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李德全是康熙皇帝的貼身太監,雍正皇帝繼位以後,為何繼續重用?

歷史茶坊


宮廷鬥爭與病毒瘟疫一樣,無情但是可以防護,只要採取的措施得當,或者抵抗力強,也能化險為夷。《雍正王朝》中,處處皆鬥爭,稍不留神就煙消雲散,能堅持到最後的,都是身經百鍊的宮鬥高手,各自的防身之術,李德全就是其中一位。他不僅在康熙朝深受信任,到了雍正朝還能屹立不倒,不得不承認他有許多過人之處。

不管誰坐在龍椅之上,將“忠”發揮到極致,對皇帝服服貼貼

領導的想法需要貫徹,或者見不得人的事需要處理,都離不開忠誠的員工。不管歷史還是現實,官場還是職場,對領導忠心耿耿的人,更有機會出人頭地。即使裁員,忠誠度高的員工,留下的幾率也更大。《雍正王朝》中,凡是混的比較好的員工,比如李衛、圖裡琛等,都是忠字當頭;混得人模鬼樣的員工,比如坎兒、年羹堯,都是忠心不絕對。

李德全在忠誠方面,也沒少下功夫,讓康熙、雍正都挑不出毛病。他時刻待在皇帝身邊,伺候皇帝,掌握的信息比王公大臣都多,但他從來沒有洩露機密,僅這一點,就讓其他人難以望其項背。

在康熙面前,李德全比康熙的幾個兒子還體貼。每當康熙不順心,李德全都能排憂解難。康熙因魏東亭自盡而心懷歉意時,李德全及時轉移話題;康熙可能翻牌子傷身時,李德全求著康熙節制……

到了雍正朝,李德全的體貼,絲毫不減當年,而且變得更加謹慎。雍正是個工作狂,經常性的熬夜加班,李德全也跟著伺候。任何時候,他都能站在雍正的立場考慮問題,比如,有一次雍正撕了清流的奏摺,李德全為了保全主子的名聲,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極力勸阻雍正。

李德全絕對的忠心,加上貼心,換來的是兩朝皇帝的信任。

當首席太監,是個專業性比較高的活

在各朝各代,太監也分三六九等,清朝的等級區分尤為明顯。一個普通太監,沒有高超的待人接物水平以及專業水準,絕對沒有可能做到金字塔尖,成為皇帝身邊的那位。什麼叫專業太監?能將本職工作,做成藝術水平,著名的李蓮英,為了取悅主子,特地跑到青樓學習梳頭,經過勤學苦練,將梳頭練到庖丁解牛的水準就是藝術性。

李德全經過大清幾十年的栽培,在專業性、情商、可靠性等方面,早已經爐火純青,一般人還真沒辦法替代他。雍正如果換個新手,用起來真不一定順心順手,連喬引娣剛剛轉崗過來時,端茶倒水做不好,都讓雍正很無奈,其他人恐怕早就被踹走。做人做事,只要擁有不可替代性,就會被領導倚重。李德全獨一無二的服務水平,讓雍正產生了適應性,進而產生了依賴性和條件反射,雍正當然會長留他在身邊。

在多疑的雍正面前,李德全從來沒有干涉政務,表現得非常識趣、本分。比如,有一次,雍正閱讀西北寄來的密摺,看了李德全一眼。李德全瞬間明白,這是機密,除了雍正誰也不能看,於是馬上遠離幾步,讓雍正安心。幹好本職工作或者領導交代的事,其他事一概不予過問,這就明確了主僕之間的邊界。

站在雍正的角度,只能留下李德全

當皇帝,可不是享受生活,尤其是清朝的皇帝,不僅喜歡操勞軍政大事,而且對小事也事必躬親。要當一個優秀的皇帝,兢兢業業是必須的,但個人日程表都需要別人來安排。

雍正繼位之初,位置不穩,很多事都要依賴下面的人。他之前在宮外,對皇帝生活的具體細節一時也有不明白的地方。而李德全,之前天天都在康熙身邊,對帝王生活的細節瞭如指掌,雍正也需要真麼一號人,擔任生活顧問。

雍正雖坐上龍椅,但對手都虎視眈眈,八爺等人拿著放大鏡看著他,清流派拿著“遊標卡尺”衡量他,大家都在看他的表現。這個時候的雍正,如果幹掉沒有毛病的李德全,豈不是陷自己於不義?這就正中他人下懷,到時各種不利言論就會接踵而至。何況,李德全不像高勿庸,他一直都在宮中,也沒幫四爺幹過秘密差事,不在清除的黑名單上。

秋媚說:李德全人如其名,德行還行,雖有瑕疵,但大節不虧,做到了全心全意為皇帝服務。雍正信李德全之忠,才會用李德全之能。


秋媚讀史




首先,我們看兩個劇情,分析一下李德全的水平。在康熙皇帝在位的後期,出現了九子奪嫡的複雜局面。究竟誰能繼承皇位,連佟國維、張廷玉這樣的重臣也說不好。至於李德全這個皇帝身邊的貼身太監,更是如履薄冰。對於李德全來說,如果自己想活的長久,就不能介入這場紛爭,做一個乾淨的局外人。老大胤禔領著幾個官員覲見康熙皇帝,這幾個官員都是花錢買的,賣官鬻爵的正是太子胤礽。得到消息的胤礽急急忙忙的趕來,見到李德全以後,立刻問道:“李公公,這幾個官員有沒有說什麼混賬話?”李德全的回答非常乾脆:“奴才當時在殿外,什麼都沒有聽見。”



其實,李德全就站在康熙皇帝的身後,自然聽得一清二楚。李德全為何沒有告訴太子呢?認真的說,李德全對皇子們的內鬥非常清楚,他不願意得罪任何人,包括老四胤禛,李德全也是畢恭畢敬,但不多說一個字。在熱河狩獵期間,由於太子胤礽先後幹出了賣官鬻爵、收錢判錯案等一系列事件,康熙皇帝非常的鬱悶。康熙皇帝如何排解煩惱呢?開始不停的翻后妃牌子,也就是讓后妃們侍寢。此時的康熙皇帝,已經是60歲的老人了,連續幾天翻牌子,李德全擔心皇帝的身子骨承受不了。在康熙皇帝連續第6天翻牌子的時候,李德全跪在地上苦諫,勸皇帝保重身體。



我們先不說這是真心還是假意,但從皇帝看來,李德全對自己忠心耿耿,而且懂得自己什麼時候能說話、什麼時候不能說話。無論是高高在上的太子胤礽,還是陰險狡詐的老八胤祀,都沒有從李德全的嘴裡探聽出任何消息。甚至在康熙皇帝病危的時候,李德全也沒有倒向任何人,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李德全明白,自己服務的對象就是皇帝。雍親王胤禛非常精明,也看透了李德全的處世之道。這樣的人雖然不是自己的心腹,但也不會背叛自己。



雍親王成為雍正皇帝以後,身邊的貼身太監還是李德全。 眾所周知,雍親王府的大總管是高無庸。雍親王成為皇帝以後,大總管高無庸的地位自然要水漲船高,接替李德全成為皇宮的大總管。但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在雍親王登基之後,大總管高無庸失蹤了。按照第一謀士鄔思道的推測:“那些替皇上幹秘密任務的人,肯定都消失了。”高無庸就是這樣的人,在雍正皇帝上臺的時候,高無庸從此消失。



李德全服侍了康熙皇帝以後,繼續服侍雍正皇帝。不得不說,李德全非常長壽,在雍正皇帝駕崩的時候,李德全仍然是大總管。關於李德全的結果,雍正王朝中沒有交代,不知乾隆皇帝是否會繼續使用。 從李德全的人生,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為人處世的道路。首先,搞清楚自己的位置,不要輕易加入任何集團。例如李德全加入太子或者老八集團,按照康熙皇帝的性格,李德全肯定早就被除掉了。



第二,懂得判斷局勢。李德全直到自己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作為康熙皇帝的貼身太監,李德全肯定知道一些機密,但他從來沒有說過。第三,保持一個忠心耿耿的態度、積極工作。只有保持這樣的態度,即使不是皇帝的心腹,皇帝也不會虧待自己。在這方面,大內侍衛首領圖裡琛和李德全非常相似。當然,圖裡琛比李德全還高出一個段位。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雍正帝繼續使用李德全,包含著滿滿的套路,以及對人性的思考:

在《雍正王朝》中,個個都是老泥鰍,越老越滑,而李德全顯然也是其中一員。作為康熙帝、雍正帝身邊的跟班,他知道眾多秘密,且能得以善終,究竟憑藉的是什麼?

一、

看過《雍正王朝》的人到後期會有一個疑惑,作為老四胤禛府邸的大太監高毋庸,為什麼後期沒有再出現呢?而一直跟在康熙帝身邊的大太監李德全,為什麼還能繼續跟著雍正帝,甚至再傳給乾隆帝?

先說高毋庸吧,實際上在鄔思道離開京城的時候,就跟老十三胤祥講了,讓他關注一下雍親王府做秘密事情的人,這其中就包括高毋庸。

高毋庸髒活幹過不少,看過楊角風文章的人想必也看過《大明王朝1566》,兩者基本相通的。每個成大事者身邊往往有一群幹髒活的人,嚴嵩如此,皇上同樣如此,這些人關鍵時刻是可以丟掉的。

高毋庸很不幸,就承擔了這樣的角色,我們都知道坎兒是老四胤禛殺的,但是動手者是高毋庸。始作俑者可以說是老八胤禩,也可以說是鄔思道,不然他也不會說“殺坎兒者,鄔思道也”?

其實坎兒的死僅僅是冰山一角,老四胤禛奪取皇位的過程中,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路上。等到大事已成,成為了皇帝,再行的均是光明正大之事,這些骯髒的人,必然也就不會留了。

萬一真有人追問起來,雍正帝完全可以推得一乾二淨,朕不清楚啊,都是高毋庸這個惡奴瞞著朕做的……

最近京城上演的大戲《大G進宮》,也同樣可以看出來的。

所以,高毋庸在康熙帝葬禮之後,就沒有再出現了,究竟去了哪裡,劇中沒說,想必是永遠不會出現了。

二、

再說李德全,李德全是康熙帝最信賴的大太監,當然這是一個虛擬人物,歷史上康熙帝寵信的大太監是梁九公和魏珠,《永憲錄》中記載:

“先朝總管太監梁九公自縊於景山。九公幼侍聖祖,與魏珠俱加信用。”

梁九公是死於雍正元年,原因還是因為眾臣多結交此人,知道太多秘密,被拘在景山。魏珠則活到了乾隆帝時期,他在康熙帝定了遺詔之後,告知了老四胤禛,因為有功被雍正帝賞賜了一座北海團城,實際上也是被圈禁起來了。

真正陪在雍正帝身邊的大太監,實際上是蘇培盛,且是雍正帝從府邸帶進宮的,一直到死都是總管太監:

“雍正藩邸近侍,深得寵信,破例獲賞當鋪。甚至於莊親王、弘曆、弘晝等人前頗為不敬,為雍正帝所斥。”

史書中記載的雍正帝的安排,大體是符合人性的,但在《雍正王朝》劇中,這裡就全打亂了。反而是府邸太監高毋庸消失,大太監李德全繼續當差,成了雍正帝身邊的心腹。

跟在康熙帝身邊這麼多年的李德全,想必眾位大臣,或者眾位皇子均想從他嘴中套出點話來。必然是知道眾多秘密,那麼雍正帝為什麼還要選用他當大總管呢?

三、

首先第一點,李德全其實是雍正帝的老師,他在一直教雍正帝怎麼做皇上。

這些都是潛移默化地進行的,雍正帝也確實需要這麼一個有經驗,且替皇上著想的人時刻提醒,舉個例子:

康熙帝在熱河狩獵時,點名要翻牌子,李德全馬上勸康熙帝不要翻牌子了:

“皇上,您已經連續六天了,今兒晚上您不能再翻牌子了!”

知道他為什麼不顧皇上發怒也要攔著嗎?其實很簡單,康熙帝身邊的盤子裡裝著十個牌子,有三個上面寫的字一模一樣,估計是來大姨媽了,不能翻。剩下了七個,其中一個就是鄭春華,而鄭春華跟太子胤礽講皇上已經一年沒翻她牌子了,再結合康熙帝已經連續翻了六天了,這一天翻鄭春華的概率極大。

後來康熙帝去鹿園的時候,什麼德楞泰啊,圖裡琛啊,都知道里面發生了什麼,他們當然得知道啊,別忘了他們是幹嘛的?

大內侍衛管代,是提前就要查好皇上會經過的地方的,這麼多眼線,他們必然知道太子跟鄭春華的事。這才能解釋他們為什麼能未卜先知,一個裝撒尿,一個裝糊塗。

而李德全,也不是傻子,必然也聽到了彙報,這才是他極力阻止康熙帝翻牌子的原因所在。

事實上,康熙帝如果聽從李德全的建議,或許就不會發生後面的事情了,也就不會左右為難,不敢進一步揭穿,更不會下不了臺了。

同樣的,雍正朝,因為眾臣彈劾田文鏡,雍正帝一怒之下就撕毀了奏摺,李德全連忙下跪阻攔:

“咱大清的皇帝是不能撕臣下的摺子的,皇上,這是祖訓!”

雖然後來又沾上了,但是朝堂之上,眾臣確實發現了這個端倪,如果不是李德全極力阻攔,後果可想而知。

四、

其次,李德全聰明絕頂,懂得如何明哲保身,不參與亂七八糟的事。

李德全跟在康熙帝身邊這麼多年,經驗足夠老道,也會察言觀色,說話不失分寸,恰到好處。態度不偏不倚,且守口如瓶,旁人別想從他嘴中套出一句話來:

比如康熙朝太子胤礽賣官,被大阿哥舉報了,太子急忙去見康熙帝,在門口遇見李德全,忙問他是什麼事,李德全怎麼回答的?

“當時奴才不在殿裡!”

這其實是睜著眼睛說瞎話,意思就是告訴太子,我什麼都不知道,你自己去問吧!

當然,他這種明哲保身,也是分人的,畢竟跟在皇上身邊久了,皇上喜歡哪個不喜歡哪個,他心裡還是清楚的。

比如弘時、弘晝、弘曆進宮拜見雍正帝,不同的人,他對待的方式也不同:

弘晝也會做事,沒事給李德全塞點銀票,往往也能得到善意的提醒:

“五爺,今兒你得小心著,皇上心情不好。”

對待弘時就沒那麼客氣了,當然弘時也是不夠尊重李德全,要知道“宰相門前七品官”,更何況是皇上門前的大總管。對於一些宮裡的潛規則,自己知道就行了,而弘時非要說出來:

“我知道了,跪等就跪等,我問一下,這塊磚別是磕不響頭的?”

李德全本想裝糊塗,結果弘時逮著不放,把人家老底給扒了,結果李德全進去彙報的時候,只提到了弘曆來求見,而弘時,你就在這跪著吧!

五、

雖然李德全也會收點小賄賂,但是涉及到根本問題,尤其是皇位繼承人問題上,他是一點不含糊的。

比如老四胤禛賑災回來,老八胤禩一夥擺了“鴻門宴”請他吃飯,他拒絕了。進宮,李德全就告訴他皇上已經擺了一桌酒菜,等著給他吃呢,驚得老四胤禛一身冷汗。

但凡他透露一點點皇上的意思,老八胤禩也不會去擺鴻門宴,老四胤禛也不會跟他們還磨蹭一頓。也不會有後面死鷹事件後,老四胤禛被撤職,懷疑康熙帝要傳位給老十四胤禵。更不會在康熙帝宣佈傳位老四胤禛後,老九老十還叫囂著,大家聽錯了,其實是傳位給老十四胤禵……

皇上身邊的大太監就需要這樣,不得罪人,還能明哲保身,還能不露聲色。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雍正帝用李德全,其實也是為了表明一個態度:

實際上雍正帝能用的人沒有幾個,剛剛即位的時候,位置也坐不穩,這也是他不得不重用老八胤禩的原因所在。如果一即位就玩了一場大換血,不僅讓本就是八爺黨的成員更加團結,也會讓一些忠於皇權的前朝舊臣心寒。

留著李德全,當然,同時留用的還有圖裡琛、張五哥、張廷玉等,就是保住了康熙帝原有的那群保皇派,這樣有助於穩定朝局。

其實,李德全還算是心善的,他雖然親眼見到了雍正帝為了剷除異己,無所不用其極,但是還是保存了那份善良,時刻提醒雍正帝,不要做的太過。

比如老八胤禩自盡之後,也是他找到了雍正帝:

“皇上,八……不,阿其那他……他死了。”

當了這麼多年的總管,李德全真的是口誤嗎?

並不一定哦,或許他是通過這種方式提醒雍正帝,給老八胤禩起名“阿其那”真得有點過了啊!


楊角風發作


因為李德全職業啊!

在《雍正王朝》中,大太監李德全一直貫穿康雍兩朝,為兩代皇帝所信任,始終能夠屹立不倒,靠的就是他作為一個太監的職業態度。



首先,李德全作為康雍二帝的貼身太監,機密事肯定知道不少,但他的口風很嚴,從未見他對外透露過什麼。按理說,如果他願意透露一些內情給外界,他可以從中賺取很多好處,但他卻從來沒有這樣去做,可見其相當職業,知道自己只效忠於皇帝,效忠於皇權,效忠於皇家。



第二,李德全有眼色,會說話,懂表達,善觀察,知道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我們發現,多數時候李德全只是細心照顧康熙、雍正二位皇帝的生活起居,諸如涉及到朝政、立儲之事雖然記在心中,但從不多嘴。面對皇子和大臣們的疑問、打探,一般來說他也是儘量保持中立,但有時也輕輕透露,不著痕跡,但這要分人。李德全很會觀察,對於皇帝信任或是不反感的人,他自然會小心翼翼地透露。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李德全之所以能夠被雍正留用,是因為他一直伺候康熙,從沒有參與過雍正的奪嫡密謀之事,在雍正眼中他是沒有秘密的,是中立的。這一點可以參考雍正潛邸的太監高無庸。由於他對雍正奪嫡之事參與太多,涉入太深,最終在雍正繼位後神秘失蹤。


達摩說


自古以來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康熙駕崩後,以前的老臣理應全部退休,騰出空給新任皇帝論功行賞。既然大臣都這樣了,更何況是太監呢?然而,在《雍正王朝》裡,康熙去世後,大內總管並沒有換人,還是以前的李德全,雍正還是一如既往的重用李德全。

但我們知道,在雍正潛邸裡是有太監總管負責的,他就是高無庸。按照正常推算,雍正繼位了,高無庸自然雞犬升天,成為皇宮裡的太監總管,可事與願違,雍正還是留用了李德全,偏偏高無庸在雍正繼位回府後再也沒有出現。

我們不禁要問李德全憑什麼能讓一直高標準、嚴要求的雍正繼續重用自己呢?

首先說高無庸去哪裡了。

高無庸作為雍正潛邸裡的管家,自然替雍正做過很多見不光的事,例如處決高福,就是高無庸經手的。雍正在繼位之前,面對明槍暗箭,是十分需要高無庸這樣的奴才的。可是雍正繼位後,成為了道德楷模,自然不能再做那些見不得人的事,而之前替自己做這事的人肯定是不能留在世上。如果讓別人知道這些人的存在,肯定是打擊雍正最有力的證據。

而被雍正滅口的那些人中,除了高無庸,其實還有鄔思道。要不是鄔思道考慮周全,不貪功,及時提出“半隱”,估計也是活不到第二天的。而鄔思道在第二天與十三爺胤祥的對話中也提到了替雍正背地裡做事的那些人的下場,可見高無庸已經是身首異處了。

再說李德全的留用。

首先,李德全專業能力強。李德全作為服侍康熙的奴才,自然是有些本事的,不然精明一世的康熙肯定不會將李德全留下來服侍自己。不過光有本事還不行,還要做事規矩,不偏不倚不站隊,做到只對皇帝忠心耿耿。這些優良的職業素養,使雍正覺得李德全也會對自己一樣忠心耿耿。

其次,雍正通過重用李德全來安撫群臣。雍正作為孤臣,彎道超車,當上皇帝,使得朝中大部分人都心驚膽戰,畢竟他們以前都是不支持雍正的。雍正必定知道這些大臣的顧慮,他也想拉攏這些過去的敵對勢力。

所以雍正通過留用李德全,來向外界釋放一個信號,告訴他們:康熙的大內總管我照用,你們作為康熙的老臣我也肯定重用的,你們不必內心糾結和害怕。這樣既可以拉攏他們為己所用,也可以起到分化八爺黨的作用,實在是一舉兩得。

最後,是我猜測的,那就是雍正其實早就和李德全建立了政治聯盟。雍正曾經做過領侍衛內大臣,活動於宮中,而李德全作為宮裡的太監總管,必定是要和雍正接觸的,久而久之,李德全必定歸附於雍正,做起了雍正在宮裡的內應。

感恩於李德全的功勞,加上李德全做人做事的規矩,使得雍正即位後也就自然留用了李德全。而李德全在雍正一朝,都是中規中矩,任勞任怨,忠心耿耿,可見雍正沒有看錯人,而李德全也沒有辜負雍正。

對此,你覺得李德全為什麼被雍正留用呢?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