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視角解析會計報表

會計報表是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經常能接觸到的,很多時候我們能理解的,只有會計報表上那幾組簡單的數字。但實際上,會計報表內含諸多“玄機”。下面小面就為大家一一講解。

多視角解析會計報表

1. 會計報表排列順序有講究

會計報表中各項目的排列順序是有講究的。資產負債表左右按重要性排列,以左為尊。譬如,我們炫耀企業規模時會講總資產多大;上下按照流動性高低排列,貨幣資金永遠排最上方。利潤表與現金流量表上下分佈,以重要性排列,重要的排上面。所以,利潤表首先就是營業收入,現金流量表開頭就是經營活動收到的現金。

2. 底子、面子、日子

有個比喻說資產負債表是企業的底子,利潤表是企業的面子。底子因為難以看清楚,所以大多數人更關注面子。底子下的浮腫有的好識別,譬如其他應收款裡的費用、應收賬款中的逾期;有的病灶不扎肉裡去,摸不清深淺,譬如無形資產、在建工程中的貓膩。流動資產裡的膿包好擠,而一旦藏到長期資產裡,誰又能奈何?

3. 利潤表變遷承載的觀念變革

利潤表的變遷承載了多少思想與觀念的變革,你知道嗎?我上大學時,利潤表叫損益表,現在的名字有了喜慶的味道。以前所得稅稅率高達33%,可外企是15%,並且享受了這一待遇多年,現在統一為25%了。更奇怪的是,那時所得稅在損益表中並非作為費用列示,而是在利潤分配中體現,對此有人認為,完全可以把稅務局當成股東了。

4. 損益表比利潤表表達更準確

以前反映經營成果的報表叫損益表,不知何時改叫利潤表了。我一直覺得叫損益表更貼切,虧了叫“損”,賺了為“盈”,兩種可能都在一個名字之中。利潤表這個叫法存在誤導性,虧損了怎麼辦呢,現在有了個自欺欺人的叫法——負利潤。淨利潤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中叫未分配利潤,沒有足夠的現金,未分配利潤就是鏡花水月。

5. 期間費用在利潤表中的列示需改進

利潤表對於期間費用的列示尚需改進。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主要包括研發、生產、銷售。生產的資金流向記錄在營業成本之中,把研發投入記錄於管理費用是有歧義的。僅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三元架構記錄經營管理活動不夠明晰。2018年財政部發文,明確利潤表要分別列示研發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以及財務費用。

6. 有好產品卻未形成品牌在利潤表中的體現

有好產品卻未形成品牌時,會計報表會如何體現呢?一是各期利潤表收入規模不斷增加,產品好必然會有口碑效應,選擇的人會越來越多;二是銷售毛利率不斷提升,產品剛推出時多不自信,定價偏低,之後會逐步提升定價;三是隨著銷售毛利率提升,銷售費用會不斷增加,公司市場推廣、廣告宣傳力度會逐步加大。

7. 會計報表中數據的勾稽關係

(1)利潤表中的淨利潤數=期末資產負債表未分配利潤數-期初資產負債表未分配利潤數

(2)不存在受限制使用的資金時,現金流量表中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期末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數–期初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數

檢驗會計報表平不平,一看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是否等於負債加所有者權益,二看這兩項數據的會計報表勾稽關係。

8. 現金流量表是會計主表中的附表

現金流量表是打入會計主表中的附表。以前我們常說三大會計主表,實際上主表就資產負債表與利潤表兩張而已。現金流量表是後來憑實力打敗財務狀況變動表後才躋身主表之列的,不算正根。現金流量表能左右逢源,在於它切中了主表的要害。它不同於資產負債表,屬動態報表;也不同於利潤表,它按收付實現制編制。

9. 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收支該如何列示

編制現金流量表時,“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兩項的填寫有個細節需注意:如企業資金管理欠規範,員工備用金借款、還款頻繁時,機械地按資金流向編制現金流量表會同時撐大兩項的總計金額。這可能導致記錄與實際脫節。對此,建議將借款、還款的差額僅填列於一項中。

10. 合併報表時對清關聯交易並不易

集團公司做會計報表合併時,先要讓下屬單位填報關聯往來,審核同一業務兩方的掛賬科目,如果金額一致,就可以做抵銷了。這種模式要求各子公司預先詳細對賬,賬對齊後才方便填報集團財務部。對賬的工作無疑要由子公司財務人員承擔。很多關聯交易對清賬並不易,這些不易對清的關聯交易很可能被刻意瞞報

多視角解析會計報表

即可領取一整套系統的會計學習資料!還可以免費試學會計課程15天!

因領取人數太多,不能及時回覆,請大家耐心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