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咸水沽


话说咸水沽

话说咸水沽
美文心阅

天津卫七十二沽,沽即小水入海之名,咸水沽乃其中之一。傍海河南岸大弯曲处,因海河之水随渤海湾潮水上涨,咸水逆流而上抵此而止,故取名咸水沽。'寻芳步步踏青来,柳外何人筑钓台?七十二沽春水活,午景声里野桃开。'清代诗人查昌业的《即景》诗,勾勒出了'七十二沽沽水阔,一般风味小江南'的北国江南的风景画。


古语的沽字,是这样解释的,“沽:小水入海之名”。古来天津地区就有九河下稍天津卫之称,顾名思义,天津水多河多洼地多,因此形成的水沽也多。


沽的传说:古时海河一带的居民以打鱼、割草、熬盐、贩盐为生,收税的官员很少来到这里。到了汉朝,这里已变成人烟稠密、繁荣、富庶之地。朝廷开始重视海盐生产,征收盐税,就在当时渤海郡章武县的大直沽设置盐官署,钦命盐官长坐收盐税。那时实行包税制度,超征部分,全归盐官长自有。盐官长带的千余兵卒,分驻沽水两岸,海河上下。不分盐户、渔民或种地、割草的人普遍受到勒索、威逼,甚至坐监狱或被打死。


有一年盐官长突然得了大病,背上长了个碗大的疔疮,疼得钻心。侍卫们又是求医问药,又是请术士巫婆设坛作法,也不见好转。一天夜里盐官长做梦:他被两个公差抓进一座宫殿里,金甲武士踢得他跪倒在地。只见殿上坐着一位白胡子老人,手持大锤,怒容满面。老人说:"我乃古水真君,自从来到这里,万民康乐。想不到,你这贼子敢逞淫威残害生灵,罪大恶极!"盐官长狡辩,老人举锤便朝盐官长背上疮口打去,疼得盐官长求饶。


话说咸水沽

第二天夜里,盐官长又做了同样受审的梦,因他打死、逼死的百姓数千,要把他斩首,吓得盐官长哭叫惊醒。侍卫们请术士来给盐官长圆梦。术士说:"古水二字合为沽字,古水真君乃是沽水的水神。想求宽恕,只有祈祷悔罪。"盐官长忙问:"如何悔罪?"术士想了想说:"免除沽水一带捐税服役,叫百姓安生,神人自会宽恕。"盐官长忙点头称是,马上吩咐差役,供起古水真君牌位,早晚焚香拜祝。又贴出告示,沽水两岸的村庄和以"沽"为名的村庄定为免税区。告示一出,被豁免的村庄当然高兴。


其他村庄,一听说叫"沽"的村子可以免税,也一阵风似的把村名改成了"沽"纷纷呈报,请求免税。不到一年,呈报备案的竟达80多沽。据说当时不论肩挑、船载的任何物资,只要插上某某沽的白旗,就能畅通无阻。盐官长一看,叫沽的村庄太多,如果都改为沽,税收就没有了,才又出了一张告示,再不许以沽取村名。后来这些带有沽的村庄,有的成了市区,有的与其他村庄合并改名,也就难以说清有多少沽了。

沽水不仅不咸,甚至清冽甜淡,滋润了百里禾风,因此咸水沽自古就是海河岸边重要的节点,无论农耕、商贸、漕运,还是人居……


咸水沽为旧天津府八镇之一,海下地区漕运盐运集散地。自明以来就是河海码头,至晚清、民国时期犹胜。“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可以真实写照解放前的咸水沽。那时候,夏秋之季,福建,江浙南来的粮船,营口,丹东北回的木材船,咸水沽是必泊碇之地。冬天,咸水沽又是修造海船之所,船坞平台鳞次栉比。


咸水沽自古商业繁盛,地处要冲,作为天津的工商业重镇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海河教育园高校云集,使得天津的人才资源进一步向津南区倾斜,加快地区发展。

—《END》—

微信公众号:美文心阅,meiwenxinyu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