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擊疫情“土辦法”“洋物件”齊上陣

阻击疫情“土办法”“洋物件”齐上阵

志願者為居民消毒

“戴口罩,勤洗手,不聚會,不串門”,夜幕降臨,彭州市麗春鎮的社區志願者走上街頭,敲響打更鑼,拿起大喇叭走街串巷宣傳。“把老物件都翻出來了,以前喊的是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現在改成了防範順口溜,反覆提醒大家。”志願者介紹。記者瞭解到,在疫情防控中,志願者們各顯神通,因地制宜“發明”了很多宣傳方式,目的都是擴大宣傳效果,讓防控更加到位。

順口溜因地制宜

川劇、客家話啥都有

“少出門、多居家,網絡拜年樂大家。”兩位“行頭”齊整的川劇演員起了個大範兒,然而唱出口的卻是十分通俗的防範順口溜。這是彭州通濟鎮的創新,戲曲志願者把防範口訣編成了川劇唱腔,在廣場上有板有眼地唱給大家聽。而另一組志願者更是找出了閒置多年的雞公車,推起音響到處走。大喇叭吼起,宣傳單發起,不怕你聽不到,不怕你記不住,志願者反反覆覆吆喝,就在你耳朵邊唸叨。

龍泉驛區更是發動群眾自編自演,敲鑼打鼓在鄉里田間宣傳防範知識,仔細一聽,這順口溜還有點聽不太懂,這是咋回事?原來,大家唸的順口溜是客家話版本,客家人心領神會。“洛帶客家人比較多,所以順口溜都是客家話,讓大家聽到親切,自然而然就記住了。”龍泉驛區文明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採取了有針對性的宣傳方式,並且廣泛發動群眾,發揮民間智慧,讓大家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擴大防控範圍。

老中醫開貼心藥方

志願者送到居民家

1月29日上午陽光明媚,在彭州市桂花鎮小石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趙正良正在忙活,房間裡一個不鏽鋼大桶裡冒著陣陣熱氣,趙正良踩在板凳上用棍子攪動桶裡的藥材。“裡面有黃芪、白朮、防風……都是些預防感冒的中藥,喝了可以增強體質,對老年人娃娃特別好。”趙正良一邊熬中藥一邊告訴記者。趙正良是小石社區特聘的名老中醫,他應約來到社區廣場,開出一劑強身健體的中藥方,熬製湯藥送給居民們。

湯藥熬好後,社區黨員、專職工作者、鄉賢和志願者等70多人組成的志願隊,免費送到群眾家中。“特殊時期,除了防範新型冠狀病毒,其他的病也不能忽視,感冒發燒很麻煩,所以我們把工作做在前面,預防為主。”志願者告訴記者,湯藥很受歡迎,居民們都紛紛表示這碗藥來得及時,非常感謝趙醫生和志願者,他們自己都還沒想到社區就先送來了。

製作愛心手袋

提供志願服務

“吳叔,今天的菜放你門口啦!還買了你喜歡吃的五花肉,記得拿進去哈!”彭州市觀泉村的志願者小朱在一家二層小樓門前大聲喊道。樓上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微笑著招招手回應。這是一幅疫情防控工作中普通又溫馨的畫面。

自開展疫情防控以來,彭州市致和街道的湖北返鄉人員顧全大局,積極配合防控工作,主動居家醫學觀察。為了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致和街道創新制作愛心手袋,裡面裝有慰問信、愛心服務卡以及口罩、溫度計等必備醫療物資,愛心卡上標註有提供的服務內容,如代購物品、醫療諮詢等服務,併為每一戶居家觀察人員配備了專屬服務志願者,全程提供志願服務。

在做好物質保障的同時,致和街道還加強對居家觀察人員的心理關懷。村(社區)幹部和志願者每日通過手機視頻與他們交流談心,瞭解他們的生活需求以及心理動態,及時開展心理疏導,幫助他們順利度過觀察期。

記者 杜文婷 成都市文明辦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