與炒作時間長、經歷牛熊教訓深刻、總盈利者少、坐電梯者眾、收益平平較為普遍,資金投入比較保守。

這些老者,經過多年沉浮,基本摸清A股邏輯。想要深套這些人,難度較大。當然,其中能賺大利、發大財的仍是微乎其微。

但願這些老股民健康長壽、不忘初衷、堅持投資、熱情不衰,繼續做好國家建議的鋪路石和A股市場的穩定器。


耕耘1898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離開2015年的5178點大牛市5年不到的時間了,真的是轉眼即逝。許多時候回頭看看,還發現這就好像是昨天發生的事。

在經歷了4年多的熊市洗禮,其實對於大部分的股民來說是經歷來一場“大劫難”。可以說大部分的股民利潤已經腰斬,而絕大部分的人已經對於股市充滿了悲觀。

在2018年,我們見到了2440點的歷史大底,在2019年,我們也看到了3288點的大反彈,真的是跌蕩起伏,讓人又愛又恨!!

那麼,根據2019年的數據顯示,A股股民的年齡重要分佈如下:

25-34歲的年齡段投資者比例最高,達到了35.89%;

其次是35-44歲的投資者,佔25.05%;

45-54歲的投資者人數佔比為22.93%,位居第三;

投資者最少的年齡段是25歲以下,僅有2.91%;

據2018年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45-54歲的年齡段投資者比例最高,達到了36.89%,由此看來,2019年起投資者年齡平均數有年輕化趨勢。

按照1.6億股民的數量來說,60歲以上的老人大概有1600萬!是一個相當可怕的數字啊!!

並且,數據裡還顯示了一些我們值得關注的信息:

1、大部分的股民都是一些短線投機者,常常以周或者日作為盈利的週期;

2、大部分的股民都是資金量非常少的,主要佔據了0~10萬、10-30萬兩大部分;

3、2019年底散戶規模突破1.5億,佔比99.78%,數量雖然很多,但是總體A股持有的市值卻降低很多,說明股民人數多了,但是倉位降低了,換句話說,韭菜越來越多了;

4、大部分的股民對於牛市依然保有懷疑和不相信的態度;

5、股民在2019~2020年交易的頻率比2018年擴大了好幾倍;

綜合來看,雖然A股目前受到了外資和機構的不斷抄底,但是股民依然是A股的主心骨和重要力量。不過越來越多的流通持倉市值已經轉向了機構,再加上A股不斷對外開放,吸引長線資金進入的一個政策,相信未來會有所改變。

因此,股民一定要抓緊對於自身投資意識和策略的加強,否則未來當A股成熟化,國際化以後,去散戶就是一個必然趨勢!!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感謝你的點贊和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中登公司統計顯示,2016年,60歲以上股票投資者佔比達到11.62%;而60歲以上已經被稱為“老人”。另據全國老齡辦去年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南京等10大城市中,90%老人以退休金為主要收入來源。因此,市場人士認為,老年人投資理財必須更加理性,立足身心健康。

在《深交所組織開展2018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顯示,2018年新入市投資者以年輕投資者為主,平均年齡31歲,而30歲以下投資者佔比達到56.2%。


俠之無道


在股票投資領域,最著名的老頭,毫無疑問是——巴菲特。

巴菲特是誰?

他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董事長,2008年的全球首富,2015年的世界第3富豪,唯一一個通過投資成為世界首富的人。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1962年股價只有7.5美元,到了2020年股票價格已經飆升到了31萬美元,翻了4萬倍。

巴菲特的人生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巴菲特是一個小商人。自小開始研究股票,大學畢業時,他成了萬元戶,當年的美國,一萬美金比全職工作的年收入都高。

第二階段,巴菲特成為成功的投資者。中年的巴菲特積累了2500萬美元,在入主伯克希爾·哈撒韋之前,成為了“千萬富翁”。

第三階段,巴菲特成為了“股神”,從1969年至今,巴菲特實現了從2500萬美元到如今800多億美元的身價增長。


巴菲特的成功秘訣——複利

複利,全稱年複合收益率,指每經過一次計息後,都要將所剩的利息加入本金,以計算下期利息。也就是利滾利。

如果你有10萬本金,以每年10%的複利率增長,則10年後將達到約26萬;如果以每年20%的複利率增長,10年後將達到約62萬,在20年後將達到約380萬。

巴菲特竭力追求的是在儘可能長的時間內獲得儘可能高的複利。

巴菲特投資的年複合收益率高達20%,並持續了幾十年。


大樹說科技


以前在印象中炒股的應該都是大叔大媽,但這幾年其實投資者結構開始呈現年年輕化的態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把閒置資金投入到股市中。

在《深交所組織開展2018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顯示,2018年新入市投資者以年輕投資者為主,平均年齡31歲,而30歲以下投資者佔比達到56.2%。

按照正常邏輯,投資相對高風險的市場確實應該是越年輕越好,年齡大了反而應該保守和穩健一些,投資一些波動不高的產品。

不過不管年齡層結構,資金量結構而言超過50萬的依然不多從賬戶資產量分佈看,5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佔比80.0%,1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佔比40.9%;從年齡分佈看,平均年齡為37.6歲,40歲以下佔比60.3%。

股市可能是未來一段時間比較重要的投資標的,20年前如果錯過了買房的機會,後面就應該重視股市裡的機會。投資者機構開始變化,以後的市場散戶可能會被邊緣化,越來越多的長線資金被引入市場,市場在成長在轉型。

關注豬爸爸看股市,專注投資者教育,移步專欄,學習更多幹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