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地是666.66平米,這個奇怪的數據是怎麼得出來的?

彭工0


個人認為,試談入下:

一、月太陽曆,地球遠古,進入農耕,華夏文明。古傳至今陰史等:包括長度計量單位,最小基數省略後,礎是一寸,習貫把十寸,定為一尺,至到今天,有還再用。

二、今太陽下,地三造山,新生代族,界陽曆法。全球各地多種民族,西方國外長度單位,最小基數省略,礎是釐米,後又把一百釐米,定為一米。

三、公元紀年,十六世紀,科技時代,航海技術。不斷進步和發展,東西交流相當頻繁,故此在物品布料及土地交易,之才出現這種計算結果。

四、在自然界中,物碼存在個數,之間四則運算,為啥有時出現:無限循環小數;還有不循環,算不完的π數;有時推算出現好多死公式等。可能基礎物性數與自然界相符規律有關。


李志勇LZY


一看到“畝”這個字,我們就立刻就會聯想到和田地有關。一畝地的面積是666.66平方米,這個數字看上去非常的6,也非常的奇怪。一畝換算成國際單位平方米為什麼會有這麼多6呢?

圖示:畝衡量土地面積的單位

畝是咱們國家市制土地面積單位。市制長度單位有市寸、市尺、市丈和市裡等。市制單位是怎麼來的呢?市制單位是在1928年的《中華民國全度標準方案》中制定的一種衡量制度。市制長度單位之間的關係是10市寸為1市尺,10市尺為1市丈,60平方市丈為一市畝。

為了和國際公制單位接軌。在“方案”中又規定了1市尺等於1/3米。大家都知道1/3這個分數如果轉化成小數的話就是0.33333333……。這是一個無限循環小數,沒有盡頭。這就是一畝地的平方數是666.66平方米的根本原因了。可以換算一下看看就知道這個數字為什麼這麼奇怪了。

圖示:丈量土地

1米=3市尺,1市尺≈0.33333米,那麼1市丈就等於3.3333米,一平方市丈就是3.3333米×3.3333米≈11.111平方米。因此1市畝就是60平方市丈即60×11.111平方米=666.66平方米。

作為一個度量單位,一畝地面積數值是一個無法精確計量的估數。而市制的重量單位和公制之間的換算關係就清晰明瞭,1市斤等於500克。2市斤等於1公斤。

圖示:稱重量的老式桿秤

雖然現在已經取消了市制單位的使用,但是像用來測量土地面積的畝和買東西用來稱重的斤和兩在民間還是被廣泛的使用著。畢竟這些度量單位我們已經使用了幾千年,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了。

這就是我對為什麼一畝地為什麼是666.66平米的理解,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兔斯基聊科學


這個問題一共有三種答案。是小學四年級就學過的公制和市制的換算題。


1、這個題是用公制和市制換算得來的。

1畝=60平方丈=6000平方尺

1米=3尺

1平方米=9平方尺

因為: 1畝=6000平方尺,1平方米=9平方尺。那麼: 1畝地等於多少平方米呢?

6000平方尺÷9平方尺=666.666666666……平方米(同名數除以同名數等於異名數)

所以: 1畝=666.66平方米

一畝是666.66平米就是這樣得來的。

2、換算後還可以方便得到: 1平方米=0.0015畝

1畝÷0.0015畝=666.66……(平方米)

3、換算後也可以這樣簡便算出:1公頃=10000平方米=15畝

10000平方米÷15畝=666.66……(平方米)

注:其實一畝地等於666.66平方米是不對的,因為666.66……在課堂教學中和實際應用上是一個無限循環小數,如果保留兩位小數,它的近似值應該是666.67平方米;如果保留三位小數則是666.667平方米……以此類推。


桑天永


這個是因為一公頃等15畝造成的。

一公頃即10000平方米(100mX100m)除於15(1公頃等幹15畝)的結果就是:666,6....平方米。


心清自爽693


答:在中國近代史中,為了使古代單位和國際單位(公制)接軌,在市制中定義了:3尺為1米、10尺為一丈,60平方丈為一畝,自然就推出1畝為666.66平方米。


在中國古代,幾個常用的長度單位換算關係為:

1分=10釐

1寸=10分

1尺=10寸

1丈=10尺

1裡=150丈

1舍=30裡

就算朝代更換,以上換算關係基本不變,但是定義標準卻有變化;比如“尺”原本指成年男子手掌伸展後拇指和中指的距離,大約是現在的20釐米;還有“咫”指成年女子手掌伸展後拇指和中指的距離,略小於尺,所以有了“近在咫尺”的說法。


關於尺的定義標準,不同朝代是不同的,比如商周時一尺大概是16.95釐米,秦漢時一尺為23.1釐米,隋唐時一尺是30釐米,明清時一尺約32釐米,現在的一尺是33.33釐米。

比如古文中“鄒忌修八尺有餘”,如果按照今天算法有2.66米,顯然不對;在商朝時有“丈夫”之稱,指的大概是170釐米。

秦朝商鞅變法前,以“百步為長,一步為寬”定義畝;商鞅變法後廢除了井田制,以“二百四十步為長,一步為寬”定義為畝,一直沿用至清朝。


一步指的是人左右腳各向前一踏,大約是1.4~1.5米,如此計算的話,商鞅變法以後一畝大約是500平方米。

在1928年7月18日,國民ZF頒佈“市用制”,簡稱市制,為了和國際單位(公制)接軌,定義瞭如下單位:

1裡=500米

3尺為1米

1丈=10尺≈3.33米

1畝=666.66平方米=60平方丈

1公頃=15畝

……

其他單位可以依次推導出來,所以1畝=666.66平方米,這個奇怪的換算關係,其實是當初定義市用制時導致的,今後也會逐漸被公制單位替代。

需要註明的是,香港還沿用英制單位,英制單位中的“尺”指“英尺”,“寸”指“英寸“,其中一英寸=2.54釐米,和內地使用的市用制有區別。


好啦!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孫工試答如問如下:

一、來歷

我們經常遇到或使用這樣一些詞語:垂涎三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寸土必爭、斤斤計較……。這裡的“尺”“寸”“絲”“毫”都是我國曾經的計量單位。隨著我國與國際計量組織接軌,有些廢止,不允許使用了。這裡的“尺”“寸”“絲”“毫”都是廢止的。

二、現行使用的單位

我國計量法律法規規定,用於土地面積的單位是平方千米,但也保留“畝”。

1畝=666.66平方米。

三、計算

已知:1丈=10尺;1米=3尺;1畝=60平方丈

求:1畝=666.66平方米

解:

∵1米=3尺 ∴1尺≈0.333米;

又∵1丈=10尺 ∴1丈=10×0.3333米≈3.333米 ;

∴1平方丈=1丈×1丈=3.333米×3.333米=11.1108平方米;

1畝=60平方丈=60×11.11平方米=666.66平方米;

∴1畝=666.66平方米。

孫慶國:讀了不到2年高中,教了不到3年學(民辦教師),參加了4次高考(自學高中教材)的機械工程師。

孫慶國:業餘時間專注中高考30年,對中高考至今“不忘初心”、“痴心不改”、“死不改悔”、“頑固不化”、“一如既往”。


孫工的文話旅行筆記


面積和長度是相關聯的,中國古代沒有米這個計量單位。我們用的是分、寸、尺、丈、引,裡,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十八引為一里。清代時一里換成現在的米數約為576米,比半公里多一些,一尺就是0.32米,基本非常接近三分之一米。所以1929年民國推行計量改革,一里定義成了500米,一尺定義成了三分之一米,由原來的180丈一里改成了150丈一里。畝這個古代的面積計量單位長寬是總丈來算的,一畝是60平方丈,換成公制,就是666.67平方米,我們覺得這個數不整,但其實在數學概念中這也是一個很整齊的數,可以寫成三分之二千,把兩千平均分成了三份。


ak47110852301


“畝”是我國幾千年來一直使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對於我們農業社會的國家很重要也很常用。歷史上“畝”的實際大小是不斷演進變化的,既概略相當,又有不同的具體值。

西周實行井田制,以百步為一畝(寬一步、長百步)。秦漢以二百四十步為一畝,此後,至清末沒再變化。解放軍齊步、正步的標準步幅是75釐米,古代的“步”是一左一右邁兩腳的步幅,也就是大約1.5米。當然,標準計量不能用人步量,人步幅會有差別的。秦漢以六尺為步,一尺長約23釐米,一步實際大約是1.4米。隋唐以五尺為步,一尺長約30釐米,一步實際大約是1.5米。那麼,一畝大約是五百多平方米。

到了清代,尺又放大了些,相當於約32釐米,十尺為一丈,一畝60平方丈,大約是610平方米多一點。隨後,國際度量衡單位引進來了,為了便於換算,就又把“尺”放大了一點點,讓一米等於三尺,於是現在的畝終於等於666.667平方米了。

現在,一畝有多大一般人多數沒有概念,其實,就相當於一個半籃球場。校園裡有學生進行籃球比賽,球場周邊圍了一圈觀眾,這個區域大概就是一畝的面積。或者五條110米欄賽道。


東水西原


一畝地是666.66平米,這個奇怪的數據是怎麼得出來的?

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數字並不奇怪。我們都知道,在商鞅變法之前,秦國各地的度量衡其實並不是完全統一的,各地存在很大的差異,而為了保證秦國的各項賦稅能夠正常的開展,商鞅便製造出了標準統一的度量衡器,其中包括了面積單位“畝”,是這樣定義的:“六尺為步,二百四十步為畝”,也就是說一畝地表示的是一步為寬、二百四十步為長所形成的長方形的面積。

現在所說的“畝”是我國市制土地面積單位,一畝約等於1畝約等於666.67平方米,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面積單位之一,比如人們常說的半畝方塘、一畝三分地、某縣地膜花生播種面積常年保持在35萬畝以上等表達的都是土地面積大小。而根據“商鞅方升”測算,秦國時期的“一畝”約相當於0.2907市畝,大約為194平方米。

確實,既然“畝”是市制單位,“米”則又是國際單位,為什麼畝換算成米之後會出現這麼多“6”呢?

其實這主要還是市制單位與國際單位之間換算的定義標準發生了變化,比如大家經常引用的“半斤八兩”這多含貶義的成語,實際上是從舊制的一斤是十六兩,半斤就是八兩演變而來的,而本題中與市制單位“畝”有關的“尺”也發生變化,在商朝一尺相當於現在的16.95釐米,故而一般成年男子高約一丈被稱為“丈夫”;秦統一六國後“尺”的定義又被重新定義,一尺等於現在的23.1釐米,因此那時候所說的“八尺男兒”或者“身高八尺”實際上相當於身高在1.8米左右;而到了近現代,一尺合33.3333釐米,即3尺為1米。

由於近現代的“尺”的定義是結合了國際單位的變化而變化的,自然就與一些國際長度單位接上了軌。比如1尺=0.1丈=33.3333釐米,一丈=3.3333333米,而一畝則是60平方丈,簡單計算一下就是60*3.3333333²=666.6666533≈666.67平方米。

為了使小夥伴們能夠快速準確掌握平方米與畝之間的換算,下面給大家介紹一個“科學計算法”,也就是“加半左移三”的速記口訣。這個怎麼理解呢,以120平方米為例計算等於多少畝。速記口訣是這樣用的,用120加上120的一半,也就是120+60=180,然後再將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所出現的數值就是0.18,而這個0.18就是120平方米換算成畝之後的數值,即120平方米=0.18畝。

附常用面積單位換算關係:

1平方千米(km²)=1000000平方米(㎡)=1500畝=100公頃(ha)


地理那些事


明顯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