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印度人吃米飯,那個米又長又大,誰知道產量如何?最重要的是想知道和袁老的雜交水稻有何異同?

執劍人章北海


印度大米,和袁隆平老先生的雜交秈稻還是有著比較大的區別。第一大區別就是口感方面,印度的大米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第二大的區別就是產量方面,印度的水稻產量比我國的雜交秈稻要有一定的劣勢。準確的說,印度的大米在世界上還是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我們從媒體、新聞上看到的印度大米,都是籽粒細長、烹飪之後非常鬆散的那種狀態。其實這也和印度的飲食方式有著很大的關係,印度大米最常見的食用方式就是炒飯或者製作咖喱飯。如果大米比較黏軟的話,以印度的烹飪方式和水平來說,很難如人意的。

1、印度水稻的種類。印度種植的水稻,準確的說也是秈稻的類別。但是現在印度種植的水稻品種是以傳統的農家品種和部分的雜交秈稻為主,有印度育種家培育的雜交秈稻品種,也有外資的種子公司培育的雜交秈稻品種。目前,印度也是世界上的水稻出口大國,主要就是為了賺取外匯,出口主要還是以在世界上較有知名度的印度香米為主,還是在不能滿足國內口糧需求的前提下大量出口。

2、印度水稻的品質。對於印度種植的香稻來說,主要是以“巴迪斯馬”系列的農家秈稻品種為主,種植歷史較為悠久,在某些方面來說比泰國香米的品質還要突出。主要特點是米粒細長、黏性差、烹飪後籽粒長度可以膨脹2-3倍、大米籽粒相對乾硬適合製作炒飯、適合印度的烹飪方式,也是印度大米的主要出口品類之一。並且,印度香米在東南亞以及中東的一些地區也是比較受歡迎的大米種類之一,這也符合這些地區的飲食方式。除此之外,印度種植的其他秈稻品種在品質方面也是相對來說較為優秀的。與我國的雜交秈稻相比在品質方面差異也比較大。

3、印度水稻的種植環境。印度的國土面積比較大,水稻的種植面積也比較大,主要集中在旁遮普、 哈里亞納邦、Uttar Pradesh 西部和臨近拉賈斯坦邦(Rajasthan)以及恆河平原。雖然說印度的氣候條件能夠滿足部分地區的一年兩熟,但是受限於印度的水利配套設施缺陷、種植技術的低下、夏季的氣溫過高和雨水過於頻繁以及低窪地塊佔種植面積大多數的原因限制,印度水稻的單產並不高,遠低於世界上的水稻平均單產。可以說,以印度目前的糧食總產來說,還是滿足不了印度人民填飽肚子的需求。

所以,印度的大米與袁隆平老先生的雜交秈稻在品質、產量以及種植環境方面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但是這並不能影響到印度大米的出口以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得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這種米叫印度香米,又叫巴斯馬蒂香米,是一個非常著名地香米品種,價格比泰國香米還要貴,由於味道極好,印度香米大量出口到中東土豪國和發達國家

首先說明一點,印度不是所有的大米都又長又香,本文特指的是“印度香米”。這種香米主要產自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南麓,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界處的旁遮普邦、哈里亞納邦、拉賈斯坦邦。除了印度以外,巴基斯坦和尼泊爾也多有種植。(印度農民正在將香米裝倉)

印度香米從外觀上看體型非常修長,至少都在6.6毫米以上,煮成米飯後,米粒會增長2-3倍,並且香氣撲鼻,非常的香甜可口,口感極佳,在國際上非常知名。(印度香米)

在印度,印度婦女在蒸米飯時會將這種香米煮的很乾,這樣便於用手抓取。而這種香米本來黏性就很低,即便煮的很乾,但仍舊非常蓬鬆,口感依舊很好。(印度香米非常適宜做成咖喱飯)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印度香米逐漸引起國際上的注意,並在開始在國際上走俏。但目前國內對印度香米的認知度還非常低,你在市場上幾乎見不到印度香米。在國內市場上消費者還是首推泰國香米,甚至日本大米。

說實話,日本優質大米的味道也是不錯的,再加上國內對日本農產品的推崇,日本進口的大米一般都被認為是優質大米,價格非常昂貴。不過在國際上,日本大米是遠不如泰國大米和印度大米出名的。

當然,受限於產量問題,印度香米主要還是供給中東市場。除了香米以外,印度也廣泛出口其他品種的大米,目前印度是世界第一大大米出口國。

印度是世界上重要的大米產地之一,由於國土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光照和降水都較為充足,因此印度的大米可以做到一年多季,加之印度耕地面積非常遼闊,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因此印度大米的整體產量還是非常高的,大米產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中國。

但總體來看,印度的水稻種植技術並不是很發達,甚至有些落後。印度的耕地面積要比我國多出十多萬平方公里,但是產量卻遠遠不及我國。例如2016年我國的大米產量為1.44億噸,而印度的大米產量只有1.06億噸,比我國少了3800萬噸!

雖然大米產量不及我國,但印度卻是世界上第一大米出口國,在2017-2018年度,印度大米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1270萬噸,力壓排名第二的泰國。

同為世界上重要的大米出口國之一,泰國的大米出口僅比印度少了100多萬噸,屈居亞軍。但是泰國的大米是在滿足本國需求的基礎上才出口的,而印度本國的大米根本就不夠吃。

這幾年中國的糧食產量一直在穩步增長,到2018/2019年度,大米產量達1.485億噸,相較於2016/2017年度增長了400多萬噸。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對高端大米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中國即出口大米,也進口大米,但進口的數量是多於出口數量的,中國已經是一個大米進口國了,而進口的大米主要是一些高端品品種。

如今中國大米的產量要比印度多將近4000萬噸,尚且還進口大米。而印度人口和中國其實差不多,但卻每年出口1200-1300萬噸的大米,這顯然是嚴重透支了印度國內的大米產量。

一方面大米產量本來就不夠,另一方面卻仍然大量出口,這導致印度的人均糧食佔有量還不足世界平均水平,折算下來人均每年也就200斤糧食,造成了印度大量人口營養不良。而至於印度香米,除了主產區以外,印度人自己也吃不起,全部都出口換成外匯了。

至於印度香米和超級稻相比,口感上肯定是印度香米更加好一點,畢竟這是世界頂級的優良品種。而超級稻更加側重於產量,目的是為了增產,保證糧食安全。就好比汽車工業,想把汽車的價格打下來,讓所有人都開得起汽車,就得在性能和成本上找平衡,造一些平價車。而如果追求性能,追求豪華,那麼工藝和造車難度自然就是上來了,售價也水漲船高。

不過超級稻也是要保證口感和質量的,這一點是肯定要保障的,否則全部種紅薯和土豆得了,這兩種農作物產量高。所以超級稻在追求高產的同時也在兼顧品質,袁老的目標必然是產量和品質雙高峰,只不過相較於頂尖品種的口感,雜交稻還是要差一些。


千佛山車神


印度的那種長長的大米,其實就是印度香米,這種米,在國內是沒有賣的。

印度香米,產自於印度北部,屬於秈米的一種。外觀上看,這種米相當長,晶瑩剔透十分漂亮。有好事者測量印度香米的長度,發現他居然至少7.1毫米長,是一般大米的三倍以上。至於口感上,印度香米更加幹、松,特別適合做炒飯和米飯沙拉,從某種程度上說,印度香米簡直就是上天賜給印度人的最好禮物。

印度香米,還有一個十分奇特的名字——巴斯馬蒂。巴斯馬蒂,如果直譯為漢語就是“你本來就很香”。聽起來很拉風吧,其實這種米早在公元前8000多年就開始被人類所種植。公元前8000多年,印度人還真是和韓國人一樣能吹,10000年前就有的稻米,自然是為了賣一個好價錢。

在印度,有40多萬農民種植巴斯馬蒂香米,這種米的出口總額大約能有30億美元。並不多的種植區域,並不大的巴斯馬蒂香米貿易規模,讓這種來自於印度的大米有種令人著迷的神秘色彩。

那麼,問題來了,巴斯馬蒂和袁隆平研究出來的超級雜交水稻相比,誰的更好吃,誰的更有競爭力呢?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巴斯馬蒂在世界貿易中的價格更高,供應量更小。在競爭力上,距離超級稻差距很大。

什麼是超級稻?超級水稻是1996年“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提出的水稻培育計劃。這個計劃的第一階段中,每公頃的產量已經達到了10.5噸,第二期的目標這是在2004年達成。2012年第三期目標實現,水稻畝產量高達900公斤!

超級稻,毫無疑問是在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基礎上的再出發。因為袁隆平及其科學團隊的突出貢獻,我國在培育高產水稻品種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2016年,廣東省梅州興寧市龍田鎮環陂村,超級水稻畝產量達到了1537.78公斤,又一次突破了世界紀錄。

不過,我國目前的水稻平均產量只有四五百斤,距離超級稻的畝產1000公斤以上的水平還有很遠,可以說,研究超級稻固然很難,可是推廣超級稻,恐怕更難!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超級稻和巴斯馬蒂各有千秋,超級稻勝在高產,巴斯馬蒂勝在優質,兩者就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僅僅從消費升級角度看,我國早已實現了溫飽,人們對水稻和大米的需求,越來越從足量轉變為優質。就是說,在中國巴斯馬蒂的可能更受歡迎。反觀印度,可能更需要超級稻。

印度是世界上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總的種植面積達到了4400萬公頃,水稻年產量這是1.1億噸。再看中國,水稻種植面積只有3100萬公頃,水稻產量卻有1.5億噸。不過,中國和印度都不是最大的水稻出口國,泰國才是。

中國的今天就是印度的明天,即便是印度有多麼好的自然稟賦,可是沒有科技水平的支持,始終也無法做到單位產量提高,養活更多的印度窮人。

以印度目前的工業化水平,想要大量出口大米,實在是太難了。因為大米的出口,既需要優質大米的產出,更需要建立起工業化的生產、加工、包裝和營銷。目前泰國和越南已經捷足先登,印度想要擠佔這個市場談何容易。

所以,與其用產量有限的印度香米換取外匯,還不如下功夫推廣高產水稻,讓窮人們有飯吃。這恐怕才是印度農業發展的正確道路。


歷史知事


對印度稍微有些瞭解的人都知道,印度人吃的大米不像我們那樣比較粘,而是分開的一粒一粒的,粒粒分明,而且樣子看起來很長,略有一些彎曲,和我們那種圓潤飽滿的大米很不一樣。

▲水放多點,別加菜湯,還是有點粘的

他們也不用碗吃,而是用盤子,把大米做好之後放在盤子內,然後旁邊會放上一些“佐料”,這些佐料基本上都是成糊狀,帶湯的那種,比較不錯的餐廳會使用洗乾淨的新鮮芭蕉葉,然後會有服務員拿著四個固定在一起的小罐子輪流給你“上菜”,大概有十種左右的醬料去拌米飯,講究點的飯店會給勺子,因為這些地方都是高種姓的人來吃。

當然,更多的還是用手去攪拌,把米飯和那些湯料混合在一起,力求把每一粒米飯都裹上菜汁,據說用手吃飯是因為可以

用手去感受它的溫度,避免被燙傷(我覺得是從古代開始他們就沒發明吃飯的工具,或者是並沒有普及給普通人)。

那麼為什麼印度的大米做熟了是這種形態的呢?

印度種植的品種和我們普遍吃的大米不同,印度大米主要是秈米,這種大米體型細長而且比較幹,粘性非常低。而我國一般都是粳米,但也可以做出類似的口感。

先要把大米煮開,但不要全熟,半熟就可以,然後把米湯瀝出來,把剩下的大米再放到鍋裡蒸,做出來的米飯就是這種比較散的。好像很多網友對

這種鬆散的米飯非常懷念,說小時候家裡這麼做的常吃很香,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做法。

當然印度人吃飯不用筷子,如果這種粒粒分明的大米用筷子吃,真的是非常費勁。

印度吃飯現在也有用勺子的,但是一般只有高種姓的才會使用,一般人仍然使用手去吃飯,沒有調羹,沒有筷子,又不太用碗,所以拌在一起吃更方便有味道吧。

印度大米種植面積不小,因為它百分之七十都是農民,所以從事水稻種植的多,但印度溫飽還是沒有解決,因為很多大米都被賣掉了,印度大米的價格還是很高的,它比較有香氣,但產量不是很高。

我國以前的溫飽問題很難解決,雜交水稻提高了大米的產量,但味道上就沒有那種原始的稻米香,但品質也不差,只是味道上略有遜色。

我國在2018-2019年度,大米產量接近1.5億噸,比印度產量要高大概4000萬噸,尚且需要大量進口,而印度卻大量出口,由此可見印度大米其實根本就不夠國內吃的,但大米可以賣個好價錢,以購買其他廉價的食物和生活用品。


風雲一點通


袁隆平讓人吃得太飽,是不存在的事情。這種說法是胡說八道。看看下面事實:

雜交稻年最大栽培面積二億畝,也就是說十四億人,七人共吃一畝雜交稻,能讓人吃飽嗎?

這二億畝,是全國糧食總面積十七八億畝10%多一點。可產稻穀二千億斤,不到全國糧食總產一萬二三千億斤六分之一。

這二億畝,是水稻總面積四億多畝的二分之一,而常規稻也佔二分之一。而且,當前雜交稻在逐年減少,常規稻在逐年擴大。

這二億畝,按雜交稻比常規稻增產10-15%計算,可增產稻穀二三百億斤。加工成大米一百二十至二百億斤,十四億人分攤,每人可分9-14斤大米。說吃得太飽的人,你算一算,夠吃飽幾天!我們剩下的三百五十多天是吃空氣吃飽的不啊?或者說這二三百億斤,夠三四千萬人吃飽,那十四億人就有十三億六七千萬人不吃飯在活著是不是?

我們糧食總產一萬二三千億斤,除雜交稻穀二千億斤,還有一萬至一萬一千億斤的常規稻.、小麥和玉米。這三項一萬至一萬一千億斤不能使人吃飽,唯獨那二三百億斤雜交稻增產的稻穀夠十四億人吃飽,而且還吃飽到了太飽的程度,荒唐不荒唐!

還有,我國吃飯問題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解決的。那時雜交稻才種三五百萬畝,頂多增產稻穀五六億斤,難夠當時十一億人吃一餐。

還有更荒唐是袁隆平解決中國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就是說他不但解決了中國人吃飽的問題還解決了穿暖的問題。那雜交棉花也是袁隆平育成推廣的,這麼多的化纖廠和毛紡廠都是袁隆平的發明所解決的?

我國吃飯問題的解決是多種因素綜合而形成的。國家農業政策調整是大前提。化肥農藥以少量供應到充足供應,各種糧食作物品種的改良,科學技術的推廣和科學種田水平提高等等綜合形成的。把這麼多的綜合因素都不計算,一統說成是袁隆平一個人功勞,是荒唐愚昧極其可悲的現象啊。


科老師1


印度大米又叫印度香米,產於印度北部地區,以系統和濃郁的香味聞名,屬於燦米的一種,外觀細長,透明度高。 煮熟以後,長度是生米的二至三倍,飯幹,鬆軟粘性低,適合做炒飯。根據國際統計的數字。印度香米的產量大概是在每畝200公斤左右。

袁老的雜交水稻在產量上是遠遠高於印度香米的,由於在產量上和口感上必須做出選擇,我們這選擇的是產量。所以說雜交水稻的粘性比較大,口感比較差,比常規水稻要口感要差一些。



情農魯西南


印度那個米!一言難盡!還敢叫什麼印度香米!那玩意口感糙沒有味道,做出來的飯一點飯味都沒有!因為是多季稻,一般多季稻口感都普遍不咋樣,味道甚至比不上我們國家的糙米。



歸海迷龍


想必看過印度美食的人都有一種被印度美食支配的恐懼,無論是什麼美食到了印度人手中全都變成不可描述的狀態,因為印度以及周圍地區盛產香料,他們又喜歡吃咖喱,所以在他們很多飲食中都喜歡放一些咖喱等香料,而大部分用的食物多喜歡帶一些湯汁,這種湯汁去拌飯是正搭配。

不知道在做蛋炒飯的時候,米飯最好是隔夜飯,這樣的米飯不那麼粘,炒起來的時候粒粒分明,而印度大米根本不需要隔夜,他被製作出來後就是很散的那種。



印度的大米屬於細長型的,在做好之後米飯大概會漲兩到三倍,而且還會變彎曲,這種大米被稱為印度香米,據說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大米,這種大米有一種堅果的香味,因為味道濃郁,所以價格比較高。

印度屬於熱帶氣候,常年沒有冰霜,所以一年會有三季成熟期,我國僅有少數地方屬於熱帶,東北更是隻有一年一季,而且我國多是丘陵地帶,不像印度平原地區廣大,所以整體我國的耕地面積要少於印度,但是在產量上來說,我們比印度更多。


印度現在是大米第一齣口國,緊隨其後的是泰國和越南。

別看印度大米出口量世界第一,但實際上仍然有許多印度人吃不上米飯,大部分的土地都集中在少數地主手中,他們大多數會將剩餘的大米出口,而不是說給那些貧窮的農民,況且這種大米價格較高,農民寧願拿一些錢去購買其他的東西,他們生產時也沒有多少積極性,這就嚴重製約了大米的產量,所以他們的出口也被稱為“飢餓出口”,不過恆河水種出來的汙染八成也很嚴重。


我國在雜交水稻出現之前,其實大米的產量很低,一畝地就打個一兩百斤而已,而且還是那種沒有脫皮的,第一產量導致糧食根本不夠吃,白米飯這種東西平時不捨得吃,也就偶爾抓一把做個菜粥,和北方的白麵饅頭一樣,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才吃一頓,還是用來招待客人的。

後來袁隆平先生種植的雜交水稻在我國大力推廣,據說有的農民家裡在第一年的時候,一畝地就打了近千斤稻穀,那個時候還是秈米,口感也不是很好。


在90年代之後又改成了粳稻,這種大米口感要比先到好一些,但產量差不多,但是現在種地的利潤太低,現在人們已經不僅僅滿足於溫飽問題了,隨著現在文明的不斷髮展,人們對生活要求越來越高,雖然稻米可以填飽肚子卻無法滿足其他需求,所以現在種田的農民越來越少。


琅琊利劍


真相是,印度大米的產量,一平方在0.7至0.9公斤左右,一年可以種多茬,要不然印度那麼多人那麼點地,怎麼能夠養活人?其中,印度的稻米也進行了品種改良,並且,美國的轉基因稻米在印度試種的時間非常長,包括黃金大米!!!其實中國大米才是真正的優質大米!只不過,中國大米的品牌沒有做好,像東北的五常大米,湖北的晚梗、黃毛氈以及京山喬米,萬年貢米,其品質等同於日本頂級的大米!


205441935


大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吃到的主食,吃的種類大部分就是東北大米,或者是梗米和燦米,根據口味的不同和地域的差異,喜歡吃的品種當然是不一樣的。


這幾種裡差別都不是很大,從外觀上看到煮熟之後,都不會有太大的差異。但是印度的大米,卻長得十分稀奇,沒煮之前是細細長長的,煮熟了之後,居然比普通的大米還要長三倍。這樣驚人的變化,讓人們感到十分的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印度的大米長成這個樣子呢?其實印度大米也引進到國內,在部分地區還是深受人們喜歡的,但是價格卻不比泰國大米價格低。不過香味倒是很獨特的,也有很多人因為好奇,去買來品嚐,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已。買回來之後,吃到嘴裡的口感並不是那麼理想,它沒有糯糯的感覺,跟東北大米完全不一樣,喜歡吃東北大米的人們,就不會喜歡吃這種大米。煮出來之後是長長的,而且互相之間沒有粘連,以至於在他們國家用來炒飯,都是顆粒分明的,也達到了某種效果吧!

那麼這種大米為什麼長成這個樣子呢?其實大米的長成,不僅是因為品種不一樣,也受到了環境氣候的影響。我們都知道東北氣溫比較低,受環境的影響,大米的生產週期也比較長,所以在慢吞吞的生長過程中,長成了圓圓飽滿的粒子。可是在印度,溫度比較高,生產週期很快,大米很快就到了收穫的季節,在快速的生長之下,長成了這副模樣。我們還知道印度本來就挺窮,可能有些地方還解決不了溫飽問題,那又為什麼要把這些大米出口呢?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種大米價格並不低,他們可以用這些大米出口之後,換來的錢用來解決溫飽問題,購買價格更低廉的大米進行食用,這樣可以解決減輕這樣的問題。你見過這樣的大米嗎?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了,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