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齊國改革不徹底,卻能秦國並列,形成兩極格局,因為基礎太好嗎?

光輝十萬


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管仲變法和秦國商鞅變法是中國變法歷史的鼻祖。前者注重商業的發展,提倡商業對社會財富的貢獻。後者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把國家變為徹底的戰爭機器。到戰國後期只有齊,秦兩國有實力問鼎中原,可以齊國中計破壞了聯橫,導致秦國一統天下。戰爭因素很多,不能說齊國管仲變法就不徹底。


舉旗幟跟黨走正視聽


前言:齊國雖然改革不徹底,但是依舊能夠在戰國時期與秦國並列,的確是因為齊國的基礎雄厚。

姜子牙姜尚的功勞

周王朝初,天下一統,君王推行分封制,廣闊的齊魯大地迎來了他的主人,姜尚。一個神一樣的人物,憑著自己的高超智慧,幫助周王朝打敗商,建立周朝天下。他對周的功勞是不朽的,然而,因為不是周王族人,憑著巨大的功勞只能分到一塊經濟落後,人口稀少的土地,而且旁邊還有東夷的窺伺。

不過既來之,則安之,姜尚一到齊國就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造。

軟硬兼施。對待受到周朝正統文化薰陶較少的齊國本地人,為了便於管理,姜尚便將周禮簡化,使其易於學習,讓當地人使用簡化版的周禮。不過,原住民居住環境較差,還養成了一些陋習,於是姜尚又刪減了一些周禮,並對他們一些陋習進行約束管理。對於他人侵犯自己的領土,姜尚絕不姑息,據記載,當時東夷族分支萊夷族不滿齊國統治,起兵造反,姜尚二話不說立刻帶兵鎮壓。

發展經濟。同樣因為地處偏僻,齊國最初的經濟並不好。在姜尚的走訪調查之下,他發現齊國仍然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齊國臨海,鹽多,漁業也發達,只不過因為路不好,再多的東西都賣不了。於是他馬不停蹄地帶著自己的軍隊開山修路,還鼓勵齊國人積極經商。路修好了,商業自然發達起來,幾年後,齊國成為當時富國。

選賢任能。在齊國,貴族並沒有多少,這就意味著他無法從周王朝得到多少幫助,只能自己幹。不過姜尚卻從中獲得了好處,這就是經過他自己選拔的人才經得起考驗,而不必遷就貴族,任用無能之人,甚至有害的人。用人不看出生,只要你有本事,就可以進入上流社會,因此齊國形成了“舉賢而尚功”的良好的社會風氣。

這些政策的實施,幫助齊國迅速發展起來,成為從西周到戰國時期不可小覷的強大國家。更是在齊國社會誕生許多人物如管仲,晏子,孫武等。

除了上述政策,作為打下週朝天下的軍師,姜尚自然也十分重視軍隊建設。在之後的春秋時期,一時的霸主齊桓公在以前的基礎上又實施寓兵於農的制度,使得軍事實力又進一步增強。

後言,在開國君主姜尚的治理下,齊國又在一代代中不斷髮展,成為戰國強國的基礎十分雄厚,擁有與秦國媲美的實力。


肖塵


割據海東利漁鹽,齊桓管仲君臣賢,中途波折改姓田,威宣中興滅泯建。可嘆悠悠八百年,千古是非任人言。——自作詩一首

齊國,是春秋到戰國的一個老牌的諸侯國。它雄踞山東,曾經盛極一時,稱霸天下。其後逐漸沉淪,在鞌之戰中敗於晉國,徹底退出稱霸的舞臺。並且陷入內亂當中。國君被殺,國君位子被篡,由呂尚的後人轉到田完後人手中。經過此次內亂,齊國國力衰弱,外敵入侵頻繁。

齊威王元年,三晉因齊喪來伐我靈丘。六年,魯伐我,入陽關。晉伐我,至博陵。七年,衛伐我,取薛陵。九年,趙伐我,取甄。——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雖然,據考證,《史記》裡面記載的這些事情不是發生在齊威王時期的,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齊國的處境。

姜太公

不過,過了沒有多少年,齊國卻突然強大起來,桂陵馬陵兩次戰役大敗魏國,打的魏國滿地找牙,向南在垂沙之戰大敗楚國,西攻入秦國函谷關,逼迫秦國割地求和,北面更是滅了燕國。一時間,齊國武功赫赫,威震天下。以至於和秦國東西兩強並列。形成兩極格局。那麼,齊國為什麼能夠在短短時間內崛起呢?

小甜甜認為,三個方面,決定齊國的迅速崛起和大國的地位。

一、齊國的基礎不錯。

這基礎主要是姜氏齊國打下的。它田氏齊國的發展打下四大基礎。

1、土地基礎

呂尚剛開始就國的時候,齊國其實不咋地。因為周王朝其實把肥沃的中原土地都封給姬姓子孫了。留給功臣的,是一些蠻荒之地。呂尚就得到東夷的土地。兇悍的萊國就在齊國的旁邊。呂尚到來之後,征伐東夷,安定百姓,明修國政,使得齊國強大起來。後來又經過多代的征伐,終於把齊國擴展到除魯國之外的山東地區。並且多次征伐魯國,從中也得到不少土地。我們看下齊國的地盤,其實挺大的。

2、人口基礎

在呂尚的治理之下,齊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因而人口越來越多。

太公至國,脩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史記。齊太公世家

後來的齊國的多代國君,延續呂尚的政策,開疆拓土,使得齊國土地擴大。政治穩定。我們看到,春秋戰國期間,與其他諸侯國整天打打殺殺不同,齊國的內亂,是在高層的,很少波及下層百姓。因而齊國還是相對穩定的。這使得齊國的人口逐漸的增加。為田齊打下很好的人口基礎。

3、經濟基礎

齊國地處東方沿海,有魚鹽之利,便於經商。從呂尚開始,就十分注重商業。管仲的改革,更是使得商業得到發展。再加上齊國有眾多的人口,可以拉動內需。所以,齊國一向是東方諸侯國中比較富有的國家。

“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閒斂袂而往朝焉……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也。 ——史記.殖貨列傳

這個,為田氏齊國的崛起提供很好的經濟基礎。以至於到了戰國,其他國家都以土地獎勵軍功。而齊國,用錢財來獎勵軍功。

齊國技擊勇士

4、軍事基礎

為了同東夷人打仗,齊國訓練了一隻能征慣戰的軍隊。根據《左傳》記載,在齊莊公年間,齊國設立勇士爵位。在戰場上表現勇敢就可以獲得爵位。在齊桓公時期,在管仲的幫助下,對獲得爵位的士兵進行考核。優異者,成為國家常備軍。這就是齊國的“技擊”的由來。“技擊之士”在戰場上如果殺死一個敵人,可以賞賜八兩黃金。這大大提高齊國軍隊的戰鬥力。

這是姜氏為田氏齊國崛起奠定的雄厚的基礎。它確實是齊國能夠崛起的重要原因。

但是,填哥認為,齊國能夠崛起,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齊桓公小白

二、齊國的地理位置不錯。

處於海邊的地理位置,使其能夠發展魚鹽之利,便於經商,這個在前面的經濟基礎方面已經說明,不再詳述。

田氏齊國崛起之時,齊國東臨大海。北面是自立國以來就比較弱小的燕國。南邊是強大的楚國。西邊是強大的三晉。當然,周邊還有一些比較弱小的諸侯國,像魯、宋、衛等國。這樣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齊國防衛壓力相對較小。不比三晉,四面皆是敵人,也不比楚國,國境線太長,齊國只要防住東南面的三晉和楚國就行。

而且齊國並不是傳統的中原的中心地帶,距離中原又不遠,且還有一定實力,這樣的地理態勢,決定齊國不是周圍強國爭奪的對象,又可以逐鹿中原。總體上來說,齊國的地理位置還是不錯的。

三。齊國君臣的努力

但是填哥要重點說的是第三個方面。齊國的崛起,最主要的還是齊國君臣的努力。

如果說齊國的基礎好,魏國在魏惠王時期基礎更好。但是在魏惠王手裡就搞砸了。至於地理位置,那向來不是決定因素。

所以,齊國的君臣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齊國君臣為齊國的崛起做了那些努力呢?

1、改革圖強

這個我們就的萊說說齊威王。

齊威王是戰國時期齊國的明君。他是個楚莊王式的人物。一開始不理國政。後來,在鄒忌的激勵下,發憤圖強,終於使得齊國強大了起來。歷史上有名的《鄒忌諷齊王納諫》說的正是此事。在此事之後,在鄒忌的建議下,齊威王在齊國進行大力的改革。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整肅吏治

齊威王通過實地調查之後,召集地方官員到臨淄,烹殺了阿城縣令,重賞了即墨的縣令。通過嚴懲貪墨的官員,使得齊國的吏治大大的改善。人們都真心實意的辦事了。辦事效率也提高了,

第二個方面:重用人才。

齊威王對人才非常重視。所以,在齊威王的治理下,齊國人才濟濟。比如田忌、淳于髡、平民出身的鄒忌、殘疾人孫臏等人。都受到重用。而且,齊威王還孜孜不倦的尋求各個方面的人才。齊威王和魏惠王比寶物的故事,能夠很好的說明齊威王對人才的重視。

二十四年,與魏王會田於郊。魏王問曰:“王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梁王曰:“若寡人國小也,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餘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將以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第三個方面,尚於納諫

齊威王懸賞納諫,下令能當面指出國君過失的,給上賞;上奏章規勸國君的,給中賞;在朝廷或街市中議論國君過失,給下賞。通過這樣,鼓勵百姓敢於發表意見。剛開始,有很多的人提意見,後來,想提意見都沒得提了,說明齊威王把齊國治理的不錯。

這個是齊國的齊威王改革的主要方面。

齊宣王與鍾無豔

雖然,這個改革非常不全面,不徹底,因為沒有觸及根本,但是,改革吏治能夠振奮人心,使得國家迅速強大起來。

後來的齊宣王,其實也是延續了這個傳統。比如我們常說的“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雖然說明齊宣王愛好美色,但是也說明齊宣王至少還能夠聽進鍾無豔的意見啊。

2、削弱對手,壯大齊國

齊國的多代君主,皆是雄心勃勃,積極的對外擴張,消滅對手,壯大實力。

桂陵馬陵兩場戰役,魏國大敗,從此微風不在。戰國的格局,從魏國獨霸轉為秦、齊、楚三強並立的局面。

公元前301年的垂沙之戰,楚國大敗,加上之前的楚國對秦國的藍田之戰的大敗,楚國被嚴重削弱。

子之亂燕國之時,齊宣王趁機滅了燕國。壯大齊國的實力。只是後來燕國人民的反抗,被迫退出。

多次率領聯軍合縱攻秦,特別是公元前296年,函谷關之戰,攻破函谷關,逼迫秦國割地求和,大漲齊國的威望,削弱了秦國。

齊閔王

通過齊威王,齊宣王和齊閔王多次的征戰,齊國多次大敗對手,使得兩個對手一蹶不振,一個對手被削弱。齊國,才贏得尊重。獲得和秦國並且,成東西兩極格局之勢力的。

由此可見,齊國的崛起,姜姓齊國奠定的雄厚的實力,有利的地理條件,都起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齊國君臣的努力,特別是齊威王、齊宣王、齊閔王三代的努力。

可惜的是,齊閔王后來狂妄自大,吞滅宋國,引來五國伐齊,又抵禦無方。導致國都被攻破。自己被殺。齊國差點被滅。之後的齊王又不思進取。終於,公元前221年,面對秦軍的大舉進攻,齊王田建不戰而降,齊國就這樣窩囊被滅了!


填哥講史


齊國是因為濱海,魚鹽發達,這方面和楚國很相似,優越的環境反而影響了發展的上限和源動力。簡言之,本身很輕鬆就能過上好日子,沒理由先去臥薪嚐膽然後再過好日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紅鬍子老王


齊國也有變法的,不能說它沒有。戰國七雄都有各自的變法活動。過程和效果個不相同而已。齊國一樣也有自己的變法活動,不徹底、效果沒有達到改革的初衷。


九日共由


並列只是一時的,但並不長久。原因就是提問就明確了的,齊國的改革不徹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