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未來會成為汽車界的蘋果嗎?

姽嫿布木布泰


目前看應該錯不了,特斯拉這麼多年被困擾的倒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在中國人看來不可思議的量產問題,現在特斯拉量產問題解決了等於是打通了任督二脈,後期成長指日可待,其實這對國產新能源汽車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起著蝸牛逛世界


特斯拉必將成為汽車界的蘋果!

 

說起特斯拉,不得不說如喬布斯般傳奇人物埃隆.特斯拉(MUSK),首先要說特斯拉的創始人並不是馬斯克,而是最早由馬丁·艾伯哈德與馬克·塔彭寧在2003年7月1日創立;

馬斯克於2004年2月向特斯拉投資630萬美元,出任公司董事長;

這是一件對於特斯拉說非常重要的歷史時刻,正是因為馬斯克的加盟,讓特斯拉經歷了傳奇般的飛速成長,也一次一次攻克難關,在最近特斯拉股票市值首度超過BBA(奔馳、寶馬、奧迪簡稱BBA)巨頭,僅次於豐田就足以說明其潛力,以下量化說說為何特斯拉會成為汽車界的蘋果:

 

 

傳統汽車三大核心技術是:發動機技術、變速箱傳動技術、底盤技術。傳統豪華汽車以德係為主導的BBA為業界領頭羊;

電動汽車不一樣的三大核心技術:電池技術、電控技術、自動駕駛技術。 以下從這三個核心技術分析特斯拉為何能成為汽車界的蘋果:

一、電池技術,電池技術相對所有電動車廠是相對平等,除了中國比亞迪(BYD)自主研發並生產電池外,其他國內外知名汽車廠家都是以電池應用技術不同而異,在電池應用技術方面,特斯拉最早採用7000節高密度18650電池通過BMS恆溫等技術讓電池壽命、效率、動力參數得到最優的應用,最明顯就是在北方低溫環境下,如何讓電池保持更高效率,特斯拉提供的電池恆溫技術及回收充電技術優於大部分的車廠,安全方面也非常出色,但此點尚不能說明其技術絕對的領先

 

 

 

二、電控技術,就是將電池能量驅動電機的控制部分,這個控制部分的強與弱將成為電動車加速的重要標緻(當然還跟電池容量、電機功率也有重要關係),特斯拉MODEL S在量產車型中,一直是0-100KM加速最快的車,特斯拉是第一家在其Model 3中集成全SiC功率模塊的車企,其直接與意法半導體的合作,美國在IGBT方面一直處於領先水平,特斯拉也是在技術應用方面最好水平一家,當然我們看到全球包括Faraday Future、蔚來等電動汽車也在加速進步;

 

 

三、自動駕駛技術,在這個問題上,很多人會噴說還不是成熟的技術,不值得一提,但是最近特斯拉被曝自動駕駛技術已經進行L5自動駕駛水平,股票漲得新高,這說明不管如何,用戶還是在意自動駕駛技術這個核心指標的。也是電動車與傳統燃油車最大的區別。大家公認特斯拉優於其他電動汽車主要差別,目前一線電動汽車還在L2往L3的道路上,而特斯拉已經通過L4往L5的測試,特斯拉在這個核心技術上最少領先其他電動車廠五年以上的水平。

 

最後,不得不說馬斯克在航天回收火箭技術、太陽能充電技術等領域,其跨界創造能力不遜於喬布斯,同時結合其商業敏捷思維應用,將會創造出更多偉大的產品與作品。

 

所以特斯拉必將成為汽車界的蘋果!







音響奇人


我覺得會。因為特斯拉是唯一一個用心做電動汽車的企業。他注重的是用車的體驗。

雖然我現在不是特斯拉的車主,但是當我將來有條件的時候,我一定會買一輛特斯拉。

為什麼我會這麼肯定的講特斯拉以後會是汽車界的蘋果?我沒有在路上體驗過特斯拉,但是我去汽車店裡面體驗過。後來我自己也查了相關資料,特斯拉的最牛的地方在於電池的管理技術。而且駕駛艙內集成度相當高。幾乎你找不到幾個實體按鍵,他把能夠集成的功能全部集成到中央電子屏幕上面了。如果你是一個科技達人的話,你一定會愛上這輛車。

再看看我們國產車企都在幹什麼?這幾年隨著全國各地限號政策實施,著實讓電動汽車火了一把。有錢的家庭自然不用說了,都買了電動汽車。普通的家庭,或者說沒錢的家庭迫於限號政策有一部分人也選擇了電動汽車。本人也開過。讓我評價來說就是一個字垃圾。我只能說大部分車企造的電動車都很垃圾。良心造車的也有,只不過太少了。大部分都是在騙國家的補貼。說的通俗點,就是整一些電池。簡單裝配一下。然後弄個殼子。這就成了。我也納悶了,同樣是18650的電池。為什麼人家特斯拉都可以做到那麼高的里程,而且衰減度也沒有咱們這麼差,這不前一段時間特斯拉在國內生產線汽車下線了,這簡直是創造了奇蹟。從審批程序開始,到建工廠再到汽車下線。一共也就半年時間吧。這個的確牛,可見我們國家也嗯注意到了國產車企的不爭氣,用人家的話來說,就是放條鯰魚進來。這池子說不定就活了。

一定得競爭起來,不競爭的話,我們的企業始終都在騙補貼階段。從來就不會想一下,自主創新。

最後我還是想說,特斯拉一定會成為汽車界的蘋果。但是我們自己的車企也是會後來居上的,這有點像我們的小米和華為。


蘇信鑫


我覺得會。因為特斯拉是唯一一個用心做電動汽車的企業。他注重的是用車的體驗。

雖然我現在不是特斯拉的車主,但是當我將來有條件的時候,我一定會買一輛特斯拉。

為什麼我會這麼肯定的講特斯拉以後會是汽車界的蘋果?我沒有在路上體驗過特斯拉,但是我去汽車店裡面體驗過。後來我自己也查了相關資料,特斯拉的最牛的地方在於電池的管理技術。而且駕駛艙內集成度相當高。幾乎你找不到幾個實體按鍵,他把能夠集成的功能全部集成到中央電子屏幕上面了。如果你是一個科技達人的話,你一定會愛上這輛車。

再看看我們國產車企都在幹什麼?這幾年隨著全國各地限號政策實施,著實讓電動汽車火了一把。有錢的家庭自然不用說了,都買了電動汽車。普通的家庭,或者說沒錢的家庭迫於限號政策有一部分人也選擇了電動汽車。本人也開過。讓我評價來說就是一個字垃圾。我只能說大部分車企造的電動車都很垃圾。良心造車的也有,只不過太少了。大部分都是在騙國家的補貼。說的通俗點,就是整一些電池。簡單裝配一下。然後弄個殼子。這就成了。我也納悶了,同樣是18650的電池。為什麼人家特斯拉都可以做到那麼高的里程,而且衰減度也沒有咱們這麼差,這不前一段時間特斯拉在國內生產線汽車下線了,這簡直是創造了奇蹟。從審批程序開始,到建工廠再到汽車下線。一共也就半年時間吧。這個的確牛,可見我們國家也嗯注意到了國產車企的不爭氣,用人家的話來說,就是放條鯰魚進來。這池子說不定就活了。

一定得競爭起來,不競爭的話,我們的企業始終都在騙補貼階段。從來就不會想一下,自主創新。

最後我還是想說,特斯拉一定會成為汽車界的蘋果。但是我們自己的車企也是會後來居上的,這有點像我們的小米和華為。


豫小沁


會滴!

從行業動向看,投資人都是些什麼人?都是這個首富那個首富的,賺錢能力不用置疑,再看世界的發達國家,特別是我們國家的產業政策導向支持,你會發現新能源汽車必將是未來的汽油車的更新迭代產品,只是門檻比較高,不是你我投個仨瓜倆棗的就能幹的,知道能賺錢,沒有實力根本做不了,沒有技術也不行,而技術的先發優勢又不是後來者猶可追的,時間差就把後來者甩了兩三年的身位,可以說,在技術上,後來者需要投入幾倍的時間和研發成本才能追上,想想華為那是用了多少年的時間才由低端到跟隨,最終反超的。難度可想而知。

再看特斯拉的技術已經領先同行,併成功實現量產並銷售,而其他如蔚來小鵬國內眾多廠家,都是處於概念階段,更別提銷售數據了。還有老賈的車,總是六個月後實現量產,給人期待而不能兌現,就像說下週回國一樣,話說回來,老賈如果不是債務問題纏身,說不定還真能造出神車出來,畢竟他的法拉第技術還是挺先進的,這方面是他的優勢,要不然九城朱儁和恆大老許,還有那些大佬們也不會去和老賈牽手👫。

綜合來看,按照現在的行業發展狀況,特斯拉具備新能源車的領先技術,強大的財力,中國銷售市場和製造工廠,可以說,未來的特斯拉必將碾壓蘋果,超越寶馬奔馳,成為時代的領航者。



兩三板雨山前519


特斯拉只能算是電動汽車界的蘋果,而不是汽車界的蘋果,因為電動汽車和傳統汽車是兩種不同類型的產品,它應該是電動(新能源)汽車界的蘋果。

特斯拉做電動汽車的理念和用心程度無人匹敵,註定成為行業的佼佼者。誰都知道電動汽車技術無非電機、電控、電池及互聯網,它也沒有突破現有的技術,只是用心利用、整合了現有資源,使電機、電控、電池和互聯網有機的結合,使其發揮出極致的功效,解決了人們對電動汽車懷疑的短板,用外觀和內容贏得了客戶的體驗和接受,用量產實現了價值。它的成功模式應該和賈躍亭的思想有一拼。

反觀國內電動汽車企業,做了這麼多年,專家學者喊了這麼多年,突然發現身邊除了老年代步車外很難見其它,聽說也有量產的,清一色越野型的,我也納悶了,用電動汽車去越野、去多拉快跑嗎?


固執的回憶


個人觀點:目前就是汽車界的蘋果。

技術很難超越

你可以回顧中國燃油車的發展歷程 不難發現 一直在模仿從未超越

目前國內的電動汽車從技術、售後等等都沒有辦法超越特斯拉


我是王大方


如果有一天特斯拉率先實現了自動駕駛,集成了更多功能,那就是iPod變成了iPhone的時刻。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iPod其實可以看作iPhone的前身,沒有這個階段,如何生長出iPhone?

今年,手機公司不再稱自己是手機公司,而汽車公司也不再僅僅是汽車公司。屆時,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興出行工具,根本不是一輛電動車,也不是一輛新能源車,而是巨大的新型終端,價值將被重新定義。


魯班過來吧169


這個問題我認為很難說,現在各大車企都在電動車這一塊下功夫大力投入研發成本,都想成為這一塊的領導者,再說近年來特斯拉的車頻頻有報導起火的,看誰最先研究出即安全、便宜續航里程更長的電池出來誰就會成為汽車界的蘋果。個人比較看好比亞迪跟吉利。


恆和兄弟


至少在中國會成為🍎,因為我們不但是人口大國,還是製造業大國,能源消耗肯定會超過任何國家,有限的石油能源終將會耗盡,未雨綢繆是必然的,特斯拉作為清潔能源應該是首選,中國只是在這方面先行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