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學子集體放棄清華北大!選擇其他學校你怎麼看?

正義來臨


來看問題:8學子集體放棄清華北大!選擇其他學校你怎麼看?

說實話,“8學子集體放棄清華北大!”這個標題太霸氣,一句話便有將清北拉下神壇之勢,主角光環不在;而在全國不那麼顯眼的亳州一中,卻如一顆耀眼的新星,冉冉升起。因為,這集體放棄清北的8學子皆出於此。

我不知道最初發布這篇報道的動機是什麼,但確實讓清北這兩所塔尖上的名校很沒面子。於是清北官方闢謠很快出現:消息不實!8人僅1人過錄取線,原來說的降分優惠並不存在!

消息實不實其實已經不重要了。人們總願意看到他想看到的,聽到他想聽到的。比起亳州一中為了提升知名度而誇大了清北錄取率這個說法,可能人們更願意相信8學子都被錄取了,只是專業不太好而放棄了是事實。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清北對普通人來說遙不可及,而有人被錄取了卻不上,證明這倆學校並沒有那麼好,清北走下坡路了云云。折射出的是普通人對頂級名校的一種捧殺心理。也許亳州一中也沒考慮到,會因為這則消息得罪兩位大佬,導致劇情反轉。

其實拿清北的錄取率來考量一個高中的教學質量,在全國來說都很普遍。我身邊就有學美術的高考分超清華美院錄取分100分,班主任、校長先後多次做工作,並許諾高額獎金,讓她報清華美院,但她依然選擇了中央美院。因為中央美院的專業實力確實強過清華美院。但學校看重的,是清華的錄取通知書。

不管人們怎麼想,清北是中國頂級名校的事實不會改變!但究竟是選頂級名校還是頂級專業,那是個人的事情,不需他人置喙。

我只想說,你想踩著巨人的肩膀往上走,也得看巨人願不願意。




雨夜星魂


  關於這件事,我已經在一篇文章中解釋過了,這是當地媒體的誤導,就是一場炒作。那幾個孩子也是輿論的犧牲品,他們根本就沒有報考清華北大,更沒有被錄取,何談放棄之說呢?而且,清華大學招生辦否認了其中二人的招錄情況。

  至於其他同學的“降分”“加分”之說,純屬子虛烏有。

  這所中學的八位同學,雖然成績確實優異,但是連清華大學的邊都沒沾上,又何談放棄?如果這樣都算放棄,那想象能力也太超強了吧?


安徽8名考生集體放棄清華北大?原來是這樣

https://www.toutiao.com/i6726793796576608775/


  首先,作為理科生,最終能考上北大清華,其分數至少要達到687分和681分。但其中一個考生袁梓琪高考分數為672分,即使加上北大5分優惠分值,也並不能被錄取,在未獲得加分情況下,其分數也不夠上清華。

  另外,前述報道還稱,亳州一中另一名學生張金宇高考分數683分,也超出了清華大學的錄取線,且得到了清華大學相關專業的錄取承諾。683分確實超過了清華大學在安徽錄取線。不過,清華大學招生辦表示,張金宇並未獲得清華大學相關專業的錄取承諾。

  目前 ,官方已經出來了,清華大學招生辦否認了其中二人的招錄情況。對此,亳州一中校長作出回應,其中一人因沒報領軍計劃,所以沒享受優惠分。

  其次,就算這8名學子真的報考了清華北大,最終被錄取 了,然後他們放棄了。這也沒有啥奇怪 的。人各有志,或許是他們不適應,或許是他們更有更好追求,不是清北就是人生唯一的追求!這件事大家不要再糾結了,沒有什麼好談的。


  似乎,這就是一起炒作,當地的媒體知道什麼樣的內容能夠吸引觀眾“高考”“清華北大”“放棄”就會帶來極大的潛在討論空間,至於當事人幾位同學的感受,還有多少人真正去關心呢?

  所以,很多的媒體就算是這種看似正規的當地媒體,也存在炒作和不嚴謹的地方,至少這種事情還是要先了解清楚前因後果,是不是真的填報清華北大後又放棄了的,才能夠寫出“放棄清華北大”的內容出來,否則就是“開局一張成績表,三分靠真,七分靠猜”。

  當初一看什麼8名學生集體放棄清華北大就知道這種相當於假新聞的了,沒想到大量的媒體還是這樣討論,真不知怎麼“用詞”的。


三秦教育視野


我感覺放棄清華北大是不明智的選擇,畢竟這兩個學府在國內,既使在國際上都是一流高校,無論是國家重點學科,還是擁有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都是一流的,師資力量和硬件設施,都是其他學校不可比擬的,是未來科學家的搖籃,既使你將來走向社會,它也可能影響你的一生。


用戶6932092552588


我只是一個與大學擦肩而過的60後,好像沒有資格給現在的學生作評論,必竟我們那個時候的升學率很低 僧多粥少,但凡是有點學歷都可以很容易作工職,可是現在社會競爭大,壓力也大,大學生遍地抓,相對就業也很難,而這一代的孩子出路只能是選擇一個好的學校,好就業,。而今天國家和社會又在飛速發展,所以現在的學生將面臨更多的挑戰,那現在的重點大學裡也是競爭激烈,所以這也是無耐的選擇


徐姐392


放棄清華和北大不等於他們不追求名校!

他們認為去清華和北大不是他們理想的選擇!比如說可以去普林斯頓或者哈佛大學,為何要選清北呢!即使不是普林斯頓這樣的學校,考生也可以有自己的選擇標準,清華和北大不僅要靠掐尖還要在提高培養能力方面下功夫!


深藍ME


人各有志不能勉強,這也是人家的自由沒人能限制!


海陸變遷


想混官場的進清北,想要學理工搞科研的進中科大。


用戶1540553372539


正常


用戶1540562832550


8學子集體放棄清華北大,選擇其他學校,這則新聞炒作了好多天。

開始,我們以為是這樣的:

現在的學生,不要虛榮,按照自己的志趣選擇。北大清華都毫不猶豫地放棄,因為專業不是自己喜歡的。現在的學生,在選擇上,已經不追求名校了,而是追求專業跟自己的吻合度了。這真是一個令人欣喜的現象,所以,很多人都在唱讚歌!

後來,我們知道是這樣的:

這8名學子,並不是放棄北大清華,而是上不了北大清華。其中一名張姓同學是最高分,也沒有達到北大的提檔線,其他的七位就不用說了。高中校對此解釋說,北大承諾過專業錄取,北大立馬回應,從來沒有承諾過。

其中卻有一名袁姓同學,分數達到了清華的提檔線,是加上5分自招分後的成績,以這樣的成績,填報清華,錄取的概率也是不大的。要說有資格放棄,就這位袁姓同學了。第一名因為沒有加分,清華線同樣達不到。

看來,不是放棄,也沒有資格放棄,只能選擇其他學校。這就是一次炒作,一次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疑問:為何會炒作這8位同學?

現在北大清華都進行了回應,事情已經比較清楚了,餘下的問題是,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炒作?很顯然,無風不起浪,無利不起早,這其中,肯定對有些人或者有些單位有利。這樣炒作,對北大清華是負面的,所以不符合北大清華的利益,出來回應也是這個原因。對這8名學生呢?開始可能有點榮耀,但真相浮出後,對他們的影響顯然是負面的。那麼,對誰有利,就顯而易見了!

朋友們,看出來了嗎?


當代師說


不管怎麼說,清華北大作為我國的頂尖學府,是無數學子嚮往的聖地,很多人受名校光環的影響,即使學不太好的專業,只要能達到這個分數線也一定要報。在過去大學生包分配的年代,也許學校的名氣對畢業生的工作影響還不是很明顯,但是現在,名校的光環對畢業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比如,我去年在一家三甲醫院看病的時候,就發現那裡招聘醫生的條件是研究生畢業,而且 要求本科必須是985學校的畢業生。也就是說非重點的大學生不管能力如何,這第一關學歷都不達標。在這樣的背景下,一般的高考生肯定是能上清北,絕不選其他。

為什麼這八名考生逆勢而為呢?大敏覺得這件事有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第一,專業大於學校。

一般情況下,作為理科生,專業對口比選學校更重要。因為人各有志,每個人的志趣不同,所以對待高考的態度也會有所不同。有人是一心想進名校,覺得專業無所謂,只要能沾上名校的名氣就好,畢業後有名校的光環罩著,不愁找不到工作。也有一部分比較理性的考生覺得只要專業好,有發展前途,不愁找工作的事,因為工作是要做一輩子的。與其選一份自己不感興趣的專業,以後半途而廢,還要重新再來,不如從一開始就選自己所熱愛的專業,然後一心一意地幹一輩子自己感興趣的事業,豈不快哉!

八名考生也許就是屬於比較理性的人,不願選擇名校裡將就的專業,而是選其他學校裡的好專業。因為他們明白,即使不上清北,他們也能選985,所以將來的就業根本不用愁。再說有願做雞頭,也有人願做馬尾。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並不是特別意外。

第二,底氣不足。

八名考生的成績雖然達到了清北的錄取線,但是要想上清北,仍然有一定的難度,會有不被錄取的風險,他們為了保險起見,就保守選擇了其他學校。這一方面跟考生的心理素質有關,一方面也與學校老師的引導有關。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還是九十年代初期,那時的優秀初中生大多要選擇中專中師。因為中師是定向招生,每個鄉都有固定的指標,而中專生是面向全省統招,所以當時考中專要比考中師難得多。

當時班裡有一個學習成績特別好的學生,每次考試在我們那所鄉鎮初中都是遙遙領先,所以很多同學都勸他報中專。可是那時候平時考試也沒有全縣排名,他對自己的成績在全縣的名次並不清楚,所以在報考的時候,他還是穩字第一,仍然報考中師。最後成績出來,他在全縣排名前二十,如果當初報中專也完全可以考得上的。但是他不敢冒這個險,老師也不敢勸他報考中專,因為中師和中專不能兼報,他報中師是穩被錄取的,報中專不一定。我想亳州這八名考生放棄清北,選擇其他大學,心情也許與我當年的那位同學大致相同。

關於亳州一中八名考生放棄清華北大一事,大家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