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武漢人,在朋友圈約一碗熱乾麵


「真實故事」武漢人,在朋友圈約一碗熱乾麵

自1月23日至今,武漢封城19天。

愛麗絲(注:愛麗絲是電影《生化危機》中女主角的名字,她用這個化名,是希望武漢人能像電影中的人一樣,不懼瘟疫)是武漢市漢口一家單位的職員,在武漢生活了30年。封城之際,她選擇和父母、孩子一起留在家鄉,18天裡,她獨自開車採購、在家隔離、度過30歲生日,給在一線奮戰的朋友熬湯助力。

作為留守武漢的普通人,她在朋友圈記錄了自己有悲有喜的日常生活,也希望傳達給外界一種聲音:這不是武漢的末日,這是我們的第二個生日。



「真實故事」武漢人,在朋友圈約一碗熱乾麵

2020年元旦,我在北京上網絡研究生的課程,聽聞武漢爆發“不明原因肺炎”,北京的朋友勸我別回家,我還是決定回去,畢竟父母和兒子都在武漢。

我網購了醫用抗菌洗手液和N95口罩,於1月5日回到武漢,街上依舊車水馬龍、人聲鼎沸,我感覺華南海鮮市場疫情是一則過時的小新聞。爸媽看到寄回家中的快遞,數落了我一番,於是我把即將到貨的N95退了,把原來的棉布口罩找出來,不過,我放棄了綠色出行,每天開車上班。

1月20日,網上瘋傳各種展現武漢人民“處事不驚”、“灑脫豪邁”的段子。外地來辦事的朋友都很驚訝,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裡只有他們戴了口罩。

作為土著,我很能理解武漢人的這種個性特徵。我生活在武漢漢口,以漢口為發源地的“碼頭文化”將濃濃的“江湖氣”植入武漢人的品性。大氣、豪爽、爆裂、“裝精”是武漢人民的常規配置,並且當時,我們誰也沒想到會發展到如此嚴重。

1月21號,多年好友S醫生在微信上給我發了一則短視頻,應該是在他們醫院的呼吸科,十幾個醫務人員圍著一個病床,似乎是在查房。

拍視頻的是病房裡的另一個病患,一邊拍一邊用武漢話說:“情況就是這個情況,冒得麼斯大不鳥滴,有幾黑人撒(這沒什麼,哪裡嚇人嘛)……”。

S醫生很鬱悶地跟我說:“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完全沒當一回事”,我哈哈大笑回覆他:“是的,武漢男生都這樣,嘴上不曉得幾狠,心裡黑得像鬼(嘴巴上逞強,心裡卻很害怕)。”

在武漢,樂觀面對的市民們比比皆是。我一度懷疑,哪怕這次面對的是生化危機,武漢也是一座歡樂的“喪屍之城”。

可惜,我們真的成了“浣熊市”(電影《生化危機》中的城市)時,也沒有了歡樂。



「真實故事」武漢人,在朋友圈約一碗熱乾麵

1月23日凌晨2點多,我看到封城通告,急忙查詢各種官方網站,最後確信這不是謠言。

我的大腦飛速運轉,我留在這裡不要緊,必須把爸媽和孩子送到安全的地方。

我去叫老爸,要他們起床收拾東西坐最早一班飛機去海南(我們家在海南有一套小房子),老爸說他知道封城,不去!我悻悻地回到房間,坐了很久之後,我在朋友圈轉發了央視新聞的推送,寫下“相信政府、相信武漢、依規行事、從我做起”。

幾個朋友馬上給我發微信,說著各自的擔憂。在美國的猴猴留言說:還沒睡呀?抓到夜貓子一隻。好友榕回覆:浣熊市沒有睡眠。而我也確實再無法入睡,在幾個家庭和好友群裡留言囑咐大家後,接著發了第三條朋友圈。



「真實故事」武漢人,在朋友圈約一碗熱乾麵

發完朋友圈,我網購了近600元的食物,爬起來開車去加油。不到6點的加油站,已經有不少車排隊。我還在刷去海南的機票,那時候,還可以轉機到海口。我差點就幫爸媽訂票了。回家後,看到老爸站在客廳等我,我說我去給車加油了,讓他再考慮一下去海南的事情。老爸還是拒絕了,我發了好大一通脾氣。

我不知道別人是否也有這樣的感受,我可以留下,我有車,我可以去前線當志願者接送醫護人員、送物資,但我想讓父母和兒子安全離開。

最終,他們沒有走,我也沒有上前線,只能每天在朋友圈寫些文字,聲援。



「真實故事」武漢人,在朋友圈約一碗熱乾麵

2020年的除夕夜,手機收到的不是“新年快樂”的祝福,霸屏的也不是春節吐槽段子,朋友圈裡瘋傳的是春晚歷史上唯一沒有彩排的疫情防控節目、各個醫院的防護物資求助公告、各租賃企業拿出房屋免費支援一線人員的通知公告。

隔離的日子裡,我和兒子一起讀最愛的睡前童話,結尾如下:

“房間裡和以前一模一樣,東西都擺在原來的地方,那隻陳舊的老座鐘還在‘嘀嗒,嘀嗒’地走著,指針照樣在指示時間。可是,等他們自己一踏進房間門後,這才發現原來自己已長大成人了。屋簷上的玫瑰盛開著,花枝從敞開的窗戶伸進房來。凱伊和傑爾達各自在小凳子上坐了下來,他們手拉著手,像是做了一場可怕的噩夢,要把雪女王那座冰冰涼、空蕩蕩的宮殿忘個乾淨……

這時,夏天已經來到,暖和、美好的夏天。”

暖和、美好的夏天來臨之前,一整個春節假期充斥著即時更新的確診病例數字,各種離奇的謠言,以及人們不斷積聚的恐慌。



「真實故事」武漢人,在朋友圈約一碗熱乾麵

自疫情開始,我和S醫生不斷在線上討論。他發佈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們都沒有料到後來會那麼火。我一開始還開玩笑,說這麼好的推文,免徵他在我朋友圈的推廣費。沒想到後來,人民日報也免了他的推廣費。

其實醫生也是人,警察也是人,抗疫前線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是人,他們也會感染、也會害怕,也要吃飯、要休息、也有家。



「真實故事」武漢人,在朋友圈約一碗熱乾麵

在家線上K歌時,突然靈感爆發,現改了一首歌武漢版的《忽然之間》,請同樣隔離在家的閨蜜小卷演繹了這首寫給武漢的歌。

希望會有人明白,“一直有人守著愛,隔著雲海的告白,花再開,陪你珞珈岸邊再看大海”。

忽然之間(武漢版)-卷&愛麗絲00:0003:23

「真實故事」武漢人,在朋友圈約一碗熱乾麵



「真實故事」武漢人,在朋友圈約一碗熱乾麵

我後來才知道,23號早上,很多人都出去了,但出去的人也都後悔了。

流浪異地的日子並不好過。一個閨蜜在上海工作,父母從武漢趕去上海和他們匯合,1月23號那天,他們一家人開車回山東老家看望生病的老人。路上被人舉報,全家的身份信息、照片、具體到門牌的行蹤都在網上的各種群裡流傳。有的朋友輾轉一下午,報警後才找到住所。

我想說,在病毒面前,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我們封住自己的家門、獨自面對病毒的侵蝕,做出如此艱難的決定,在外的同胞們卻受到如此的傷害,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



「真實故事」武漢人,在朋友圈約一碗熱乾麵

還是會收到武漢人在外地被歧視的消息,在國外的武漢人,有些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

記得去年去美國,Uber司機說他準備去中國旅遊,還想來武漢吃熱乾麵,我當時真是感到超級驕傲。

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武漢人。我愛我的城市,愛我的國家。我希望我的城市、我的國家能夠被大家喜愛,至少是被大家尊重。

It’s not our doomsday, it’s our second birthday.這不是我們的末日,這是我們的第二個生日。



「真實故事」武漢人,在朋友圈約一碗熱乾麵

「真實故事」武漢人,在朋友圈約一碗熱乾麵

發小在政府部門上班,疫情爆發後,就沒有休息過。年前就聽說他們辦公室幾個同事咳嗽、發燒。來拿梨子水的那天,他提前給我打了好幾個電話,再三強調把東西放在門口,把門關好,不要同他說話。

對他的記憶,永遠都停留在幼時,那個屁裡屁氣(小氣)、好吃搞笑的小男孩。今天跟我打電話時,突然嚴肅得像個大人。

今年突降的戰疫,守護者們大多是80後、90後,網上那句話很對,“所謂的白衣天使,只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和死神搶人”。

所謂英雄,也只不過是一群孩子,戴了個口罩,奔赴前線。



「真實故事」武漢人,在朋友圈約一碗熱乾麵

“等到那一天,熱乾麵、豆皮、面窩、湯包、燒賣、糊湯粉、牛肉粉、鱔魚麵……隨你便!”

撰文 | 愛麗絲

版式 | 曾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