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浙江、上海新高考?

夜微瀾333


我家就是高考改革第一年的小白鼠,所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上海17屆小六門中只有地理是高二考的,其他五門都是高三才考的。所以如果選了地理的高三的科目就是3+2,但是到了18屆,新增了一門生物也是在高三之前就考完的,如果地理生物都選,其實到了高三就是3+1了。

然後為了均衡高三的壓力,加上孩子也沒有明顯偏科現象,所以我們小三門中選了地理,高二參加等級考。偏偏高二的時候我家娃完全沒有進入高考狀態,地理成績只拿了一個B+。

然後要噴一噴小三的等級考分級制度。真正的每個等級其實只差三分,也就是說只要你過了合格考,哪怕等級考你考了個鴨蛋,你和滿分其實也就差別30分。這樣高分和低分的差距是縮小了,但是對於分數集中段段學生來說非常不划算,因為等級是按排位的百分數劃定的,對於密集分的學生,一分的卷面分可能直接導致三分的等級分差距,而對於非密集分區域,也許十分的差距還在同一個等地中。所以真心覺得這樣的劃分制度非常不合理。還不如拿卷面分*0.7直接來算小三門的高考分,這樣既縮小了高分低分的差距,也降低了小三門對整個高考成績的影響比例,同時也讓每個學生的可以自己的實際成績得到最終的高考成績。

不過我們那一屆開始出分後報志願,可以根據排位來最大化的找到匹配學校,24個志願不用擔心有掉檔,大大降低了志願填寫的難度,這個也算是作為小白鼠的一點回報吧!


似水流年憶乖乖


作為浙江省新高考第一屆學生,我想說一下我的想法。

我是17屆考生,現在已經大二。浙江省、上海作為第一批新高考改革試點,如果你問我作為第一屆考生體驗咋樣的話,老實說,感覺自己就是一隻可愛的小白鼠,又呆又萌。

當時改革剛出,身邊同學都傻眼了


,家長也有點呆滯。啥?新高考?七選三?家長紛紛包圍住老師一臉急切。

“老師,我家孩子選課咋選?”

“老師,我選政史地這種組合好嗎?”

家長急紅了眼,學生不知所措,學校選課排課手忙腳亂。我也是其中不知所措的一員,我以後怎麼辦?

作為第一屆有太多的難言之隱,雖說取消文理給了我們更多的選擇,但這種更大範圍的選課又何嘗不是讓我們徒增煩惱呢?志願、選考人數、選考要求,牽扯得太多。

綜上,我認為新高考在政策不完善的情況下會給當今學生和家長帶來更多麻煩。希望以後新高考能夠早日完善,那麼我們這些小白鼠也算功德圓滿了。

如果想了解更多有關高考的內容,歡迎關注我,有問題我們一起交流,我會持續更新。


高考經驗分享


浙江和上海是全國第一批開始進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自然倍受關注,而今年已經是他們實行新高考的第三年,實行過程中自然也發現了不少問題,相信能給其他省份即將實行新高考的考生們一些警示。


上海和浙江實行的都是“3+3”方案,無論是上海的6選3,還是浙江的7選3,打破了原本老高考的文理分科,能夠讓學生更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或者擅長的學科,對於偏科學生來說也是一種福音,學生的選擇權和自主權大大增加。

然而擁有了選擇權之後,學生和家長的選科壓力也大大增加。面對動輒20種甚至35種選科組合,大家早已經是眼花繚亂,不知該如何是好。選科可是與學生的興趣喜好、特長、大學選專業以及未來職業規劃都是息息相關的,但是由於從高一就要開始選科以及對於新政的不熟悉,就會有很多學生考慮的過於片面或者沒有頭緒,最後導致選科不謹慎,出現選科失誤的情況。


同時,“棄考物理”的現象慢慢浮現出來,不容大家忽視。根據統計,在浙江上海等地區,選擇學習物理的同學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這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也讓很多教育界以及學術界的人擔憂。

因為物理一直以來都被大家認為是理科中學習難度最大的學科,而新政下的選科沒有了約束和限制,於是大量“害怕”學物理的學生紛紛放棄物理選擇了其他科目。然而物理是一門基礎學科,大多數的理工類專業都需要考生具備一定的物理基礎,而且在單科可以報考專業的涵蓋面中,物理是比例最多的,佔據了百分之九十多。

所以不選物理的學生在大學選專業時範圍會大大受限,非常不利於將來的發展和規劃!這樣不僅會讓很多高校流失好的生源,同時還不利於高校培養理工方面的人才,阻礙社會的發展。


除此之外,新高考改革對於高中來說也是壓力不小,落實起來困難重重。新高考學生選科之後,就出現了“走班制”。“走班制教學”打破了以往固定班級的教學模式,隨著課程堂的結束,學生需要從一個教室到另一個教室學習,但在初期的實施過程中會感覺非常混亂,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這對於學校的管理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6選3”有20種科目組合,“3+7選3”則有35種,這樣自然是擴大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但是學校必須根據學生的選科提供足量的課程供“走班”。

舉例來說,假如一個年級有120人選歷史,就得開至少3個歷史班。但實際上,即便重點高中目前的師資力量也很難實現。很多學校的文理科教師數量是不均衡的,乃至於差別很大。想要重新配備整個學校的師資力量,難度太大。

同時想要實行走班制,教室需求會成倍增加,以許多學校目前的硬件條件來說,是難以滿足的。從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歷程來看,由於師資、場地不足,選課走班變為“套餐制”已經成為不少高中的“首選”。

所以“走班制”在學校的執行過程中,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而且,很多大學在招生時由於想要招到更多優質生源,出於功利性的目的,放寬了招生限制,對於專業的選考要求並沒有嚴格把控,這樣就會使得選科的效果大大減弱,不利於篩選定向型人才進行培養。


所以,基於第一批新高考改革實行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新高考政策也在不斷的改進,希望能夠早日完善,給予學生更好的政策支持。


口袋名師志願幫


2017年被稱為新高考改革元年,在高考前浙江、上海試點城市的家長還有考生都是茫然的,不知道新的高考規則最終會對自己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等到高考結束,今年的探路者給後來人提供了很多借鑑的經驗!

選課的大部分學生的選考科目是文科、理科交叉選擇。浙江全省選擇選擇傳統文科的由40%下降到10%,傳統理科的學生由60%下降到17%。

物理快要被放棄

物理在幾門選科中屬於比較難的一科,這個是所有考生的共識,如果不是某些高校規定自己只招收高考報考物理的考生,那麼我想某省今年報考物理的人數就不會驟降了,而是幾乎沒有!

比喻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了一個比喻,感覺很貼切:

全國都在要求減負,以前是學習加減乘除,每天做200道題。

為了減負,教育領導想到了一個好點子:以後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學習內容:比如只學加減。

既然只學加減,為了競爭過其他高校,那麼老師就說,以後每天做300道題了!

現在好了,都認為變得輕鬆了!

功利

其實也是很正常的,高考本身就是一個選拔性的考試,既然是選拔性的,那麼肯定就是以分數為準,誰會去啃硬骨頭呢?

30萬的考生,哪怕這個人在30萬人裡面物理拍到前8萬名,但是他在8萬人裡面墊底,肯定也不會選擇物理啊!

希望大家能夠關注我,我會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考研信息


誰不曾彷徨


2014年黨中央國務院出臺高考改革指導意見,隨即上海浙江出臺新高考方案,2017年第一批考生完成新高考選拔。總體社會反映良好,但兩省未能徹底領會意見本質,在方案中存在不科學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一是綜合評價在錄取中的權重不足,流於形式。兩省市均在自主招生中由高校參照,統招時高校還是以分為準,綜評完全忽略。

二是各科分值在總分中的權重的科學性存疑。語數外均為原始分150分計入,統計學上的權重多年平均對應為12,30,32.而上海選修科目原始分70(實際保底40分),對應權重為6左右。浙江選修原始分100(保底40),對應權重為13左右。大家看看中學課時及學科對個人今後的影響與各科權重是否一致。

三最讓社會吐槽的是選科考生群體不同,確用同一比例劃等再轉換為分數,很明顯不公平,在其他省市高考中已被證明不科學。如某省就只有兩人(狀元榜眼)選考物理,原始分100,99,前者A,後者C,轉後上海前者70,後者40,浙江100後者40。而國家改革意見並沒有指定這種不科學的方法,不知兩省市是何確定方案的,近期浙江有小修小補但還未解決根本問題。科學方法可搜索本人發表的相關文章。


She6686


支持,對平常人是好事,只是很不利於高尖精產業的發展,隨著科技發展,應用型人才過剩,T型人才稀缺,未來產業問題主要是行業骨幹缺少常識導致產業衰敗。

希望五年之後國家高考實行能力科目組合,如對於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進行數理化與語生政結合,目前我們培養的學生主要學這幾科,我們畢業是社會慈善機構,能力有限。對於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實行語數政與物生,這些科目都是保命的。對於其他學生主要是語數英與政史生,這主要是該群體的不確定性造成的。


華雨AI股


新的高考政策改革今年增加了山東,北京等省市,之前試點的浙江和上海無疑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尤其是在當前全員創業,全民創新的形式下。

新的高考改革政策更加註重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給了學生更多的發展可能,其實也是在某一專科領悟提升了培養的提前量,畢竟做學問搞科研不是那麼容易通過四年大學再加研究生就研究出來成果的,現在出來的成果更多的是靠一些頂尖的人員,他們理解領悟力超強,在短短的時間內能夠做出成績,而這部分人本身也有很多從大學之前更早的時候打下了一定基礎。而新的高考改革政策就給了更多的人在某些更加專業的領悟更多的培養時間,更加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因材施教的理念。有了從高中甚至延伸到的初中和小學階段重點性的培養某些專長,在進去大學的相關專業才能是更加對口的學員,也能更容易出現新的研究等成績。

因此對於新的高考改革政策,舉雙手贊成。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怎麼理解和應對也能體現出人們的心態,到底上學是為了培養人才還是混合文憑呢?


款而不慢


歷史必將進步,改革正在進行!新3+1+2值得關注!





新高考前沿


今年的高考選科指引還沒出吧。看過往年的,但凡名校的熱門專業物理是唯一必選,你別的分再高沒選物理也沒用,所以學霸們還是上名校選熱門專業;學渣們無所謂了到哪都是去弄文憑;最糾節的是中等及以上的那一部分,左右為難。只有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準專業方向,紮紮實實學好自己優勢科目,實現自己目標才是現實之選。高考規矩國家定了不能改,只有研究透規則才更有用,做為一個家長,真是挺糾結的,但是看到孩子每天早出晚歸,盡心盡力也就行了。


qzuser


畢竟沒有親身經歷和仔細研究一下,不敢輕易判斷好與不好,但教育改革是大勢所趨,社會在發展,人類也在不斷進步,教育同樣需要與時俱進,希望我們的改革越來越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樣才能不斷培養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發展教育事業,是百年大計,只有辦一流的教育,才能培養一流的人才,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設一流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