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在蚌埠,張公山公園、基督教禮拜堂、觀音庵

編者心語

我是一名退休老年人,閒暇時喜歡去陌生城市自由行,走街串巷尋找那些不被人注意的人文印記。懷著一顆敬畏之心,走近那些漸行漸遠的人文歷史,感受有溫度的文字記錄,不求是否值得,只求不錯過。四年時間走過85座大小城市,行程67550公里,橫跨15個省市,記錄人文景點2052個,那些閃光的印記,像行進的號角催我繼續前行。

張公山公園

自由行在蚌埠,張公山公園、基督教禮拜堂、觀音庵

公園建於1973年,山頂建有望淮塔。有蘇州園林風格的園中園,內建淮河碑林。園西部有桂花園、岩石園等。

自由行在蚌埠,張公山公園、基督教禮拜堂、觀音庵

悠揚的笛聲把我引到山上,那笛聲讓我拿起相機把老人形象拍了下來。

自由行在蚌埠,張公山公園、基督教禮拜堂、觀音庵

殲 — 5戰鬥機簡介,是仿製蘇聯的米格—17殲擊機。1956年,殲—5原型機首次試飛成功,並參加1956年國慶大典。航空機務學校,將這架戰鬥機贈送給蚌埠市青少年,用於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

自由行在蚌埠,張公山公園、基督教禮拜堂、觀音庵

望淮塔是蚌埠市標誌性建築。建於1986年,塔高35.33米,七層八角,塔名由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題寫,登塔可鳥瞰珠城全貌千里淮河盡收眼底底。

自由行在蚌埠,張公山公園、基督教禮拜堂、觀音庵

張公山是歷史文化名山塗山山脈的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據《懷遠縣誌》記載:明朝嘉靖年間此山就叫張公山。相傳,明朝有個張姓戰將,解甲歸田,隱居山下,由於他德高望重,當地百姓尊稱張公,張公山因此得名。

自由行在蚌埠,張公山公園、基督教禮拜堂、觀音庵

塗山一帶曾是原始社會後期塗山氏居住的地方。塗山腳下的禹會村,傳說是當年治水英雄大禹會諸侯之地,作為行政村村名屬全國唯一,這裡至今流傳著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動人故事。

自由行在蚌埠,張公山公園、基督教禮拜堂、觀音庵

站在望淮塔上,遙望這座美麗的城市,我渴望瞭解這座城市的心情更迫切。


基督教禮拜堂

自由行在蚌埠,張公山公園、基督教禮拜堂、觀音庵

幽靜大街上,路邊一座基督禮拜堂,讓我停下腳步走進這裡,感受信仰的力量。

自由行在蚌埠,張公山公園、基督教禮拜堂、觀音庵

南山基督教堂

自由行在蚌埠,張公山公園、基督教禮拜堂、觀音庵


觀音庵

自由行在蚌埠,張公山公園、基督教禮拜堂、觀音庵

走街串巷,常遇到這樣隱藏在小巷裡,信仰寄託的地方,我喜歡進入感受那裡的文化氛圍。

自由行在蚌埠,張公山公園、基督教禮拜堂、觀音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