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俗話說“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是在說什麼?

農村老俗話


對於農村老俗話:“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這句話就是說女人如果當了家的話,也就是在家裡說了算,那就是驢都可以去耕地了,不用牛去耕地了,這叫越俎代庖幹了不該乾的事;對於母雞如果要是像公雞那樣天不亮打鳴,叫人們早早的起來幹活,似乎是公雞乾的事情母雞卻去幹了,預示著有不吉利的事情發生,也就是世道變了。




“女人當家驢耕地。”

在過去的家庭觀念是男人在家裡說了算,女人必須聽從男人的安排。因為男人是家裡的頂樑柱,又在外面乾重活,掙錢或者種莊稼給家裡人,是一個家庭主要的經濟收入和勞動力。如果說一個男人倒下了,家庭就等於塌了整個天,因此一個男人在家裡的重要地位在過去可想而知。當然在過去還有三從四德的說法,畢竟女人是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一旦到了男方就是男方家裡的人了。在過去女人主要是在家裡幹家務活,相夫教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做個賢妻良母型是最好的女人的歸宿。因此在過去有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

如果說一個女人要在家裡說了算,那就是家裡的女強人。有時女人會感情用事,做事情有時是拖拖拉拉,不是雷厲風行,造成了一些事情錯失了良機或者不該乾的幹了,甚至脫累了一個家庭,似乎就有女人當家胡鬧的說法。當然在過去也流行“女人頭髮長見識短”的說法。因此有了“女人當家驢耕地”的說法,也就是說女人不能當家,如果當家了就像驢本來是馱東西的,沒有多大的力氣去拉動犁耕地或者說驢根本就拉不動犁,這也就說明了女人不應該承擔這樣的責任,因為也沒有這個能力去承擔當家的能力。畢竟當家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事情,是決定一個家庭是否幸福興旺發達的主要的發號施令者。

對於現在由於男多女少,男女比例失調嚴重,而且女人現在的文化水平不斷的提高,可以說現在是有知識有文化的女性了,而且又提倡男女平等,所以現在好多女人在家裡說了算,成為家裡的頂樑柱,也是家裡的主人。但是現在即便是女人當家,有時在大事方面還是男人說了算,至少女人必須與男人進行商量,一個家庭過得幸不幸福,就需要兩個人互相商量,並不是誰說了算的問題。



“母雞打鳴不吉利。”

在過去認為母雞打鳴是一個不吉利的事情,似乎母雞成了公雞一樣打鳴,這屬於“越俎代庖”幹了不該乾的事。這種現象似乎是一種不吉利的預兆,畢竟沒有聽說過母雞會打鳴的,母雞隻能產蛋,既然出現了打鳴的狀況,就不是一個好的現象的發生了,當然這是一個迷信的說法。其實母雞打鳴是因為母雞體內的雄性激素過多造成了母性的退化,以至於雄性表現出來才出現了母雞打鳴的現象。但是母雞打鳴以後,母雞的產蛋量相對就比較少了,這樣喂這母雞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一般在農村發現了母雞打鳴的現象,就會把這隻雞殺了吃掉了。



總之,對於這句老俗語“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主要表示的是認清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去幹不該乾的事情,畢竟任何事情都是有規有矩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說跨越了自己的工作範圍之外,去別人去幹的話,有可能弄巧成拙,甚至別人也不相信,畢竟超出了自己的能力。


三農一姐


農村老俗話說“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是在說什麼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首先聲明一下。那些喜歡當家的女人不要罵我啊!我回答的是古人說的話,而不是針對女人,更不是針對你!如果你是這樣的人,敬請諒解!

古人說的“女人當家驢耕地”,很明顯把女人當家與驢耕地相提並論。意思是說,女人當家與驢耕地一樣沒勁!也可以說是一種女人越權行為,也可以認為是這個沒有男人。過去的農村本來是用牛和騾子耕地的,根本不用馬和驢來耕地。在用驢耕地的時候,也許是沒有牛和騾子吧!同樣,如果是女人當家,別人懷疑這個人家也許是沒有男人吧!不過,那只是過去的說法,因為過去女人的地位不高,一般是不會讓她出頭露面的,更不用說當家做主了。

在當代現實生活中,男女平等了。女人當家不足為奇。不過那種傳統的重男輕女陋習還是依然存在的。如果遇到了女人當家的情況,有人就會竊竊私語的懷疑家中男人的能力了。如果家中的男人有能力,什麼都幹了。怎麼會讓女人拋頭露面的當家做主呢?農村還有句俗語說“女人當家,壞了人家”,這句話的意思也是在反對女人當家的。

同樣“母雞打鳴不吉利”與上一句“

女人當家驢耕地”是相呼相應的,其實表達的是一個意思。

大家都知道,打鳴報曉本來是公雞的事情,如果現在是母雞打鳴了。你說這不是一種反常現象嗎?母雞都可以代替公雞特有的功能了,你說還用你公雞幹什麼呢?同理,女人都可以代替男人的一切事務了,你說這個家裡還用男人幹什麼呢?

在過去的農村,如果出現母雞打鳴報曉的現象,說明家庭要發生變故了。大家母雞打鳴認為是一種很不吉利的事情。這時候,只能忍痛割愛了,這隻母雞是非殺不可的。

無論是“女人當家驢耕地”還是“母雞打鳴不吉利”都是在暗喻著罵女人搶著當家的話!

以上是我對本題的一點點淺顯的看法,不知道大家有什麼不同意見呢?說說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吧!


草根的情感世界


農村老俗話說“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是在說什麼?

看了這句農村老話,不僅讓我想起小時候批林批孔時候農村用於批林批孔的一些俗語了,記得當時村支部書記在大會上批判農村俗語,這其中中槍的,就有“驢拉駕轅馬拉套,老婆當家胡吊鬧!”和“兔子能拉犁,要老黃牛幹什麼!”這些俗語。

站在現在的立場上,不能說這些批判絕無道理,但農村俗語的形成,必有其歷史原因和社會原因,就題主所說的“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和晏子所說的當時農村批判的兩個俗語,都是產生於封建社會的歷史條件下,當時男耕女織的封建社會,社會分工明確,男女各司其職,共同孕育著人類社會,但是也反映了當時男女地位極不平等的社會現實。

“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這句農村老話,就是用比興的手法,告誡世間的男女,各守其道,各司其職,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對於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社會論理,是有著一定的作用的。

女人當家驢耕地。

我們都知道,農村自古至今,耕地主要用 牲畜是牛,而驢,最多是用來拉偏套的,單純用驢來耕地是極其少見的。究其原因,是驢的個頭較小,力量和耐力不夠,用來耕地難勝其任,多用於山路運輸或者代步。而牛的耐力大,勁頭大,民間稱為蠻牛,並且走路也不快,非常適合於耕地拉犁。這兩種不同的動物特點不同,人們運用的方式也不同。而在過去的舊社會,女人講究三從四德,任務是相夫教子,也就是輔助丈夫、教育孩子,如果逾越了本份,想當家管家,那就和驢想拉犁一樣,難勝其任,必將導致家庭的衰敗。這個俗語從現在來看,有點對女人的不尊重,但從人類的社會分工和各司其職的本意來看,並沒有什麼錯誤,人各守本份,畢竟有利於人類的安定團結和社會的和諧。

母雞打鳴不吉利

公雞打鳴,母雞下蛋,這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公雞和母雞的分工,也和人類的男女分工一樣,似乎都是天經地義。如果母雞不去下蛋,反而來打鳴報曉,這便是亂了天意,古人認為這是不祥之兆。中國傳統文化,最討厭的是女人干政亂政,男女的社會地位不同,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女人就是要講究三叢四德的,女人當家或者女人亂政,必會家將不家,國將不國。我國古代就有“牝雞司晨”的成語,就是指責母雞代替公雞打鳴,用來借喻女人亂位!商時妲己代替紂王執政,被比干指責“牝雞司晨”,意為女人無德,越俎代庖,最後導致滅國。在中國民間,雞是“吉”的諧音,公雞一直是驅邪逼兇的祭品,而母雞隻能是下蛋的,如果母雞學公雞打鳴,則會被認為是妖,是會禍患主人的,所以會被人為不去吉利,必定除之而後快!

雖然母雞打鳴不吉利只是迷信之說,但從科學角度講,母雞學公雞打鳴預示著它們的雌性激素在下降,左側卵巢萎縮,產卵數量會越來越少,其存在的價值也就不大了,只能殺了吃肉了。在我們民間,打鳴的母雞要將頭剁掉,還要把頭從房頂失扔出,方能消除災禍。而作為女人,如果在封建社會當家亂政,受到的懲罰也是比較嚴重的,我們知道的商紂王的妲己、李隆基的楊玉環等等,哪一個都是沒有好下場的。

綜上,這句農村俗語產生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有其文化和歷史原因,主要是告誡人們在家庭和社會中各守本份,和諧共生。駐拉犁和母雞打鳴這事,無論到什麼時候都是不行的,但是女人當這就不好說了。現在社會進步了,女人們的地位提高了,男人們三妻四妾發號司令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現在不管城市還是農村,幾乎都是女人當家了,也沒出現什麼不吉利或者日子過得不好的現象,這句農村俗語,似乎也應該進入社會的垃圾箱中去了。

齊東晏子


農村老俗話說"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是在說什麼?

在農村有很多的老俗話,至今還流傳著,隨時隨地在交淡中時不時就順口說出幾句老俗話,這是民間民眾自古傳播下來地方習俗,例如: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還有"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還有"一場冬雪一場財,一場春雪一場災"等很多。


還有許多反映農村生活方面的老俗話,有的是農業生產和天氣預示的農村俗話,這樣說吧各方面的老俗話都有,農村老俗話大都含有深到的人生道理和哲理,也是千百年來農村流傳下來的民間傳統文化,值得我們學習發揚傳播。那麼農村老俗話說"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說的什麼?我來解釋一下是什麼意思。

女人當家驢耕地



這句老俗話說的是過去農村家裡,婚後當家人都是男人,在很早過去成家後的女人地位低,因為過去農村成了家的女人不當家,外面有人去她家裡辦事,男人不在家,女人在家總會說:"俺家當家的不在家,有事找俺當家管事的,有什麼事找俺當家的說去"等,意思是家裡家外都是家裡男人說了算,"女人當家驢耕地"的意思是:女人不當家但還得低著頭不停地幹活像驢一樣天天忙累辛苦著。這是我們當地農村流傳這句老俗話的意思。



母雞打鳴不吉利

我們這農村也有這句老俗話“母雞打鳴不吉利",從小我在農村就常聽到老人說起過,誰家養了母雞無論白天或晚上,只要母雞學公雞叫,那可是大不吉利,是不祥之兆。要馬上殺掉,決不能再養著母雞。



"母雞打鳴不吉利"的來源據說是從三國演義時期流傳下來的,說是三國演義剛開始,發現了很多古怪現象,其中就有母雞打鳴這一說,當地說是天下大亂的前兆,人們當時想的只有公雞打鳴,母雞是不會學公雞打鳴的,這不是亂了套了,當時眾人猜想壞了,肯定天下要大亂了。從此,民間家戶養的母雞發現打鳴,要及時殺掉,否則,家裡要出大亂子是不祥之兆,會給家裡帶來厄運。



總之,農村老俗話"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雞不吉利",前一句意思是過去農村家裡女人不當家,裡外全是聽男人的,還要忍氣吞聲幹著家務活,還要辛苦勞累幹著田地的活,像驢耕地一樣,一天到晚不停地勞累著幹。後一句是母雞打鳴會給家裡帶來不祥之兆,要及早殺掉。過去婦女不當家地位低,隨著社會發展,現在婦女在家和社會上的地位都提高了,各行各業都有女強人、女領導,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女人能頂半邊天"。

"母雞打鳴不吉利"都是過去老說法,其實隨著現代科學發展,人們對母雞打鳴已有了新的認識,母雞打鳴是體內導致的雌雄性激素分泌不均衡所致引起的,跟本不存在什麼不祥之兆。農村老俗話有很多,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宜。


農戶開心果


在過去,家裡都是男人當家,男主外女主內。女人主要就是負責家裡人的日常生活,照顧老人,在家相夫教子,這就是女人。這句話是說如果讓女人當家,那就是讓別的牲畜去取代驢或牛的位置。

其實這個意思很明顯,要是女人當家就是越了男人的位置,不守本分,幹了不該乾的事情。我們都知道母雞是下蛋的,而打鳴那是公雞的事情。如果碰上母雞打鳴,農村們會認為那是不吉利的現象,如果家裡人聽到是母雞在打鳴,毫不猶豫就會把打鳴的母雞宰了。其實母雞打鳴也是生物學中的“性反轉”現象,但是在過去人們封建思想中,他們覺得這種現象就屬於不正常,這就好比女人幹了男人的事情,在外邊人看來,這種是為人所不齒的。其實這句俗語在現在的社會不適應了,但還是有一些地區存在一些封建迷住的思想。


讀書是福


農村老俗話說“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是在說什麼?

農村的許多俗話,都是經過多少代人總結的生活經驗。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的一些老俗話也會不再正確。對農村老俗話說“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山村梅花覺得對於當今社會就有很大的差別了。


“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工地應該都是牛的事,打嗚應該是公雞的任務,意思是說女人在家裡是不能說了算的,因為她們往往不能把握好家裡大事的方向;大家都知道,驢的脾氣是很暴燥的,因此用驢耕地是耕不好地的;母雞打鳴不吉利,說明母雞不務正業,不守本分。這句話應該是在很久遠的年代,家裡的重大事情,都得與家裡的男人說,人們之間會說“你家當家的。。。。”,連家裡的女人在與別人交談時,牽扯到丈夫,也會說“俺家當家的。。。。”,當然這都是老思想了。


而現實生活中,因為女人心比較細,考慮問題比較周到,因此,當今社會中,女人當家還是非常多的,也在起著重要的作用。 從現在社會來說,“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已經不符合事實了,大家更認可“聽老婆話有好日子過”的俗話,更認識到老婆在家裡的重要位置。

因此,對於過去的一些老俗話,應該有選擇地去領會,“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千萬不能一味的遵循過去的俗語,造成夫妻、家庭生活的不和諧。你覺得山村梅花的理解有道理吧?


山村梅花


“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很顯然這一句話並不是什麼好話,帶有對女性歧視的味道。

可以說這是封建社會時期,人們對婦女地位的一種定位,就是說在封建社會的時候,女性的地位是十分的底下的,她們是不能作為一家之主的。

一般古代的時候,女性就是生孩子、做家務和照顧老人。她們是不能拋頭露面的,相反只有男人才是一家之主,他們是要負責賺錢養家的,正所謂男主外,女主內。

那時候的人認為,若是女人當家了,這個家就要走向衰敗了。或者說,這個家裡的男人已經不在了,總之,只要有男人在的時候,女人是不可能當家的。

那麼,“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用一句話來說,就是越俎代庖。無論是驢耕地,還是母雞打鳴,都是一種越俎代庖的行為。

要知道古代的時候,耕地的並不是驢,而是牛呀。牛才是耕地的,驢是配合牛耕地的,至少驢是不能獨挑大樑的。

就如同男人在的時候,女人當不了家一樣,自古的的時候,女人也是不能獨挑大樑的。

還有母雞打鳴,這同樣也是越俎代庖的一種行為。

我們都知道本來打鳴的是公雞,下蛋的才是母雞。

所以母雞打鳴不吉利,也就是說男人就應該做男人的事情,女人就應該做女人的事情。女人不能反客為主,女人不能當家作主。

不過,這種說法本來就是世俗的一種偏見, 我們都知道武則天就是女人,人家武則天還可以當皇帝,管理一個國家呢。而且人家把大唐治理的也是一片的繁榮與昌盛,所以說女人不但能夠當家,而且還可以把一個國家治理的井井有序。

當然了現如今我們已經是進入到了二十一世紀了,自從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不管是男是女,都是平等的了。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只要有能力的就可以當家。所以,“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已經不適應我們現在的時代了。


漢史趣聞


題主:農村老俗話說“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是在說什麼?

既然是老俗話,說明是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總結的經驗教訓。老俗話可不可取呢?一句話說吧,封建流毒太深,典型的大男子主義。當今社會,強調男女平等,這小家也好,大家也好,還是能者上,最相宜。

1.剖析老俗話。

“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說的是什麼呢?司空見慣的是牛馬耕地公雞打鳴,這下倒好,驢也來耕地,學馬學牛拉犁,母雞天明之前也“咯咯咯”地叫了頭遍叫二遍叫三遍,也在催人們早起。傳統習慣稍微一更改,確實不太適應。驢,會耕地嗎?拉磨倒是差不多,比不得牛馬那樣驃肥體壯,犁地恐怕要出洋相,也許還抵不過三四個壯士共同拉一張犁呢。母雞,打鳴公平嗎?似乎是母雞搶了大公雞的飯碗,叫個“喔喔喔”怎能雄渾有力呢?母雞催人們早起,也許啄米刨沙孵小雞的擔子,要落到公雞的身上,換換位,一定很有趣!

說白了,驢幹不了耕地的活,母雞打鳴也不稱職。女人當家呀,這家政大權蓋過了男人,家庭陰盛陽衰,不體面,對男人不公平,大男子威風何在?真的不吉利,男人太沒面子了。這就是該句老俗話的含義!

2.該句老俗語,在過去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男兒當自強,愛拼才會贏。出發點就是男人要勇挑重擔,耕地的活,男人力氣大,別讓女人受了委屈,而男人偷懶,百事不管。讓女人撐起那個家,男人確實面子上也不光彩。同理,公雞喔喔喔打鳴,如說話一樣字正腔圓,雄起就夠了,如果公雞默不做聲,讓母雞來報曉,引來責備聲是肯定的。

3.這句老俗話的不足。

遺憾的是,封建社會思想流毒兩千多年,天地君親師,排排位,天大於地,地廣而擇君,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師徒如父子,師要徒跪,徒必須跪著……夫可休妻,妻卻休不了夫,鎖住的鏈子太深。

4.據此老俗話,揚長避短,合理運用。

現實生活中,女能人女強人不少,確實能頂半邊天。像格力集團前女董事長董明珠等,三八紅旗手,巧姐巧妹,能撐起一個“家”,還當好這個家呢,豈能是耕耕地打打鳴呢?男主外,女主內,或者男主內,女主外,因家庭而異,都是可以的,只要男女雙方心裡有個共同的家,就知足了。長處發揚,不足之處也可以彌補了。

總之,因人而異,少數女人可當家,多數男人主大家做家主,有權利,也有應盡的義務。畢竟,男人承受重擔的能力高過女人,讓女人有力的肩膀靠一靠!遇上女能人,男人配合女主,也值得提倡,真正做到男女地位上的平等。
(忙碌的男人女人們,都為了一個家!)


ZHANGRUPlNG


“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這句農村俗語明顯帶有歧視女性的味道,為什麼這麼說呢?在過去的農村,耕地的事情不是驢來做的,驢主要是用來負重的。負責耕地的主要是牛,牛不去耕地,卻讓完全不懂的驢去耕地,這意味還不明顯嗎?

是說一個人越俎代庖,做了自己不應該做的事情。同樣道理,打鳴是公雞的專職工作,母雞要是打了鳴,那還要公雞幹什麼呢?這不是亂了套嗎?所以綜合起來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農村女人當了家,就意味著這家人的生活完全亂了套。

在過去的農村,男主外,女主內是千百年來定好的規矩,是不可逾越的底線。在一個農村家庭中,男人負責賺錢養家,女人負責生孩子,照顧孩子和老人,做好家務,這就是分工。

這種分工並沒有法律上的明確依據,但數百年來,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就是這樣。假如有一天,你發現某個農村家庭裡,女人當了家,那隻能說明一件事,這個家裡面沒有了男人,或者男人是個窩囊廢,無法當家。在人們的潛意識當中,女人怎麼能當家呢?

女人當家,不是跟驢耕地一樣麼,那不就全亂了麼。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這句俗語毛病多多,什麼叫女人不能當家呢?那是舊世界的觀念,早就應該被打破了。現代社會的女性,不僅可以當一個小家的主人,更可以管理一個大家。

我們所熟知的德國總理默克爾,被稱為“歐洲媽媽”,不僅領導德國走出了經濟困境,更是讓歐洲團結在了一起。西方國家政權有很多傑出的女性領導人,她們都在各自的國家作出了突出貢獻,怎麼能說女性當家就不行呢?

人類社會最早是母系氏族社會,後來為了抵禦強敵,逐漸過渡到了父系氏族社會,從而開啟了千百年男權社會的歷程。女性只是作為被壓迫的對象,在舊時代被剝奪了一切權力,僅僅作為男性附屬品而存在。

但是這種情況到了近代逐漸被打破,民主社會的出現,男女平等觀念的產生,促使一大批傑出女性在各個領域嶄露頭角,也從此打破了男性的壟斷地位。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女性當家一樣可行,一樣可以把大家和小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所以這句俗語顯然已經不能再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了,可能在一些較為偏遠的地區還存在歧視女性的現象,但是這種封建思想在中國已經沒有市場了。我們可以看到,在當下的中國,女性當家作主已經不是什麼特別稀罕的事情了。

很多家庭的財政大權實際上都是掌握在女性手中,男女平等深入人心,兩個人共同分擔家庭事務,男性也不會過於勞累了。既然是已經過了時的俗語,那我們就把它拋棄吧。男女在同一個平等的舞臺上,誰更有能力,誰就可以去當領導,對於被領導者而言,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有的時候,什麼也不做也是一種生活的享受呢。


小小嬴政


我們經常說俗語放之四海而皆準,有著非常獨特的魅力,但隨著時間長河的流逝,我們就會發現有些俗語因為當時特有的習俗,從而沒有理性的看待事物,有些以偏概全。而今天要說的俗語“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鳴不吉利”則為最好的例子。

其實,古代文化仍存在極少量的糟糠。我們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張冠李戴,狐假虎威了。下面,我來和大家先談談這句俗語所包含的道理。

女人當家驢耕地

眾所皆知,在過去的時候,耕牛是農耕時代最大的“功臣”,有一頭牛,則地裡的活就能幹的過去。而有時候因為實在沒有牛,也借不到牛。那就只好讓驢來代替牛幹活,但驢的體格和力氣都不適合幹牛的活,所以耕地的效率是非常低的。

在古人眼中,女人當家就如同驢耕地。只有男人不行才會讓女人當家。這時對女性同胞的一種極力否決,也是在過去男權時代對男權的一種維護。所以,過去要想女人一旦當家,左領右舍的唾沫也能把人淹上個半死。

母雞早鳴不吉利

自古以來,打鳴都是公雞的事,而母雞一旦打鳴,在人們眼中是一種特別不吉利的現象,人們會立刻將這隻母雞給殺掉,以抹除後顧之憂。其實,這也是受到了封建迷信的思想,在那時候的男權社會,發生這樣的事莫過於在公然挑戰男權,所以,人們異口同聲的說那是一件不吉利的事。

而現在受男女平等思想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事物導致的結果,至於早上起來是公雞打鳴,還是母雞打鳴,人們完全能坦然接受,因為打鳴的效果一樣就行。

綜上所述,過去俗語的忌諱放在當今社會已經不在適用,甚至已經淪為糟糠一樣的存在。所以,在研究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懂得與時俱進,切不可總拿老一套說事,畢竟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人格。我們要做的是尊重歷史,創造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