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用戶102228058584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緬甸是個佛教國家,潑水節相當於緬甸的“春節”,仰光有兩大城市,仰光、曼德勒(瓦城,華人城),還有現首都內比都(人非常少,但是國家的政治中心)。官方語言是緬甸語和英語,但其實到了緬甸都說緬甸語,不會語言還是很有壓力,但如果去旅遊那英語也行。第一次去緬甸還是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它與中國相比真的不發達,仰光還比不上我們國家的二線城市,可能就三線城市這樣感覺。緬甸分為三個季節,熱季、雨季、涼季,特別這段時間又是雨季,可能就會覺得灰濛濛,髒髒的。平均溫度差不多30度左右,熱季比較厲害達到40度,所以一年四季常備傘,既能遮陽又能擋雨。

仰光的唐人街非常老舊,和印度街連在一起,去的話要做好心理準備,真的很老舊,在唐人街做生意的基本是廣東、福建裔,雲南裔大部分生活在曼德勒以北。

仰光有兩座佛塔比較出名,大金塔和蘇雷寶塔,外國人進入都要收錢,大金塔8000緬幣(差不多40rmb),蘇雷是3000吧,記不得了(順便說一下匯率最近這幾天應該是美金:緬幣:1:1350左右,每天都不一樣,換錢要根據當天匯率來)。還有昂山市場,賣玉石、木頭、特產什麼的,外國人都喜歡去逛,但如果不懂行還是不要亂買。仰光真沒什麼可玩的,外國人住酒店性價比也不高,能住的一般都要65美金以上啊。

曼德勒景點也很多,什麼曼德勒山、皇宮、石碑林,伊洛瓦底江什麼的,要玩就自己做攻略。曼德勒是華人城,很多中國商人、華人都聚集在這裡,是陸路進出口的中轉點吧可以說,曼德勒還有玉石市場什麼的,不懂行的看看就行。

內比都沒什麼可說的,只要記住去內比都自己開車最好,因為打車都打不到,人煙稀少啊。

緬北和若開邦就儘量不要去了,緬北偶爾會發生軍事衝突,如果做生意也不要瞎去,真的不安全。若開邦孟都什麼的,靠近印度、孟加拉邊境的地方也不要去,那邊也很亂。反正緬甸有好幾個地區限制外國人進入,自己注意就行了。

如果去旅遊,自己看看網上的旅行攻略,還是比較靠譜。如果做生意去考察,還是要找找駐緬中國大使館經商處,曼德勒有個華助中心,對來緬做生意的人很有幫助。投資什麼的還是要了解一下緬甸的投資政策,緬甸有個中文報紙——金鳳凰中文報,裡面有緬甸各類資訊,到仰光可以買份看看,超市都有賣,它們還有微信公眾號,有興趣的話自己關注。

其實如果打算去做生意真的建議你問問大使館經商處,可以少走彎路,有些中國人在國內欠債跑到緬甸專門忽悠新來的同胞,不要被忽悠啊。

最後無論去幹嘛,尊重當地風俗習慣,比如進寺廟拖鞋(雨季也一樣),僧侶地位高,尊重僧侶,和僧侶合照不要摟人家間,摸人家頭之類,小沙彌也一樣。佛教屬於國教,不要在宗教場所穿暴露的衣服拍照,有很多外國人穿什麼吊帶熱褲在寺廟拍照還傳到網上被追責。入鄉隨俗,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到哪都實用。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襄陽濤哥


緬甸。全稱是緬甸聯邦共和國.是位於亞洲東南地區的一個國家,是東盟成員國之一。與印度和孟加拉國,中國,泰國和老撾為鄰。新首都為內比都。緬甸領土面積大約67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40位,佛教是緬甸的國教。國內緬族為核心民族,政治上有先天優勢,有部分長期在戰火中的少數民族有著強烈的獨立意識。

18世紀緬甸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後來為英國把緬甸劃歸為英屬印度度的一個省。這也為日後緬甸獨立以後和印度的領土糾紛埋下禍根。二戰結束以後,緬甸隨即在1948年宣佈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在80年代末期,由於國家動盪,全國爆發遊行示威。緬甸國防部長蘇貌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也就是成立實際上的“軍政府”緬甸軍隊廢除緬甸現行憲法,停止議會運行。國家其他權力機關也停止運行,就此緬甸受到以歐美國家的全面制裁,但這種制裁沒有被東盟所接受,歷經近二十年制裁,緬甸民生凋敝,國家困苦。在緬甸各個政治團體積極爭取下,經聯合國的斡旋。各個政黨終於與緬甸軍政府達成協議。在2008年緬甸聯邦共和國新憲法獲得通過,規定實行總統制。緬甸於2010年依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2011年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2016年3月15日,緬甸聯邦議會選出吳廷覺為半個多世紀以來緬甸首位民選非軍人總統。

緬甸屬於世界欠發達國家,屬於聯合國公佈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二戰結束以後,緬甸獨立以後國家就處於不穩定狀態,由於沒有一個強大而有力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過於強大,甚至有自己獨立武裝。由於地理原因,再加上經濟,民族矛盾,社會發展不不均衡。緬甸主體民族緬族和其他民族的巨大差異,使得緬甸自獨立以後就衝突不斷,在1950年就發生內戰,甚至執政黨都發生分裂。國家的動盪不安引發國家更大動盪,緬甸武裝部隊司令奈溫強行接管政權。這是緬甸的第一次軍政府時期,由於軍方的高壓政策,使得緬甸在形式上趨於穩定,甚至出現了亞洲的第一位聯合國秘書長吳丹,但由於奈溫執政時期出現最大經濟危機和血腥鎮壓少數民族獨立運動,以及緬甸以政府的行為販毒。導致國內販毒情況嚴重。在內外的巨大壓力下奈溫被迫在88年辭職,1988年,緬甸國防部長蘇貌為首的軍隊全面接管國家政權,也就是第二次軍政府。此次軍政府歷時20年,也是最為歐美所詬病的20年,但頗為譏諷的是,這20年也是緬甸經濟最發達,國家最安定20年,也是緬甸和國際融合最深的20年,在此期間,緬甸加入東盟。

作為一個佛教徒國家,普通的緬甸百姓民風淳樸,由於沒有被開發,國家環境優美,佛塔叢生,處處都有僧人,或誦經,或冥想。但就是這樣一個信佛的國家,卻是東南亞最動盪,最混亂,實在是讓人費解。緬甸由於長期的軍政府狀態。被歐美國家制裁,被隔絕於國際社會之外,在國際社會和聯合國的共同斡旋之下,緬甸軍政府交出權力給選舉出來的民選政府,但軍方必須佔有議會30%的議席,而修改憲法必須要得到議議會80%同意,這就是說,緬甸軍方選擇依舊是緬甸政治勢力不可輕視和忽略的重要力量。在2016年。吳廷覺當選為緬甸為半個多世紀以來首位民選非軍人總統。

但現在的的緬甸分裂勢力依舊很強大,由於緬甸政府多次失信於分裂勢力和少數部族。導致彼此不信任,分裂勢力不願意放下武器談判,要求必須保留武裝力量,而緬甸民選政府要求分裂分子必須放下武器談判,由於雙方分歧巨大,從而造成衝突不斷,從現在看來,緬甸有可能陷入國家分裂和內戰的狀態,而現在的緬甸的民選政府似乎對此無能為力。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基本國情

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老撾。2005年首都從仰光遷至內比都。面積67萬平方公里(2個雲南的大小),擁有5300萬人口。

農業方面,從事農業生產的佔到了百分之60的人口, 但緬甸農業在全國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只是30%,而且全國的土地中小塊田地佔大多數,單位產量偏低,農民的人均產值在東盟國家中居末位。



工業方面,由第一、二工業部管理:第一工業部下屬有7個公司,即緬甸紡織公司、緬甸食品公司、緬甸醫藥與 日用品公司 、緬甸第一工業部共有工廠122家, 陶瓷公司 15家,綜合修理公司14家,紙張化學公司11家,這些公司工廠分佈在各省各邦。第二工業部是緬甸重工業部,所屬有6家工廠,主要生產以下5大類產品:(1) 農用機械 ;(2)汽車;(3)機器零部件;(4) 家用電器 及其他 電工產品 ;(5)各類輪胎。其中成衣加工已成緬甸主要產業,是緬甸增加外匯收入、發展國家經濟、改善民眾生活水平的重要行工業方面!

第三產業方面,緬甸的旅遊業這幾年發展的很不錯,政府目前把旅遊業當做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仰光大金塔、茵萊湖、蒲甘、納帕裡海灘都是比較有明的,一個人大約3000人民幣就差不多了!


軍事方面,據全球火力(Global Fire Power)發佈的報告顯示,在世界126個國家和地區中,緬甸軍力今年上升至第32位。《全球火力》每年以每個國家的武器力量為基礎加以定性排位。2015年緬甸在國際的軍力排第44位,2016年上升至第33位,今年又升至32位。據報告數據顯示,緬甸國防軍陸軍、空軍、海軍擁有的武器分別是坦克車592輛、自行火炮108臺、牽引式火炮 884臺、多管火箭炮108臺、飛機249架、定翼戰鬥機77架、運載飛機97架、實習行駛飛機58架、直升機86架、戰鬥機9架、軍艦3艘等。在同類國家中緬甸的軍力手區一指。

所面臨的問題:戰亂

2015年1月14日,緬甸克欽邦政府交通運輸部部長卡曼杜瑙沒有通報就進入了克欽獨立軍在緬北最主要的玉石產地帕敢。當天,卡曼杜瑙被釋放,但陪同他考察的3名警察被克欽獨立軍繼續扣留。 1月15日,克欽獨立武裝與緬甸政府軍開始交火,地點就在克欽邦首府密支那西北部的帕敢地區。 1月18日,一個常年周旋於克欽邦各政黨、克欽獨立組織和緬甸政府之間的促和組織“克欽創造和平小組”進入密支那,協商釋放三名警察。在他們的斡旋下,三人被釋放,但是雙方的衝突沒有停息。 此次事件導火線是克欽邦與緬甸政府軍因為這一事件“雙方沒有通報”兵戎相向。所以緬甸的戰火就沒有停過!而且曾經有榴彈勿落在了中國,造成了3人死亡!


樹先生776


緬甸在世界上的存在感並不高,近幾年來,由於緬甸果敢地區的軍事衝突不斷,緬甸這個國家才慢慢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之中,作為中國的鄰國,緬甸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緬甸的歷史

緬甸擁有悠久的歷史,大約在1萬年前,緬甸境內就已經有人類活動。

1044年,蒲甘王朝建立,緬甸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帝國就此建立,從1044年到1885年,緬甸先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籲和貢榜四個王朝,

從1824年開始,英國先後經過三次對緬的戰爭,於1885年佔領緬甸全境,緬甸從此成為英屬印度下面的一個省。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緬甸逐漸脫離英國的統治。為了保障緬甸領土的完整性,在“緬甸國父”昂山的斡旋下,與少數民族地區的首領簽訂了《彬龍協議》,通過給以少數民族地區自治的方式來保障緬甸國土的完整性,緬甸聯邦共和國自此成立。

緬甸的現狀

緬甸建國之後,政局一直不是很穩定,2010年之前,緬甸一直受軍政府統治,由於政局不穩,緬甸的經濟發展也很緩慢,目前緬甸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2018年人均GDP只有1300多美元,不到中國人均GDP的1/7。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緬甸的主體民族是緬族(約佔總人口的70%),除了緬族以外,緬甸境內還生活著大大小小100多個少數民族,有很多少數民族的聚集地都是緬甸的自治區,這些自治區享有高度自治權,有很多自治區還保留有自己的武裝,例如果敢族所在的果敢區域,長期以來一直在 果敢同盟軍的控制之下,直到2015年,緬甸政府利用果敢同盟軍內部內訌的機會,緬甸政府軍才控制了果敢地區。由鮑有祥擔任總司令的佤邦聯合軍控制的佤邦地區同樣如此,不過佤邦聯合軍內部鐵板一塊,緬甸政府很難找到機會滲透進去,因此佤邦地區目前還在佤邦聯合軍的控制範圍內。


由於緬甸建國之後長時間受軍政府獨裁統治,加上緬甸國內政局不穩,因此長期以來緬甸經濟發展緩慢,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緬甸境內資源非常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52%,有“森林王國”之稱,緬甸的玉石和寶石在世界上也非常出名,對於緬甸來說,如果能夠解決與緬北少數名族的軍事衝突問題,緬甸未來的發展可期。


國聞雜談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它夾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三大塊地理板塊之間,北部寬廣而遼闊;南部細長而狹窄,國土面積達67.6581萬平方公里,是中南半島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我通往南亞和印度洋的一個重要通道,是影響我西南方向國家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

緬甸人口約6038萬,由135個民族組成,其中三分之二是緬族,除緬族外,主要的少數民族還有佤族、克倫族、克欽族、若開(音)族等,主要信奉佛教, 緬憲法承認的民族有135個,其中緬族佔總人口數的65%,是緬甸的主要民族(相當於我國漢族)。

最早的緬甸只是由緬族佔領和統治的地區,其他的少數民族不屬於緬甸,直至19世紀英國入侵緬甸後,才將緬族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統一,形成今天的緬甸,隨後英國人對緬實行“分而治之、以夷制夷”政策,大多數少數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武裝,自立一方(相當於我國古代的王,擁有自己的武裝和政權)。

緬甸獨立後,緬政府與各少數民族領導人簽訂了著名的《彬龍協議》,並以此為基礎制定了1947年憲法,規定民族邦有很高的自治權,十年後可自行決定是否留在聯邦或者獨立。這個彬龍協議也就是今天緬政府軍與民地武之間最大的爭論核心!

2009年,緬政府根據上一年通過的新憲法,為實現“一國一軍”,推出整編民地武方案,強迫各民地武交槍交權,遭到強烈抵制,緬軍與民地武之間的爭鬥由此展開。所以,英國人從大局上在緬甸做了兩件事,一是真正統一了緬甸的版圖;二是分而治之,逐漸拉大了大緬族與各少數民族之間的距離,加之少數民族相對落後,加大了民族矛盾激化。

緬甸地勢北高南低,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7℃,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資源相當豐富,素有森林資源大國之稱。森林覆蓋率高達52%,人均耕地6畝以上,土地肥沃,被稱之為亞洲的“糧倉”,盛產柚木、酸枝、鐵力等優質紅木,石油、天然氣儲量十分豐富,金、銀、銅、鐵、鉛等有色金屬礦石分佈廣、儲量大、含量高,翡翠、寶石品種多、質地好。以上僅屬個人關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鄉村風景音樂


來回答今天的關於緬甸的這個問題。

緬甸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最近關於緬甸的新聞,我想有兩個是最火的,一個是一檔真人秀節目“我們是真正的朋友”,邀請了大小S姐妹,阿雅,范曉萱一起去緬甸旅遊。這是華語節目中第一次綜藝節目常駐緬甸,一定程度上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另外的一個新聞就是緬甸已經決定要開放賭權了。這也就意味著緬甸的賭場並不會再是邊境,比如金三角上那樣的小打小鬧,而是要成為像澳門學習的這樣的大的賭場。

再來說說我親歷的緬甸,我去緬甸的時候,也基本上是按照大小S的路線去走的,所以,對於外國人來說,旅遊是非常安全的。由於大多數緬甸人都是佛教徒,所以這個國家也相對來說比較平和,當然,發展的速度也是比較緩慢的。

不過還是值得大家一去。

歡迎探討。


本來世界觀


經濟:資本主義經濟,長期受美國經濟制裁,近幾年開始逐步解禁,這意味著在在這之前緬甸的國際貿易長期受壓制,現很多開放政策主要是吸引外資到基礎設施建設中來; 政治:長期受軍政府專治,11年開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大選,現執政黨為鞏發委(屬軍政府)和民盟,國內昂山素季聲譽較高,為民盟(國內一政治黨派)國務資政,現在更多精力放在外交上; 民俗:緬甸人比較淳樸、和善,大多酷愛檳榔,信奉小乘佛教,少數民族較多,國內緬族為核心民族,政治上有先天優勢,有部分長期在戰火中的民族獨立意識比較強(居安思危);華人較多,特別是幾大城市:仰光、曼德勒、臘戌、東枝。。。 城市:仰光是經濟中心,國際化較好,基礎設施較好、城市規劃一般,靠海,貿易較發達,華人較多,祖籍多為福建、廣東;內比都是政治中心、首都,城較小,緬族居多,城市比較新,曼德勒:又名瓦城,蒲甘古城距離其較近,華人居多,祖籍多為雲南;臘戌:緬北大城,華人居多,原滇緬公路一站,交通要道。東枝:緬甸撣邦首府,茵萊湖就在東枝


靜聊天下


緬甸幾乎佔了軍政府和僧侶組成的國家應有的特點,一方面軍人長期實際控制國家政權,貪腐無能。另一方面佛教麻醉了人民,於是一群懶懶散散的民眾習慣了他們的國家扶不起的狀態。如果再有一個國王,他們就有點像泰國了。但他們有一個無冕女王昂山素季。

緬甸有一個搞不定的邊疆軍閥割據狀態。這塊兒本不屬於他們的土地,和與他們離心離德的人民。緬甸軍政府不去採取扶持民生、以權利換取地方武裝的懷柔政策,導致地方準獨立的割據自治長期存在。

還有他們頭疼的羅興亞人問題,即使深受西方信任的昂山素季上臺,也沒有對羅興亞人客氣,也沒有因為中國對果敢人減少打壓態勢。而她僅以一個國務資政兼外交部長和總統府部部長,就直接領導了總統。併成功與軍隊互相妥協,相安無事。對昂上素季的扶持,無疑美國人又虧了本。

昂上素季說,緬甸我說了算。她爸是昂山素季將軍,日本鬼子侵略時,她爸跟鬼子混。日本鬼子走了,她爸成了緬甸的英雄。這就是緬甸。

緬甸無疑是東盟的一個異類,一個拖後腿者。一個落後的軍人實際統治的農業國家。

緬甸,走在慢慢吞吞的時光裡。




萬邦老劉


緬甸地處東亞,在它的東南西北部分別和我國、泰國、老撾、孟加拉和印度為鄰,總面積67萬平方公里,差不多和我國的青海省面積相當,總人口根本無法相比我國,只有5300萬。2005年,緬甸國都從仰光遷到了內比都。

那麼,緬甸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接下來我們從農業、工業、軍事等四個方面來了解一下緬甸目前的國情。

在農業方面,緬甸國內就是以農業生產為主,全國共有3000多萬人一直都在從事農業活動,但是,在緬甸的GDP中,農業產值並不多,只佔到了三成,這也導致了緬甸人均年收入相對周圍其他的亞洲國家較低。由於緬甸主要以農業開發為主,目前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和鄰國越南、泰國並稱為“世界米倉”。

在工業方面,整個緬甸的工業生產由兩個工業部管理,其中,第一工業部屬於輕工業,包括食品公司、醫藥公司、紡織公司、日用品公司,陶瓷公司、紙張化學公司、綜合修理公司,這七種公司的一共162家,主要集中在了前四種公司上面。


第二工業部就屬於重工了,分為汽車、農業機械、家電、電工機械機械零件、橡膠輪胎五類。這些產業才是給緬甸帶來更多收入的行業,其中成衣加工目前已經成為了緬甸國內的主要產業。

在軍事方面,緬甸的軍事實力在世界上的排名並不弱,綜合排在40名左右,相比上個世紀末,緬甸的軍事實力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足足上升了三十多個名次,不僅如此,目前緬甸的軍事實力排名還在上升。

和很多亞洲國家一樣,緬甸海陸空三軍都有,陸軍方面,坦克、火炮、火箭炮等等,總數量達到了一千八多輛,空軍方面,緬甸各類用於軍事的飛機有250架,在海軍方面,緬甸的軍艦數量差不多為40艘。世界上的那些和緬甸經濟水平相當的國家中,完全可以說緬甸是軍事力量最強大的一方。


隨著時代的發展,緬甸的旅遊業也發展的非常迅速,目前,緬甸政府已經把旅遊業列入了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去過緬甸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這裡的旅遊資源的確很多,而且環境也不錯,茵萊湖、蒲甘、納帕裡海灘等都是必要的打卡之地。

每年差不多有八十萬國外遊客來緬甸了旅遊,其中我國遊客佔了大部分,因為這裡的氣候問題,很多遊客都會選擇每年的10月到次年2月之間來緬甸旅遊。

如果按照每個人五千人民幣的花費算的話,每年緬甸的旅遊產業會給緬甸老百姓帶去40億人民幣收入。

而且,這裡落後的經濟發展也帶給了緬甸更多的問題,經常發生動亂,是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國家之一,出於這樣的原因,很多外國遊客並不願意來緬甸旅遊,如果緬甸國內局勢穩定的話,相信來這裡的遊客要遠遠超過80萬,給緬甸百姓帶來的收入也會更多。


夏目歷史君


緬甸是我國的一個領國,位於我國西南部地區,面積67.6萬平方公里,與青海省面積幾乎相當。

緬甸國土形狀很像一個菱形,東北部與我國的雲南和西藏接壤,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接壤,東部與老撾和泰國搭界,西南則是孟加拉灣。由於地處中國文明和印度文明的交匯處,緬甸的文化也受到了中國和印度極大地影響。

緬甸全國大部分都處於熱帶地區,氣候炎熱,降水豐富,境內多山,石油、天然氣、金、鐵、玉石、木材等資源都十分豐富,但是緬甸經濟卻非常落後,是聯合國認定的欠發達國家之一。

緬甸是一個多民國家,其主體民族是緬族,除了緬族外,還有其他大小數十個民族。雖然在這個國家中,緬族佔有支配地位。但是緬北的諸多民族自古處於長期自治狀態,他們不願意被緬族所統治。再者,緬族的經濟文化也發達不到哪去,很多少數民族也看不起緬族。而更重要的是,緬甸政府奉行大緬甸主義,殘酷壓迫其他少數民族,這些因素都導致國家一直處於分裂狀態。

(緬甸最大城市仰光街景)

在歷史上緬甸很早就出現了人類居住的跡象,不過直到中國唐代,緬甸才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王朝——蒲甘王朝。蒲甘王朝確立了佛教在緬甸國教的地位,其對緬甸的文化產生了深淵地影響。1004年蒲甘王朝派人向北宋稱臣,但是當時的緬甸和北宋並不接壤,兩國之間還隔著一個大理國。

1253年蒙古人佔領四川后繼續南下消滅了大理國,蒙古人開始與緬甸發生接觸。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並開始以天朝上國自居,在建元之後忽必烈遣使要求蒲甘國王稱臣,但沒有得到回應。

1277年元軍入侵緬甸,但因氣候炎熱退兵,此後兩國邊境衝突不斷。1279年元軍滅宋,隨後元軍開始大舉入侵日本、爪哇、越南等國。1283年元軍滅蒲甘王朝,緬甸從此陷入長達300多年的四分五裂,直到1605年東籲王朝驅逐了葡萄牙人,再度完成統一。

東籲王朝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王朝,其先後與大明和泰國開戰,挑起了近半個世紀的“明緬戰爭”和長達200多年的“泰緬戰爭”。

1752年孟族貢獻了東籲王朝首都阿瓦,東籲王朝宣告滅亡。此後緬族領袖雍籍牙擊敗了孟族人,建立了緬甸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貢榜王朝。

貢榜王朝是緬甸歷史上的最巔峰時期,這個王朝建立之時正逢西方殖民者進入亞洲。緬甸通過與葡萄牙和英國的貿易,獲得了大量先進的西方火器,這大大提升了緬軍的戰鬥力。

隨著國力的增強,緬甸開始大舉入侵周邊鄰國,甚至一度攻陷泰國首都。而緬甸似乎也不把清朝當根蔥,從1762年起,緬甸就開始大規模騷擾清緬邊境,由此引發了著名的清緬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緬甸先進的火器大大震撼了清軍將領,但滿洲騎兵兇悍地野戰能力還是重創了緬甸人。可由於滿漢官兵實在難以適應緬甸炎熱的氣候,以及清軍將領輕敵冒進,最後清軍並沒能在武力上擊敗緬甸,清廷在無奈之下只得停戰。

雖然清帝國沒能贏下清緬戰爭,但此戰還是成功地遏制了緬甸的對外擴張。

時間在來到19世紀後,隨著英國人佔領了印度,英緬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而英國則通過三次“英緬戰爭”徹底佔領緬甸,貢榜王朝宣告滅亡,緬甸淪為英屬印度旗下的一個獨立省份。

一戰後,世界各地民族主義興起,緬甸要求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迫於緬甸人的不斷反抗,英國人在1937年同意給予緬甸人一定的自治權力。到二戰時,迫切希望民族獨立的緬甸人組成義勇軍,先是選擇與日本人合作,趕走英國人。但在戰爭後期,眼見日本人就要完蛋了,緬甸人又轉而投靠了同盟國。戰後緬甸宣佈獨立。

1947年2月在緬甸北的彬龍鎮,緬族、撣族、克欽族和欽族領導人簽署《彬龍協議》,同意建立統一的緬甸聯邦,共同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不過獨立之後的緬甸政局卻十分混亂,全國一直是處於軍事獨裁之中。

2010年緬甸結束了軍政府時代,開始了民主化道路,與西方的關係也大大改善。但是在緬北少數各邦自治問題上,中央政府與地方仍舊是難以打成協議。2015年緬甸政府軍突然入侵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並控制了果敢大部分地區,由此再度引發了中央與各邦的衝突。

此後政府軍暫停了在緬北的軍事活動,但如今緬甸政府與北方各邦的關係還是箭在弦上,緬甸的和平統一之路依然遙遙無期。

(緬北武裝之一的撣邦民族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