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切線後,魚嘴裡的鉤子會自己掉出來嗎?

有容乃大62501


釣魚切線後魚鉤是否會掉出來要看你用的是什麼鉤子。刺的是魚的什麼部位。

一般來說,有刺的鉤子基本上是很難自己掉出來的,經常我們發現有的釣友在釣獲某條魚的時候,嘴巴上會有一個或者數個魚鉤牢牢的鉤在魚嘴上。

如果用的是無倒刺的魚鉤,鉤的位置在魚嘴的邊緣。魚在平常的覓食,吞吐中可能會把魚鉤吐出來。

所以大家在釣魚的時候儘量用無倒刺的魚鉤。對魚的傷害會小一點。


內心的大拿


答題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傳道?授業?不敢爾。


鉤在魚嘴上的鉤子,最終基本都會脫落,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小時候,我曾經一度認為,脫鉤跑掉的魚最後肯定還是要死掉,直到有一次一條釣回來的黑魚顛覆了我的認知。

那時候魚類資源還非常好,不過即便是現在,老家的資源依舊還不錯。家門口的幾個池塘裡魚更是不得了的多。十歲出頭的我,每到初夏,就會在傍晚時分抓幾隻土色的小青蛙備著,第二天圍著池塘,專門找那些高瓜的空檔。用較粗的長竹竿把掛著小青蛙的鉤子送到空檔處,在水面上模擬小青蛙跳動不停地挑動竿子,只要附近一兩米的距離內水下有黑魚,基本上是十拿九穩。每年的那個時節,天天都能釣到,有一次我釣到一條一斤多的黑魚,但是吃鉤太深,取不下來。沒辦法,只能連鉤線一起拿回家,到家爸媽正好叫吃飯,隨手拿了個盆倒上水,放這條黑魚放了進去。哪知,在我們吃飯的時候,突然聽到“哐”的一聲,繼而是鉤子落地“叮咚”聲。當時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吃那麼深,都卡到喉嚨了,它怎麼就能自行吐出來?但事實擺在面前,它就是吐出來了,而且是有倒刺的超大號黑魚專用鉤。

釣魚這個愛好,一直陪伴著我,這麼多年,除了外地上學幾年消停了下,基本沒斷。見過很多七奇八怪的事,其中就有釣上來的魚,嘴上還有鉤子的。但是再想想,這條魚嘴上有魚鉤,它竟然還來吃餌,說明什麼?說明這個魚鉤已經對其行為習慣沒什麼影響了,起碼肯定沒有威脅生命,否則它不會來進食。

魚鉤還在魚嘴上,只是時間未到一定的時候。魚鉤紮在魚嘴上,相當於一個異物,這必然會導致局部發炎,甚至潰爛,最後的結果就是這個魚鉤周圍的孔徑會越來越大,而魚每天除了遊動,做得最多的動作就是嘴的張合。在魚嘴的活動下,總有一次鉤子會自行脫落。

這裡說的是鉤子鉤在嘴唇之上,從理論上的分析,多數應該是這個結局。但是有些吃食物別兇猛,性情矯躁的魚,一下子把鉤子吃到腮的部位,加上釣魚人大力揚竿,那可能就不一定了。畢竟位置較深,且腮是魚的呼吸、濾食器官,但這畢竟是少數。

所以,我覺得切線跑掉的魚,最終多數都是能自行“解救”的,只要不缺氧,魚生命力的頑強程度是超乎想象的,去年我還曾釣上來過一條只有前半截身子的魚,都那樣了還能活,何況一個小小的魚鉤。


江釣人狂龍,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寫內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覺得回答對你有用可以關注一下狂龍,以後會有更多精彩內容。當然,有不同意見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探討交流。


江釣人狂龍


闡述自己觀點之前,我先來分享一下一個實例:

在今年十一國慶的時候,我和常常一起釣魚的傅師傅一起釣魚。他當時用的是短竿(具體什麼品牌不講了),用的是2.7米的。當時一個漂亮的頓口中魚了。那是的氣溫比較適宜,魚兒的活性是相當大的(估計中的是鯉魚),最後直接斷杆跑魚。當時傅師傅氣的直跳腳,他不可惜他的魚竿,可惜的是剛花了100塊買的浮漂。由於垂釣的水域不小,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浮漂向水中央飄去。

第二天,傅師傅講他的浮漂找到了。魚線纏在橋墩上了,他最後找到一個輪胎內胎製作的簡易小船取出來的。當時是斷竿和線漂都在的,但魚已經不見蹤跡了。

從上面的實例來看,這條魚應該是脫鉤逃跑了,具體怎麼跑的就不得而知了。回到問題上,個人對於題目的觀點如下:

1,掛在魚嘴上和魚身上的魚鉤

如果是掛在魚嘴上和魚身上的魚鉤,對於魚兒的生命不至於造成傷害的。這種情況的話,個人認為終究一天會脫落的。因為魚兒不停的在覓食,不停的在活動的。就算是帶倒鉤的魚鉤,時間一長,傷口處也會變大,魚鉤脫落的。

2,吞在魚肚子裡的魚鉤有兩種結果。

魚鉤掛在不重要的位置上,影響魚兒進食

魚鉤吞進魚的身體內,只是掛在不重要的位置上,就算魚兒不能把它吐出來,也只會對魚兒進食有一點的障礙而已,個人認為不會對於魚兒造成很大傷害的。

魚鉤掛在魚鰓等重要的器官上,魚兒會有生命危險

這點就好理解了,因為魚鰓等重要器官對於魚兒來講太重要了,一旦這些器官受損的話,後果就很嚴重了,這估計和我們人類有點類似(個人的猜想而已)。

寫到最後:

本人野釣居多,還真的沒有釣上來過魚嘴上掛鉤的魚兒。但有釣上來魚嘴拉豁,魚身刮傷的魚兒來。以上的答案,只是個人的看法而已,如果您感覺不妥的話,歡迎留言指正。

藉此機會個人也呼籲一下:我們在釣魚的時候,能用無倒鉤的魚鉤就用無倒鉤的吧!

最後,作為釣魚人呼籲:釣魚謹遵“留大放小”的原則,自己製造的垃圾隨手帶走,並分類放置。


石頭煮生活


我是重慶的,去年在長壽湖釣到一條鱖魚,大家都知道這魚是肉食性魚類,而且吃口很兇猛,但是大腥的餌料也可以釣上它,我就是用腥餌釣上的!

話說那次釣魚,揚竿一看居然是條鱖魚,但是由於吃口太猛了,鉤子吞進太多,又沒有摘鉤器,其實當時鉤子都看不到,沒辦法只有和子線一起剪掉,心想回家殺得時候再取!

第二天收竿回家,到殺鱖魚的時候我特別小心翼翼,生怕清理肚子時候魚鉤把手給鉤到了!!然而奇怪的是從殺魚到開膛破肚,我一直都沒有看到魚鉤在哪裡,於是我也好奇把魚肚子裡面所有器官都仔細找了一遍還是沒有找到!難道是消化了?或者拉出來了?說實話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往懂得大師告知一下!難道真的是拉出來或者吐出來了嗎?


漁獵悟道


會脫落的,只是跟你的鉤型,鉤的大小而決定脫落的時間,無倒刺的就不用說了,在斷子線的情況下有刺的鉤越大時間越久。伊勢尼鉤門寬,刺的深最不容易脫(以前釣起過五斤左右的鯉魚,嘴上有一枚伊勢尼,估計是六號鉤,魚嘴都發炎了都沒掉)

我用蚯蚓釣鯽魚時偶爾遇到魚兒吞鉤過深取不下鉤時,就會剪斷子線然後給魚兒打上記號,但殺魚的時候卻找不到魚鉤,心裡還鬱悶是不是記錯了。(當然釣鯽魚時都用伊豆,袖鉤之類的小鉤子)


兵哥釣魚愛好者


時間長估計會掉。釣過兩條帶子線的魚了,一條是前一天在一閘口釣到一尾三四兩重小草魚,此魚在溜頭長大非常健康,象根小棍,釣上來不停蹦噠,幾次就把我1.2子線蹦斷了跑掉,第二天還在此處把它釣上來,鉤線還在嘴裡,還是我的子線、伊豆6號鉤!另一次是一條兩把重小鯽魚,嘴裡有一袖鉤及細子線


在河邊靜靜看魚


還別說,仔細想來,我釣魚三十多年,從來沒有釣到過嘴上掛著魚鉤的魚。

十多年前,有一位釣友做了一個關於魚嘴唇上鉤著魚鉤的實驗,聽起來不太舒服,既為魚兒這樣一個漫長和痛苦的過程而難過,又為這位釣友如此的狠心而憤慨。

事情是這樣子的:這位釣友釣到了一條約一斤重的鯉魚,把魚遛到岸邊時用手提著漁線就把魚從水中提了出來,剛提到岸上子線就斷了,也不知道是魚兒拼命的掙扎使子線斷掉呢,還是子線本身有損傷而被魚的掙扎力弄斷掉。雖說子線斷掉了,但是還有魚鉤鉤在魚兒的上嘴唇,這位釣友突發奇想,想知道魚鉤鉤在魚兒的嘴上怎麼活,就把魚帶回去放進了有充氧設備和過濾系統的魚缸養了起來。



這條嘴唇上鉤著魚鉤的魚居然在魚缸裡活了下來,大概一個月左右,有一回我倆又一起約釣魚,在水邊我想起那條可憐的、嘴唇上還鉤著魚鉤被養在魚缸的魚,就問釣友那條魚怎麼樣了,釣魚突然興奮的告訴我,那魚鉤從魚嘴唇上脫落了。

原來,魚鉤的貫穿傷使魚兒的嘴唇很快就發炎,繼而化膿,不知魚兒是疼痛難忍呢還是時刻想擺脫釣嘴唇上的魚鉤,魚兒動不動就劇烈的搖頭晃腦,在第十六天的時候魚鉤終於被魚兒從潰爛的嘴唇上擺脫下來。



這就是一位釣友做的魚嘴唇上魚鉤怎樣脫落的殘忍實驗!這麼多年,我只要想起這件事就不舒服。


野釣魚倌


你好,我是眼鏡哥,一個有八年臺釣經驗的釣魚人,很榮幸能為廣大釣友來解答釣魚方面的疑問。如果認為我的回答靠譜,請伸出你勤勞的手指給我點個贊,歡迎大家關注並留言交流,下面進入正題。

針對你提出的問題,結合我這些年釣魚的經歷,我得出的結論是:在切線之後,魚一定會試圖脫鉤,但是並不是每一條魚每一次都能順利把鉤脫掉,如果脫鉤失敗那麼就只能任由魚鉤留在嘴裡或者身體上了。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我想說一說我見到過的兩種經歷。

一、切主線之後魚已經脫鉤

由於我們不可能用攝像機跟蹤拍攝魚在水底脫鉤的行為,所以就只能通過經驗來判斷。在野釣的時候想要判斷魚是否能夠脫鉤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野生水域面積大,魚的數量也很多。在黑坑釣魚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切主線的情況,也就是魚把鉤和浮漂一起帶走了。但是黑坑水域面積小,釣魚人都會通知黑坑老闆划船進去撈漂,絕大多數時候把浮漂撈起來的同時就發現魚已經不在鉤上了,這就說明魚已經脫鉤成功了。

其實根本就不用等著去撈漂的時候才能做出判斷,主線被切之後魚帶著浮漂游走,如果魚沒有脫鉤成功,浮漂會在水中不停的移動位置,或者是浮漂會沉下去又浮上來,反覆重複這一動作。一旦浮漂停留在某一個位置一動不動了,那就說明魚已經脫鉤成功了。

二、釣上來的魚嘴裡有生鏽的鉤

首先黑坑裡不會有人用生鏽的魚鉤去釣魚,但是有些時候釣上來的魚嘴裡有鉤,我最多的一次見過一條魚嘴裡有兩枚魚鉤,身上還有一枚魚鉤,而且魚嘴裡的鉤已經生鏽這種情況也見到過幾次。這就說明魚鉤在魚嘴裡的時間已經很長了,很明顯魚脫鉤失敗。

總結:魚有很多辦法脫鉤,但不一定能成功

切線之後魚會想盡各種辦法去脫鉤,例如利用水草、樹枝等雜物等等。但是成功率並不是百分之百,按照我的估算魚脫鉤成功的概率大概是在80%至90%,也就是大部分的魚都能夠脫鉤,只有少數情況下會脫鉤失敗。


眼鏡哥說魚


你好。

釣魚切線後,魚嘴裡的鉤子會自己掉出來嗎?

我們釣魚的時候,經常碰到切線或者斷鉤跑魚的情況,很多釣友會有一個疑惑,那就是切線跑魚後,魚嘴裡的魚鉤會自動脫落嗎?可以肯定的說有時候會,有時候不會,想要理解這個問題,要從幾點說起。

  • 切線跑魚的原因

  • 魚兒怎麼脫鉤

  • 魚鉤的種類

  • 魚鉤在魚嘴的位置

釣魚的時候難免會切線跑魚,但是釣友們有沒有考慮過造成切線跑魚的原因?魚類是怎麼脫鉤的,以及需要脫鉤的時間,魚鉤的種類和魚鉤的形狀,和魚鉤掛到魚嘴的位置,直接關係到魚鉤會不會脫落。


一、切線跑魚的原因

切線跑魚很正常,但是為什麼跑魚?光頭覺得跑魚最多的原因有3點,線組搭配不合理、魚鉤質量過差、提竿方式不正確,這3點原因跑魚比較多。

1、線組搭配不合理

線組的搭配是釣魚中的難題,釣魚中想要線組不跑魚,基本不可能。因為線組大的話魚鉤也要大,這種搭配雖說切線跑魚的幾率小了,但是釣不到小魚了,現在野外環境大魚並不多,這麼搭配很容易收穫差。

如果用小鉤細線,碰到大魚後跑魚的幾率大大增加,雖說野外大魚比較少,但是還是能夠碰到,碰到以後跑魚的幾率很大,大魚的力氣還是很大的。

這就有個矛盾,大鉤大線收穫差,小鉤細線碰到大魚後跑魚的幾率比較大,想要完美搭配大小兼顧,不太現實,只能選擇大線組或者小線組,選擇線組的方式跑魚的幾率也就大了。

2、魚鉤造成跑魚

魚鉤質量也是跑魚的一個因素,有時候是魚鉤質量差,有時候是小鉤中大魚造成斷鉤。魚鉤質量差中魚後魚鉤變形,魚鉤並沒有留在魚嘴裡,這種跑魚方式對魚兒傷害不大。

有時候是小鉤中大魚,提竿後魚兒掙扎造成斷鉤,魚鉤鉤尖留在魚嘴裡,無倒刺的魚鉤很容易就被魚兒吐出,有倒刺的魚鉤,魚兒想要吐出魚鉤並不容易。

3、提竿方式不正確

提竿方法是不正確也是造成斷線跑魚的原因,有些釣友釣魚比較著急,魚兒吃鉤後提竿比較用力,提竿用力過大,魚兒在水底感受就越強,魚兒受驚後掙扎很厲害造成切線跑魚。

有時候魚兒在水底沒有反應過來,釣友提竿只是感覺很重,魚兒並沒有掙扎,有些釣友也沒有在意,直接把魚兒提出水面,魚兒在快露出水面的時候劇烈掙扎,很容易就把子線切掉了,這也是俗稱“見光”,魚兒在有力氣的時候見光是最容易跑魚。

我們在釣魚的時候,這幾種切線跑魚方式很常見,有些能避免,有些不能避免。跑魚後魚鉤有很大的幾率留在魚兒嘴內,至於魚鉤會不會脫落,下面細說。<strong>


<strong>

二、魚兒怎麼脫鉤

那麼魚兒會不會脫鉤呢?答案是會,要不然很多釣友脫鉤跑魚後,為什麼魚嘴上沒有魚鉤呢?總會碰到一個吧,碰到魚嘴上帶魚鉤的魚是很少的,脫鉤的方式主要有兩種,自然脫落和魚兒把魚鉤脫落。

1、自然脫落

自然脫落也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魚鉤掛到魚嘴的部位紅腫、發炎後魚鉤自然脫落。這種情況釣友釣魚細心的話就會發現,有些大個體魚類魚嘴上有圓點狀疤痕,這些疤痕就是魚鉤脫落後留下的疤痕。

2、魚兒把魚鉤脫落

魚兒把魚鉤脫落,聽起來優點繞嘴,但是這是魚兒的聰明之處。魚兒很聰明,魚鉤在魚嘴上,它們會覺得有異物感,它們會自己找一些堅硬的石塊,去磨被魚鉤掛到的部位,魚鉤越磨越松,直至魚鉤脫落。

這兩種方式,都是魚鉤掛到魚兒後,魚兒脫落魚鉤的方式,根據魚鉤的不同,掛到魚嘴部位的不同,需要的時間有長有短,有些甚至需要1個月,有些可能只需要幾天,或者幾個小時就能脫落,主要是魚鉤的種類不同,魚鉤掛到魚嘴的位置不同。


<strong>

三、魚鉤的種類

魚鉤的種類多種多樣,有些有倒刺、有些無倒刺、有些鉤門寬、有些鉤門窄,魚鉤的形狀不一樣脫鉤跑魚後魚兒能不能吐出魚鉤也不一樣。

1、有倒刺魚鉤

現在野釣很多釣友使用有倒刺的魚鉤釣魚,有倒刺的魚鉤一般是鉤條比較粗,專門為釣大魚設計,這種魚鉤斷鉤的幾率並不大,一般是切線,切線後魚鉤留在魚嘴內,魚鉤帶倒刺,魚兒想要脫鉤就需要很長時間。

2、無倒刺魚鉤

無倒刺的魚鉤一般是袖鉤或者新關東魚鉤,袖鉤鉤條比較細,專門為釣小魚設計,不容易拉掉魚嘴。新關東魚鉤鉤條比較粗,釣大魚使用比較好。這類魚鉤的共同點是無倒刺,即使魚兒切線跑魚後也能很輕易吐出魚鉤。光頭建議釣魚還是使用無倒刺魚鉤,畢竟無倒刺魚鉤對於魚兒傷害更小。

3、鉤門寬

鉤門寬的魚鉤是為釣大魚設計,比如伊勢尼、新關東、千又等,這些魚鉤有些帶倒刺有些不帶倒刺,不帶倒刺的魚鉤魚兒吃鉤後很容易就能吐出魚鉤,帶倒刺的魚鉤很難吐出,因為鉤門比較寬,刺入魚嘴深度比較深,很難短時間內魚鉤脫落。

4、鉤門窄

鉤門窄的魚鉤一般是袖鉤,袖鉤有些有倒刺,有些無倒刺。不管有沒有倒刺,魚鉤脫落的時間都比較短,以為魚鉤鉤門比較窄,刺入魚嘴的深度比較淺,刺入深度淺脫鉤需要的時間也就比較短。

無倒刺魚鉤魚類很容易就能脫鉤,魚類受影響比較少。有倒刺魚鉤魚類脫鉤需要的時間就比較長,有時候甚至需要幾個月才能吐出魚鉤。魚鉤的鉤門越寬魚兒吐出魚鉤需要的時間就越長。


<strong>

四、魚鉤在魚嘴的位置

我們垂釣中,魚兒即使個體一樣吃鉤的深度也不一樣,有時候提竿只是掛到魚嘴,有時候魚兒吃鉤比較深,它們脫鉤的速度也是不一樣。

1、魚鉤掛在魚兒上嘴唇

魚鉤掛在魚兒的上嘴唇,也就是所謂的“正口”,這種情況下魚兒需要脫鉤的時間就比較長,因為上嘴唇比較厚,即使傷口發炎紅腫,也需要很長時間,上嘴唇掛的深的話有骨頭,掛到骨頭內脫鉤的時間就更長,甚至不能脫鉤。

2、魚鉤掛在魚兒下嘴唇

魚鉤掛在下嘴唇脫鉤的時間很短,因為下嘴唇比較薄,也沒有骨頭,傷口發炎後很快魚鉤就能脫料,魚兒並不傻,它們有時候也會在堅硬的岩石上磨魚鉤掛到的部位,也能減少脫鉤需要的時間。

3、魚鉤掛在魚兒喉嚨處

有時候魚兒吃鉤比較深,甚至把魚鉤吃到喉嚨處,吃到喉嚨處就太深了,魚兒不能借助外力去脫鉤,只能藉助口腔的蠕動來脫鉤,就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脫鉤,有時候甚至不能脫鉤。

魚鉤掛在魚嘴的位置不同,需要脫鉤的時間就不相同,掛在下嘴唇或者嘴角處,脫鉤的時間就比較短,掛在上嘴唇脫鉤需要的時間就比較長,魚鉤吃進魚嘴比較深,掛在喉嚨處需要脫鉤的時間最長。<strong>


<strong>

綜合:魚類是能脫鉤的,它們長期在野外生存,都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方式,即使是傻孢子也有它們生存的道理,想要在外生存,就必須有野外生存的經驗,魚兒並不傻,甚至很聰明,總體上來說:

①、脫鉤跑魚的方式很多,想要杜絕切線跑魚是不可能的。

②、魚兒脫鉤有時候是自己在堅硬物品上蹭魚鉤掛到的部位,有時候是傷口發炎魚鉤慢慢脫落。

③、魚鉤脫落的速度不一樣由快到慢為:無倒刺小鉤>無倒刺大鉤>有倒刺小鉤>有倒刺大鉤>有倒刺鉤門寬的大鉤,有倒刺鉤門寬的大鉤脫鉤速度最慢。

④、魚鉤掛在魚嘴的位置不同,脫鉤的速度也不相同,由快到慢為:下嘴唇>上嘴唇>喉嚨,喉嚨處脫鉤速度最慢。

另外呢,光頭呼籲釣友們,釣魚的時候儘量使用無倒刺魚鉤,即使中魚後切線魚兒也很簡單就能脫鉤,有倒刺魚鉤對於魚兒傷害太大了。

這是光頭對於切線跑魚後魚兒能不能脫鉤的理解。不對之處各位兄弟多多指出,光頭一一改正,希望對釣友有所啟發,大家覺得有用的話可以收藏,點贊,轉發瞭解更多關注頭條號《光頭魚司令》謝謝大家。


光頭魚司令


你好,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個人覺得釣魚切線後魚鉤肯定會脫落,估計跟時間長短或者中魚的部位有很大關係。



一般中魚切線跑魚,魚鉤在嘴上的話還是很容易脫落的。它進食的時候得用嘴啊長時間摩擦魚鉤會自己脫落特別是無倒刺的魚鉤。就算有倒刺一時半會掉不了,等它生鏽了就變成了無倒刺最後也會脫落。

我也在想如果魚吃口比較猛直接深喉,用的是有倒刺的伊勢尼關鍵還是鯽魚。而且鉤到的部位還是堅硬的部位,我猜想這條魚脫不了鉤估計就會死亡吧。

野釣我沒遇到過釣上來的魚嘴上有魚鉤,黑坑我遇到過很多次,有的魚鉤都已經生鏽了但是還沒有脫落。建議大家垂釣鯽魚還是用無倒刺的吧,就算切線了魚也容易脫鉤。



在對應複雜的魚情時學會及時改變釣法,現在釣魚魚不復雜,複雜的是釣魚人的心。我們要不忘初心,娛樂開心,交朋友釣魚,釣魚交朋友。我是釣魚人松哥,如果覺得本文對你有所幫助,感謝點贊關注。我會繼續分享我的釣魚心得給大家,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