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庫中千噸野生動物製品存巨大隱患


1月26日,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發佈公告,決定自當日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隨即便有專家指出,單純封鎖野生動物擴散和銷售渠道還不夠,當前禁售並存放在各地冷庫的野生動物製品,可能成為病毒的“庇護所”,如果不經嚴格處理,疫情解除後重新投入市場將帶來巨大隱患。

對此,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學考察委員會副主任周海翔表示,三部門聯合發佈暫時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公告,是非常好的舉措。

但在他看來,有些問題依然令人擔憂:現在禁售並存放在冷庫的野生動物究竟該如何管理?全國各地有多少庫存?疫情解除後這些野生動物會重新投入市場嗎?這些動物中是否仍有潛在病毒,會不會再次導致傳染事件?即便那時已有疫苗出現,會不會還存在其它病毒,病毒是否可能再次變異,殺個回馬槍?

此外,從華南海鮮市場檢測結果來看,有33個樣本存在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這是否意味著這個野生動物集散地的上游與下游,都已經出現了病毒的擴散?

一位匿名野生動物疫病專家同樣對存放在各地冷庫的野生動物製品感到擔憂:“病毒怕熱不怕冷,在冷藏冷凍條件下可以存活很長時間,因此儲存野生動物製品的冷庫尤其值得關注。”

此外,他還指出,儘管病毒必須藉助活細胞存活,但這並不意味著乾製皮張等野生動物製品就一定安全,因為還可能有除病毒外的其他致病微生物,例如炭疽桿菌的芽孢就能在動物毛皮中長期存在。

面對上述隱憂,國家隨後的進一步動態令人欣慰。

1月27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通報稱:各級林草部門已開展緊急行動,全面清理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和經營利用場所,堅決阻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可能向人類的傳播途徑。

在周海翔看來,林草局表示將對人工繁育、市場經營、網絡銷售等各個環節開展全面排查,阻斷疫源野生動物與家禽、家畜和人的接觸途徑;對可能攜帶新型冠狀病毒野生動物的飼養繁育場所,實施嚴密的封控隔離,嚴禁對外擴散——這是非常及時的行動!

“根據我多年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經驗,保守估計全國至少有數千噸野生動物製品還保存在各地冷庫裡,其中一些庫藏甚至非常隱蔽。”周海翔指出,考慮到目前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時限是疫情解除之時,不排除有人會選擇藏匿一部分庫存,留待交易恢復後重新投入市場。因此此次行動務必重視庫存野生動物的清查、檢疫和處理。

對此,匿名野生動物疫病專家也表示,不管是庫存的野生動物製品,還是被馴養繁殖的活體野生動物,不可能也不應該“一刀切”地銷燬處理。“目前需要做的,是儘快調查這些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存量,進行溯源和追蹤,搞清楚它們來自哪裡,向何處去,開展嚴格的檢疫檢驗篩查,對有攜帶致病微生物風險的,及時進行妥善處理。”

該專家還指出,儘管“禁令”人人叫好,但顯然還有尷尬之處:時限只到疫情解除。這或許是因為該舉措與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矛盾,從而難以作更長時間的限定。

周海翔告訴《中國科學報》,正如大家所熱議的,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並不能有效遏制野生動物貿易。理論上,從業者需要取得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野生動物生產經營許可證、衛生檢疫許可證等證件,才能合法售賣野生動物。但事實上,一旦通過盜獵或其他不法渠道獲得的野生動物流入擁有上述證件的人員手中,就被“洗”成了“合法”商品,在這種鏈條下,包括食用、藥用、馴養繁殖甚至展出的野生動物,能否得到嚴格的檢驗檢疫,都要打問號,這無疑給公共安全帶來巨大隱患。

周海翔還建議藉此次行動之機,暫時吊銷過往許可證,查清遺留問題,後續再對頒證者進行認真審核。

“能否填補當前的野生動物相關法律漏洞,嚴格執法、實現司法公正,關係到疫情解除、野生動物交易部分恢復後,我們能否不讓悲劇重演!”匿名野生動物疫病專家警示道,當法律有空子可鑽,就會有人“合法”地傷害人民群眾。“千萬別好了傷疤忘了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