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苗運輸放養,青黴素用量如何控制?

1825777694


魚苗運輸放養,青黴素用量如何控制?

在養魚過程中少不了魚苗的運輸,從苗場到自家魚塘這一過程如果操作稍不注意都可能會引起大問題,我們最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苗在魚苗場的時候很好很健康,到自家魚塘之後前幾天也很好很活躍,但過不了幾天就出現死苗的情況,而且大都數是魚的體表長白毛狀的東西。這種問題經常會有一些朋友諮詢踏火該如何處理好,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其實這就是在運輸過程中所造成的。


因為魚在拉網、運輸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擦傷之類的,這些如果不及時處理好的話很易出現細菌和真菌感染,在低溫季節就會出現長白毛或是直接發炎爛掉。對於這種情況我們用的最多的辦法就是在運輸過程中加一些抗菌藥物,其中青黴素就是其中的一種,那麼對於魚苗運輸放養來說,青黴素用量如何來控制呢?


關於這個問題看您用什麼類型的藥了,正常情況下水產上用的青黴素分為注射用和外用兩種,如果是注射用的話一般按每1公斤水加1萬單位的量來放,如是打包運輸的話,最好是先用水溶解好之後再按量來加,這樣更安全。

別外還有一種外用的青黴素,這種的用法也是先用水溶解之後再按量加到運輸用的水體中或 包裝水裡,正常的用量為每方水加5克的量,如果時間短的話(2小時以內)可適當將濃度提高,因為時間短,濃度高一點更有效。


不過魚苗運輸除了用青黴素外也還可以用鏈黴素、恩若沙星之類的藥物。


以上僅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供參考用,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踏火逍遙說魚


在運魚的水中可加一些藥物提高運輸成活率

1、青黴素:每立方米水體400—800萬國際單位,以防魚病發生和運輸中水質變壞。

2、硫酸銅:每立方米水體0.5-0.8克,有收斂鱗甲之效,但食用魚不宜。

3、食鹽:在水體中每立方加入1-3斤食鹽,可以減少魚體表粘液過多產生,防止脫粘,避免粘液在

運輸過程中敗壞水質。使水的鹽濃度達1·5‰,也可調節魚體內外滲透壓和防治苗種外出血及感染。

4、其它:抗應激藥物。



漁人劉文俊


魚苗運輸放養,如果你路途遠的話,不做好魚苗的防疫工作,不做好魚水充氧遮陽工作的話,會導致魚苗在運輸途中大量死亡的,損失慘重啊!

魚苗運輸放養,青黴素用量如何控制?

青黴素作為一種廣譜殺菌消炎藥,通常用於人與禽畜類抗菌消炎,增強抗病毒感染力。

青黴素是一種有機酸的淡黃色粉末,易分解,見光易失效,必須要避光保存。

青黴素用於養殖魚類方面很少見過,因為魚塘消毒殺菌,改變水質,一般情況下大家都使用生石灰,強氯精兌水潑灑的。

不過在魚苗運輸過程中大家都喜歡用它了,如果你是大魚長途運輸的話,用10一20萬單位的青黴素作為肉體注射。

如果你運輸的是小魚苗,分水魚,寸水魚的話,你可以採用50升水中,放一支50萬單位的青黴素兌水,可以提高30%的成活率,並且同時要加強魚水廂內氧氣供應。


魚苗放養時,按照50升水加10克鹽巴給魚苗殺菌消毒十分鐘以後,才能夠放養到新魚塘去。

所以,七星老農個人認為,魚苗運輸放養可以按照50升水,兌一支50萬單位的青黴素殺菌消毒,同時要保證好運輸廂內空氣流通,與水中的氧氣供應,魚苗放養時按照50升水加10克鹽巴殺菌消毒。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都發表評論!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在這珍貴時間,很高興給大家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看法,在這裡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關於這個問題。

在下面優質內容我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和快樂,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以下為解答👇👇👇👇

魚苗在長途運輸時,因為運輸容器內魚苗的放置密度大,魚體之間相互擦傷的幾率大,長時間運輸過程中,難免會對魚體造成損傷。魚苗下塘後死亡率很高。

其中魚苗最容易相互擦傷的時間是運輸工具變速運動的時候,運輸容器內的水流紊亂,並且魚苗沒有反應時間,所以導致魚苗相互碰撞擦傷

青黴素常用於產後親魚預防感染,也常用於魚 類在經歷長途運輸時,與鏈黴素聯用防止水質惡化, 提高運輸成活率,使用劑量為8〜20國際單位/ 毫升。

總結: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