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在長阪坡七進七出,關羽被20多萬大軍圍在麥城,為啥殺不出去?

燦爛千陽369


在歷史上有過那麼一段,被傳頌了上千年,雖然只有短短的九十年左右的時光,但是它所散發出來的璀璨光輝,是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比擬的。它讓眾多傑出的人物,在一個歷史暗淡的時代,重新展露頭角。

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人物,躍然紙上,對後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其中很多時候,就拿著劉備創業打比方,一個“練地攤”的,最終經過多年創業打拼,當上集團老總。這麼一個傳奇的人物。但是劉備手底下有這麼兩個人,一個是自己的保鏢頭頭,一個是自己的拜把子兄弟。

那麼,趙雲在長坂坡七進七出,關羽被20萬大軍圍在麥城,為啥殺不出去?筆者分析如下。

一,不一樣的年齡,不一樣的巔峰狀態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黃忠那樣老當益壯,更何況關羽面對的,是整裝待發的二十萬大軍圍攻。當年趙雲在長坂坡的時候,在劉備的手底下,作為劉備保鏢的負責人,他的任務是維護劉備和家人的安全。當時是劉表的兒子劉琮率領荊州投降了曹操,然而劉備並不知情,等知道的時候,曹操已經帶兵打過來了。劉備知道後,立馬帶領軍民撤退。

因為很多荊州的民眾不想投降曹操,於是順便跟隨著劉備撤退,因為撤退得比較緊急,劉備的一家老小都沒來得及跑出來。劉備的兩個女兒已經被曹操捉拿了,其他人還在曹操的包圍圈中,於是趙雲便單槍匹馬,殺回對方的包圍圈中,去尋找劉備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劉禪。

這個時候的趙雲,英雄無敵,反覆衝殺在曹軍陣營中,再加上曹操一看劉備有這麼一位人才,便下令要活捉,他的手下也都沒有下死手。

趙雲七進七出之後,果然尋找到了劉禪,得以安全地回到劉備身邊,這完全是曹操愛才的惻隱之心氾濫。

反觀關羽,在荊州被呂蒙偷襲了之後,東吳那邊的軍隊,已經把關羽這方的士兵,殺得七七八八了。而且軍隊當中講的是士氣,再加上隨著關羽年齡的增加,在戰場廝殺沒少受傷。傳說,關羽胳膊上剛被華佗刮完毒,自己的大侄子劉封和孟達的援兵遲遲不到,還有敵軍在繼續偷襲。

關羽自己的幾千人根本不是東吳的對手,更何況東吳下定決心要解決掉關羽,給他們的主公孫權出氣,原因為何?一個是荊州被劉備賴著不還,另一個,關羽剛剛罵了孫權和呂蒙,大家都是武將,而且都是自命不凡的主,肯定是要下死手的,當時的孫權一面向曹操那邊稱臣,一面決定武力消滅關羽,奪回荊州。

關羽想跑根本沒機會,讓一個把義氣看得比天高,而且把劉備的荊州丟了,這回去也不好交差啊,只能死扛到底,以至於後來關羽被殺身亡。

二,一人作戰能跑就行,後面有軍隊就不行

當年長坂坡之戰,趙雲是一個人,不管戰爭怎麼打,他只需要殺出重圍就行。況且劉備這邊也是邊打邊退,而且即使對自己再不利,後面還有張飛等一干人等可以馳援。況且在當時,曹操已經被劉備的軍隊阻擋住了,從根本上延緩了曹操進攻的步伐。再加上曹軍根本就沒有二十萬大軍,都是虛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佔領荊州,把劉備趕走。

曹操這邊的軍隊,張飛的那一聲吼,外加上其他人對曹操的騷擾,所以曹操根本就沒想對劉備怎麼著,不要妨礙他就行。此刻曹操的軍隊,士氣不可同日而語,不能一戰而勝,士氣也高不了哪裡去,所以都沒有剛開始那種殺敵的心態。以至於趙雲可以在曹軍中成功地七進七出,像進入無人之境一樣。

關羽這邊同樣也是士氣低落,主要是落差太大。因為當時的關羽剛剛威震華夏,關羽本人也有很大的弱點,那就是情商太低。孫權派人來求親,但是他卻說“虎女豈能配犬子”。所以呂蒙獻計偷襲時,孫權肯定同意。

當時的關羽剛剛擒于禁,斬殺龐德,水淹七軍,那是他最光輝的時刻。不幸的是,呂蒙竟然偷襲了自己的大後方,自己的大侄子還不援助,然後有了兵敗麥城。這心裡的落差實在太大了,士兵也是一樣的,完全承受不了,為什麼剛剛獲得很大勝利的他們,這一刻卻一敗塗地呢?

可以說,關羽此刻的心情是相當複雜的,原本想展示下自己,結局卻是這樣。本就傲視一切的關羽,心中相當羞愧,兵敗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元哥說歷史


一,境遇:

趙雲長坂坡一戰成名,七進七出,關羽五虎上將之首,卻敗走麥城,我們先不說當時雙方大軍圍困狀況,僅僅兩件事件的發生的境遇都已經發生了天差地別的變化。

想當年關羽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過五關斬六將,可見關羽的戰力比之趙雲只強不弱,可是兩人的境遇卻大大不同,趙雲七進七出長坂坡之時,正直年輕氣盛,鋒芒畢露之時,勇冠三軍,舉世無敵,而且當初曹操大軍在諸葛亮的智計下,連連敗仗,士氣也不是鼎盛之時,雖然劉備大軍被打的丟棄城池,但是那是邊阻擋邊撤退,還有誓死保護百姓的決心,而趙雲也是為了一心救阿斗。

而我們觀關羽敗走麥城之時,那是劉備集團鼎盛春秋之時的大敗,與當初敗截然不同,而關羽也已經歷經戰陣,雖說不是老驥伏櫪,但是戰力定不如曾經大戰四方群雄之時,況且被自己瞧不起的呂蒙打的丟盔棄甲,連連失去城池,士氣與當時的心氣讓關羽有中窮途末路之境,再加上與趙雲的單槍匹馬不同,關羽的身後還有士氣低下,乞求援軍的敗軍,這種境遇,造就了關羽再也無法再現當年之勇,可謂此境,命也。

二,敵方統軍之將的心境不同。

趙雲七進七出曹操大軍,當初曹操在大軍之中看到如此勇猛之人就出了愛才之心,於是傳令三軍不得傷及趙雲,而且趙雲一個人單槍匹馬,雖然被圍攻的風險巨大,但同時只要盡破圍攻之人,自己一個人也好一騎紅塵。

而呂蒙之軍團,吳軍那都是報著必殺關羽的決心,吳軍與蜀軍在孫劉聯盟之後,因為周瑜之死,雙方結交的了太多的仇恨,再加上昔日吳軍求關羽和親,大將軍呂蒙遭受了關羽的輕視與嘲諷,將吳軍對蜀軍的憎恨提高的爆點,吳軍士氣正足,又仇深似海,怎麼會放任關羽離去,更何況關羽如此高傲之人,又豈會撇下自己的部下,逃之夭夭,所以這也決定了關羽殺不出重圍,可謂此義,命也。

三、兵力與士氣

當初長坂坡追擊劉備集團的大軍,其實遠遠沒有二十萬,加上攻打新野一路遭遇諸葛亮智計的阻擋,曹操的士氣早已經不是銳不可當,畢竟兵法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經歷了劉備集團的有效阻擋,曹操大軍的士氣僅剩下人數上的優勢,畢竟趙雲殺出,憑藉著張飛一聲怒吼,曹操大軍就舉步不前了。

而關羽敗走麥城時的兵力卻是實實在在的二十萬,再加上有了知趣荊州,連敗關羽大軍的士氣,關羽那個劉備集團的武神之將的神話已經被打破了,什麼曾經的英明在吳軍的眼中都已經是過眼雲煙了,而且關羽還深陷了吳軍的埋伏之中,可見吳軍的士氣在連連告捷下也不是當初曹操大軍的士氣可別,再加上關羽窮途末路,眼看援軍無果,已經抱就了捨身取義,已死謝罪的決心,這也正可謂時也,命也。

蜀國在劉備稱帝之後,整個集團都處於了無比的驕傲與自大之中,而關羽本身又是個極為驕傲之人,小噓天下群雄,所謂敗走麥城,也是命中應有之劫,包括後來的張飛醉酒之死,劉備被陸遜打得落荒而逃白帝城,都是劉備集團自信心膨脹的後果,可見虛心使人進步,驕傲讓人一退再退是金玉良言。

三國時期,可謂是讓這句話真知灼見,此前的曹操兵敗赤壁,後來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吳國內亂,都是統治者在取得一定的勝利之後,內心膨脹,最終延長了三國割據的時代,最終成就了司馬家族的晉王朝。


98酒鬼


換誰都殺不出去,關羽那會60歲多了,赤兔馬比關羽還大呢,赤兔馬跟呂布那會就是從青年轉壯年的時候,也是最好的時候,到了關羽手裡,就是壯年轉老年。

人到了60不服老也不行啊,眼不花?耳不聾?還有箭傷,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騎著一匹快80歲的老馬,駝一個身穿快一百斤的鎧甲,拿一個82斤的到,加上關羽本身一百多斤,它走道都費勁,你還讓它摟?那不扯犢子呢麼?還用人追?跟著就行了,累趴下了沒吐血當場暴斃就不錯了,後來不也不吃不喝,絕食了麼?緩都沒緩過來!

所以我認為他可跑不了。








一是曹操愛惜武將,在趙子龍七進七出期間,下令不許射殺趙雲,反而使得趙雲斬殺曹操大將超過50多員。而孫權則不然在多次經過了索要荊州不還後,又遭到了關羽單刀赴會的羞辱,東吳孫權對關羽恨之入骨,肯定會置關羽於死地。

二是關羽被困麥城時已年近六旬。右臂上又有毒箭傷。而彼時長坂坡之戰中的趙雲年僅20多歲,兩者的武力值與爆發力不可同日而語。


經史散人


關羽與趙雲都是《三國演義》中著重描寫的兩位武將,二人都被塑造成為了蓋世英雄一般的人物,民間關於二人的傳說更是多數不勝數。同樣是跟隨劉備打天下的肱股之臣,同樣被譽為“五虎上將”,但是趙雲與關羽的結局卻大不相同。趙雲算是平安終老,結局還不錯,但是關羽敗走麥城被殺,死後還被砍了腦袋,結局挺悲慘的。

說到敗走麥城,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當年趙雲在長坂坡上單騎救主,一個人便能在曹操的百萬大軍中殺個七進七出,毫髮無損。而關羽當時被二十萬人圍困在麥城,為何就不能像趙雲一樣殺出重圍,逃過一劫呢?

這自然還要說到當時二人所面臨的處境,所謂的百萬軍中來去自如,趙雲殺了個七進七出,其實都是誇張的說法。圍困趙雲的軍隊,根本沒有百萬之多。但關羽敗走麥城,卻是大兵壓境無處可逃。而且二人所經歷這兩件事情時年齡是不一樣的。趙雲單騎救主的時候可正值盛年,武力值最高。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已然老邁,即便是想要突圍也是有心無力。

曹操派遣大軍南下時,就根本沒有百萬之眾,也就只有幾十萬人。新野一戰,劉備聽取了軍師諸葛亮的建議,來了個火燒博望坡,將曹仁、許褚等人率領的一路大軍燒了個昏天黑地。劉備率領一眾百姓繼續逃亡,而曹操緊追不捨。在當陽縣的時候,劉備率領的幾千人馬遇到了曹操前來攔截的部隊,劉備再次在危難關頭將老婆孩子都拋棄,獨自逃走了。好在還有趙雲惦記著劉備的家人,於是四處尋找甘夫人、糜夫人以及還是嬰兒的阿斗。甘夫人與糜夫人沒救出來,好在趙雲救出了阿斗,趕緊騎馬去追劉備。

曹操大軍在新野吃過大虧之後,也長了記性,所以在追擊劉備的時候,根本沒有派遣大部隊前去,而只是派遣了幾千人馬。劉備當時帶著眾多的百姓一起逃跑,曹軍的幾千人馬前來圍剿會產生很大的漏洞,戰場之上百姓與士兵都混在一起,十分混亂,這很有利於趙雲脫逃。而且趙雲在軍中七進七出的時候,曹操看見他勇猛無敵,非常欣賞,所以下令不要傷了趙雲,這就給了趙雲很大的逃跑機會。趙雲也不戀戰,能逃走絕不死磕。長坂橋上趙雲遇到了張飛,這也是趙雲順利脫險的重要原因,張飛等人愣是將文聘等人給嚇住了,為趙雲贏得了逃走的時間。

關羽可就沒有趙雲那麼幸運了,劉備在蜀中的事業拓展進展順利,原本留守荊州的關羽坐不住了,於是率領大軍去攻打襄樊之地,發動襄樊之戰。一開始還不錯,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節節勝利。攻打樊城的時候關羽遇到了死守樊城的曹仁,雙方開始對峙。曹操這邊馬上派遣徐晃率兵增援樊城,另一方面曹操與孫權結盟圍剿關羽。

這一邊,關羽跟曹仁對峙,而另一邊呂蒙使用障眼法來了一招白衣渡江,襲擊了關羽的大後方。趁著關羽攻打樊城之際,奪走了荊州。得知荊州被奪,關羽趕緊調兵往回趕,關羽受到了曹軍與東吳大軍的雙面夾擊,形勢非常不利,最後只能駐紮在麥城堅守。此時的關羽可以說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原本是盟友的東吳背叛了自己,而大哥劉備的軍隊遠在蜀中,無法救援,曹軍反攻屢屢取勝,關羽只有失敗這一條道路了。

不甘心的關羽丟下了大部隊,帶著十幾個人準備逃走,但是孫權早已經派遣大軍去圍剿關羽了。即便是二十萬這個數字有些誇大其詞,但東吳大軍對付關羽帶領的十幾個人還是沒什麼問題的。此時的關羽早已經老邁,若是有當年過五關斬六將的體力,或許還能鬥上一鬥,但此時年邁的關羽就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兒了。而且東吳曾經屢屢受到關羽的侮辱,根本沒想著留下關羽的性命,關羽的結局只能是身首異處。

長坂坡所謂的百萬大軍不過是誇張虛構而已,且曹操根本不想殺死趙雲,他想著有朝一日這樣的人才能為自己所用。而關羽在麥城遇到的二十萬軍隊卻是實打實的大規模部隊,根本就是讓他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且恨透關羽的孫權根本不想讓關羽活著走出麥城。

這就是二人同樣被大軍圍困卻有不同結局的原因。


歷史龍元閣


這屬於小說《三國演義》裡面的內容,史實並不是這樣的不過題主既然提出來我就按照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關於趙雲在長坂坡七進七出,關羽被20多萬大軍圍在麥城,為啥殺不出去。我認為主要是當時二人所面臨的處境不同,所謂的百萬軍中來去自如,趙雲殺了個七進七出,其實都是誇張的說法。圍困趙雲的軍隊,根本沒有百萬之多。但關羽敗走麥城,卻是大兵壓境無處可逃。而且二人所經歷這兩件事情時年齡是不一樣的。趙雲單騎救主的時候可正值盛年,武力值最高。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已然老邁,即便是想要突圍也是有心無力。另外關於趙雲所謂的長坂坡百萬大軍不過是誇張虛構而已,而且當時也曹操根本不想殺死趙雲,他想著有朝一日這樣的人才能為自己所用。而關羽在麥城遇到的二十萬軍隊卻是實打實的大規模部隊,根本就是讓他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且恨透關羽的孫權,根本不想讓關羽活著走出麥城。


我家有個小妥妥


說話說的好拳怕少壯這個噪音噹噹時也是很年輕的吧,請你說說那個精力很旺盛,再叫上武功也那麼厲害,還曹操也捨不得殺他曹操愛才嘛,大家都中所見之,而關於兵敗麥城,但然後被這個說是已經精疲力盡,還有人也老了,人老了也就不中用了嗎?是不是啊?每個人都知道這個道理,再加上這個到處都是,唯獨好都是要至於她死地的人,所以也也有一句話,你是雙拳難敵四掌,人家是兩面夾擊只有一敗塗地


朱銀貴


曹操惜才且求賢若渴,曹操想招降趙雲為他用,當時趙雲在長坂坡被重兵圍困時曹操想生擒趙雲故嚴令曹軍將士不許射箭和殺死趙雲,趙雲才得以七進七出僥倖活命而出。劉備與孫權兩人的恩怨太深,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又是死在劉備軍師諸葛亮之手,關羽與劉備是結拜兄弟,關羽替劉備搶佔了東吳很多城池,孫權仇恨在心一直千方百計想要關羽的命,所以關羽在麥城被20萬大軍圍困時必死無疑。


旅行275089421


時間不同。當年趙雲年盛,關羽也年盛。地點不同。一個荊州城池而已,有多少兵力。而且沒有後援和希望。換成趙雲也是會敗的。人也不同。知道關羽當時什麼歲數了嗎?而且坐騎也老了。這些大家弄明白了也就不會提這問題了。


生命中有些人叫做過客


關公敗走麥城主要是赤兔馬已跟隨項羽多年,屬於生命晚期,且此時關羽年邁,且這些因素現實擺在這裡;趙雲七進七出時值壯年,且可能並無很多人圍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