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什麼從來不和趙雲配合?

巨蟹座大王


關羽這個人物,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最傲慢的一個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點高冷。關羽自桃園三結義之後,就一直追隨劉備 ,南征北戰,為劉備集團立下了赫赫戰功。

關羽的為人

關羽此人,重情義,疏名利,忠義無雙。可以說是,古代英雄人物中的典範。但是人哪有完美的,所以即使是我心目中武聖關老爺,也是有缺點的。那就是他高冷的性格。在這方面他與趙雲截然不同,在劉備集團的武將當中,趙雲也屬於第一梯隊,他的武藝就算拿到整個三國中,也能算得上數一數二的一流高手。趙雲戰功卓著,但是他為人卻謙和謹慎。在做事方面懂得進退之道。所以諸葛亮,在一些特殊任務上,更習慣用趙雲。


為什麼用趙雲

建安十四年,周瑜設計,以結親之名 ,誘劉備入吳。諸葛亮明明知道是東吳集團陰謀,卻已然有了應對之策。所以諸葛亮在劉備到東吳迎娶孫尚香時,才會派趙雲為劉備保駕護航。諸葛亮在這個特殊任務上,啟用了趙雲,而沒用關羽和張飛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


其一,諸葛亮之所以位居劉備集團第一謀臣,除了他運籌帷幄足智多謀之外。還在於他懂得知人善用。諸葛亮知道,此次劉備過江,可說是身入龍潭虎穴,稍有不慎,必定有去無回。所以他在這個特殊任務上的第一人選就是趙雲。諸葛亮深知子龍的為人。趙雲謙虛謹慎,做事一絲不苟,孔明成竹在胸,早已定下錦囊妙計,他知子龍必定依計而行。護劉備周全。

其二,趙雲武功蓋世武藝超群,素有常勝將軍之名。長坂坡一戰,他曾經隻身一人,深入敵營奮勇衝殺,救出少主阿斗。有這樣一位戰神級別的人物為劉備保駕,必定能夠震懾江東群雄。



我們再看看關羽的表現

說關羽為人高冷傲慢,是有原因的。劉玄德為請孔明出山,曾三顧茅廬,第三次去拜訪,在得知孔明正在草堂酣睡之時,劉備的選擇再外面耐心等候,關張二人則表現的不耐煩。張飛欲上前喚醒孔明,被劉備及時阻止了,在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劉備的確有當領導的風範。


初次會面

在見到孔明其人後,關羽的表現是,滿臉的不懈。在他看來,大哥幾經周折想要拜訪的這位奇人,不過是一個年紀輕輕,不問世事的一介書生。然而他並不知道,正是這個看上去少不更事的讀書人,未出茅廬以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同時對關羽的為人、性情,諸葛亮在見面之初,也已經瞭然於胸。

關羽對諸葛亮的態度

諸葛亮出山後,在幾場戰役之後,關羽對孔明的印象,有所改觀,但是依然秉持傲慢的態度。在赤壁之戰時,曹軍大敗,諸葛亮料到曹操必經華容道 ,所以他派關羽保守華容道,其意圖為了放過曹操,以實現三足鼎立的格局,因為此時如果把曹操趕盡殺絕,那麼東吳集團勢必會吞掉羽翼未豐的劉備集團。所以關鍵時刻一定要先放曹操一馬 ,而後再圖大計。

孔明的聰明之處

既然想放就放吧不派人堵劫便是了,可孔明為什麼偏偏選關羽去把守華容道呢,這就是孔明的聰明之處,他知關羽曾蒙曹操知遇之恩,必不肯加害孟德。所以令其把守華容道,“不得放走曹操”。本意是想借此機會,來將關羽一軍。而使關羽傲慢的態度有所收斂。



關羽不聽告誡

關羽在駐守荊州之時,諸葛亮曾經告誡過他,要準確的把握好鬥爭方向。如果能做到“東和孫權,北拒曹操”則荊州可保太平。然而傲慢的關羽,並沒有採取諸葛亮的策略。反而對東吳的態度十分的不友好。東吳曾派使者諸葛瑾來荊州與關羽聯姻,卻被一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罵了個狗血噴頭。有此一舉,也恰恰成為他以後丟失荊州所埋下的禍根。




關羽不與趙雲配合,是因為他對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所以不需要與趙雲配合。

關羽在中國人心目中的,是大英雄的形象,他一生最注重的就是忠義兩個字。然而他孤傲的性格,也成為了他人生中的敗筆。


漫談世紀風雲



關羽和趙雲位列蜀漢五虎上將,為蜀漢立下了不朽的功勳。關羽和趙雲都是三國中少有的“萬人敵”,千軍萬馬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然而,細心的三國愛好者發現他倆很少合作,這其中隱情呢?下面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簡要分析如下。

其一,關羽和趙雲沒有合作的基礎。關羽是獨當一面的封疆大吏,而趙雲是保鏢隊長,兩人交集很少。關羽作為劉備的二弟,無論是能力,還是忠誠度,都不是趙雲能比的。關羽和劉備的關係,就像周瑜和孫策、夏侯惇和曹操的關係一樣,都是自己主公最信任的得力助手。而趙雲一般護衛劉備家眷安全,有時候運輸糧草,他一般乾的都是幕後工作。他是一個無名英雄。


如果蜀漢集團是一個股份有限公司,那麼劉備就是大股東兼總裁,而關羽和張飛為兩個合夥人。至於趙雲,他是半路參股的,而且股份少的可憐,沒有話語權。在蜀漢這個集團內,二股東關羽做啥、幹啥,沒必要考慮散戶趙雲的感受,也沒必要迎合趙雲。試想,你們單位二把手決定啥事,想怎麼幹,他會和你說嗎?他會徵求你的意見嗎?


其二,關羽不屑於和趙雲合作。關羽性格孤傲,“高處不勝寒”,和各位同事關係不是特別融洽。關羽早年觸犯刑法被通緝,不得不逃亡。他在逃亡過程中,不敢隨便和別人多接觸,怕被別人認出。久而久之,關羽便形成了孤傲的性格。

在現實生活中,想必朋友們也遇過這類人,他們因各種原因,獨來獨往,與眾人格格不入,很難融入集體。在一群人侃侃而談的時候,他們插不上嘴,有口難言,最後默默離去。他們很難融進這些小集體,一個人孤單單地回到家裡,成為“宅男”。他們被稱為“不普通”的人,其實這類人從內心是想融入集體的,只不過不得門路。


我們敬愛的關公就是這類人,他其實很想融入蜀漢這個大家庭,他也努力了。然而,由於他的性格使然,他只是和自己的結拜兄弟劉備、張飛親密無間,和其他人關係並不是太融洽。如他聽說馬超歸順,第一反應為前去益州教訓馬超;他恥於同老兵黃忠並列五虎上將;他鞭打糜芳、傅士仁導致其投降東吳丟失荊州等等。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乃喚武士各杖四十,摘去先鋒印綬,罰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且曰:“若吾得勝回來之日,稍有差池,二罪俱罰!”


總之,關羽和各位同事的關係不是太融洽,有的還是猶如仇人一般。雖然趙雲謙遜有禮,識大體,估計和關羽的關係也一般般。關羽的高傲性格決定他獨來獨往的行事作風,如果給他安排搭檔,萬一意見不合,可能發生不愉快,影響工作。如蜀漢大將魏延,在諸葛亮死後與楊儀的矛盾全面爆發,因性格孤傲,與同事關係不是很好被孤立,最後敗亡,被滅三族。


其三,關羽和趙雲沒有合作的機會。趙雲隨諸葛亮支援益州後,他們兩人再沒有再見面,沒有合作的機會。關羽是一軍主帥,坐鎮荊州,其他人都是他的手下,不存在配合之說。劉備率領文武大員離開荊州,入蜀與劉璋爭奪益州。後來劉備作戰失利,龐統戰死,他將諸葛亮、張飛及趙雲調入益州。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先撥精兵一萬,教張飛部領,取大路殺奔巴州,雒城之西,先到者為頭功。又撥一枝兵,教趙雲為先鋒,溯江而上,會於雒城。孔明隨後引簡雍、蔣琬等起行。


這時,劉備集團主力進軍益州,荊州就是關羽的天下。關羽在荊州,相當於一方諸侯,其他人都是他的部下。此後,關羽一直在荊州,並未入川,而趙雲跟隨諸葛亮進入益州,後來也沒再回到荊州。因此,趙雲跟隨諸葛亮入蜀後,他和關羽就沒再見過面了。所以,關羽沒有機會和趙雲合作。

在趙雲支援益州前,他一般負責護衛劉備家眷,充當諸葛亮保鏢等瑣事。他的這些事都沒必要讓關羽來配合。因此,關羽和趙雲沒有機會合作。


總結:關羽和趙雲為人處事不同、性格也不合,如果兩人在一起合作,不一定能將任務完滿完成。因此,劉備和軍師諸葛亮在人事安排上,並沒有將關羽和趙雲安排在一起。

你是如何看待關羽與趙雲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關羽此人除了張飛能配合的了他,我覺得沒人能和他共事。

關羽的武功確實很高,天下少有敵手。這個大部分人都是認可的。畢竟位居蜀漢五虎上將之首,還是很厲害的。所以,他很傲。尤其是呂布死後,他覺得他已經天下第一了,為何?能打的過他的人死了。在他看來,天下英雄除了他的主公劉備之外,剩下的差不多都是鼠輩了。馬超剛歸降劉備,關羽就寫信過去,要和馬超分個高下。這是典型的赳赳武夫。而劉備剛分封完五虎上將,關羽就表現出了不想和老卒同列。

關羽奉命駐防荊州的時候,諸葛亮一再叮囑,若想保荊州無憂,一定聯吳抗曹。關羽面服心不服的答應了。然後孫權派人來提親,關羽直接來了句,虎女焉能事犬子?已經狂妄到了極點。江東的人,除了周瑜和魯肅能入一下他的眼,其餘的皆是鼠輩,這就是關羽對江東的評價。正當劉備和曹操決戰之時,關羽竟然在沒有得到劉備命令的情況下,幾乎帶領荊州所有精銳前去參戰。當時有人建議他不要這樣做,以免東吳偷襲荊州。關羽還是那句話,江東盡皆鼠輩,不足為慮。結果,人頭被呂蒙砍下來了。其目中無人,狂妄自大的性格註定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劉關張當年桃園結義,到隨後做大,關羽始終沒有把劉備和張飛之外的任何一個人看成是自己人。包括趙雲和諸葛亮。當然了,你可以這樣理解,但是不能隨便顯露出來吧。蜀漢集團裡舉足輕重的人物,關羽也經常是傲慢對待,尤其是對諸葛亮的態度非常傲慢。這樣一個性格有大缺陷的人,註定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




野史集001


關羽和趙雲或者其他人配和少一是因為很少需要五虎將配合出戰的情況極少,二是因為關羽作為蜀漢集團裡第一勇將,長期獨擋一面,其他人配合的機會比較少。

五虎將是大家所熟知的《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在書中五虎將可以說是僅次於呂布的頂尖高手。在《三國演義》裡,不要說關羽和趙雲很少配合,五虎將之間其他幾位也極少配合,因為自打呂布死後,需要五虎將配合出戰的人已經不存在。

自從呂布死後,不要說一對一,即使一對多,五虎將取勝的戰鬥也不少,像下邳關羽擊退許褚、徐晃,長坂坡趙雲七進七出,長板橋張飛單騎退曹軍,烏林趙雲殺敗張郃、徐晃,葫蘆口張飛擊敗許褚、徐晃、張遼,馬超潼關破曹軍,漢水之戰黃忠大戰徐晃、張郃,趙雲單騎救黃忠。

所以很多時候五虎將都是獨當一面,像諸葛亮率援軍入川增援劉備的時候,張飛和趙雲就各走一路,攻破雒城以後他們兩人也是分兩路平定益州各郡。

當然,五虎將配合出戰的次數雖然少,但是不等於沒有。

早期劉備實力弱小時,由於手下缺乏武將,關羽、張飛、趙雲就經常一起作戰。像曹操和袁紹在倉亭大戰時,劉備乘虛攻打許昌,就是帶了關張趙三人,還有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赤壁之戰也是關張趙三人配合作戰。平定荊南四郡的時候,則是張飛和趙雲一起配合打的零陵。雒城之戰時張飛、趙雲、黃忠曾經一起出戰,漢水之戰則是黃忠和趙雲配合。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早期關羽曾經和張飛、趙雲配合過,但是後期隨著劉備奪取荊州後,自己的地盤逐步擴大,需要一個人留守後方。而關羽是蜀軍中的第一大將,因此這個任務往往落在關羽頭上。像劉備帶張飛、趙雲去打零陵時,關羽就奉命留守荊州,沒能和他們配合。而在益州之戰時,關羽再次留守荊州,又一次錯過了和其他人配合的機會。

所以本來五虎將的配合機會就不多,關羽又長期留守荊州,獨當一面,自然沒法和趙雲配合作戰了。


不沉的經遠


關羽之所以沒和趙雲配合作戰,並不是因為趙雲是保安隊長,沒機會領兵作戰。趙雲可不是個保安隊長,劉備在赤壁之戰佔領四郡後封的將軍只有區區幾人,關羽、張飛、諸葛亮還有趙雲。當然前兩位封侯了,但是趙雲和關羽張飛一樣都是一郡的太守,所以說趙雲並不是什麼保安隊長。


我們先來談談趙雲在蜀漢的地位

趙雲雖然憑藉著長坂坡七進七出、單騎救主,因此得封門牙將軍,但是劉備並沒有因此多麼重用他。

當年劉備在入蜀前過得有多落魄就無需多言,他身邊的將領也不過關羽、張飛二人,在這個時候,趙雲能主動來投,把劉大耳朵開心壞了,與趙雲“同床共眠”,好到晚上睡一張床。特別是在趙雲長坂坡發威後,更得劉備重視。在劉備去打益州的時候,這個時候劉備把關羽、張飛、諸葛亮都留在荊州,讓趙雲負責他整個家底,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留營司馬是什麼職務?相當於首都衛戍司令部司令兼公安局長,對外負責大本營的防禦,對內負責治安和管理。從這個職務可以看出劉備對他的信任。這也是被人認為趙雲是保安隊長的緣由。

趙雲不負所托,做的也很不錯,截江救阿斗就是期間發生的事情。當時孫權的妹妹嫁給了劉備,可是這孫夫人卻帶著劉禪準備回東吳,孫權也派了船隻接應他。幸虧趙雲和張飛帶兵截留了孫夫人和劉禪。

可是劉備稱王稱帝后,身邊的人才濟濟,他便覺得趙雲只是將才,不是帥才,難堪大任,便不再把趙雲放在眼裡。趙雲明明忠心救主,卻被劉備冷落。在劉備稱王時,只封了四員上將,我們所熟知的五虎上將中的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都受封了,獨獨少了趙雲。此時趙雲仍是一個雜號將軍。

趙雲和劉備的關係,根本比不上關羽,所以他的地位也根本無法和關羽相提並論。劉備對趙雲的不信任,還是因為趙雲和諸葛亮的關係太好。當時的劉備和諸葛亮叫“相敬如賓”,而與法正那叫“言聽計從”,所以真實的趙雲是鬱郁不得志的。


  • 趙雲的地位和關羽相差甚多,自然也就談不上配合一說了,就算真的一起出徵,那也是被指揮。


  • 關羽的性格我們也都知道,“孤傲”說的就是他對同僚的不屑。他只是和自己的結拜兄弟劉備、張飛親密無間,和其他人關係並不是太融洽。如他聽說馬超歸順,第一反應為前去益州教訓馬超;他恥於同老兵黃忠並列五虎上將;他鞭打糜芳、傅士仁導致其投降東吳丟失荊州等等。而趙雲非常謙遜有禮,比如他在漢中為諸葛亮斷後,以一支弱旅抵擋住了曹真大軍,諸葛亮要賞賜他,他卻說“軍事無利,何為有賜?”所以趙雲和關羽起衝突不太可能,但是關係也就一般般。

  • 第三最主要的是兩個人沒有一起作戰的機會,關羽坐鎮荊州長達十多年之久,而趙雲則因為劉備進取益州失利,就被調到了益州,此後兩人就沒有機會見面了。


趙雲也許還希望能和關羽一起在荊州坐鎮,可惜劉備沒有給他這個機會。趙雲生前得不到重用,死後又不能彰顯功績。明明身經大小戰役上百場,卻還有人把他看做文官,當成保安隊長。


邯鄲醉


主要還是蜀漢人才凋零,像關羽,張飛,趙雲這樣的戰將不可能集中在一塊守城,因為他們還有各自的任務,非常的艱鉅。

隨著,西蜀的疆域越來越大,愈加顯得蜀漢人才缺乏。

劉備入川,是以龐統為軍師和以黃忠、魏延為主要的戰將。不曾想,龐統命喪落鳳坡,劉備孤掌難鳴,只好調諸葛亮入川,因為龐統的死,諸葛亮開始對攻打西川感到困難。所以,又從守荊州的部分將領中分出來張飛、趙雲一同入川。之後,劉備定川后,一直在擴張地盤,所以張飛、趙雲也包括黃忠、魏延在內的高級將領一直在隨軍征戰,攻張任、降馬超,顯然對諸葛亮的感覺人手也是不夠用了,所以獨留關羽堅守荊州,那個時候劉備打的很順手,定軍山之後,短時期裡顯得強於了曹操,這使盟友東吳也起了忌憚之心,而關羽又急功近利,自作主張率軍北上,這才有了“夜走麥城”的悲劇。關羽城丟人亡,所以不光是趙雲,就連新降的馬超關羽也沒有見過一面,那還有配合的機會。所以其主要原因還是西蜀的將領太少了,很難把趙雲、關羽這樣的大將放在一起起守城,假設一下:叫趙雲和關羽一起守荊州,張飛剛入川就碰上了勁敵,被川將張任和吳懿包圍難以脫身,還有後來趙雲和黃忠在一起趙雲又救過一回黃忠。可見趙雲在劉備攻西川時的作用有多大。所以趙雲是無法和關羽在一起守城,到後來也沒有機會一起了。


指書達理


所謂配合,通常指各領一軍,各為主將,配合作戰。我們來理一理時間線,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1、劉備入主荊州之前。赤壁之戰前,劉備的生活可謂是顛沛流離,一直處在被人追著砍的地步,趙雲初投劉備之時,劉備已有關羽,張飛,兵卻沒有多少,而趙雲被任命為騎兵統領,彼時劉備根本沒有騎兵,幾百騎兵還是趙雲自己帶的。之後跌跌撞撞有了一些兵馬,都是先分配給關羽、張飛了,趙雲幾乎無兵可帶,更多的時候是以劉備的護衛身份存在,因此這段時間關羽和趙雲雖然有合作的機會,但沒有合作的條件。


2、劉備取荊州之後至諸葛亮入川之前。也就是建安十六年至十九年年中,這三年多時間關羽和趙雲都在荊州,是他倆最有可能合作的時間,但這段時間荊州沒有發生戰爭,也就沒有合作的機會。

不過即使這段時間發生戰爭,除非戰爭打到荊州陷落,否則關羽與趙雲也不存在合作的機會,為什麼呢?這從他倆的職位就能看出來,劉備入蜀時,命諸葛亮、關羽鎮守荊州,趙雲任留營司馬。鎮守荊州很好理解,留營司馬是個什麼官呢?留營司馬主要負責大本營的安全和治安,關羽和趙雲就相當於軍區司令和首都衛戍區司令的關係,不到荊州危急存亡之際趙雲是不用參戰的。只有這段時間關羽和趙雲最有可能合作,但是沒有戰事讓他們合作。



3、諸葛亮入川之後。趙雲隨諸葛亮入川后一直在巴蜀及漢中等地征戰,而關羽一直鎮守荊州直到兵敗被殺,關羽與趙雲都沒有地理上的交集,也就不存在合作的機會了。


總結來說,關羽和趙雲是有機會合作的時候沒條件,有條件合作的時候沒機會。


讀古今社會


答:這是公然讓關羽難堪的一道題!趙雲經歷的場景關羽不是沒有經歷過,幾乎一模一樣!結果卻大相徑庭。

《三國志·關羽傳》: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被擒了……

《三國志·趙雲傳》:初,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雲至。沒被擒……

長坂坡慘敗是唯一的一次關羽和趙雲應該並肩作戰的機會!然而,他倆都不在劉備身邊,關羽去劉琦那裡請救兵了,也沒救成,是劉備自己跑去的;趙雲朝曹操的大軍陣中殺進去了,救回了劉禪和甘夫人。一個貪生怕死,一個勇往直前。

《三國志·文聘傳》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有功,進封延壽亭侯,加討逆將軍。又攻羽輜重於漢津,燒其船於荊城。《三國志·樂進傳》荊州未服,遣屯陽翟。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郡山谷蠻夷詣進降。

關羽損兵折將、丟城失地的時候趙雲在幹嘛?《華陽國志·劉二牧志》:趙雲自江州分定江陽、犍為。飛攻巴西。亮定德陽。趙雲一個人乾的活兒=張飛➕諸葛。

《三國志》: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關羽威震華夏!有大水🌊🌊🌊……一份功勞吧?

《三國志》值曹公揚兵大出, 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雖然是有黃忠、張著,對於趙雲來說無疑是累贅……完全是靠他自己硬拼出來的漢中。

勝仗怎麼說都好聽,失敗了!219年12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又被擒了……這次是最後一次被擒了。

亮曰:“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雲有軍資餘絹,亮使分賜將士,雲曰:“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亮大善之。

怎麼配合!關羽投降趙雲也跟著投降?關羽被擒趙雲也能被擒?關羽丟城陷地趙雲也丟城陷地?關羽逢戰必敗趙雲也逢戰就敗?說實話,我不願意總拿趙雲去埋汰關羽!問答再邀我回答這種問題,我只有拒絕回答了。


中行偃1


首先要說明的是正史中關羽和趙雲在劉備集團的重量級就不一樣,關羽是劉備心腹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趙雲是劉備貼身警衛隊長。所以說你讓一個單位的副總和保衛部的部長去合作,這種可能性很小。

接下來我們按演義分析,演義中的關羽可以說是被作者捧著寫的:溫酒斬華雄(孫堅殺的);斬顏良誅文丑;屯土山約三事(實際是被擒歸降);過五關斬六將(應該是沒有這件事情),所有好的一面誇大來寫,不好的一面遮掩著來寫,別人的事蹟寫到他的身上。但是作者還是對關羽的缺點有所描寫的,比如要離開荊州進川和馬超比武,諸葛拍了一番馬屁才穩住了他;五虎上將不和黃忠老卒為伍,費詩好言安撫才平息此事;孫權提親虎女不嫁犬子,這件事沒人替他擦屁股了才導致了後來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父子歸天。關羽在劉備集團就是一個被寵愛的孩子,在家裡不吃虧,出了門去吃虧就是不可挽回的。你想一個前將軍關羽,讓他去和一個雜牌將軍趙雲做事,他能願意嗎?

再說趙雲,演義中的趙雲是個完人,不爭不搶心態平和,這種老好人他怎麼會去招惹那麼不好惹的主呢?

當然,為了避免這些衝突,諸葛在分兵派將的時候也要格外小心所以就產生了這個現象關羽和趙雲很少合作。


如煙入幻


關羽和趙雲都是劉備麾下大將,同列五虎上將之中。

至於說關羽為什麼從來不和趙雲配合,我認為這種說法並不準確。關羽和趙雲都是傑出的軍事將領,都是獨當一面的大將。為了更直觀的分析題目,我們來看一下關羽和趙雲的主要戰績:

關羽: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赤壁之戰鎮守華容道;水淹七軍;敗走麥城。

趙雲:徐州救援戰,被劉備借去救援陶謙;大破八門金鎖陣;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長坂坡單騎救主;赤壁之戰後埋伏曹操和攻取南郡;西川攻掠戰;漢中之戰;白帝城救援;平定南蠻;漢水之戰。


縱觀關羽和趙雲生平參加過的戰役和戰績,二人的交集以劉備入川為分界線。

劉備入川前,關羽和趙雲都追隨在劉備身邊共同參加過的戰役有:徐州救援戰、博望坡之戰、新野之戰、赤壁之戰。這些戰役中,關羽和趙雲各有分工,加之當時的劉備兵少將寡,二人並不具備共領一軍,並肩作戰的條件。他們的配合更多的是戰略戰術中的配合。

劉備入川后,趙雲跟隨劉備身邊作戰,關羽留守荊州。此後,關羽和趙雲徹底分工明確了。關羽鎮守荊州,屬於封疆大吏;趙雲隨身護衛劉備,主要保護劉備的人身安全,職責更傾向於劉備的親兵統領。兩人分工不同,職責不同,直至關羽戰死,二人再無配合作戰的可能。所以,不是關羽不和趙雲配合,而是,前期有機會的時候沒條件,後期有條件的時候沒機會。

個人觀點,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