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在家,鋼琴琴童如何自我提升?

隔離在家,鋼琴琴童如何自我提升?


文 | 紀晨


往年的冬季考級一般都設在春節之前,因為今年春節來得早,部分考級被安排至年後。但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使許多考級不得已暫停,具體時間待定。朋友圈中,看到一位琴童媽媽說:“因為年後考級,孩子年都沒過踏實,每天腦子裡都是考級的曲目。現在考級延期了,還要每天反覆練習考級曲子。不練,怕孩子忘了;一直練,又彷彿是原地踏步,沒有學新東西。”有相同困擾的家長恐怕不止這一位。那麼眼下,學習鋼琴的孩子應該怎樣利用在家的隔離期,規劃學習目標呢?中國音樂學院考級辦的戰華娜老師給出了她的建議。


沉下心來學音基


對於學習鋼琴的孩子來說,音樂基礎是必須學的輔助科目。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的鋼琴考級,也都將音樂基礎考試合格證納入硬性考核標準當中。而目前,最適合孩子靜下心學習音樂基礎知識。

音樂基礎的考級分為視唱練耳和答題兩部分。戰華娜建議老師們,可以對著教材,將視唱練耳題中需要唱的部分錄音,發給學生。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家,對著書上的內容,聽老師的錄音學習了。另外,有一款名為“練耳大師”的APP,也很適合訓練耳朵。學習過音樂基礎的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程度,找到合適的習題。

答題部分,學生可以自己在家做題,有不解的地方再通過電話、微信詢問老師。


利用小視頻實現打卡學習


在學生不能來上課的情況下,一些老師給出的解決方法是:給學生留作業,家長拍攝演奏視頻發給老師,老師再回複意見及需要改進的地方。通過每天發送視頻給老師,學習不間斷,對孩子也能起到督促作用。

戰華娜的具體方法是:首先,家長需將孩子的演奏過程錄好;其次,家長可以站在孩子的身後,將手機拿至孩子肩膀上方、耳朵旁邊的位置向下俯拍。這個角度不僅視野廣,還能清楚地看到孩子的手型、演奏時的細節,同時便於老師看到樂譜。

視頻拍攝完成後,戰華娜建議家長不要將一段完整的視頻發給老師,而是單獨建一個只有老師可見的組別,每天將孩子演奏的完整視頻,分成多個小視頻發至朋友圈。

為什麼要用這樣繁瑣的方式呢?她解釋,如果老師手裡剛好有和學生一模一樣的樂譜,可以指出第幾行、第幾小節需要怎樣改正。但不同出版社的不同樂譜,轉行的地方不見得都一樣,尤其是教師在沒有樂譜的情況下,只能告訴家長視頻幾分幾秒的地方有問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需反覆在手機上移動很小的時間標,確定需要改進的地方。而家長得到老師反饋後,也要反覆移動時間標找到具體的地方。如果用朋友圈發小視頻,多段15秒、30秒的視頻老師看起來會更方便、更仔細,視頻中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家長和孩子立刻就能夠知道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哪裡。


網絡教學可不可行?


疫情當前,一些文化課培訓班已開始通過集體視訊的方式進行授課。也有一些培訓班,是老師提前把上課過程錄製成視頻發給學生。原本就通過網絡學習英語、文化課的平臺,則在這一時期體現出了線上課堂的優勢。但畢竟,藝術和文化課不同,藝術更需要面對面的溝通。例如,學生在彈奏時,眼睛在看哪,都能成為老師瞭解學生的關鍵。而這些細節,沒有辦法通過線上課堂解決。

相對來說,程度較低的學生採用視頻課是可行的。例如:“小湯”1至5冊的內容相對簡單,不涉及過多的技術問題,屬於入門階段。教師可以把教學錄製成視頻,發給家長。通過觀看視頻,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練習。兒童鋼琴基礎教程1至2冊、拜厄上下冊、哈農,所學的內容沒有過多細節,通過老師的視頻講解,學生可以掌握所學內容。

而程度較高的學生就不適合通過視頻的方式上課了。比如,學生在演奏一個九級曲目,網絡稍有卡頓、延遲,彈錯的地方老師沒有發現,學生反覆的練習後就很難再改正。曲目的難度加大之後,很多左右手配合的部分、踏板問題、演奏情緒等,都需要老師當面授課解決。


沒有鋼琴怎麼辦?


有些孩子,春節跟隨父母回到老家,因為疫情暫時不能返回到居住地。然而,老家可能沒有鋼琴,手頭也沒有任何教程。針對這兩種情況,戰華娜推薦了一款APP——藝網校。“我把目前能夠下載到的、免費的所有樂譜類APP都下載、試用後,覺得‘藝網校’是最適合的。”在這款APP的教材庫中,學生平時所用的中國音樂學院考級教材、上海音樂學院考級教材、全國鋼琴演奏考級作品集等都可以找到。教材圖標就是教材的封面,便於尋找。學生也可以通過檢索,尋找自己所需的教材。

目前沒有鋼琴的琴童同樣可以通過這款APP,反覆聽一聽自己正在學習的曲目,或即將要學習的曲目。而且,不僅可以聽左右手共同演奏的音頻,也可以分別聽右手、左手的演奏。做到心裡有數,對樂曲有一個印象,對於自己上手演奏也會有很大幫助。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更改音頻速度。跟著音頻,自己在桌面上模擬練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