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大師為什麼喜歡後期製作?

lnfxgangge


這個問題我覺得把“攝影大師”改為“攝影師”更為貼切。下面我就這個問題談論幾點我個人的理解。

首先,後期作為一個工具,它的使用可以給攝影人一個自我發揮展示的餘地。對於攝影人後期的重要性不亞於美顏對於女性的吸引力,已經成一種常態。“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對於攝影人,後期就是這個道理,甚至是一組作品畫龍點睛的作用。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攝影師懂後期也是對喜歡自己作品的影友最基本的尊重。

其次,後期是一項重要的攝影人必備技能。數碼時代的到來可以說帶來了攝影藝術的快速發現,也成為攝影人的狂歡。不像膠片相機時代,攝影人只能被迫苦練技術,因為拍出一張照片的成本太高。

最後,後期是攝影人與時俱進的體現。因為一副優秀的作品是前期拍攝和後期共同作用的結果。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個人見解,歡迎不同意見的影友 交流。

下面我分享一組我自己的作品供大家欣賞。





追逐光影旅行


後期製作是攝影的必要的創作階段。因為相機的寬容度和色彩範圍很大,而直接出片的jpg會把一個圖片的很多信息丟掉。所以後期對一張圖片是非常重要的。

在膠片年代,拍攝一張照片不是整個圖片製作程序的結束,而是圖片製作程序的開始。拍攝完照片後,先要進行底片的沖洗。一般全色底片沖洗可以在一個非常暗的綠色安全燈下,觀察沖洗的過程(當然也可以盲沖洗)。如果看到密度不夠,可以加長顯影時間和提高顯影溫度,來提高底片的密度。這種過程和我們現在的後期調整亮度對比度是一樣的。衝出來的底片,一般要進行修版,用鉛筆對底片密度不夠的地方增加密度,對有些用光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柔化等。然後再將底片進行放大,才能變成照片,放大的過程中要對照片的部分進行增加曝光和遮擋曝光,加上後期的顯影中的局部加溫等措施,最後才能成為一張照片。所以這只是黑白照片的一種基本製作流程。其實這種流程用現在電子化的處理也就是ps過程也較後期過程。

所以攝影大師不是喜歡做後期。而是後期是攝影創作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對現場拍攝的圖片,進行拾遺補缺的修正。完成一個相對完美的作品。

謝謝關注我的今日頭條


任吉的雲吹


對於這個用不用後期觀點,如果按百分比來下定論的話,我的回答是不應該用。

1.攝影師的定位:你是一個攝影師,不是後期P圖師

2.心態的鍛鍊:誰都喜歡有好的照片效果,當你覺的後期能達到時,你當然會沉迷上後期,這樣使你心裡有了依賴症。這張圖我沒拍好,但是有後期,所以你並不能把所有的精力與探索的心放在前期,放在我為什麼沒有把這張圖片拍好,是光影?色彩?細節?

3.很多專業的攝影師有多少個修改過自己的圖片。雖然國內的風氣有些不好。

4.當然除了一些表現個別的特殊的照片效果,否則遠離後期,儘量的提升自己的硬實力。

5.純屬本人的見解,不喜勿噴








37世界


攝影是一項藝術,而不是一門技術,有句話已經是老生常談了,那就是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既然是藝術,那麼就要從現實中去提煉、去昇華。攝影師創作時也就需要通過一定的手法(例如誇張、對比)去強化情感,表達思想,這和繪畫、寫作並無二致。因此,梵高的《星空》,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都不真實,但並不妨礙它們成為名作,那麼為何不能允許攝影藝術有一點創作上的自由呢?攝影分為很多種,新聞攝影不造假是職業道德,但商業攝影和藝術攝影不讓用點藝術手法,就太過鼠目寸光了。強大的後期處理,能讓你的攝影作品錦上添花!


濤哥筆記


讓作品符合拍攝者的表達


平意鏡人


★數碼攝影不同意於膠片攝影,膠片寬容度拍攝時候無法調整。

★而數碼相機拍攝照片,僅僅是完成任務的百分之五十,後期佔百分之五十,照片的銳度,色度,調整後才是完美的作品,但並不是說不做後期,數碼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就不好,追求藝術美和享受,後期能滿足。


林夕2115528


手機拍的原片與後期。




風的傳說23


每個人出門都要洗一下臉,一個道理。


刺蝟3791


不是喜歡,是必須。

就好比您從地裡拔出個蘿蔔,能直接放嘴裡吃嗎?怎麼著也得洗罷洗罷切了吧,哪怕涼拌,您也得放點佐料吧?更別說煎炒烹炸了,是不是這個理兒?


山林老虎嘯


有句話叫“想著靠後期的攝影師拍不出好片子”。攝影肯定是需要後期的,但不可以依賴後期,因為顯示一些條件的限制我們可能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這時候就需要用後期來解決,例如有些瞬間抓拍可能時間很短來不及測光和構圖,那就需要一定的後期使得片子更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