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的課程有哪些?

女總裁


學習面很廣,從小習四書五經、史記、漢書詩賦、弓箭騎射等。

皇帝親政後,除了處理朝政、批閱奏章、還要繼續學習,學習的內容主要是經史、詩文書畫兼有天文、數學、音樂、醫藥、物理等一些自然科學內容。

帝王學起源於古代君主治國理政、駕馭政權的經驗,包含了權謀學、運籌學、管理學、閱人術、用人術、縱橫術等諸多內容,目前並未形成一個系統的學科。中國在兩千多年封建體制的過程中,隨著君主集權、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帝王學的內涵和外延都遠遠的超過了國外的理解。

中國戰國時期的陰陽家、法家、縱橫家以及儒家等的思想都可以視作帝王學的起源,唐朝趙蕤著的《長短經》是第一次對帝王學進行比較系統的論述。國外主要以意大利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為集大成者。


彡出門已是江湖彡


明穆守時內閣大學士張居正,在穆宗逝世後,輔佐十歲的小皇帝神守當政,還是神守的教師。他曾為小皇帝規定了如下一張課程表:

---每日接續講讀《大學》《尚書》,先讀《大學》十遍,次讀《尚書》十遍。

---講讀畢,皇上進暖閣少憩,禮監將各衙門奏章,進上御覽,臣等退在西廂房伺候。皇上若有所回,乞即如臣等至御前,將本中事情,一一明白敷奏。

---覽本後,臣等率領正字官恭侍皇上,進字畢,若皇上不欲再進,暖閣少憩,臣等仍退至西廂房伺候。若皇上不進暖閣,臣等即率講官再進午講。

---進午初時,講講《通鑑節要》,講官務將前代興亡事實,直解明白,講畢各退,皇上還宮。

---每日各官講讀畢,或聖心於書義有疑,乞即下問,臣等再用俗說講解,務求明白。

---每月三、六、九視朝之日,暫免講讀。仍望皇上於宮中有暇,將講讀過經書,從容溫習。或看字體法帖,隨意寫字一幅,不拘多少,工夫不致間斷。

---查得先朝事例,非遇大寒大暑,不輟講讀。本日若遇風雨,傳旨暫免。


360度精彩歷史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