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 永 遠 別 對 生 活 冷 感 |


第一次看《海上鋼琴師》是很多年前了。那年的我不懂1900為什麼不捨得下船?天才鋼琴師下了船,依舊可以繼續彈他喜歡的鋼琴啊。他會成為最好的鋼琴師,成為擁有社會身份與地位的人,然而他沒有。

他停在旋梯之間,看著眼前蒼茫的都市,回了頭,回到呆了一生的弗吉利亞號。哪怕岸上有他喜歡的女孩。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男人名叫1900,他是在1900年的某個清晨被船上的鍋爐工人發現的。一個社會意義上“不存在”的孩子。後來成了傳說中的天才鋼琴師。1900是被傳奇化了的,他是20世紀的夢幻、浪漫、恐懼的化身。我們21世紀的人看他呀,像凝視某種過時的陳舊的幻想。

可多年以後我再看他,卻覺得非常恍惚。哎,1900,不就是我們嗎。

我們不是生在船上的。我們在不同時間獲得大船的門票,參與宇宙的遊戲的資格。我們在弗吉利亞號裡邊,也試過好些炫目的活法。電影啊,音樂啊,詩歌啊,或者愛情啊。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烏托邦其實是存在的,但我們不敢太貪。怕沉迷其中,太晚下船,會比別人落後了幾萬裡,什麼也抓不著。我們的腦海裡總有抹不掉的大都市的投影,是對當代生活的畏懼。

太害怕了,那萬千格子間,竟然沒有我的一寸天地。也怕留在大船上,像1900那樣,隨著終究會毀滅的夢幻隕落。1900不害怕,因為夢幻才是他的真實。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1900在名叫弗吉利亞的大船上活了一生。對1900來說,那不止是一艘船,而是一座浮城,現實社會觸及不到的飛地。他在這艘船上渡過人生種種。

他喜歡在暴風雨來臨之時,解開鋼琴的固定鎖,讓音符、鋼琴與他,隨著海浪飄搖,自由自在。只有在弗吉利亞號上,你似乎什麼都沒有,都又可以擁有難得的一切,你有將所有苦難轉化為樂趣的能力。

有好多人上了這艘船,期待它將自己載到美好、自由、平等、富裕的現代大都市去。可你看,1900覺得弗吉利亞號才是最理想的社會的縮影。他平時會在宴會廳裡為貴客演奏,但在三等船艙裡他是最自由的,他想怎麼彈就怎麼彈,快樂沒有等級,藝術不分貴賤。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弗吉利亞是真正的烏托邦。這裡沒有人類的殘酷:沒有兩次世界大戰,沒有冷戰,沒有屍體、血汙。在這艘船上天天都有新的樂趣發生,很多偉大的人來過,曾經在這浮城和傳奇鋼琴師打過照面,只為聽一首曲,或者與他鬥琴。


對他來說,城市才是讓人困惑、無助的,他的眼前每一扇窗口都如此的清晰,像裝滿人類的集裝箱。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人們說上岸以後就有理想生活,紐約有自由,有財富,有安穩。然而現實是,不久以後大蕭條就攻陷了紐約。海洋上的時光似乎是恍惚的,搖擺的,不安的,我們都市人如此定義它,可人類的貪慾、野心侵襲不了的烏托邦,只存在於那艘船上。

1900說,“陸地,對我來說,是太大的船。這支曲子我不知道從何彈起。我永遠離不開這條船。”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歷史上真正的弗吉利亞號,是在1954年被銷燬的。

我們關於當代生活的幻想,是不是也同時被銷燬了呢?

我們好似打心底不願承認那樣的生活方式:太不現實了。現代都市無法容下純粹追求生活本身的人。可人本來就是可以擁有各種各樣選擇的。也沒有什麼既定形態可言。而怎麼樣才算舒適,不是旁人說了算。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我老想起高更也一樣是這樣的人。如果說1900年是選擇一生不下船的人,高更就是一個從船上下來過,然後回到船上去的人。


高更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便去世了。他跟著母親在秘魯度過幾年被熱帶薰風吹拂的童年生活。有人說,高更的外祖母可能有秘魯血統,因此他皮膚比巴黎人更黝黑些。


他常稱自己是原始的野人。他的骨子裡邊,就有對高速運轉的城市生活的反叛。他所倡導的“原始主義”,本質就是如此。

正如我以前不懂1900為什麼不下船,我以前也不懂高更。高更為了月亮,放棄六便士是屬於當代人的浪漫呀。可看他再也沒見過妻兒,又與藝術家們交往,和梵高吵架鬥嘴決裂,我又覺得他太孤傲,也有些自私,有些不可一世。絕不是我們以為的理想楷模。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 The Painter of Sunflowers(Portrait of Vincent van Gogh)

直到現在我都沒辦法愛上高更這個人。可他的畫,我越長大以後越有了不同的感受。高更是那個時代裡,最早一批說出現代人的困苦的。

都說自畫像是畫家對自身形象的映射。高更和梵高交換自畫像,他將自己比喻為《悲慘世界》裡的主角冉阿讓。一個有些一往無前、應擊黑暗的硬漢式英雄人物,他自個兒在灰綠色陰影裡,與鮮豔又溫和的牆紙形成反差。他還惡作劇地往牆上貼了梵高的壁紙,宣告自個兒的不一樣。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 自畫像,1888

看他後期的畫,跟同時代的畫家完全不一樣,跟優雅無關——或者說,他有他所認定的優雅。美是天然的,野生的,卻又狂野的不露怯的,有著蒼茫大地的力量。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 In the waves (Odine)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 the swineherd brittany

高更與1900的軌跡是相反的。正因為見識過現代都市的無常,於是回到“弗吉利亞號”上。


高更從南美回到法國,剛好巴黎都市蓬勃發展,出現股票這玩意,他跑去當股票經紀人,掙了不少錢,娶當地富商的女兒。後來他見識1882年的股市大崩盤。從巴黎的“格子間的生活”裡邊,他看見命運的窘迫。


“從那時起,我不顧一切地想要逃離巴黎,逃離我的家人,逃離我的朋友,我以薩維奇的名字行世隱居”。


他去布列塔尼,他父親的故鄉。“那裡我尋覓到了更亙古粗獷的原始的自然感受。”當巴黎人們過上了現代生活,布列塔尼的人們還在以原始的方式過活。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 Mango pickers (Martinique)


高更想要更單純和直率的東西,有茂盛的自然、有無盡的天空和海洋、有最簡樸的生活的地方。


最終能實現他所有希望的地方,叫塔希提島,也就是大溪地。這邊一邊是無盡的海洋,而另一邊是群山疊嶂。他住的那所房子,就在大海和群山之間。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 Orana Maria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如果有個當代人這麼幹,人們或許暗暗評價:看起來值得羨慕,可到底是loser才會做的事,無非就是怕吧?逃離現代工業,躲到所謂無憂無慮的地方,因為實力不夠吧?

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總以自個兒的標準去衡量、臆測他人的生活呢?


我也許算是個悲觀主義者,覺得追求絕對浪漫是不可能的,生活依舊一地雞毛,根本沒有絕對的“月亮”。有月亮,必然有暗夜,這是真相。可給只想要月亮的人手裡塞六便士,又有何用?


所有在船下的人,覺得弗吉利亞終究會毀滅。可1900和高更,根本不在意這些。不在意大房子、大電視機、現代高樓、學區房、商業保險和牙醫。而總以為賺錢了不起、活到99歲才是幸福模範的當代都市人,在他們眼裡其實也沒那麼了不起。


我挺羨慕這些一輩子不下船的人的,他們比我更堅定。所擁有的月亮的光芒,越過了黑暗,讓那些所謂的規矩不值一提。美確實是一種,特別脆弱的存在,和堅硬、複雜、到處是荊棘的現世生活格格不入。可我們都需要那麼一點兒微光。那是特別稀罕的,值得我們費力去咀嚼、消化的東西。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輩子不下船的1900


原文首發於《新週刊》旗下公眾號“ F小姐MissF”

[About Miss F ]

和你一起收集生活靈感

我是F小姐,專欄作家

在這兒,跟你分享好物、藝術和生活之美

業餘觀察繁華世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