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福州市疾控中心疫情調查員:戰"疫"前線 有一群“醫學偵探”

揭秘福州市疾控中心疫情調查員:戰

疫情調查員深夜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受訪者供圖)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有一群鮮為人知的前線戰士——他們跟醫護人員一樣每天穿梭在危機四伏的醫院隔離區,直面病人。他們就是被稱為“醫學偵探”的疫情調查員。

哪一天坐了什麼車,幾點在哪裡吃過飯,接觸過什麼人……市疾控中心疫情調查員要第一時間與患者、疑似病例或者密切接觸者面對面交流,詢問出這些相關信息,從而摸清病毒的傳播路徑和感染人群,併為後續如何阻止病毒傳播擴散提供參考和依據。

39歲的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控科副主任醫師、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處置組組員鄭霄雁對此次疫情的第一次流行病學調查記憶猶新。

1月21日凌晨1點半,福州首例疑似病例患者初步檢測為陽性。得知消息後,鄭霄雁所在的處置組迅速集結,並穿戴好口罩、防護服、護目鏡,連夜趕到連江縣醫院。

一進入隔離病房,他們就馬不停蹄地與患者近距離交談起來。“這幾天都去了哪裡?和哪些人有過接觸?最初發病症狀什麼樣?”與每位病例溝通時,他們都必須全面瞭解基本信息和疾病情況,更要摸清發病前14天的居住史、旅行史,以及發病後的活動軌跡。

由於需要和確診病人近距離接觸,疫情調查員的感染風險不亞於臨床醫生。“每天穿梭在病房中當然會害怕,但更讓我們害怕的是,有的患者不願意配合,在調查時故意瞞報、漏報信息。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意味著我們必須跟對方在病房裡‘磨’著,想辦法讓他說出真相,或者是通過其他途徑去證實。”鄭霄雁告訴記者,真實準確的信息是排除密切接觸者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沒能第一時間把這些人找出來並進行隔離,他們就有可能將病毒傳播給更多人。

接到疑似病例報告後,流行病學調查員要立即開展行動,並在24小時之內完成病例調查和報告。疫情發生以來,市疾控中心的疫情調查員已經連續奮戰15天,起早貪黑,常常一工作就忙到次日凌晨兩三點。

“現在工作非常忙,有時候我愛人發來消息,我也沒有辦法及時回覆。”鄭霄雁說,這幾天,每天疾控中心都會接到10多份疫情報告,每個隊員每次調查時間短則2小時,長則24小時。“我常常還沒有調查完一個病例,就又接到新的病例報告。每天都在連軸轉,有時候工作太晚,就自己在單位休息一會兒。”(福州日報記者 汪培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