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隨禮兩極分化: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區別對待啥原因?

新大風歌


挖空心思擺酒宴,為的收回份子錢,其實到底不合算,主人作難客作難。


1234陋室人


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我是貴州的,這在農村比較普遍;在農村結婚,賀新房,嫁閨女,等等都算紅事!現在這兩年政府強制限制辦酒了算比較少了,以前,比如某家有兒女考入大學,不管學校好壞都辦升學酒;說來好笑,有些養的母豬要是隻生一頭小豬仔的話也殺那母豬辦酒…總之辦酒的名目太多了,有時候,有些季節農村大部分時間來鄰里幫忙辦酒整菜,慢慢的性質都變了,有時候,辦酒隨禮都苦了大半年農民的血汗錢,別說幫忙累了,就光天天吃喝都累人,更別說有時間去幹別的活了!所以大部分有怨言但都不好說,畢竟農村人比較重感情!白事就不一樣,在我們這邊只要屬於家族種有白事的,雖然沒規定但也形成默契,每一戶都要至少一個人去幫忙,在外面打工也好都要回來!隨禮更不用說了!畢竟人死了,鄰里之間都比較難過,而且每個人只有一次!現在政府限制辦酒的規定後,也只允許紅事只給結婚酒和白事這兩樣,這兩年也輕鬆多了!




孤星181172216


人情越來越重,六十年代,幾十元,七十年代幾百元,八十年代數百元,九十年代上千元,二千年代數千元,現在上萬元,人情都要跟著還,代代代流傳,我有個想法,同志親戚之間好與差,不一定在人情往來上,相互理解關心幫助就是再好人情。


李謙洪


在農村,紅白事都是大事。不管家庭經濟條件如何,總會或大或小辦個酒席的。一來圖個人多熱鬧,給自己湊了面子;二來也是“彰顯”家庭財富,做為喪事還是兒女“行孝”的潛在方式。還有一樣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要送上人情“份子錢”。就這個份子錢,還真有點“喜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的“兩極分化”現象。也是有原因的:

紅事被動隨;紅事代表著喜慶,居住在一個村裡,口口相傳,基本上都是知道的。做為事主來說,正在興頭上,也想人多些,場面大點,還是少不了登門或路遇了,先遞支菸,在面露喜色的告知一聲,也算是被“邀請”了。這種邀請方式多是兒女婚姻時。現在又有各種微信群的建立,信息發佈、傳播也很快的。



不管是親自來請的,還是“群”裡“通知”的,說的是“來幫忙”,人都到場了,總不能不隨個份子錢吧。掏錢那是必須的;“來而不往非禮也”。以前“我”家的事,你並沒有隨禮,“我”兒(女)已經婚(嫁)。人一輩子婚(嫁)只有一次,這次我掏錢,不是“虧本”了?婚嫁是大喜事,有的人房屋上樑、或搬進新房,或買了車、添個電器傢俱、更有兒女上個學,分配個工作,等等都要“如法拋制”邀請親友及鄉親,就這些“喜事”,並不是家家都會遇到,也不是人人都會這麼辦,又得一次次掏出數額不等錢來。另外,這些年農村人還喜歡在縣城的酒店食堂辦喜宴,來去交通不便不說,就是隨禮也糾結。在村裡50元就行,到縣城少於100元也不好意思拿出來。心裡總會點不大情願,被動也就是必然的 了。



白事主動隨。白事,可是喪事啊!無論逝者生前功過如何,即便是過大於功,從此人地兩隔,再也不會再見到了。總是件很令人傷心和悲痛的事。也是人們最起碼的同情心,根本不在乎有無隨禮的“歷史”,早已忘記“前嫌”,隨禮就是。



在農村,誰家有白事,無論“群”裡有無通知,村裡傳言,村裡人早就家喻戶曉了。婦女們會帶著家碟碗等廚房用具,男的也把自己家的桌凳拿來了。三天或五天都吃喝在人家,自己又是不請而來,送個“份子錢”還有啥不情願的?


人人最終都會有這一遭事的,人生的道路又有多少個未知數。不請自到幫個忙,很主動的隨個禮,也是為以後“鋪路架橋”。

雖然說,置辦酒席也是農村人憨厚的人情和厚重的習俗,但是在禮尚往來中,或多或少也添加了相互攀比的成分。不用說也成為 農民的隱性負擔,農民也很不怨言。近幾年,一些地方也出臺了禁止大操大辦紅白事的地方性法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扼制。但是,所謂的人情“份子錢”由來已久,又由“紅事上門邀請,白事不請自到”的“陳規舊制”。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的狀況,不能改變,只有減少的可能。


為生活而提神


在農村很多人情世故都要隨禮,而且隨禮的錢要恰到好處,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一般隨禮的都是婚嫁、搬遷、孩子滿月或者週歲、喪事等等,這些也可以算是農村一直以來的習俗吧。都是鄉里鄉親圖個熱鬧,以後別人家婚嫁、搬遷、孩子滿月或者週歲、喪事等這錢也是再拿回去的,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但為什麼說紅事被動隨,百事主動隨呢?

紅事被動隨

這裡的紅事指的婚嫁、搬遷、孩子滿月和週歲等,比如說在我們這裡誰家親戚或者隔壁鄰居家有紅事的我們都會去隨禮,主人家為了熱鬧也會搞幾桌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等到下次別人家有紅事的時候,那麼自然這家主人也會去隨禮,隨禮的禮金也基本都是差不多的,這樣的來往在我們農村叫人情來往。這樣的禮尚往來誰也不虧,也是圖個吉利和熱鬧。

但是有些地方的風俗就不一樣了,隨禮的意義完全就變味了。比如誰家買個新車也要通知別人過來喝酒隨禮,明天家裡孩子考上大學也要把親戚朋友叫來隨禮,再接開店等什麼都要辦酒叫人來隨禮。這些事情不是每家人都會發生的,今天你家買車我隨禮,我家買不起車那我是不是虧了。所以很多人見到這種紅事躲都來不及,非常的被動。

白事主動隨

白事就指的就是農村裡的喪事了,人生老病死就只有一次。每個人到了一定的時間就會過世,也需要辦喪事,一生就一次。而且喪事是我們幾千年的歷史了,中國人通常把喪事辦的非常熱鬧,意思是表示後者對死者的尊重和紀念,死者為大,如果必須到場的人沒有到場,到時候就會被人說閒話。所以這種場合被邀請的人會主動到場,隨禮也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正因為以上的原因農村隨禮出現了“兩極”化,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如果動不動三天兩頭的隨禮,哪家經濟能力能承受的了呀,不過現在基本上這種在農村也少了。上次我朋友買新房在酒店花了一千多請我們吃頓也沒有收我們的禮金,提前打好招呼不受禮金的。

以上是個人所答,希望能幫助到你。


村裡的男青年


關於農村常見的紅白喜事,題主說到“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的兩極分化,其實在民間早有定論,例如過去老話常說“紅事叫,白事到”就已說明兩者區別,其意思大概是說,對於農村結婚之事,往往只有主家通知到自己才能去,因而多處於“被動”,而農村常見的白事活動,往往只要自己知道了便會及時趕去,並不需要主家挨家挨戶去通知,因而多出於“主動”。這樣說來,與題主這裡所提到的這種情況其實非常相似,下面就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紅事被動隨”的理解:說到人生大事,往往也就三個,即出生、結婚和離世,而結婚之事相比其他兩件人生大事往往並不重要,畢竟一個人可以多次結婚,使得結婚活動可以參與,也可以不參與!由於結婚是喜事,多為主家高興,旁人跟著高興,一般參與者多由主家主動上門提早通知,以便大家到時不要再安排其他事情而準時到場,自然會顯得比較被動。

一旦自己被主家通知或接到喜帖後,往往就不得不屆時參與並準備隨禮金了,故而會給人“紅事被動隨”的感覺,即便不情願,但也會顯得無奈,畢竟人家已經主動邀請到自己了,不得不賞臉給足人家面子!



“白事主動隨”的理解:上面提到了人生三大事,雖然結婚可以多次舉辦,但一個人出生和離世之時只有一回,因而相應儀式會特別隆重,尤其是當一個人離世後的喪事活動,往往發生時間很突然,並不能提前通知到別人,再加上主家親人此時離世會處於悲痛之中,也會顧不上告知,因此,遇到喪事活動時,人們會放下手中要緊之事趕過去幫忙,並主動上門弔唁送上裡“賻金”,故而會給人“白事主動隨”的感覺!

另外,村裡主家遇到喪事後也不會親自主動上門挨家挨戶通知,畢竟喪事不吉利,主家怕給別人帶去晦氣,因而比較禁忌,這時別人知道消息後便會主動參與進來也就不難理解了!

總得來說,關於農村紅白喜事的隨禮行為並無不妥,自古以來便延續“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的風俗習慣,而至於現在說到隨禮兩極分化嚴重,我感覺還是與現代農村出現的“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有關係,並不是“紅事叫,白事到”的傳統習慣影響所致,應該區別對待,好的傳統習俗還是應該遵循!(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龍百曉生


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區別對待的原因還是因為紅事太多,村民隨份子成了一種負擔。這裡說的紅事並不是意義上的喜事,紅事的範圍很廣,不再侷限於結婚生子,還有其他的喜事,比如誰家老人過大壽,孩子升學、開公司等等,這些紅事對於主辦人來說自然是喜事,但是對於村民來說就是一種負擔,誰家也沒有多餘的錢,都是一分錢有一分錢的用處,對於這種的紅事,村民就會選擇性的參加,關係很好抹不開面子的就會隨個份子錢,關係一般的話就會推掉。

一個村子少則幾百戶多則上千戶,不管大事小情都會招呼一聲,就是家裡下了一窩豬崽也要大擺筵席,農村人賺錢本來就不容易,每個月還要拿出一大筆錢來支付人情債,時間久了就會出現隨禮兩極化,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

人情是人與人之間感情的一種表達方式,在城市裡人們之間的這種人情味已經越來越淡漠,但是在農村,卻能夠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只要是這個村子的人,不管平時關係如何,家裡有個生老病死的都會帶上禮物、禮金去慰問一下。

而白事就不一樣了,農村人對於白事還是比較重視的,這也是幾千年留下來的習俗,從道德上來講只要死者為大,村子裡的人基本上都會主動到場的。再說不管是誰早晚都有這麼一天,如果白事自己避諱著不參與,到時候自己家裡有白事的時候場面就會很冷清,對於注重喪葬習俗的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大臉剛哥


紅白事對於農村來說是兩件大事,老百姓把它看得很重,因為人的一生只結一次婚,當然值得可喜可賀;遇到村裡有人去世,無論他在世時和你有多大的恩怨情仇,死時你都應該去送他最後一程,這才是人之常情。

近些年,村裡的紅事變多了,子女結婚請客實屬正常,但是吃滿月酒、兒子當兵入伍、子女上大學、喬遷新居、商鋪開業、挖魚塘慶功等等都要請客擺席,我認為是有點過了。


實話實說,老百姓對紅事變多是相當反感的,因為這些年種地不賺錢,農民的收入來源主要還是打工所得,由於近些年生活用品和房價的上漲,在外打工的人除去生活開銷及每個月的房租費,剩餘的工資已經不多了。再加上還要贍養老人、供子女上學,可以說日子過得緊巴巴。

現在隨禮也在上漲,我們這邊最少都是200元,親戚朋友、侄男侄女遠遠要高於這個數。農村的紅事變多無疑增加了農民的負擔,一年在隨禮上花銷的費用對於農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但是純樸善良的農民是非常講究人情冷暖的,不管你家有多少場酒席,一般請到都會去的,因為他們知道一村子人已經有好幾代人的交情,抬頭不見低頭見。雖然他們人去了,禮也隨完了,但他們心裡是及不情願的,會埋怨這家人事多。


我們這邊有句老話“紅事請到,白事問到”意思就是紅事一定要上門請到才會去,而白事不用請人們都會主動去幫忙。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對死者的尊重,人活著的時候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但是當他死亡了,也就意味著你將永遠都不會再有往來。一村子人都會懷念曾經的點點滴滴,此時此刻正是你悼念亡靈的最好時機,所以人們都會主動去送他最後一程。

其次是對死者親人的安慰,親人走了誰不傷痛啊!你主動上門幫忙就是對親人最大的安慰,家裡死人的當天是非常忙的,要通知親戚朋友、籌辦喪事、準備伙食等等都需要大家幫忙才能把這件事完成,而且你去幫忙了主人家會記在心裡,如果你的親人去世了人家也會到場,大家互相幫助何樂而不為呢?

白事的隨禮真的是主動拿出去的,一個家庭死了一個親人,在外人看來是件不幸的事,處於人的本能和憐憫之心,人們更願意白事隨禮。


農村的紅事多,農民是很反對的,但一直敢怒不敢言,因為都是鄉里鄉親誰也得罪不起,仔細琢磨一下這裡面的原因,其實我覺得還是和老百姓意識形態的提升有關。

打個比方你家紅事多,請我了五場,但是我家只有一場,相比之下我目前是不利的,那麼我該不該再去辦四場紅事把它扯平呢?答案是沒必要,因為這樣攀比下去誰也傷不起。唯一要做的就是抵制, 現在國家提倡節儉。對於白事隨禮,農村的老百姓沒啥意見,都是主動的,因為人人都有哪一天,告慰亡靈,安撫死者親人於情於理都合乎人之常情。


農人李哥


農村隨禮兩極分化,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區別對待什麼原因?

這事在農村是誰都發愁的事,誰見都頭大呀!

紅事呢,包裹的範圍比較大,家裡的奇怪八大姨,自己的親朋好友。一般都是結婚孩子滿月通知,現在的搬家了,孩子考上大學等都喊你,有時自己家裡有事不想喊張三叫李四,閒麻煩。不想來關係,覺得來往比較少。可是到了人家家孩子滿月啥的喊你,你說去不去,這禮咋辦。只能是看別人怎麼行禮的隨大眾,不然面子掛不住。都是一個村子的認識,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你說呢。

話說回來了,這一年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資。因為農村人都是出力掙的錢,來之不易啊!

倘若你給的多了不落好,甚至還有人說傻子什麼的。給的少了,自個臉上掛不住被看輕瞧不起。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紅事農村幾乎都是隨禮,關係特別好的另當別論。

至於白事呢,因為農村的風俗,只要家中有白事了家中要挑個人,去村子找認識的關係好的街坊鄰居什麼的人。

我們這也是白事風俗就是家中長貴見到人就要先喊哥叔什麼的隨之就跪拜叩頭。這麼大的禮你說你去不去,白事基本是不管家裡有什麼事幾乎只要人家上門以後必須要去的,人去禮到。

特別有些長輩在世時有威望貢獻比較大,人們都記得他的好,所以都是主動去的還有就是人走債清,人死為大。所以不管這個人生前怎麼樣,死後都能得到大家的幫助。

所謂患難見真情,雪中送炭就是這個意思。

因為農村人比較注重禮式,所以白事都是主動送禮。


星火等待


近幾年隨著農村人們經濟收入越來越高,生活的越來越好,村子裡各種喜宴也越來越多,以前村子裡的喜宴主要是婚宴和滿月酒,近幾年升學宴,壽宴等也成為了喜宴之一,面對著玲琅滿目的喜宴,人們也越來越抗拒,在喜宴隨禮時也可以說是被動隨,但是誰家有了白事卻不一樣,即便是沒有接到通知也會主動幫忙和隨禮,為什麼隨禮時會出現這樣的兩極分化呢?先來說喜宴,說實話我現在很討厭參加喜宴,如果是結婚的喜宴還好,像升學宴,滿月酒,壽宴等等這種喜宴說實話是真不想參加,但是主家已經邀請去參加,不去的話總覺得會駁了對方的面子,所以沒有什麼事情的話還是會去,即便是自己真有事情去不了,份子錢也會到。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會有這樣的想法和這樣的做法,其實大家也是無奈之久,因為喜宴真的是太頻繁了,真的是沒有辦法所有的喜宴都參加,但是不隨份子又覺得會破壞兩個人之間的親情或者是友誼,所以只能是禮到人不到。

前幾天一個遠方親戚來我家送喜帖,他家女兒剛生了個小公主,特意邀請我家去參加,酒席訂在我們當地挺不錯的飯店裡,因為那天有事情我媽媽一個人去參加,結果回來以後對酒席上的飯菜特別不滿意,我們這裡主食是饅頭,結果當天酒席上饅頭還出現了異味。其實這只是眾多喜宴中最常遇到的事情,酒席看似訂在很高大上的地方,但是飯菜的質量卻和高大上的地方很不匹配,也可以說酒席上的飯菜很敷衍,相信很多人不喜歡參加喜宴就是因為酒席上的飯菜很敷衍,很難吃,還不如不去直接把份子錢送到。再來說白事,前幾天我家鄰居的老太太去世,住在周邊的鄰居們都去幫忙,當然了份子錢也是及時送到。我們這裡現在正是葡萄和皇冠梨成熟的時候,大多數人家家中都種著葡萄樹和梨樹,很多人都是忙完地裡的事情後就去辦白事的人家中幫忙。之所以大家都會去幫忙,其實這就是農村中最普通不過的禮尚往來了,每個人家中都有老人,生老病死是最普通不過的事情了,當家中的老人去世後最需要的就是大家的幫助,今天你們來我家幫忙,等有一天別人家有事情後我也會去幫你家的忙,遠親不如近鄰說的就是這樣的事情。
個人覺得,紅事大家去幫忙隨份子屬於錦上添花,而白事大家去幫忙隨份子屬於雪中送炭,雖然大家都希望錦上添花,但是雪中送炭更為重要,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