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李白的伯樂,並稱“飲中八仙”,為何兩人文風境遇卻天淵之別

從小學唐詩的時候就知道“李白斗酒詩百篇”的典故,也知道了李白許多飄逸不羈的名詩佳句都是飲至盡興有感而發的作品。

他是李白的伯樂,並稱“飲中八仙”,為何兩人文風境遇卻天淵之別

但是在唐朝歷史上,還有那麼一位詩人,他與李白並列“飲中八仙”,對飲酒的執著甚至是痴狂的程度不亞於李白,同樣極具才華,而他們的詩歌風格乃至於政治生涯的命運卻是天差地別,相去甚遠,讓人忍不住想要探究其中的原因。

今天,青雲閱讀寶典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位大仙級的牛人——他就是號稱“詩狂”的賀知章,自號"四明狂客"。

他是李白的伯樂,並稱“飲中八仙”,為何兩人文風境遇卻天淵之別

賀知章

01鮮為人知的賀知章與李白的淵源

之所以將他們二位聯繫在一起,除了有共同的愛好——飲酒之外,還因為他們之間有著很大的淵源。賀知章可以說是李白政治生涯的伯樂。

李白四十二歲入長安想要謀求引薦時,賀知章已經是長安城的學術權威、太子老師了。李白帶著他的《烏棲曲》和《蜀道難》拜見賀知章,也許是因為熱愛飲酒讓兩位詩人覺得氣場相合,賀知章被李白的詩詞驚為天人,忙稱李白是被貶謫下凡的神仙,當時已經年近八旬的賀知章被李白的才氣征服,將他推薦給了唐玄宗,唐玄宗也十分欣賞李白的才情,授予李白“翰林供奉”之職。只可惜好景不長,李白的光輝仕途僅僅維持了三年,便因在朝堂上樹敵太多受到參劾,被唐玄宗體面地賜金還鄉,免去了官職。

但是李白對賀知章的知遇之恩還是銘記於心的,賀知章辭世後,李白寫了《對酒憶賀監二首》,“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惜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既道出了對自己短暫政治生涯的緬懷,也表達了對賀知章的懷念之情。


他是李白的伯樂,並稱“飲中八仙”,為何兩人文風境遇卻天淵之別

李白

不同於李白政治上的短壽,賀知章的政治生涯則順利的多,武則天證聖元年中乙未科狀元,唐朝素有“五十少進士”一說,科考難度可見一斑,而賀知章則是一舉考取狀元,足以見其才華。賀知章在仕途上彷彿一位被上天眷顧的孩子,能在武則天執政時期的混亂朝局中屹立不倒,被授予國子四門博士,緊接著在唐玄宗開元十一年,被宰相張說舉薦修撰《六典》等書,後升任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也就是太子的老師。直到85歲高齡因為身體大不如前主動向唐玄宗請辭,回鄉安享晚年。

反觀李白入朝從政僅僅三年便被罷免了官職,一生空懷政治抱負卻無處施展,在安史之亂中險些被利用扣上了謀反的罪名,一生漂泊動盪,不免令人唏噓。

他是李白的伯樂,並稱“飲中八仙”,為何兩人文風境遇卻天淵之別

賀知章


02你不知道的李白與賀知章的那些“嗜酒趣事”

杜甫有一首《飲中八仙歌》,寫的便是李白、李適之、賀知章、焦遂等人的飲酒事蹟。其中第一個寫到的就是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意思是賀知章醉酒後騎馬好似乘船一樣晃晃悠悠,並且在醉眼昏花之間不小心直接跌落水井裡面!更誇張的是,跌進去以後依然沒有驚醒他的睡眠,索性在井底睡著了。可以看出賀知章飲酒已經可以達到全然不顧惜生命安危的狀態了,而跌落井底依然可以安然入睡,對其狂野曠達的性格也可以窺見一斑。

李白則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為了喝酒,不惜得罪自己的頂頭上司,皇帝的召見也置之不理,依舊沉醉在自己的美酒之中。與賀知章不顧性命安慰的那種對飲酒單純的喜愛不同,李白縱情飲酒是他年輕時期恃才傲物的表現,或多或少有一些虛榮心在裡面,認為自己的才華連天子都極其看中,即使不理會天子的召見,也依然可以得到重用。

他是李白的伯樂,並稱“飲中八仙”,為何兩人文風境遇卻天淵之別

03南轅北轍的詩歌風格,落筆文章顯性情

李白和賀知章雖然都喜愛飲酒,但是詩歌風格卻是南轅北轍,而這些詩句恰恰是體現作者性格的直接方式,讓我們可以從這些詩詞中感受到詩人的寫作意境以及詩詞背後的人格魅力。

《行路難·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他是李白的伯樂,並稱“飲中八仙”,為何兩人文風境遇卻天淵之別

這首詩是李白被賜金還鄉,貶出長安後所作,此時的他正為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不到施展,以及在為官期間屢次想要參與政治決策卻始終不受重用,只能做一個伴隨皇帝吟詩作賦的文官而感到遺憾。

金盃裡裝的酒,每鬥要價十千錢。玉盤中盛的精美菜餚也要萬錢,可我卻胸中鬱悶食不下咽;拔劍環顧四周,我心裡委實茫然;黃河早已被冰雪堵塞不能渡過,太行山也已經被皚皚冰雪覆蓋;我只能想象呂尚垂釣溪邊,等待東山再起;又或者像那樣伊尹乘舟夢日,終有一日可以被商湯重用。人生大路原來是這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但我依然相信有一天能乘風破浪,在浩瀚滄海中勇往直前!

從李白的詩中不難讀到,他一直身懷報效國家的壯志,也認為自己空有一腔才華,急於施展,但也因如此,才會導致李白太過急於求成,希望越大,在希望不能夠得到滿足的時候失望也就來的更加猛烈,才會有“力士脫靴”、“天子呼來不上船”這樣的事蹟發生,也因為這樣的性格遭到朝堂上許多官員的嫉恨,白白葬送了自己的前程。李白狂放不羈的性格加上豐富的道教知識,讓他的詩讀起來總是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以至於李白雖然很多詩都是抒發自己的不得志,卻又讓我們讀出了狂放、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天來了,高高的柳樹上裝點上了滿滿的翠綠的新葉,柳樹垂下來的枝條彷彿千萬條隨風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不知道這樣細細的枝條是怎樣靈巧的手剪裁出來的呢?原來是二月和煦的春風,如同一把精巧的剪刀,裁出了這嫩綠的葉兒。整首詩將比喻和設問相結合,再用擬人的手法將春天比喻成一個心靈手巧的姑娘,襯托出春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巧奪天工,烘托出了無限的美感。

他是李白的伯樂,並稱“飲中八仙”,為何兩人文風境遇卻天淵之別

賀知章傳世的詩詞不多,這首《詠柳》是最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之一了。這首詩作於唐天寶三載,賀知章奉詔回鄉,正值二月早春一片生意盎然之際,一時有感而發所作,並沒有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中那抹神秘的政治色彩。可是也正因為如此,才更能看出賀知章的性格,可能由於賀知章的仕途一直比較順遂,所以他的詩很少跟政治有關,大多都是有感而發或是描寫景物,早年間的邊塞詩也是氣勢雄渾,豪邁壯麗。個人認為其實賀知章的心胸是要更豁達一些的,因為只有真正豁達的人,才可以不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只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和愛好,因為只有每一步都走的紮實,才能取得腳踏實地的成功。也正是賀知章熱愛飲酒,心胸豪邁的性格,獲得了許多朋友的喜愛,也獲得了唐玄宗的尊重,賀知章告老還鄉時,唐玄宗在鑑湖圈出一片湖面給賀知章做放生池,還為他修建了一所道觀,這樣的禮遇實在難得。

他是李白的伯樂,並稱“飲中八仙”,為何兩人文風境遇卻天淵之別

飲中八仙

小結:賀知章雖然不是一鳴驚人的詩人,但卻在歲月的磨礪中緩緩地蓄成了一條靜謐的河流,波瀾不驚卻又飽含澎湃的力量。李白是生來就光芒萬丈的詩人,直撲面門、才華橫溢,可卻因為鋒芒畢露造就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但無論性格如何,他們在詩歌上的造詣都是一流的,他們流傳下來的詩句都是值得反覆品鑑的文化瑰寶,文學是依附於歷史長河但卻又獨立於歷史的個體,實在不應該有什麼高下之分。

各位同學和家長看了,有什麼感受?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青雲閱讀寶典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