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低價股好還是高價股好?

回收PLC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你先問自己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

在市場裡做交易,對於你自己的交易體系來說,應該買低價股還是應該買高價股?也就是說,對於你來說,買低價股能夠做到贏多虧少且持續盈利還是買低價股能做到,或者高價股低價股都買能夠做到?

第二個問題:

盈利跟買高價股和低價股有直接關係嗎?

價格波動是相對的,只要我買入的股票價格能夠上漲即可以賺錢,價格高的股票能夠漲的更高,而價格低的可能會更低甚至退市。因此盈利跟買高價股和低價股無任何關係。下面我舉兩個例子:

例1:菲菲農業,上市開盤價格約為4.7,上市後橫盤6年,從2003年開始一路下跌,2004年短短一年跌到1塊以內,這個價格足夠低了,這個跌幅也足夠大了,此時可以抄底嗎?結果它隨後又跌了一年,一直跌至0.36元,隨後退市!

例2:貴州茅臺

貴州茅臺可謂是A股之星了。2008年,貴州茅臺經過前期的一輪快速上漲,價格已經突破了100元,要知道這在當時可謂是天價股。現在呢,價格最高已經達到1241元,可謂驚人!

第三個問題:

買低價股等於撿便宜了嗎?

股票A從1元漲到10元,價差9元;股票B從10元漲到100元,價差90元;可以明顯看出,經過一輪上漲,股票B的價差是A的10倍,看似驚人。但是在股票上,我們更看重的是漲幅。其實股票A和B的漲幅均為10倍,是相同的。如果你參與交易,在A和B開倉本金相同的情況下,收益率是相同的,都是1000%。

總結:

對於這個市場的參與者,我們的交易行為是利用標的(股票、期貨、外匯等)的價格波動進行投機,博取價差收益。只要我們能夠根據自己的交易方法或者經驗,能夠確定在某個價格點或者區間入場後可以獲得應收益,而且該收益是可以重複的可持續的,這就是盈利的真諦。這顯然跟買低價股和高價股無任何關係。


by走出死海,如果你覺得有興趣,請點贊支持一下或者參與討論,謝謝!


走出死海


我知道很多股民都喜歡低價股。特別是10元以下的股票大多都是股民比較樂意接受的。股價10多元就基本已經到了股民能夠忍受的極限了。20元以上的股票極少有股民買。30元以上的股民買的就量多少了。

有一年,我買了100元一股的一隻股票居然被同事驚呼為:瘋了!

這就是大多數股民的認識:認為股價高的股票容易跌,風險大。股價低的股票安全,不容易跌。

實際上這是一種業餘並且是非理性的認識。這是一種來自於本能的錯覺。市場上的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

實際情況是高價股的風險並不大,低價股也並不安全。不信,大家可以對高價股和低價股的短期和長期表現做個統計。絕對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低價股和高價股的風險是差不多的。

說實在的,市場中的高價股可能要比低價股更安全一些。

因為高價股大多數都是績優股或發展前景較好的行業的股票。這樣的好股票將來下跌的概率並不大。

低價股大多數都是績差股甚至警示退市股或者行業前景不佳的股票,這樣的績差股未來下跌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不能用股價高低來比較哪個股票更安全。這就像一根粉筆和一架飛機不能在一起比較一樣。

粉筆是很便宜,但是並不代表粉筆不會掉價或粉筆更有價值。飛機都是成百上千萬的價格,但這並不表示飛機的價格虛高,或飛機價格以後會暴跌。因為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飛機的價值是粉筆無法比較的。

大多數的高價股都是白馬藍籌股,公司業績好且穩定,佔有更大的市場份額。它們大多是行業王者,當然會股價較貴。

大多數的低價股都是行業中競爭力較低的公司和高價白馬股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的。同個行業的高價股與低價股就像大潤發超市與你們家門口的小賣店比較一樣。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如果讓你投資,你是投資家門口的小賣店還是大潤發超市?

家門口的小賣店沒準明年就關門了。而大潤發超市明顯要安全得多。


孟可的思想空間


根據我股市實戰10多年以來的炒股經驗,我的觀點是買股票不能以股價高低來決定,低價股有低價股的好,高價股有高價股的好,並沒有絕對性的買低價股好還是高價股好。如果真要二選一的話,我個人還是會支持買高價股好。

低價股

低價股一般分為三類,其一就是真正的垃圾股,股價才會非常低;其二就是金融股,由於盤子太大了,股票波段太小,股價長期處於低價;其三就是被錯殺的優質股票,比如說某優質股票上市公司出現短暫利空,股價短期出現大跌,股價跌到低價股系列。

從這三類低價股當中,真正最好的低價股是被錯殺的這類股票,這類股票當然是好股,買入之後一旦止跌恢復上漲趨勢,將會帶來豐厚的利潤;其次就是大象股,這些股票價格雖然跌,但不能代表是垃圾股,只適合價值投資的人買入。低價股當中最差的就是垃圾股,這種低價股最差,建議不要去碰。

高價股

高價股當中同樣分為兩類,其一就是真正的優質股票,類似哪些白馬股,行業龍頭股等,這些就是真正的優質股票,類似上證50、深證100,創業板50,另外還有55家行業龍頭等,這些高價股是真正的優質股票。其二就是高泡沫的高價股,最典型的就是在二級市場炒作的,完全是被資金盲目推高的高價股,這類股票是沒有價值的。

從這兩類高價股當中,其中真正的優質股票,業績長期穩定的公司,這些股票的股價高價都是非常正常的,但這類股才是真正的好股。另外一種虛高的泡沫股,這類高價股都是屬於真正的垃圾股,跟低價股的垃圾股沒有什麼區別。

高低價股的優劣之處

上面我們已經對於低價股和高價股進行分類,低價股中被錯殺的是優質股票,這類股票是好的;垃圾股中的低價股,這類股票是非常差的。高價股中白馬股,高成長股票就是優質股,而虛高的高價股是最差的股票。從這裡可以得知,低價股有好的股票,高價股也是有差的股票。

從高低價股系列中可以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道理,並非所有的低價股都是垃圾股,並非所有的高價股都是好股,所有高低股價都是存在一定的垃圾股和優質股,可以斷定買股票不能看股價高低,而是要根據股票多方面進行綜合分析,這樣才是最好的操作策略。

高低股價的實際例子分析

(1)低價股

如上圖,這隻低價股,現價是1.42元,這隻股票是一隻嚴重被殺的股票,2019年業績大幅增長,股價持續走跌主要是之前公司高送轉,其次就是近幾年行情不穩定,導致股價震盪下滑。從公司當前的股票來看,這隻股票被低估狀態,在低價股是屬於優質股。

(2)高價股

如上圖,這是當前A股市場的高價股,截止當前股價為202.12元,2019年才上市的,上市時間不足1年,股價自從上市不斷的被炒高,上市之後這家公司業績出現大幅虧損,截止2019年三季度公司虧損,每股收益虧0.56元,這隻股票明顯就是垃圾股,這種股票絕對不能碰。

總結

通過上面對於高價股進行分類,以及對於高價股和低價股進行實際案例分析,低價股有垃圾股,也有潛力股;另外高價股有泡沫股,也有優質股;所以可以告訴我們,低價股和高價股都是有優劣之處。

從這裡也告訴我們,到底買低價股還是高價股,應該要因個股情況而定,針對不同的高低價股票就有不同的價值,能不能買入都是否定的。如果要講究概率的話,我個人還是支持買入高價股,高價股優質股票多,成功概率大,買低價股買到垃圾股概率大,這就是我炒股十幾年以來的實戰經營得到的啟發。


老金財經


2015年,我看到茅臺170的股價望而卻步,以為已經是高點,沒想到2019年已經超過1000元大關,茅臺也成為了萬億股票。我以為80元的寧德時代已經快要崩盤,現在的寧德時代已經到了160元。我以為特斯拉的370元美金的特斯拉已經是泡沫,沒想到2020年他的股價到了748.7美元。對於這些股票,感覺自己錯失了一個億。

在中國成千上萬的股民中,最多的還是低價股投資者,中國的散戶對高價股好像有一種天生的恐懼,如同站在高樓,讓他們寢食難安。

那麼為什麼這麼多散戶對低價股趨之若鶩呢?

我總結了散戶的想法:

1. 低價股便宜,手上的資金可以配置多個低價股,現在買一手茅臺要11萬,買一手顧地科技只要300,一手茅臺的價格,可以買300多手顧地科技,感覺自己賺了好多,但其實總市值並沒什麼變化。如果茅臺虧了,手上的11萬全賠了,購置多個低價股,顧地科技虧了,農業銀行還能賺啊。

2. 看起來漲的潛力大。散戶們看低價股就是,投買進來的是白菜,最後當黃金賣出去不就賺了嗎?所以買入價一定要低,超過15塊的通通不買,兩三塊的最好,漲個兩塊就能翻倍,1000元的茅臺,什麼時候才能翻倍呢。

3. 大部分人都是抄底心理,A股本來就是炒作概念和熱點,每年年報期間,只要企業敢高送轉,遊資和散戶就敢連續漲停,5連板、6連板都不是事兒,嚐到甜頭的散戶自然而然的認為低價股才是真愛。


那麼問題來了,散戶的這些想法對嗎,到底低價股好還是高價股呢?

我們先來說結論:

1. 高價股具體高價值型,適合價值投資;低價股的價值則在於炒作。

我們先來看看我們耳熟能詳的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的股票如何(截止到2020年2月7日):

白酒:茅臺(1076元),新能源:寧德時代(160.2)、比亞迪(57.9元);乳品-伊利股份(30.75元);智能語音-科大訊飛(38.86元);水泥-海螺水泥(48.31元);醫藥-恆瑞醫藥(89.65元);家用電器-格力電器(62.38元)


長期來看,高價股更有投資價值,大多數低價股都只能一直在低價沉淪。拉開當前的低價股名單,會發現基本都是ST股或者鋼鐵這類夕陽產業類個股,股價最低的20支個股中,大部分都是ST股,淨資產為負數,意味著它們實質上已經破產,退市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2. 對於本金不變的情況下, 買高價股和低價股漲幅一樣,收益也是一樣的。我們來做個具體的例子,10萬本金,買了一手1000元的A股票;以及買了100手10元的B股票,這兩隻股票在某天漲幅為3%,那麼兩種購買方式其實收益是一樣的,都是100,000*3%=3000元,買低價股並不意味著它就輕易的價格翻一倍,畢竟我們的漲跌幅是限制在10%以內的。


那麼,是秉持著價值投資做高價股還是炒作低價股呢?

如果大家注意觀察高價股的資金流向時,會發現高價股的主力資金比低價股的比例高很多,股票的價格阻擋了很多散戶的腳步,畢竟散戶的資金盤子小,可以選擇的少,而主力基金的盤子足夠大,可以做一籃子交易分散投資。


在資源分化的情況下,價值藍籌股持續受到資金的傾昧,其實影響股票走勢的還是主力資金,散戶在股市中只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茅臺為什麼居高不下?因為沒有散戶,機構投資會更加理性,也能容下更多機構資金。


當前市場中的高價股,除了一些上市不久的次新股明顯高估之外,其他個股的基本面好得令人眼饞,利潤連續大漲,要麼產品優質要麼模式新穎,很明顯未來還有很大上漲的空間,在資本市場改革的環境下,高價股仍是稀缺資源,對於咱們普通投資者而言,需要知道高價股其實更加抗跌。


最後做個總結,散戶們不要貪圖便宜隨便買低價股,貴有貴的原因,便宜也有便宜的風險,大家還是秉持價值投資的感慨,去挖掘股票的長期價值,投資龍頭股票。


青業


買低價股好還是買高價股好這個問題無定論!高價股也是從低價漲上去的,茅臺的發行價也只有30多元,現在送股分紅等以後還有1000多元。

格力發行價也是隻有17.5元,也不是高價發行。

但是像海普瑞,發行價148元,坑慘多少投資人!還有華銳風電,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暴風、樂視、全通教育、安碩信息等雞毛飛上天的時候不也是低價漲起來的?

所以嘛,不要簡單的從價格上去做你買入股票並持有的理由!

具體一點,股市有牛市和熊市的區別。從上漲幅度來看,在牛市整體上來說你去買高價股(高高在上的)大概率會小於低價股的漲幅。

為什麼?原因很簡單。牛市期間,大量資金湧進,每個證券賬戶投資個十萬八萬的,幾千萬的證券賬戶都要買入股票,選擇標的是什麼?

或者說還有一些更少資金的,拿著幾千幾萬的來投資的,基本是以低價股為主的。而牛市中,自然就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導致低價股越來越推高股價。

羊群效應是很適合股市的。

而在熊市,高價股也是很容易虧得只剩渣子的。比如樂視、安碩、中國船舶等!

其實選擇股票,還是要多花點精力的。不要簡單的根據價格來決定,也不要衝動的買入股票。

從毛利潤入手上市公司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有興趣的小夥伴們不妨去研究下!

我投資股票十多年來,剛開始幾年確實偏好於參與炒作低價股的,實際效果不大,甚至是虧損。低價股、高價股都很容易坐電梯,上上下下的時候還是虧損的結果!從2011年以後我有了自己的操作策略,我覺得很好用!

總之,做股票是唯結果論的。方法多樣化,但是歸根到底都要以是否盈利來判斷。

<strong>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股市正途


金融街券商老兵,簡單分享一下對這個問題的想法。

大多數散戶投資者傾向於買進低價格的股票。 事實上, 投資者所應該關注的, 不是你可以買如多少數量的股票, 而是你用所能投資的錢,所能買到的最好標的。

個股的基本面分析很重要, 雖然買便宜的商品是消費者正常的心裡行為, 但買股票是投資,不是越便宜越好。 股票投資是買公司的未來的發展走勢, 良好的贏利能力和成長性是支撐股價上漲的內在動力, 因而, 並不由股票市價的高低決定。

股票除了要考慮價格外,更應該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第一, 行業的走勢怎麼樣,符合風向嗎?

第二,公司規模怎麼樣,市場佔有率怎麼樣?商品或服務在行業內是否具有壟斷性。

第三,公司主營業務發展的情況如何,主營業務收入佔比多少。

第四,公司近三年的淨利潤如何,走勢如何。

第五,公司的經營理念怎麼樣,大股東及公司管理層是否穩定。

等。


只有做好行業研究及企業的基本情況分析,深耕某一兩個行業,才能更好的把握時機。



克萊德河聽風者


在我15年證券從業生涯中,聽得最多的一句話 :這隻股票價格這麼低了,不可能還會有多少跌幅。這句話的邏輯是因為股價低,所以不會跌,就這麼簡單。但事實是低了可以更低,新高之後還有新高。這也讓我想起了前些年的一個段子,本以為已經跌到地板上,那知道還有負一樓,到了負一樓覺得這應該、斷然、絕對不會下跌,未曾想到負一樓下面還負十八層地獄,所以,股價的高低絕不是衡量買賣股票的標準。今天咱好好談談低價股還是高價股這個話題。

什麼是高價股?什麼是低價股?

“高”與“低”是一個相對概念,換言之高低只能是相當而言,離開了相對、比較就無從談起高價還是低價,股票也同樣。為什麼很多分析師,股評家老喜歡用逢高減倉這話?因為這句話就是廢話,什麼是高,什麼是低?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那是因為人類的直線思維,甚至可以說的常識性慣性思維,但是股市的漲跌和思維模式本就是逆人性的,投資者用常識性的思維分析判斷逆人性的股市,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思維模式。

那是不是就無法對股價高低做出定性呢?

當然不是,在我看來,股價的高低只和股票自身的價值和市場風險偏好有關,在綜合考量這兩者的前提下,股價的高低還是能夠給出較為準確的定性。

1、股票內在價值和價格比較

投資的本質是在合理的時間週期內,獲取合理的預期收益。其出發點是股票本身的價值,不管是交易投機還是價值投資,其最後的核心歸屬還是股票本身的價值。例如某某公司重組收購,再如近期口罩生產企業訂單大增,這些股票就會短期飆升,表面上看是因為這些表象的資訊刺激,實際上參與者已經默認了因為上述事件,會導致公司未來業績大增,內在價值增加,所以買入。

那麼衡量股票價格高低的一個標準就呼之欲出:如果價格遠遠低於價值就是低價股,反之就是高價股。這裡的價值指當下價值的低估和未來價值的超預期。

2、市場風險偏好提升下整體股價的水漲船高

股市是國民經濟晴雨表,但是兩者並非完全同步,時間上和空間上總是有一些偏差,也即投資者經常說的主人與狗的關係。

在牛市中,所有的參與者情緒亢奮,對未來充滿信心,而且現實中的資訊雜音也支撐投資者的信心,市場這時會出現系統性的上漲,不管是垃圾股還是價值白馬股都會出現上漲,這會抬升整個市場股票價格的加權平均價格。這時一定會出現在熊市看來是高價股的標的,在當下反而是低價股,即水漲創高整體溢價。

舉個例子:30年前國民收入不高時,萬元戶是很牛叉的人群,而在當下萬元戶可能剛剛脫貧一個道理。

在熊市中,這個道理也成立,悲觀的氣氛總是被無限的放大,市場參與者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清醒冷靜的投資者極少,那會導致股票一再下跌。舉個例子:在2009年時,我還在證券公司工作,因為2007年牛市有色金屬是最瘋狂的板塊,有客戶固執偏執的看好某南銅業,股價從98元見頂之後回落,客戶在65元買入,然後在45元買入,但是這個某某銅業在漫長的熊市中,最低價格只有幾元錢。

顯然:判斷一隻股票是高價股還是低價股的第二個標準就有了,即要考慮整個市場環境、趨勢和風險偏好。

高價股還能更高嗎?低價股還能更低嗎?

前面我們明確了股價的高低是一個相對概念,而決定一隻股票價格是上漲還是下跌,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股票自身的價值和市場的流動是否寬鬆。

1、高價股還能更高嗎?

既然決定股票價格漲跌的是股票本身和流動性,那隻要這兩因素處於正面反饋狀態,股價是可以不斷新高的。

事實上,不管是在國內股票市場,還是國外成熟的股票市場,一直有一群人專做創新高的個股,而且投資成績還相當優秀。這裡面的邏輯是,價值投資者認可未來公司價值增加,主營業務節節攀升。而技術交易投機者則更簡單,股價新高就意味著突破阻力位,上方無套牢盤,股價上漲就是輕盤行情。比如A股市場的貴州茅臺,再比如史上價格最高的股票伯克希爾哈撒韋,當下每股價格為337421美元,看清楚貨幣單位是美元,折算成人民幣是200多萬。

2、低價股還有更低嗎?

答案也是肯定的,一隻股票價格低廉,那一定有其低價的原因,不管是基本面還是技術層面,亦還是被市場錯殺。

股票市場一個神奇的地方,總是能未卜先知的反應一些人類無法理解的事實。低價股之所以低價,要麼是基本面出現惡化,且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無法逆轉,例如曾經的牛股樂視網,也或者是市場情緒的低迷到了冰點。

換一個角度,投資者都知道順勢而為這句廢話,但是這句廢話是大大的真理,在趨勢面前,一切的資訊和外力都是浮雲,都無法阻擋股票下跌的步伐,直到趨勢被足夠大的外力阻擋,然後才會停止趨勢運行,進而穩住,在而反轉。在多數情況下,我們認為的低價,或許僅僅才半山腰,還有相當大的跌幅等著投資者。

由股價高低帶來的認知誤區

之所以投資者有高價股好還是低價股好這樣的疑問,實際上這是投資者在投資中的錯誤認知決定了。

認知誤區一:

股價高低只是表象,內核還是股票價值和市場情緒。這要求投資者不能用眼睛判斷股票價格的高低,而是應該從價值的角度和交易投機的角度出發判斷高低。

認知誤區二:

高價股虧損的話,一定比低價股虧損多。這也是投資者最最最常見的直線思維。很多人第一反應買入貴州茅臺,價格1000+,跌停就虧損100+,工商銀行價格5+,跌停僅僅只虧損五毛錢多。

假設投資者10000元錢,買100股1000+價格的股票和買10000股1元錢的股票,兩隻股票都是跌停的情況下,實際上虧損的絕對金額都是1000元。

認知誤區三:

不要抱著買便宜貨的心裡。在股票投資中,不是越便宜越好,在股市中買股票不是買白菜,是要看公司的盈利能力,是不是有支撐公司股價上升空間的能力。很多低價股是經營狀態不好的股票。反而所謂的高價股通常公司經營狀態較好處於發展階段的股票。物美價廉在股市中是沒有這一說法的。

究竟買高價股好還是低價股好?

前面我們說過了,低價股與高價股,並不是判斷股票投資與否的重要因素。而是要綜合市場和個股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分析瞭解股價為什麼高?為什麼低?

股價的高低只是價值的外在表現形式,投資者要謹慎評估、分析、瞭解股價高低的原因。如果股價高有合理的邏輯,那股票價格就不是問題,也不應該成為抗拒買入的理由,反之同樣。

如果股票價格高,但是背後邏輯並不支撐其價格,這時就不能買入,該高股價是虛高,同樣的,股價很低,但是背後邏輯證明被低估,這時良好的買入時機,不要浪費這樣的機會,克服恐懼買入準沒錯。

只有股票的價格相近於公司的價值或者低於其價值,才最具有投資的價值,而這一點與價格沒有太大的關係。

比如,一家公司在上市的時候發行了1億股,發行股票的價格為10元,總市值為10億元。另外一家公司在上市的時候發行1000萬股,發行的價格為100元,總市值也為10億元。如果兩家上市公司的基本情況是一樣的,總市值也是一樣的,但是因為總股本不同卻呈現著一家公司股票價格高、一家公司股票價格低。這種情況,利用股票價格能很好的分析出哪家公司更為質優、哪家公司不質優嗎?

是不能的。股票的價格,只是表面。不管是高價股也好,還是低價股也好,股票價格所代表的是此時的價格,而不是此時的價值,這是需要區分看待的。

總結:重點是瞭解價值和價格的關係,單純看價格是不能做出有效投資決策。

2、瞭解市場風險偏好

股價高低核心是股票價值,但是階段性看,我們還要分析市場的流動性。

如果央行貨幣政策處於較為寬鬆的前提下,投資者可以適當忽悠估值,將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因子考慮權重提高一點,例如2008年四萬億投資,流動性較寬裕,那此時股價高反而證明股票階段性受到資金青睞,對投機者而言這是機會。反之,貨幣處於緊縮週期中,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這時應該謹慎一點。

3、對比出真知

股票好不好,值不值得買入,除了估值進行對比,以低估為優以外,我認為還需要從行業趨勢、基本面、現金分紅股息率等等情況進行對比。

  • 行業具有明顯趨勢向上的較趨勢較弱的要好上一籌。很多投資者面對上市公司投資時,僅僅是選擇的公司,而沒有考慮行業的趨勢性。我認為對比行業趨勢性較對比公司股票價格要合理得多,也更值得。

  • 基本面優質的公司較不優質的要好上一籌。什麼是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指上市公司的基本財報面,也就是歷年的財務數據、當季度的財務數據。
  • 現金分紅股息率是否合理。股票的價格高低,是無法看出上市公司分紅意識以及分紅現狀的,不是說股票價格低就分紅高,或者股票價格高就分紅低。是需要對比真實現金分紅股息率情況的。

目前滬深兩市3800+公司,要想選出優質的標的,能夠為投資者帶來盈利標的,對比是最好的辦法,對比出真知!

綜述,股票好壞是由股票內在價值決定的,這是選擇股票的立足點,在階段性考察個股時,我們還需要考慮市場的風險偏好,股票價格只是價值和市場情緒的反應,不能據此作出買賣決策,對於廣大中小投資者而言,堅持價值投資,做時間的朋友才是取勝之道。


溯源歸一


首先,你要明白一點,低價股並不等於便宜,高價股也不一定貴

舉個例子:a的股價是10元一股,一共一千萬股,b股票股價是1000元一股,一共十萬股,發現沒,其實ab股票的市值都是一個億。你說哪個好呢?


所以,股票好壞和股價關係不大

還有一點,不管股價高低,他們漲跌停都是10%,你們拿10W去買,賺虧都一樣


那麼如何判斷一個股票好壞呢?


這就涉及到很多東西了,pb,roa,,這個都沒有一個固定的說法,因人而異,拿我們股神巴菲特來說,他就看三個指標,毛利率、淨利率和淨資產收益率。這些指標其實一點都不難找,一般行情軟件的F10裡面全都有


ps:股價高的一般都比股價低的股票好,因為:

一般散戶都喜歡買價格低的股票

而私募,基金,大機構都喜歡買高價股,不信你們隨便查看些基金持倉,很多高價股

人家為什麼喜歡高價股?你們品,細細地品?

別人無論從財力,學歷,消息面都不會差於你個小散戶


所以這個可以當成你們一個選股指標哦,一般人我不告他哦,



金融屆草根


一般來說,普通投資者喜歡低價股,懼怕高價股,其中最重要的潛意識是:“低價股的上升空間大,而高價股上漲很困難”

這是其實是一個誤區,下面談談我對低價股和高價股的看法。

——股價絕對值的高低和上漲下跌沒有任何關係。

1、一個企業股票價格的高與低與它發行的股本數量有著直接的聯繫。

同樣一個100億元市值、5億元淨利潤的公司,如果A公司總股本有1億股,那麼它的每股價格就是100元,每股盈利5元;如果B公司的總股本是100億股,那麼它的每股價格是1元,每股盈利5分。

但是這兩個公司的總市值和利潤是一樣的,從此角度說,股價沒有高低之分。

2、股票的漲跌和股價高低沒有必然聯繫。

低價股未必就跌不動或者跌得少,1元錢的股票當然可以跌到1分錢,甚至是0;高價股未必就漲不起來,貴州茅臺從十幾年前的100多塊漲到現在1000多就是最好的例子。

3、股價高低還和股票有沒有送轉股有關係。

高價股如果經過拆股,股價一樣可以從100元變為1元,而企業本身並沒有任何實質價值的變化,只不過增加了些流通性;

而低價股如果沒有任何拆股行為,隨著業績的持續上漲一樣可以在某一天成為高價股。比如,股神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爾公司,從開始的每股7美元上漲到現在的17萬美元,堪稱“世界第一高價股”。

——買股票的判斷標準不在股價的高低,而在於股票的價值和未來有沒有上漲空間。

買股票買的是一個公司的未來成長性,從長期來看,股價漲跌背後的根源在於企業業績的變化。

衡量股價的高低不應該單純考慮股價的絕對數值,而是要與公司每股盈利、每股淨資產做對比,評估公司未來是否能夠可持續發展。

因此,我們在選股時更應該關注股票的內在價值和未來的趨勢,而不是當前的價格如何。如果公司所在的行業有前景、它在行業中有足夠寬的護城河、有穩定和可以信賴的管理層,那麼它就值得投資,否則就要多加小心。


波浪理論雜談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也是許多人的心病,今天我就來具體給大家解釋下,到底是買低價股好還是高價股好?

其實,股價的高低從某個程度上確實是可以作為判斷買入因素的條件之一,但絕對不是唯一!

下滿我具體為我這論點做一個詳細解釋!

第一個問題,股價高低是否決定了股票的購買價值?

許多人會說,股價高低和買入與否沒有關係,我們也絕對不能依靠著股價高低來決定買入或者賣出!

我認為這樣的想法是片面的,不能說全對,至少有部分是錯誤的理解!

用事實和數據說話:

圖1是按照股價從高到低的排列順序列出的一個排序,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在這些高價股裡有些是行業的龍頭企業,有些是漲幅非常不錯的高價股,也有一些是所謂的短期熱點炒作而起的高價股。

但是如果你以企業的性質來進行統計,會發現一個驚人的佔比:那就是高價股裡好的企業遠遠多於差的企業。

這個好指的是基本面的好,指的是行業裡龍頭地位的好,指的是產業性質的好,等等!

類似於當下和未來發展勢頭比較好的大消費領域,科技領域,以及醫療領域的股票都是存在於前50,乃至於前100的高價股隊伍之中。

而不好的個股也有,例如剛上市的高估次新,就好比前期漲幅過大,炒作過兇的個股,不過這類個股佔比較少,佔榜的持續性較短;

圖2呢?

圖2就是股價從低到高的排序,我們可以發現對於那些低價股來說基本都是劣質股、有退市風險個股、夕陽產業個股,以至於超大盤股佔比較多,而真正的優質股卻非常少。

其中,房地產、石油、機械、水泥建材等產業列佔比非常高,新興企業佔比較低。

所以,從高價股排序和低價股排序我們其實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高價的高低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可以直接決定買賣!這是我們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不能否定股價高低的參考價值!

第二個問題,低價股和高價股的優劣勢在哪裡呢?

那麼,股價高低到底有什麼好處和壞處呢?

其實想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要明白股價的高低到底決定了什麼?其實很容易理解,股價高低決定的就是你買入的籌碼數量,而影響的是投資者的情緒!

舉個例子:

同樣擁有10萬元,那麼面對一隻5元股價的低價股和一隻50元股價的高價股,投資者會有什麼樣的操作呢?

大部分的投資者會選擇買入低價股,因為在他們眼裡,同樣的資金買入更多的籌碼會給他們產生一種賺更多錢的感覺。這在心理層面上解釋為一種“多多益善的貪便宜效應”,也是一種人性!

就好比,超市裡同樣10元的“買一送一紙巾”,一定是會比10元“只有一包的紙巾”銷量更好的原因!

另一方面,散戶對於高價股和低價股的跌幅情緒波動也是完全不同的。

就好比,一隻100元的個股跌到了80元,散戶會認為有20元的跌幅,非常巨大,從而產生恐慌心態;

但是對於一隻2元股價的個股跌到了1.6元,散戶則會更容易接受,甚至情緒上沒有100元跌至80元那麼恐慌;

但事實是兩者跌幅比例是相同的,同樣的持股虧損的金額也是相同的。這就造成了散戶更容易偏愛“低價股”,而恐懼“高價股”!

而對於股票投資來說,一隻股票的散戶佔比數量越多,其實拉昇的難度就越大,而散戶佔比越少的個股,往往更容易走出好的行情,這就是高價股有時候比低價股更受到機構、牛散、遊資青睞的原因之一。

所以,你不得不說股價高低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第三個問題,到底如何判斷一隻個股是應該買入還是賣出?

而最後一個問題的解答就是要突出這個論點:“股價的高低從某個程度上確實是可以作為判斷買入因素的條件之一,但絕對不是唯一!”

從上面兩個解答我們確實可以看出,高價股比低價股更佔一些優勢,但不是絕對!所以為了避免踩雷,我們就必須通過估值來判斷價值!

也就是說,股價高低是我們判斷買入的標準之一,但是估值才是衡量買入與否的重要因素,因為它決定了價值。

就拿貴州茅臺這隻股票來舉例子:

在貴州茅臺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平均市盈率TTM之下的時候,它的股價雖然也有100-300元的區間,屬於高價股,但依然有投資買入的價值;

但是當它的估值過高,平均市盈率TTM高於了歷史平均值,這個時候股價即便有600-800元,甚至1000-1200元,都應該遠離,而不是繼續買入或者持有!

所以,決定一隻個股能否買入的重要條件是估值,因為它決定了價值!而股價的高低,其實只能作為一種輔助參考的指標,並沒有唯一性和決定性。

結論:

我相信,如果你能夠正確看懂我上面所提出的三個問題,以及對於三個問題的解答,你會明白“買低價股好還是高價股好?”

概括一下就是:估值決定價值,價值決定買入與否,而股價的高低,更像是一種“調味劑”,能夠輔助,到沒有決定權!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感謝你的點贊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