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殺死宿主它也活不成,它為了什麼?

歆琳科普


病毒的概念裡沒有邏輯思維,功能就是尋找生存環境複製自體。病毒為DNA為但螺旋結構,穩定性差,極易變異,而隨機變異結果不可控,變異能和宿主共存的生存下來,變異殺死宿主的責與宿主共同死亡。


苦味咖啡12


病毒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殺死宿主它也活不成,它為了什麼?

在我們人類的眼中,病毒的存在似乎是沒有意義的,病毒這種連細胞結構都沒有的特殊形態的生物,在沒有宿主細胞的情況下,它無法完成生命活動,休眠一段時間後,如果無法進入宿主細胞,就死亡了。

而一旦進入宿主細胞,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體,它就能夠利用細胞內的物質進行復制、增殖,開始“坐吃山空”,這種“坐吃山空”的行為是所有寄生生物的共同點。但是,我們認為它沒有大腦、沒有思維,它的一切活動都是機械的。

這讓我想起荒山野坡上的無名樹木,隨著季節的更迭,綠了又黃,黃了又綠,甚至結出的果子熟透了爛在地裡,它的存在又有什麼意義?是不是隻有人類吃了它的果子,我們才認為它有存在的意義?不管你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罷,這就是大自然,我們人類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總是站在制高點俯視眾生,我個人認為是不妥的。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無論病毒源自哪裡,都與吃野生動物是分不開的,我想,這也許就是大自然對人類的一個警告。

不過好在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致死率一直在2%左右,隨著國家層面的全面干預、無數專家、醫護工作者、社會各方的全力支持,疫情的防控工作有條不紊。

疫情還沒有結束,我們還要好好應對,這場影響全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該使我們覺醒了!


關注重症行者-阿鋒,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重症行者阿鋒


病毒也在不斷進化啊,它也想活,能很快殺死宿主的病毒都是失敗的病毒。

就像新冠狀病毒就比他的上一代就要強不少,感染人數那麼多,死亡率很低,基本都是有基礎病的人感染了才會死亡。

hiv就是比較成功的病毒,有的人可以攜帶終生。

我聽李永樂老師說的哦,哈哈



小韓好物


病毒根本沒有意識,它的行為都是組成它的蛋白質或者核酸的生化性質決定的。就如同一塊石頭從山上滾落下來會把人砸死一樣,對石頭而言確實毫無意義。如果有意識的話,石頭會說:我也不想砸死人,要怪也只能怪我是石頭,我太硬。我覺得很多人恐怕是被《自私的基因》這樣的書給忽悠傻了。


C語言1982


這個問題包含的信息比較廣泛,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問題,但我們只需要瞭解病毒、細菌、細胞、生物體之間的區別和關係,以及它們都是如何生存進化的?這個問題就會很清楚,病毒這玩意到底像幹嘛?殺死宿主對它們來說似乎並沒有好處!堅持看完本文,會解答你很多疑問。

讓我們先來看看細菌的特徵

首先細菌是細胞,我們認為它是活的,有生命的生物體,每個細菌都是由一個完整的活細胞組成,外層有剛性的細胞壁可以為細菌帶來各種各樣的形狀,內部是一層質膜,這是一層薄薄的膜,它保持細胞的完整,並將細胞內的物質與外界隔離,細胞的內容物由大量不同的物質組成,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DNA、水等等,這些物質統稱為原生質。在DNA的控制下細胞內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各種各樣的生化過程,而正是這些正在進行的過程才導致了細胞的“存活”。

因為細菌是活的,所以可以被殺死。任何可以永久性地打斷正在進行的生化過程的物質都會殺死細菌。例如,溫度太熱或太冷可以殺死它,有毒化合物可以殺死它,撕開細胞膜會殺死它。因為細胞是活的,它也可能會被餓死。在細胞內進行的生化過程需要能量,如果細胞耗盡能量,那麼細胞就會死亡。

儘管細菌是單細胞生物,但它們的細胞比人類身體細胞更小、更簡單。事實上,細菌細胞比其他生物的細胞要簡單得多,甚至比其他單細胞生物的細胞也要簡單得多。因此,在現代生物分類系統中,它們是最簡單的生物。

綜上所述,細菌就是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它們是活的生物體,需要吃飯、消耗能量、拉粑粑,只要有食物環境合適它們也可以生活在外面,也可以寄宿在生物體內,它們不會傷害人體的細胞,就是需要獲取能量來生存。例如人肚裡的大腸桿菌,它們幫助我們消化,順便獲得一些能量供自己生存,互惠互利和平共促。

但有些細菌天生比較霸道,不顧宿主的死活瘋狂獲取能量無限繁殖,或者分泌排洩物會對宿主造成傷害,於是我們就生病了,但是細菌它是活的,是細胞,我們可以用化學物質切斷它不部分功能,來殺死它。所以細菌相對來說比較溫和,它們有好有壞,就跟我們人一樣,有壞人有好人。它們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可以和其他細胞、有機體很好的共處。

病毒這玩意就有點不講道理了

病毒和細菌很不一樣,也就是說它們和細胞很不一樣,病毒通常只是包裹在蛋白質保護層中的DNA或RNA片段。正如細菌細胞比人類細胞小得多、簡單得多,病毒也比細菌小得多、簡單得多。病毒沒有原生質(也就是所謂的細胞膜、細胞器,你可以認為它就是個窮光蛋,除了遺傳物質外什麼都沒有)。因此它沒有持續的代謝過程,它不消耗食物,也不排廢物,也沒有所謂的捱餓。與細菌不同,病毒不能自行繁殖。事實上,在病毒遇到到合適的宿主細胞之前,它只是一個完全惰性的粒子,除了DNA或RNA的片段外,它沒有任何與生物相關的基本特徵。

然而,病毒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特徵,這使得它變得非常強大:

  • 病毒外層的蛋白外殼其實什麼用都沒有,專門是用來騙宿主細胞與其受體發生結合,然後病毒的DNA或RNA就會悄悄溜進細胞內,並劫持細胞。

  • 入侵的DNA或RNA就會改變被劫持細胞的代謝活動,把細胞變成了製造更多病毒顆粒的工廠。

因此,病毒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遺傳物質,而是一個能夠劫持活細胞的遺傳物質。而且病毒不需要包含運行被劫持細胞所需的所有遺傳信息。它只需要足夠的DNA或RNA來改變細胞的活動。這裡可能你不太懂,我們舉個例子!

就像劫持油輪的海盜一樣。海盜們一般會乘坐一艘破舊的小船,甚至是橡皮艇靠近巨大的油輪(一看就是窮光蛋),一旦海盜登上油輪,他們不需要知道如何去操縱船隻,只需強迫船長和船員服從他們的命令就行了。同樣地,病毒中的DNA或RNA會接管被劫持的細胞,它們不需要知道怎麼通過細胞的能量和複製工具來複制自己,只需要強迫細胞這樣做就行了。

細胞被劫持以後會製造更多的病毒顆粒,而病毒顆粒並不滿足與待在一個細胞裡,新產生的病毒需要一種方式來逃離宿主細胞,以便感染其他細胞。有一些病毒,沒有逃離宿主細胞的有效機制,直到將細胞撐破,殺死細胞釋放出大量的病毒。而有些病毒會溶解細胞膜發生逃離。

現在讓我們回顧一下細菌、病毒和細胞之間的一些關鍵區別。

細菌是一種微小的生物,由一個簡單的活細胞組成。因為它是活的,所以它消耗能量,因此它需要食物能量來維持生命。細菌已經進化出無數種不同的生存方式,也就是說,通過各種方法來獲取食物,並去破壞有機體的細胞,因此只有一小部分細菌種類會導致疾病。另一方面,病毒沒有生命,它們本質上只是DNA或RNA的碎片。在它劫持一個合適的宿主細胞之前,病毒粒子是完全惰性的。病毒繁殖的唯一途徑是從易感物種那裡劫持一個活細胞,甚至劫持一個細菌。

那麼病毒的意義是什麼?殺死宿主細胞,對它有什麼好處?

病毒可以說是和原始細胞一起在地球上進化的,其他的細胞都往更復雜、更先進、更高級、更文明的方向發展,而維度病毒選擇另外一條進化的路徑,這完全是一種進化上的倒退。而它們選擇的生存方式就是寄宿各種易感細胞,甚至連細菌都不放過,這就是它們選擇的生存方式。

就像電腦病毒一樣,正常的程序代碼就是一個很好用的軟件或者遊戲,而另外一個代碼就是病毒,它被人寫在紙上只不過是一串數字而已,但只要進入主機就會劫持電腦,複製自己,並通過網絡傳播到下一臺電腦。

我認為,病毒劫持細胞的生存方式就是它存在的意義,在生命剛進化的時候,細胞有自己的生存方式,通過獲取外界的能量來供自己繁衍,而病毒又通過劫持細胞來複制自己。無非就是大自然進化出來的不同生存策略。

至於病毒為何要殺死宿主呢?這其實也不是病毒的意願,甚至它根本都沒有這樣的意識。在進化和繁衍的角度,病毒的目的並不是殺死任何寄宿的細胞或有機體,你想一下,任何可以在短時間內殺死宿主的病毒主要要被滅亡,對不?它只有寄宿才能繁衍才能傳播。而現在地球上存在的大部分病毒就是從宿主、到中間宿主再到人類的。

這說明病毒在漫長的演化中,已經和部分宿主和諧共處了。只是它被不幸傳染到其他宿主,而新的宿主在基因上並不適應這樣的病毒,才會發生強烈的反應、致病、死亡。就像有些病毒在蝙蝠身上好好的,到人身上,我們就適應不了。

最後我在舉個大家都熟知的例子!澳大利亞曾經野兔氾濫,為了除掉這些兔子,人們就為兔子準備了一種以前它們身上從未有過的病毒叫粘液瘤病毒,起初確實很有效果,兔子進化都快團滅了,誰知隨之兔子的繁衍基因的突變,居然適應這種病毒了。又開始大量的繁殖。這個例子說明什麼?相信你從頭看到這裡應該有答案了。評論去見!


量子科學論


病毒比細胞還要小,它可稱為小細菌也可稱之為病毒,萬物相生相剋,它為了生存不斷自我複製殺死細胞如新型冠狀病毒使人心肺衰弱而死可稱為病毒;曾為外國研究機構實驗用病毒去對抗廣癌症患者結果癌細胞神病毒全部消滅患者治好了。

所以說病毒是把雙刃劍用好了是藥,用錯了是毒,病毒存在的意義是看人類如何使用。

萬事萬物皆有它存在的意義並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蒙面奶粉哥


回答了。這個問題提的好。很有深遠的科學意義。用幽默。風趣的方式回答吧。病毒我 寄宿你身上。有我病毒的道理。“我最終消滅你們人類。”剩下的我病毒。寄宿在 世界唯一存在的活體笨手笨腳的動物身上。哈哈!那就是我病毒的世界”





白河沙灘


病毒不想殺死宿主,只是在宿主體內破壞力太過強大,宿主受不了,扛不住最後只有死亡了,就像人類和地球一樣,地球就是人類的宿主,可是人類卻無時無刻不在破壞這個人類懶以生存的地球,終有一天人類會受到報應,到時候人類毀了地球同時更是毀了自己。


東方明珠-


人類之與地球不也是如此,必須依賴地球,卻不斷膨脹繁殖,挖礦毀林,汙染宿體。為了生存不得不探索太空,以期移民外星球,就像是傳染另一個宿主,如果實現不了,地球終有死亡的一天。


半畝家園


頭條問答千萬條,今天遇到了個有意思的,禁不住也來湊湊熱鬧。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理解,在宇宙中,有著各種各樣的生物,病菌和人一樣,都是宇宙中的一個生物,每個生物都在尋求生存與傳承,為了族群的延續,各出奇招,拼命繁殖,對周圍的資源瘋狂蠶食,一句話(貪)。

恰恰就是因為貪,結果將凡是可以利用的資源都消耗殆盡了,結果自己也在沒有食物的殘酷現實中慢慢死去。

就如當下的人們,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將貪這個字發揮得淋漓盡致,地球🌐上的資源消耗殆盡的時候,人類也就走了恐龍的老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